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唐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解析]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 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 保证。

  • 第2题:

    简述伊斯兰教的实质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这种一神信仰贬低了各部落神的地位,把半岛上不同部落、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团结在一起,通过宗教信仰的统一把分散的阿拉伯各部落联合起来,为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伊斯兰教的主体教义就是服从安拉和先知,这实质上是要求人们服从阿拉伯贵族的领导、服从国家的统治,这种服从又为对外进行征服所利用。伊斯兰教宣扬的“圣战”实质上就是要它的信徒为国家而战,这就充分动员了阿拉伯游牧民族对外扩张掠夺的积极性,使其勇敢精神在统一征服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宗教组织,这种组织为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治体制提供了现成的组织形式;伊斯兰教教义和《古兰经》为新兴的阿拉伯贵族进行统治提供了政治纲领和立法依据。伊斯兰教限制高利贷、救济贫苦百姓、释放奴隶等主张,吸引团结了广大民众,为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但是由于宗教制度和国家制度相结合,也对阿拉伯世界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制约了国家适时的发展,以致使得曾经一度辉煌灿烂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在历史的发展面前显得滞后了。

  • 第3题:

    简述波斯帝国的兴起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城王国再到帝国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在此之前,伊朗高原西部曾先后兴起过埃兰和米底。公元前7世纪时,波斯处于米底的统治之下。公元前558年,居鲁士二世在波斯称王。五年后,波斯人在居鲁士的领导下,起兵反抗米底人的统治,经过三年的战争,灭米底获得独立。居鲁士接着向西扩张,公元前546年征服了小亚细亚,公元前538年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他又向东扩张,在中亚细亚战败身死。其子岡比西斯即位后,于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他从埃及继续向西、向南扩张,都遭失败。于是公元前522年,国内各省发生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氏族责族大流士发动了宫廷政变,夺得政权,随后,大流士用了几年的时间把各地的起义镇压了下去。之后,大流士继续对外扩张,向东征服了印度河流域西部。至此,波斯形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前五、六世纪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波斯帝国,不仅其规模要比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大得多,而且在内涵上也要比它们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大流士改革所形成的一整套维系和管理帝国比较成熟的制度既为西亚北非的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
    从表面上看,波斯帝国似乎是纯军事征服的产物,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西亚、北非、东部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综合发展的产物,是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交流与联系不断发展和扩大的产物。而波斯帝国的建立又为西亚北非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波斯人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某些措施,在客观上又使这种交流与联系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波斯帝国与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关系。它以一个落后的民族征服了三大文明中心,并君临其上200年左右,在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交往和冲突方面,表现出更大的规模。总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波斯帝国的兴起打断了西亚北非原有古代文明独立发展的正常进程,使这些地区的交流与联系打上了征服者的烙印;而波斯帝国的灭亡则标志着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代之而起的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从它的传统中吸收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 第4题:

    简述《中华民国民法》的地位及其主要内容特点。


    正确答案: 《中华民国民法》是南京国民政府参照德国、日本、瑞士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制定的。该部民法典的内容共分为总则、债、物权,亲属和继承五编。《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正式颁行的第一部民法典。
    《中华民国民法》的内容特点是:
    第一,采取“国家本位”为主的立法原则,强调只有个人利益不边背国家利益时,始予保护。在一般地承认“私法自治”的同时,对于权利的行使、契约的订立以及其他民事法律行为作了较严格的限制。
    第二,对旧民律草案进行了较多的修订,并有明显的发展。
    第三,注重维护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和封建地主的土地经营权。尤其是“物权”编突出反映了以法律手段维护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和剥削利益的精神。
    第四,婚姻家庭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首先,肯定了包办买卖娇姻和其他封建习惯。其次,维护夫妻间的不平等关系。再次,维护封建家长制度。
    第五,维护具有封建色彩的继承制度。

  • 第5题:

    简述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主要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把发动秋收起义作为最主要任务。
    历史意义: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武装革命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挽救大革命失败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 第6题:

    简述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主要内容:第一,联邦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获得了征税、发行货币等权力。第二,总统不仅享有行政大权,而且还有对于国会立法的否决权。第三,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第四,设置最高法院作为最高司法机关。第五,实行三权分立。历史意义:《1787年联邦宪法》改变了美国立国之初各州松散联合的状态,赋予联邦政府很大的权力,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调节美国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和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在三个权力机构之间起到互相制约、均衡的作用,可以防止出现独裁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 第7题:

    请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正确答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一)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五)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马关条约》的历史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条约规定日本对中国巨额赔款的勒索,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倍。清政府除了家中搜刮外,被迫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条约允许日本在华直接设厂投资,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它强占中国大片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 第8题:

