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述中法建交的基本过程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值此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法两国元首,重申高度重视中法关系,愿共同努力,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中法开创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①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符合中法两国的共同利益 ③是世界多极化的表现 ④目的是巩固中法同盟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 第2题:

    试述中法建交的基本过程及原因。


    正确答案: 法国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大国,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中法建交具有重大意义。基本过程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与台湾当局保持所谓“外交关系”,参加侵朝战争,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因此,中法之间基本上只有民间往来。到五十年代后期,贸易、技术合作和文化艺术的交流逐步有所扩大。1958年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戴高乐清楚地意识到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他开始逐步改善对华关系。然而,当时中法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阿尔及利亚战争的障碍。法国在一段时期内仍继续对阿进行殖民战争,陈毅外长表示,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为止。1962年,阿赢得独立,战争结束。从1963年起,戴高乐将军加紧了中法建交步伐。当年10月,他授权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前来中国,代表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同富尔先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此后,中法双方代表在瑞士伯尔尼就建交的具体事宜进行谈判。美国曾多次同法国接触,并正式照会法国,反对法中建交。法国政府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和中国政府一起积极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谈判,中法两国终于在1964年1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根据双方事先的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1月28日奉命就中法建交发表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的协议的。按照惯例,承认一个国家的新政府,不言而喻地意味着不再承认被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推翻的旧的统治集团。”在此之下,台湾当局撤走了它驻法国的“大使馆”。中法建交的原因主要有:(1)中法双方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戴高乐将军执政时期,有人形容法国的外交是我行我素的外交。中法建交前,美国曾多次同法国接触,并正式照会法国,反对法中建交,但法国政府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和中国政府一起积极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2)法国采取了与美国不同的对华政策。50年代末以来,法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没有攻击过中国。(3)中国采取了区别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六十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认为亚、非、拉三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形成“第一中间地带”;而西欧、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属于“第二中间地带”。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把原来美、苏争夺的两个中间地带,作为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二、第三世界,从而把西欧、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单独列为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范畴。中国与法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反对别人的控制,二是两国需要在经济、文化方面加强往来。(4)中法双方利益的需要。在政治上,中法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两个国家,两国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对世界有利,特别是反对大国干涉国际事务方面意义更大;经济上,法认为中国是个能容纳23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安全方面,两国都反对美苏争夺,反对别人的控制,在维护亚洲、欧洲乃至世界和平方面互相支持。

  • 第3题:

    试述中美外交关系建立的主要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 1,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这是美方接受中方提出建交三原则“断交、废约、撤军“,中方对台问题采取务实灵活作法的前提下实现的。2,建交的三个过程:结束敌对关系阶段(中美大使级会谈、基辛格、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签订及其意义);双边关系徘徊阶段(73年互设联络处、福特上台、邓小平77年8月提出建交“三原则”);建立外交关系阶段(78年5月布热津斯基访华、12月达成建交协议、邓小平访美)。3,意义:改变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

  • 第4题:

