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本体论的论证:“本体”是希腊文“存在”之一。
本体论的论证是从假定上帝存在或有某些特性的立场出发,终而论证上帝必然存在。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先行假定上帝不可能不存在。
宇宙论的论证:这种论证是从宇宙的物理性特征出发,证明这些物理特征与上帝的关系,即只有上帝的存在才能说明这些物理特征。
他们之间的区别是:这两种的上帝存在的论证类型可以分为“先在论”和“后置论”,所谓先在论的论证主要是指,我们仅仅根据概念的推论就能获得关于某类事物的确定信息。“先在”是指在“在经验数据之先”或“与经验数据无关”的含义,即“先验”的。这是理论物理学中常见的纯数学证明方法。而后置论的论证就不一样了。它要求可感知的经验数据或经验事实来获取关于某类事物的确切信息。“后置”是指在“在经验数据之后”或“与经验事实有关”的含义,即“经验”的。通过后置论的方法所获取的信息包括由我们的感知直接得到或者是通过其他物理手段获得的,主要都是指经验型事实。当然,获取经验型事实也不排斥先在论所运用的纯概念推论。
更多“本体论的论证与宇宙论的论证的区别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分析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正确答案: 三段论推理:上帝是不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不能设想比它更完满的东西(正因其无与伦比地完满,所以)不仅存在于思想中,而且也在实际上存在(否则它就不是无与伦比地完满了),因此上帝存在。
    思想实质:他的本体论证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证明,它不过是一种装模作样的形式主义。

  • 第2题:

    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正确答案: 安瑟尔认为,人人都有“上帝”的观念,只要弄清这一观念的意义,就能理解上帝必然存在的道理。《宣讲》中的证明被表述为下面一个推理:
    因为: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在实际上存在;
    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
    安瑟伦认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存在者,不能设想有一个比他更位伟大的存在者。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或者观念里。但是,它作为最伟大的存在者不能仅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或观念里。因为,如果他只存在于心中,那么它就不是最伟大的存在者了。在现实中存在比在观念中存在更伟大。这与我们的设想相矛盾。因此,这一名之为上帝的存在,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亦在现实中存在。”
    安瑟伦的证明是从原因推出结果,从上帝的观念推出上帝的存在。我们咋一看,这样的证明存在着很大的嫌疑,但是,我们很难找出那里是问题所在。它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 第3题:

    推理与论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论证和推理的区别主要是:第一,思维的程序不同;第二,要求的重点不同;第三,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

  • 第4题:

    在中世纪中期提出了著名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是()。


    正确答案:安瑟伦

  • 第5题:

    简述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


    正确答案: 托马斯认为上帝被造物之间的类比关系使人可以通过认识被造事物来论证上帝的存在。托马斯强调,关于上帝的存在的证明必须是从经验事实出发,必须是“后天证明”,而不是“先天证明”。按照这样的想法,托马斯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个理由,其中前三个证明被康德归为宇宙论证明。
    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这个证明是:我们可以感觉到有些事物在运动,运动是一个事实,究其原因,一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另一事物的推动,每一推动者又被其他事物所推动,由此构成了运动的系列,这个运动的系列最初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他启动了整个系列,自己却不受任何东西的推动。这个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
    第二证明是事物的动力因。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事物是自身的动力因,每一个事物都以在先的事物为动力因,由此上溯,必然有一个终极的动力因。这个动力因就是上帝。
    第三个证明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由于可能存在推导必然存在。第二步由事物的必然存在推导自因的必然存在。

  • 第6题:

    简评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正确答案: 安瑟尔谟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康德后来称之为“本体论的证明”,即仅仅依赖于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照安瑟尔默看来,人人都有上帝的观念,只要弄清这一观念的意义,就能理解上帝必然存在的证明。这就是他所说的充足的证明的意思。
    证明被表述为下面一个推理:
    因为: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实际存在;
    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
    前提中“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的意思是“不能设想有比它更伟大的东西”,它不仅仅是思想中的观念,不等于实际存在着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在此,安瑟尔谟企图向包括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在内的一切人证明上帝的存在。因此,他采用了他认为最普遍的观念作为证明的前提:“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假使它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实际上也存在的东西更加伟大了。所以,如果说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与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是相同的,但这根本不可能,因此,某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毫无疑问既存在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由此可见,只要一个人在思想中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的观念,逻辑必然性就会使他同时承认这个东西的实际存在,并且,不管他把这个东西称作什么,这个东西的实际意义只能是基督教信仰的上帝

  • 第7题:

    填空题
    11世纪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以其“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开创了经院哲学烦琐论证之风气。

    正确答案: 安瑟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推理与论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论证和推理的区别主要是:第一,思维的程序不同;第二,要求的重点不同;第三,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正确答案: 在早期经院哲学中,安瑟尔谟因其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著称于世,他主张理性必须服从信仰,“信仰而后理解”。在他看来,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即上帝不能仅仅在思想中存在,如果它仅仅在思想中存在,就还可以设想一个既存在于思想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的伟大存在者比它更伟大。这些都与“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的定义是自相矛盾的。所以毫无疑问,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即上帝,既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这种从概念推论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后来受到了康德的有力批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分析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正确答案: 推理形式:从人们已知的事实出发来推出其原因的“回溯的”证明方法,一共五个,即著名的“圣托马斯五路证明”。
    思想实质: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怎样理解安瑟伦的本体论的论证?

