niusouti.com
更多“简述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发生就位困难或翘动的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可摘局部义齿的连接体进入倒凹区会引起

    A.连接作用减弱

    B.义齿翘动

    C.义齿就位困难

    D.义齿下沉

    E.颊侧对抗力减弱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全冠试戴时发生翘动,可能的原因,除了

    A.组织面有金属瘤

    B.邻接过紧

    C.未完全就位

    D.石膏代型磨损

    E.预备体轴壁聚合度大


    正确答案:E
    预备体轴壁聚合度大主要是影响固位,修复体容易脱位。其他选项的内容均是导致全冠翘动的原因。

  • 第3题:

    男,38岁。制作金属烤瓷冠,在试戴时出现翘动现象的可能原因中不包括

    A.石膏代型磨损
    B.组织面有铸瘤
    C.邻面接触过紧
    D.基牙预备轴面聚合度过大
    E.修复体未完全就位

    答案:D
    解析:
    石膏代型磨损,修复体组织面会形成支点,影响就位;组织面有铸瘤蜡型蠕变变形导致全冠变形,也会影响就位;邻面接触过紧间隙涂料涂得过厚可能会导致冠固位力差;基牙预备轴面聚合度过大导致牙颈部肩台不整齐;修复体未完全就位导致铸造冠缘过长,可能在冠边缘形成支点,影响就位。

  • 第4题:

    整铸支架式义齿的基托厚度约为

    A.4mm
    B.3mm
    C.0.5mm
    D.2mm
    E.1mm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患者男,55岁,缺失,余牙健康,拟作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前腭杆离开龈缘至少
    A.5mm
    B.3mm
    C.4mm
    D.5mm
    E.6mm

    答案:E
    解析:
    1.模型上贴合说明模型是好的,口内试戴整铸支架时不贴合,可能取模时脱模,使模型和口内的情况不一样。

  • 第6题:

    不会导致整铸支架试戴时就位困难或翘动的是

    A.印模与模型变形
    B.铸道设计不当
    C.包埋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
    D.支架面积大小不同
    E.固位臂末端触及邻牙

    答案:D
    解析:
    造成铸造支架式义齿不能就位:(1)支架变形。①琼脂印模质量不好;②高温包埋材料质量差,热膨胀系数不够;③脱模铸造过程中,未能很好地控制蜡形的变形因素;④铸道设计不合理;⑤模型有缺损;⑥开盒去除包埋石膏时用力不当;⑦打磨过程中支架被磨损。(2)设计不当。

  • 第7题:

    简述可摘局部义齿就位后应检查的内容。


    正确答案: 可摘局部义齿就位后应检查的内容:
    (1)卡环和牙合支托应做到牙合支托与支托凹密合;卡环与牙面密合;卡臂尖在倒凹区内;卡环体在非倒凹区;牙合支托、卡环体不影响咬合。
    (2)基托与黏膜组织应紧密贴合;边缘伸展适度;平衡无翘动、无压痛。
    (3)连接杆与黏膜组织接触的紧密程度应合适;两者间隙较大会造成食物嵌塞;接触过紧易产生黏膜压痛。
    (4)牙合关系:先检查正中牙合;后检查非正中糌;人工牙和天然牙都有最大范围的接触;应该恢复咬合。

  • 第8题:

    简述可摘局部义齿翘动的原因。


    正确答案:存在支点基托、连接杆变形引起连接杆或其他金属部件变形,支托、间隙卡环移位、覆盖牙根未作缓冲处理、少数余留牙上的间隙卡环或孤立牙上的牙合支托在义齿承受牙合力下沉时形成局部支点,基托不密合、人造牙排列位置不当、咬合不平衡。

  • 第9题:

    消除可摘局部义齿翘动的方法有那些?


    正确答案:消除支点纠正变形及移位的义齿部件,基托下有覆盖牙根者应注意缓冲。孤立牙上设置牙合支托已形成支点者,应将支托去除,使基托均匀下沉,既利于义齿的稳定又可避免孤立牙受力过重造成牙周创伤。改善设计对于缺牙多,余牙少或口内仅余留个别孤立牙时,可不设计牙合支托及间隙卡环,以免义齿承受牙合力下沉时由于粘膜的可让性大于牙周膜的可让性,以此在基牙上形成支点而翘动。

  • 第10题:

    单选题
    整铸支架式义齿的基托厚度约为()。
    A

    0.5mm

    B

    1mm

    C

    2mm

    D

    3mm

    E

    4m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整铸支架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的厚度约为