    试述中法两国建交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双方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58年,戴高乐执政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的控制。法国一直坚持建立独立的核力量,这也是法美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焦点之一。法国在成为有核国家之前,拒绝接受美国的核保护和美国提供研制。1960年2月,法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为有核国家,美国仍然想控制法国。法国拒绝在美苏炮制的部分禁止核试验等条约上签字,继续独立自主地发展核力量。法国毅然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一体化机构,在古巴、柏林危机中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法国的这些外交行动,是对美国霸主地位的沉重打击。戴高乐说,既然美国不能为距它一墙之隔的古巴而战,那么也一定不会为距离它5000公里以外的西欧而战。他认为美国靠不住,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法国不会听命于任何人。有人称法国的外交是“我行我素的外交”。
    2、法国采取了与美国不同的对华政策
    法国长期以来同台湾保持有外交关系,但是一直比较冷淡,仅维持代办级关系。而对中国,虽然没有外交关系,但是早就有民间往来。在50年代初,中国的一些民间团队就访问过法国。1959年,联大讨论西藏问题时,法国投了弃权票。在中印边界冲突中,法国也未公开攻击中国。1959年,法国人说,14年一直末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个错误。戴高乐说:“15年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一个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戴高乐言论集(1958·5一1964·l)》,494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他认为,没有中国的参加,就不能办成任何大事。当然,法国同中国建交也有自己的目的。60年代初,由于美法矛盾上升,法国同美国拉开了距离。中国当时同美国处于敌对关系之中。同中国建交无疑会增加法国在同美国的抗衡中的力量。出于对外战略利益的需要,法国需要立即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法国人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是比较实际的。法国人说,蒋介石代表着过去,而毛泽东则有一股无穷和令人着迷的力量,他正在使沉睡百年之久的国家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也正因如此,戴高乐说,中国正在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为更好地了解中国,并让它了解我们,我们应当承认它。
    3、中国采取区别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
    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第一个中间地带是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第二个中间地带是西欧、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毛泽东认为,西方国家不是铁板一块,西欧同美国不一样。1964年1月,毛泽东对来访的法国议会代表团说,我们做个朋友,做个好朋友,你们不是共产党,我也不是你们的党。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还是可以合作。毛泽东还认为,法国同中国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一是反对别人对我们的控制,二是两国在经济和文化上需要加强往来。陈毅在1963年讲,作为第二中间地带的整个西欧,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要求摆脱关国控制的,我们要充分加以利用,使之成为间接同盟军。
    4、中法双方利益的需要
    从政治方面看,中法是当时世界上有影响的两个国家,两国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对世界有利,特别是对两国在反对大国干涉国际事务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经济方面看,法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两国经济有互补性。从安全看,两国当时都在反对美苏的争夺,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两国携手对西欧和亚洲的安全与和平会起到中要作用。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中法外交关系的建立打开了通向建立超越对抗、发展合作的道路,对中国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第5题: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建交以来,两国在经济贸易、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中法关系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 A、互尊互信
    • B、互谅互让
    • C、互利共赢
    • D、包容互鉴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何谓肺牵张反射?试述其反射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肺牵张反射是肺扩张反射时抑制吸气活动的反射。
    过程:其感受器位于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可感受牵拉扩张的刺激。吸气是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到一定容积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兴奋吸气切断机制切断吸气,转为呼气。
    意义:吸气不至于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以增加呼吸频率。

  • 第7题:

    2019年1月10日,纪念()4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并致辞。

    • A、中美建交
    • B、中日建交
    • C、中英建交
    • D、中法建交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基本精神及意义.