    简述《斩鬼传》的主要内容及其地位。


    正确答案:(1)《斩鬼传》,作者刘璋,根据明代《钟馗全传》及民间关于钟馗的各种传说改编而成。通过写钟馗来指斥时弊,劝善惩恶,是一部“使人知所畏而为善”的讽世、劝世小说。
    (2)在小说发展史上,它进一步开拓了讽刺小说的题材领域,将讽刺的范围扩展到整个社会,指向人间种种弊孽。
    (3)该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讽刺小说的确立,对后世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唐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内容:
    1)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各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老男、笃疾、废疾各给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丁男和十八岁以上中男以外的人作户主的,则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民户原有的永业田,在不变动所有权的前提下,计算在已受田内,充抵应受的永业、口分额。
    2)有封爵的贵族和五品以上职事官、散官,可以依照品级请受永业田五顷至一百顷。道士受口分田三十亩,女冠受口分田二十亩。僧尼受田与道士、女冠同。官户受田按百姓口分之半请受。工商业者在宽乡地区,可以请受永业、口分田,其数量为百姓之半。
    3)庶民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以及犯罪流徙的,准许出卖永业田。官僚的永业田和口分田都可以买卖。土地买卖要想官府登记。
    (2)特点:
    1)唐代均田制最突出的变化是土地买卖限制进一步放松。
    2)唐朝对授田的年龄与授田对象有调整,增加了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非农人口的授田内容。
    3)唐朝初期一般百姓授田不足的想象已经存在了各地土地占有状况不一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唐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唐朝在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宣宗等朝,进行过较大的立法活动。唐太宗登基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武德律》的基础上重修法律,历经十年,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修成《贞观律》十二篇,五百条。至此,唐朝法规中律、令、格、式四种基本形式已齐备。从现存的唐代法典《唐律疏议》看,唐代法律的基本内容是集历代法律之大成,并增加了许多方面的新法规,使之更加系统、严整。唐律体系之严整,内容之详尽、细密,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继承、发展以前历代的传统,大大丰富了刑事立法的内容,而且非常注重经济立法和民事立法,制定了众多的调整经济关系和民事关系的专门规条,使其成为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完备的封建法典,为以后的封建王朝提供了优秀的样板。
    隋唐五代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唐朝制度,达到了中国古代法制的较高水平,不仅为其后的宋、元、明、清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周围一些国家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论述《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1)德国民法典共5编,分为总则、债的关系、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
    (2)《德国民法典》的意义:就内容而言,法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方面有许多创新和发展:确认了法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地位;确认了契约自由原则、过失责任原则和无限私有制原则,又对这些原则的适用设定了必要的限制。就立法技术而言,法典结构体系严密而富有逻辑性,用语精确而科学;包含了众多的一般条款。
    德国民法典的颁布,不仅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发展,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民事立法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巴赫的声乐创作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巴赫(J.S.Bach,1685—1750)是巴罗克晚期的德国作曲家,在他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声乐作品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主要包括大量的宗教康塔塔和一些世俗康塔塔,以及受难乐、清唱剧和弥撒曲等。在1723年到1729年期间,巴赫为莱比锡几个主要教堂的路德教仪式创作了四套可供整个教会年使用的康塔塔,每套有大约60首,共200多首保存至今。康塔塔在念福音书之后演唱,经常是用音乐对福音书的内容加以评论。巴赫也有一些康塔塔是对自己以前作品的改编。他的很多康塔塔包括以众赞歌的歌词和旋律为基础的乐章。这样的众赞歌康塔塔一般用一首基于众赞歌曲调的合唱开始,并以同一首众赞歌简单的四部和声式的合唱起来结束。中间的乐章通常是咏叹调、重唱和宣叙调,常常改编众赞歌歌词,有时也引用众赞歌的旋律。例如他著名的康塔塔《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锁中》和《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除了宗教康塔塔,巴赫还写了少量的世俗康塔塔,其中最著名的有《太阳神和牧神的争吵》、《咖啡康塔塔》和《农民康塔塔》。在这些作品中,巴赫运用了一些属于“华丽风格”(galantstylE.的新手法,例如避免精致的伴奏,优雅而平衡地分成两个呼应乐句的旋律等。巴赫的《马太受难乐》和《约翰受难乐》用音乐表现了《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描述。它们是为了莱比锡教堂在受难节期间演唱的需要而创作的。在这两首受难乐中,一个独唱男高音担任了福音书叙述者的角色,其它的人物分配给各位独唱者,它们演唱宣叙调和咏叹调。合唱表达群众的的情绪,对情节加以评论,演唱全曲首尾的两个大型乐章以及用四部和声谱写的众赞歌。这些作品实际上已超越了宗教仪式音乐的局限,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集中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B小调弥撒》是巴赫晚年用他自己以前创作的作品汇集而成的,创作过程横跨了20多年。它包括了传统的常规弥撒曲中的五个段落,体现了巴赫在拉丁文复调音乐方面的理想。除了天主教仪式音乐的“古代风格”的因素,巴赫在这部作品也混合了一些新的风格,例如《信经》的“在圣灵中”这一句和其它一些咏叹调风格的乐章中,便出现了当时流行的“华丽风格”的因素。总的看来,巴赫可能是想把它写成一部超越教派的、带有普遍的宗教作品,其中汇总了适合宗教音乐创作的各种手法。巴赫的音乐在他死后的很多年中只在他的学生和崇拜者的小圈子里流传。在18世纪末一种新的更加简单明快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兴起后,巴赫的音乐被认为是复杂而臃肿的,因而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忽视。对巴赫音乐的全面的再发现开始于19世纪,1802年,尼克拉斯•福克尔的第一部巴赫传记出版,德国作曲家采尔特大力推动了《马太受难乐》的重新上演,1892年,这部沉睡多年的作品终于在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指挥下在柏林得到公演,此举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巴赫音乐的兴趣,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复兴巴赫的运动就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起来。今天,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巴赫在音乐史上所处的中心地位。他生活在欧洲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在音乐史上也是欧洲古代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的重要时期,因此,巴赫不仅是巴罗克音乐的一个辉煌的终点,而且也是后来的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1)"六艺”是西周的主要教育内容,具体包括礼、乐、射、御、 书、数。 ① 礼乐。礼乐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 宗法等级制度,对年青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作用。礼乐教育成为“六 艺”教育的中心。礼的内容极广,凡政治、 伦理、道德、礼仪皆为其包括,以至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没有礼。学中所教之礼,则为贵族生活中所必需的五礼。乐教受到髙度重视,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 ② 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贵族子弟都要成为 “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射御是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项目。射在国学、乡学中都是重要的学科,都有一定的教练场所。射的训练颇为严格,为贵族青年参与大射或乡射准备条件。 ③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算法。 数学知识到西周有更多的积累,为较系统地教学创造了条件。先学数的顺序名称和记数的符号,然后应用于学习甲子记日法,知道朔望的周期,再进一步是学习计数的方法, 掌握十进位和四则运算,培养初步的计算能力。 (2) “六艺”教育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六艺”教育思想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①“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它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②“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教育家想借助“六艺”教育的经验,解决当时教育的某些弊端,因此把“六艺”教育当作理想模式来强调,为自己的主张做历史论证。特别是在儒家思想居于支配地位时期,“六艺”教育被就奉为标准。在儒家学派发展中,凡有所主张,要从“六艺”教育寻找论据,有所批判,则指斥异端背离“六 艺”教育传统。这正是“六艺"教育的历史意义所在。