    A.0.5mm

    B.2.0mm

    C.2.5mm

    D.1.5mm

    E.3.0mm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可摘局部义齿戴入时,造成义齿就位困难的原因是

    A、卡环不贴合

    B、基托与黏膜组织不密合

    C、卡环体进入倒凹区

    D、支托不就位

    E、卡环末端进入倒凹区


    参考答案:C

  • 第13题:

    患者,男,38岁。制作金属烤瓷冠,在试戴时出现翘动现象,可能原因中不包括

    A.石膏代型磨损
    B.组织面有铸瘤
    C.邻面接触过紧
    D.基牙预备轴面聚合度过大
    E.修复体未完全就位

    答案:D
    解析:
    基牙预备轴面聚合度过大是修复体松动、脱落的原因之一,故D错。

  • 第14题:

    整铸支架式义齿金属基托的厚度约为

    A.0.3mm
    B.0.5mm
    C.0.7mm
    D.0.9mm
    E.1.0mm

    答案:B
    解析:
    基托应有一定的厚度保持其抗挠屈强度,以免受力时折断铸造基托厚约0.5mm。

  • 第15题:

    患者男,55岁,缺失,余牙健康,拟作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在患者口内试戴整铸支架时不贴合,但在模型上贴合。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印模变形
    B.模型变形
    C.模型损伤
    D.模型变形和损伤
    E.印模和模型变形或损伤

    答案:A
    解析:
    1.模型上贴合说明模型是好的,口内试戴整铸支架时不贴合,可能取模时脱模,使模型和口内的情况不一样。

  • 第16题:

    男,40岁,右上第一磨牙金属烤瓷冠修复,在试戴时出现翘动现象,以下原因中可先排除的是

    A.石膏代型磨损
    B.组织面有铸瘤
    C.邻面接触过紧
    D.基牙预备轴面聚合度大
    E.修复体未完全就位

    答案:D
    解析:
    若因石膏代型磨损,人造冠的组织面变形出现支点等,人造冠初步就位后会出现翘动现象,表示尚未完全就位,用去冠器将修复体取下,仔细检查支点,检查方法如前述,并做相应磨改。

  • 第17题:

    患者,男,38岁。制作金属烤瓷冠,在试戴时出现翘动现象,可能原因中不包括()

    • A、石膏代型磨损
    • B、组织面有铸瘤
    • C、邻面接触过紧
    • D、基牙预备轴面聚合度过大
    • E、修复体未完全就位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简述可摘局部义齿戴入困难的原因。


    正确答案:可摘局部义齿不能就位的原因:倒凹的平行填除不够,义齿非弹性部分进入倒凹。填除倒凹时或支架制作时磨损模型卡环区域,支托抬起,卡环臂过长抵于相邻牙上。模型不准确义齿变形。
    铸造支架式义齿完成后,就位困难和发生翘动的原因:支架变形设计不当。

  • 第19题:

    单选题
    患者,男,38岁。制作金属烤瓷冠,在试戴时出现翘动现象,可能原因中不包括()。
    A

    石膏代型磨损

    B

    组织面有铸瘤

    C

    邻面接触过紧

    D

    基牙预备轴面聚合度过大

    E

    修复体未完全就位


    正确答案: D
    解析: 基牙预备轴面聚合度过大是修复体松动、脱落的原因之一,故D错。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整铸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发生就位困难或翘动的原因。

    正确答案: (1)支架变形
    ①琼脂印模材料质量不好;在翻制模型过程中造成阴模收缩变形。
    ②高温包埋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够;不能补偿铸造后金属的收缩;而使支架变形。
    ③脱模铸造过程中;未能很好地控制蜡型的变形因素所致。
    ④铸道设置不合理;铸件未避开热中心区;造成支架各部分不均匀收缩。
    ⑤模型的缺损;特别是支托凹、牙冠轴面外形高点等部位的缺损;或在铸造过程中牙合支托、卡环体部有粘砂、瘤块都会影响义齿就位;或形成支点使义齿翘动。
    ⑥开盒去除包埋石膏时;用力过大或方向不当;造成支架变形。
    ⑦打磨过程中支架被磨损;甚至被甩出均会使之变形。
    (2)设计不当:模型设计时;共同就位道的选择不当;倒凹填补得不够;缓冲区未作处理;致使卡环体、连接体进入倒凹区;造成义齿就位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