    正确答案: 原因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与此同时,按垦田面积征收的地税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逐渐重要起来。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制度非常混乱。赋税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基本精神:1、财政原则,“量出以制入”,即政府先预算财政支出规模,然后再据以确定全国应征赋税总额,再摊派到各地征收。2、课税主体,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按现居住地的户口登记簿为准纳税,对于不定居的商人按定居商人的标准纳税。3、课税客体及课税原则,即一律依据贫富和拥有的土地、资产的多少来纳税,原来享有蠲免赋役特权的官僚、贵族、僧道户等也不例外。4、对租庸杂徭的处置及纳税期限,“将租庸杂徭都并入两税,“今后除两税外,辄率一钱以枉法论”。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完纳时间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5、计税依据,“以贫富为差”、“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即新税制中户税仍以资产多少为标准定出各户的等级,地税以779的垦田数为标准,各州按旧有数额分摊于各地。6、计税手段和纳税物品,即以货币计税,实际征收时再折纳实物。7、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原则,三分制:上供、送使、留州。
    历史意义:1、财政原则:有利于限制赋外加赋的发生;2、课税客体:开始了以资产为课税客体的历史,扩大了纳税面,体现了税负均平、税收普及原则;3、计税手段:开创了以货币计税的先例,使全国有了统一的计税标准;4、税收征管:简化了税制和征收手续,减少了税收成本;5、财政权益分配:加强了中央控制财政的权力。
    局限性1、财政原则,量出制入,直接导致政府支出规模扩张和摊派;2、货币计税、折征实物,使纳税人的负担不稳定;3、税率和课征标准,配赋不均;4、两税之外,法外加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担子菌锁状联合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 概念: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一种锁状联合的结构,这种过程可以保持菌丝的双核化。
    过程:首先在次生菌丝上产生分枝,在分枝处不同来源的两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形成4个核,然后产生隔膜,一个核进入侧枝,最后侧枝的核回归到原来的细胞中。
    意义:这种锁状联合可以保证来源不同的两个细胞核均匀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七十年代我国同西方国家基本完成建交过程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七十年代,中国同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七十年代初期出现了西欧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高潮(第三次建交高潮)。1970――73年,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冰岛、马耳他、希腊、卢森堡和西班牙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英国和荷兰先后同中国签署了关于两国从代办级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同年,联邦德国外长访华,两国达成了建交协议。1979年,葡萄牙和爱尔兰也同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至此,中国已同西欧2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5年,中国同欧共体建立了正式关系。七十年代,中国与其它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得到发展。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建立外交关系,这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72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工党政府上台,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9月,中日宣布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9年1月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结束了长达30年的不正常状态。七十年代我国同西方国家完成建交过程的主要原因有:1、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不再认为与这些发达国有实际的利害冲突,而认为它们像第三世界一样,是美苏超级大国竞争的牺牲品和能够与之进行对话、联合的潜在伙伴。战后相当长时期,西方国家的绝大多数唯美国马首是瞻,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它们开始坚持自己的权利,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倾向。中国把这种独立的现象看作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继承了60年代提出的第二中间地带的观点,把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列为第二世界,作为争取合作,共同两霸尤其是苏联霸权主义的对象。2、中国与这些西方国家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需要。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到需要借重对方,抗衡苏联,互相支持,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3、中国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经济合作发展较快。七十年代,中国放弃了六十年代“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重视国内现代化建设,而许多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困扰于国内经济的不景气,都有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奉行对外开放政策,把这些发达国家作为重要对象之一,加速开展中国同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4、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中国同其它西方国家发展关系扫清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中美建交的主要过程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中美两国于1978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在各自首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两于1979年月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中美双方经过共同努力和认真坦率的谈判,在美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中方在美售台武器问题上也采取灵活作法的情况下达成协议而取得的成果。然而,在对台关系上,美政府在建交公报中承诺“美国人民与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的同时,却在建交初期以“不抛弃老朋友为由,制订违反建交公报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并在1980年向台湾突击出售大量武器,这给中美两随后在台湾问题上的争执留下了隐患。总的来说,中美建交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中美结束敌对关系的过程(1949—1972年)。朝鲜战争的胜利对中美关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对双方于1955年8月1日开始的、长达15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产生了积极作用。尽管大使级会谈取得的唯一成果是双方签署了平民回国的协议,但中美都通过该正式渠道表明了各自的立场,如美方强调不希望孤立中国,准备派高级使节访华等,中方则强调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等。1970年—1971年,中国利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及邀请美乒乓球队访华等渠道,加强了与美方的沟通。1971年7月9日,美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后来的《上海公报》定了基调。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政府于2月28日签署了《上海公报》。尼克松此次访华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中美20多年的敌对历史的结束,使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并为后来双过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它同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还有利地推动了我与西国家的关系。其次,是双边关系徘徊的过程(1972年—1978年)尼克松访华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美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官方关系的突出发展成果是1973年达成在对方首都互设联络处的协议。然而,自福特74年8月上台后,由于美利用中国搞均势外交,美国内政局的纷争及台湾问题等情况,中美关系处于徘徊境地。1977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务卿万斯时提出了中美建交的“三原则”,即“废约、撤军、断交”。此时,双方都更加明确了对方的立场。最后,是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阶段(1978—1979年)1978年5月,卡特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这表明美接受了我提出的建交三原则。7月初,双方代表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经过半年的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如下协议。第一,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第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职979年4月1日之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第三,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双方于1978年12月26日晚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随后访问美国。中国与美国建交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有:1,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冷战期间,美苏的战略对峙由于中国地位的上升而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改变。美苏双方在对国际重大问题上不能再一意孤行,彼此都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来为自身的利益服务;2,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中美建交本身就说明了美对中国地位的重视。一些西方国家也不断加强了对华关系,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格局也由两超级大国主宰世界命运,逐步向多极世界发展;3,大大加强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中国历来奉行和平、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与大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国际间爱好和平的力量,这对于全球的稳定及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中法建交的基本过程及原因。