  • 第14题:

    简述査理曼帝国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形成:墨洛温王朝统治后期,世俗封建主的权力日益扩大,而从7世纪中期开始,王权大大削弱,朝政大权逐渐落入宫相手中,国王则被称为“懒王”。宫相原为王室财产的总管,这时就成为王国政府的首脑,独揽内政、外交大权。公元741年,矮子玉平继任宫相,推翻墨洛温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在矮子丕平之子查理统治时期达到极盛。查理一生进行了五十多次侵略战争,774年,他征服伦巴德王国,把意大利北部并入法兰克。8世纪70年代末和9世纪初,查理两次进军西班牙,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厄布罗河以北的土地,建立了“西班牙边区”。后来,查理又吞并了东部巴伐利亚,征服了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汗国。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查理把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纳入到自己的版图。8世纪末,加洛林王国的版图仅次于东罗马帝国。
    查理在位时,继续推行其父与教会亲近的政策,并进一步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公元800年,教皇立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加冕并涂圣油,称查理大帝,亦即“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此举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查理已不再单纯是征服者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国王而是日耳曼一罗马人的皇帝,并且是上帝认定的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人,查理大帝的使命已不再单纯是管理日耳曼国家而是管理包括宗教事务在内的整个西欧基督教世界,罗马帝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远隔重洋的苏格兰和东方的异教国家阿拔斯王朝都和查理帝国建立了邦交关系,甚至东罗马帝国也承认其皇帝地位。
    查理称帝后,继续与教皇交好,加强和教皇的同盟^查理以教会保护人的姿态,极力地维护和提高罗马教会的权益,查理每征服一地都要强化基督教的势力。他还重用主教、修道院长,分封他们土地,让他们参与国家政权。
    为维护中央集权统治,查理继续实行采邑制度。在中央他还建立了枢密院、贵族大会,贵族大会每年召开一到两次,讨论中央重要决策。派监察官监督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设立若干伯爵区,任命主教或伯爵进行统治,形成以国王的伯爵和教会的主教等教俗封建主共同统治的社会。
    (2)历史地位:查理的统治为新兴的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来的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帝国内部又缺乏经济文化联系,基础很不牢固,而本身实行的采邑分封制度又导致了封建分裂割据。因此,查理大帝死后,帝国分裂成三部分,后来构成了近代史以来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 第15题:

    简述《汉姆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和特点:
    (1)维护君权与神权相结合的君主专制制度;
    (2)肯定了奴隶制度和自由民内部的权利不平等;
    (3)实行土地国有和公社所有的公有制形式;
    (4)在契约方面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书面形式;
    (5)肯定买卖婚姻和家长制家庭关系;
    (6)犯罪与刑罚未成为独立部分,散布于其他各条文之后,刑罚保留了原始氏族制度的残余;
    (7)规定了以国王掌握最高司法权和以发誓、神明裁判为主的诉讼制度。
    历史地位:
    (1)它是楔形文字法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
    (2)属于奴隶制早期成文法典的高峰;
    (3)对后来西亚地区的法律制度有着重要影响;
    (4)它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楔形文字法的成文法典。

  • 第16题:

    试论述《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1)德国民法典共5编,分为总则、债的关系、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
    (2)《德国民法典》的意义:就内容而言,法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方面有许多创新和发展:确认了法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地位;确认了契约自由原则、过失责任原则和无限私有制原则,又对这些原则的适用设定了必要的限制。就立法技术而言,法典结构体系严密而富有逻辑性,用语精确而科学;包含了众多的一般条款。
    德国民法典的颁布,不仅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发展,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民事立法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 第17题:

    简述1938和1944《幼儿园规程》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1.1938,克鲁普斯卡娅,参与制定。目的: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儿童,使其全面发展。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组织、基本类型,对儿童营养和房舍的要求等。
    2.1944,新的《幼儿园规程》规定:幼儿园不论由何团体或机构管理,必须根据《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开展工作。提供3-7岁儿童手苏维埃教育,保证儿童全面发展。应为儿童入学作准备,关心幼儿健康,发展儿童智力,安排游戏,培养良好习惯和品德。

  • 第18题: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颁布时间为1912年。主要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和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历史意义:政治体制:民主共和制。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 第19题:

    简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一)主要内容和特点李悝的《法经》共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早已失传,其内容只有从史书上看到它的片断记载。从六篇的体例上可以看出:《法经》把《盗法》、《贼法》两篇放在最前面,表明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特点:第一,确立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维护和巩固新建的封建制度;第二,维护君主制度。如“窥宫者膑”、“盗符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等。第三,维护等级制。宣布“大夫之家有侯物”,是“逾制”,“自一以上者诛”。从而表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此外,“丞相受金左右伏诛”,也是保护特权者的一项具体规定。
    (二)历史意义《法经》虽然早已失传,但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秦汉以后的法典都是在《法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首先,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其次,对当时封建经济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斩鬼传》的主要内容及其地位。

    正确答案: (1)《斩鬼传》,作者刘璋,根据明代《钟馗全传》及民间关于钟馗的各种传说改编而成。通过写钟馗来指斥时弊,劝善惩恶,是一部“使人知所畏而为善”的讽世、劝世小说。
    (2)在小说发展史上,它进一步开拓了讽刺小说的题材领域,将讽刺的范围扩展到整个社会,指向人间种种弊孽。
    (3)该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讽刺小说的确立,对后世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法国复辟王朝时期阶级斗争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地位。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
    (1)阶级斗争视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动力
    (2)认识到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对立
    (3)宣扬资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4)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就是阶级斗争的终止。
    地位: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奠定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华民国民法》的地位及其主要内容特点。

    正确答案: 《中华民国民法》是南京国民政府参照德国、日本、瑞士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制定的。该部民法典的内容共分为总则、债、物权,亲属和继承五编《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正式颁行的第一部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的内容特点是:
    第一、采取国家本位为主的立法原则,强调只有个人利益不边背国家利益时,始予保护.在一般地承认‚私法自治的问时,对于权利的行使、契约的订立以及其他民事法律行为作了较严格的限制。
    第二、对旧民律草案进行了较多的修订,并有明显的发展.
    第三、注重维护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和封建地主的土地经营权。尤其是‚物权‛编突出反映了以法律手段维护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和剥削利益的精神。
    第四、婚姻家庭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首先,肯定了包办买卖娇姻和其他封建习惯.其次,维护夫妻间的不平等关系。再次,维护封建家长制度。
    第五、维护具有封建色彩的继承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其阶级本质是: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等级制。
    《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