    正确答案: 法国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大国,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中法建交具有重大意义。基本过程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与台湾当局保持所谓“外交关系”,参加侵朝战争,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因此,中法之间基本上只有民间往来。到五十年代后期,贸易、技术合作和文化艺术的交流逐步有所扩大。1958年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戴高乐清楚地意识到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他开始逐步改善对华关系。然而,当时中法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阿尔及利亚战争的障碍。法国在一段时期内仍继续对阿进行殖民战争,陈毅外长表示,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为止。1962年,阿赢得独立,战争结束。从1963年起,戴高乐将军加紧了中法建交步伐。当年10月,他授权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前来中国,代表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同富尔先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此后,中法双方代表在瑞士伯尔尼就建交的具体事宜进行谈判。美国曾多次同法国接触,并正式照会法国,反对法中建交。法国政府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和中国政府一起积极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谈判,中法两国终于在1964年1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根据双方事先的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1月28日奉命就中法建交发表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的协议的。按照惯例,承认一个国家的新政府,不言而喻地意味着不再承认被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推翻的旧的统治集团。”在此之下,台湾当局撤走了它驻法国的“大使馆”。中法建交的原因主要有:(1)中法双方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戴高乐将军执政时期,有人形容法国的外交是我行我素的外交。中法建交前,美国曾多次同法国接触,并正式照会法国,反对法中建交,但法国政府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和中国政府一起积极推进两国关系正常化。(2)法国采取了与美国不同的对华政策。50年代末以来,法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没有攻击过中国。(3)中国采取了区别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六十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认为亚、非、拉三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形成“第一中间地带”;而西欧、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属于“第二中间地带”。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把原来美、苏争夺的两个中间地带,作为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二、第三世界,从而把西欧、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单独列为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范畴。中国与法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反对别人的控制,二是两国需要在经济、文化方面加强往来。(4)中法双方利益的需要。在政治上,中法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两个国家,两国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对世界有利,特别是反对大国干涉国际事务方面意义更大;经济上,法认为中国是个能容纳23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安全方面,两国都反对美苏争夺,反对别人的控制,在维护亚洲、欧洲乃至世界和平方面互相支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担子菌锁状联合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 概念: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一种锁状联合的结构,这种过程可以保持菌丝的双核化。
    过程:首先在次生菌丝上产生分枝,在分枝处不同来源的两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形成4个核,然后产生隔膜,一个核进入侧枝,最后侧枝的核回归到原来的细胞中。
    意义:这种锁状联合可以保证来源不同的两个细胞核均匀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 第14题:

    试述中法建交的基本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与台湾当局保持所谓“外交关系”,参加侵朝战争,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因此,中法之间基本上只有民间往来。到50年代后期,贸易、技术合作和文化艺术的交流逐步有所扩大。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他清除地意识到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开始逐步改善对华关系。但当时中法关系的发展存在着法国对阿尔及利亚进行殖民战争的障碍。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富尔来华同我商谈建交问题。此后,中法双方代表在瑞士伯尔尼就建交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谈判。而美国则多次同法国接触,并正式照会法国,反对法中建交。法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于1964年1月27日同中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大国。在此影响下,中意、中奥都在这一年的晚些时候达成了互设民间贸易机构的协议。中法建交本身也是法国在抵制美国压力和在台湾问题上有了断然决策的结果。台湾随即撤走了它驻法国的“大使馆”

  • 第15题:

    试述中美建交的主要过程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中美两国于1978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在各自首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两于1979年月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中美双方经过共同努力和认真坦率的谈判,在美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中方在美售台武器问题上也采取灵活作法的情况下达成协议而取得的成果。然而,在对台关系上,美政府在建交公报中承诺“美国人民与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的同时,却在建交初期以“不抛弃老朋友为由,制订违反建交公报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并在1980年向台湾突击出售大量武器,这给中美两随后在台湾问题上的争执留下了隐患。总的来说,中美建交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中美结束敌对关系的过程(1949—1972年)。朝鲜战争的胜利对中美关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对双方于1955年8月1日开始的、长达15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产生了积极作用。尽管大使级会谈取得的唯一成果是双方签署了平民回国的协议,但中美都通过该正式渠道表明了各自的立场,如美方强调不希望孤立中国,准备派高级使节访华等,中方则强调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等。1970年—1971年,中国利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及邀请美乒乓球队访华等渠道,加强了与美方的沟通。1971年7月9日,美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后来的《上海公报》定了基调。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政府于2月28日签署了《上海公报》。尼克松此次访华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中美20多年的敌对历史的结束,使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并为后来双过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它同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还有利地推动了我与西国家的关系。其次,是双边关系徘徊的过程(1972年—1978年)尼克松访华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美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官方关系的突出发展成果是1973年达成在对方首都互设联络处的协议。然而,自福特74年8月上台后,由于美利用中国搞均势外交,美国内政局的纷争及台湾问题等情况,中美关系处于徘徊境地。1977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务卿万斯时提出了中美建交的“三原则”,即“废约、撤军、断交”。此时,双方都更加明确了对方的立场。最后,是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阶段(1978—1979年)1978年5月,卡特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这表明美接受了我提出的建交三原则。7月初,双方代表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经过半年的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如下协议。第一,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第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职979年4月1日之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第三,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双方于1978年12月26日晚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随后访问美国。中国与美国建交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有:1,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冷战期间,美苏的战略对峙由于中国地位的上升而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改变。美苏双方在对国际重大问题上不能再一意孤行,彼此都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来为自身的利益服务;2,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中美建交本身就说明了美对中国地位的重视。一些西方国家也不断加强了对华关系,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格局也由两超级大国主宰世界命运,逐步向多极世界发展;3,大大加强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中国历来奉行和平、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与大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国际间爱好和平的力量,这对于全球的稳定及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 第16题:

    试述七十年代我国同西方国家基本完成建交过程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七十年代,中国同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七十年代初期出现了西欧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高潮(第三次建交高潮)。1970――73年,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冰岛、马耳他、希腊、卢森堡和西班牙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英国和荷兰先后同中国签署了关于两国从代办级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同年,联邦德国外长访华,两国达成了建交协议。1979年,葡萄牙和爱尔兰也同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至此,中国已同西欧2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5年,中国同欧共体建立了正式关系。七十年代,中国与其它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得到发展。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建立外交关系,这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72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工党政府上台,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9月,中日宣布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9年1月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结束了长达30年的不正常状态。七十年代我国同西方国家完成建交过程的主要原因有:1、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不再认为与这些发达国有实际的利害冲突,而认为它们像第三世界一样,是美苏超级大国竞争的牺牲品和能够与之进行对话、联合的潜在伙伴。战后相当长时期,西方国家的绝大多数唯美国马首是瞻,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它们开始坚持自己的权利,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倾向。中国把这种独立的现象看作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继承了60年代提出的第二中间地带的观点,把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列为第二世界,作为争取合作,共同两霸尤其是苏联霸权主义的对象。2、中国与这些西方国家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需要。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到需要借重对方,抗衡苏联,互相支持,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3、中国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经济合作发展较快。七十年代,中国放弃了六十年代“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重视国内现代化建设,而许多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困扰于国内经济的不景气,都有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奉行对外开放政策,把这些发达国家作为重要对象之一,加速开展中国同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4、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中国同其它西方国家发展关系扫清道路。

  • 第17题:

    试述我国恢复联大合法席位的主要斗争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 我国为恢复自己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经过20余年的不懈斗争,终于在主持正义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各友好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于1971年得到实现,此后,中国在国际机构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 第18题:

    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正确答案: 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民族只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即中国。
    (2)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3)“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意义:
    (1)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2)有利于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4)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第19题:

    试述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咨询的意义及内容。


    正确答案: 一、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咨询的意义在于:
    在质量管理发展过程中,随着统计质量控制(SQC.的广泛应用,生产制造过程逐渐趋于稳定。这种情况下,生产制造质量本身不再是影响质量的主要环节,生产质量好也不再是竞争的优势所在。竞争的关键在于产品的概念和功能本身。在此情况下,质量管理的重点、质量竞争的焦点转移到产品质量产生的“源头”——产品开发过程。
    二、其内容在于内容:
    1、通过市场研究来明确顾客需要的具体内容,确定设计目标,这通常称为“市场研究质量”。
    2、构思产品的质量特性、“等级”,使这些质量特性能够充分表达顾客的需要,这通常称为“构思质量”或“概念质量”。
    3、把选定了的产品构思转化为一套详细的能满足顾客需要的规格,这便是所谓的“规格质量”。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中法建交的基本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与台湾当局保持所谓“外交关系”,参加侵朝战争,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因此,中法之间基本上只有民间往来。到50年代后期,贸易、技术合作和文化艺术的交流逐步有所扩大。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他清除地意识到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开始逐步改善对华关系。但当时中法关系的发展存在着法国对阿尔及利亚进行殖民战争的障碍。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富尔来华同我商谈建交问题。此后,中法双方代表在瑞士伯尔尼就建交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谈判。而美国则多次同法国接触,并正式照会法国,反对法中建交。法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于1964年1月27日同中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大国。在此影响下,中意、中奥都在这一年的晚些时候达成了互设民间贸易机构的协议。中法建交本身也是法国在抵制美国压力和在台湾问题上有了断然决策的结果。台湾随即撤走了它驻法国的“大使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中美外交关系建立的主要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 1,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这是美方接受中方提出建交三原则“断交、废约、撤军“,中方对台问题采取务实灵活作法的前提下实现的。2,建交的三个过程:结束敌对关系阶段(中美大使级会谈、基辛格、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签订及其意义);双边关系徘徊阶段(73年互设联络处、福特上台、邓小平77年8月提出建交“三原则”);建立外交关系阶段(78年5月布热津斯基访华、12月达成建交协议、邓小平访美)。3,意义:改变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值此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法两国元首,重申高度重视中法关系,愿共同努力,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中法开创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①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符合中法两国的共同利益 ③是世界多极化的表现 ④目的是巩固中法同盟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2019年1月10日,纪念()4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并致辞。
    A

    中美建交

    B

    中日建交

    C

    中英建交

    D

    中法建交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述唐中期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基本精神及意义。

    正确答案: 第一,两税法的原因是:
    1、均田制的瓦解,使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户籍的紊乱,人口失实,赋役制度遭到破坏;
    3、租庸调制本身存在的弊端;
    4、安史之乱引起的财政困难日益严重;
    5、户税、地税的发展,为两税法的实施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二,两税法的基本精神是:
    1、确定了“量出以制入”的财政原则。
    2、确定了课税主体和课税依据。
    3、确定了课税原则,即“人中无丁,以贫富为差”。
    4、确定了计税手段,实行“定税计钱,折钱纳物”
    5、确定纳税期限,实行夏、秋两次征收。
    6、将旧有租庸杂徭并入两税征收。
    7、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原则,实行三分制,即划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个份额。
    第三,两税法的历史意义
    1、“量出制入”的财政原则。
    2、两税法最大变化是正式否定了以身丁为本的赋役制度,而以资产作为课税的依据。
    3、开创以货币计税的先例。
    4、简化税制及征收手续,减少了税收成本。
    5、租庸杂徭悉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