    正确答案: 在西方宗教哲学的传统中,对上帝的存在作本体论论证的最著名的人物是圣安瑟伦。他论证上帝存在的基本思路是柏拉图式的,即认为一般理念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而单独存在,他认为,我们关于上帝的概念,实际上只是关于一个至善的概念,即在它之上没有更高或者更善的存在了,而在它之下我们倒是有许许多多不完善的经验存在者;凡是能被我们认为不完善的存在,都蕴含着我们有一个最完善的存在已作为最后的,最好的评判标准。这个最后最好的标准是一个概念存在者,如果他不存在,我们何以知道经验世界中善与不善?这个问题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至善的概念必定存在;至善是我们心中的上帝概念,因此上帝也就必然存在。
    很明显,安瑟伦的论证方法是一个“先在论”的方法,他先从认定上帝有某种特性的前提出发,然后演绎推论上帝必然存在。安瑟伦这种概念含混的推论可以归结为:上帝首先是一个最伟大最完善的概念,人只有穷尽对概念的理解之后,才能理解上帝;既然能从最伟大最完善的概念方面理解上帝,上帝当然也就存在着,否则,人哪里会理解上帝这个无与伦比的概念呢?
    尽管从坚定的信仰主义者立场看,先行认定上帝存在是至善的,这个命题必然包含上帝的实际存在,但是“先行认定”的前提又是什么?那也只能是人的设想,既然只是人的设想,那么上帝存在也只必然存在于人的理解之中,而不是必然存在于实际之中。如果完全按照柏拉图的理念论,安瑟伦的本体论论证也是自相矛盾的,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的存在是最完善的,任何实际的存在都是相应的理念的拙劣的摹仿品。因此,安瑟伦的上帝理念必然推论上帝实际存在也违反了正统的理念论的逻辑,即实际存在的上帝绝不比概念中或仅仅存在于人的理解中的上帝更伟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项目财务论证与评估与项目国民经济论证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分析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正确答案: 推理形式:从人们已知的事实出发来推出其原因的“回溯的”证明方法,一共五个,即著名的“圣托马斯五路证明”。
    思想实质: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

  • 第14题:

    在某种程度上圣安瑟勒姆()成为黑格尔及其学派哲学体系的基础。

    • A、对象论论证
    • B、本体论论证
    • C、本体论论证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怎样理解安瑟伦的本体论的论证?


    正确答案:在西方宗教哲学的传统中,对上帝的存在作本体论论证的最著名的人物是圣安瑟伦。他论证上帝存在的基本思路是柏拉图式的,即认为一般理念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而单独存在,他认为,我们关于上帝的概念,实际上只是关于一个至善的概念,即在它之上没有更高或者更善的存在了,而在它之下我们倒是有许许多多不完善的经验存在者;凡是能被我们认为不完善的存在,都蕴含着我们有一个最完善的存在已作为最后的,最好的评判标准。这个最后最好的标准是一个概念存在者,如果他不存在,我们何以知道经验世界中善与不善?这个问题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至善的概念必定存在;至善是我们心中的上帝概念,因此上帝也就必然存在。
    很明显,安瑟伦的论证方法是一个“先在论”的方法,他先从认定上帝有某种特性的前提出发,然后演绎推论上帝必然存在。安瑟伦这种概念含混的推论可以归结为:上帝首先是一个最伟大最完善的概念,人只有穷尽对概念的理解之后,才能理解上帝;既然能从最伟大最完善的概念方面理解上帝,上帝当然也就存在着,否则,人哪里会理解上帝这个无与伦比的概念呢?
    尽管从坚定的信仰主义者立场看,先行认定上帝存在是至善的,这个命题必然包含上帝的实际存在,但是“先行认定”的前提又是什么?那也只能是人的设想,既然只是人的设想,那么上帝存在也只必然存在于人的理解之中,而不是必然存在于实际之中。如果完全按照柏拉图的理念论,安瑟伦的本体论论证也是自相矛盾的,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的存在是最完善的,任何实际的存在都是相应的理念的拙劣的摹仿品。因此,安瑟伦的上帝理念必然推论上帝实际存在也违反了正统的理念论的逻辑,即实际存在的上帝绝不比概念中或仅仅存在于人的理解中的上帝更伟大。

  • 第16题:

    11世纪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以其“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开创了经院哲学烦琐论证之风气。


    正确答案:安瑟伦

  • 第17题: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


    正确答案: 托马斯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简称“五路”。
    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我们可以假设有些事物在运动,它的原因在于另一个事物的推动,每一个推动者又被其他事物推动,构成了运动的系列。那么在这系列最初必定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启动了整个系列,自己却不受任何东西推动,这就是上帝。
    第二个证明依据事物的动力因。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事物是自身的动力因,每一个事物都以一个在先的事物为动力因,由此可见,必定有一个终极的动力因,这就是上帝。
    第三个证明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有些事物的必然性是由其他事物造成的,如果追溯原因,必定会到达一个终极的必然存在,它自身具有必然性而不是从其他事物那里获得必然性,它还使其他事物获得必然性,这个终极原因或自因就是上帝。
    第四个证明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有或多或少的完善性,而这都是相对于一个最高的完善性而言的,因此肯定存在这一个最完善的东西,他也是其他事物完善性的最高原因,这就是上帝。
    第五个证明依据自然的目的性。即使无理性的自然物也朝向一个目的活动,它们总是遵循可以达到最佳后果的同一路线活动,这说明有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存在者指导他们的秩序,这就是上帝。
    “五路”的一般思路是把世界当做一条因果链条,由此可以从较低级的可感事物出发,追溯它们的最初的原因或终极原则,即上帝。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批判。

    正确答案:
    (1)康德对上帝必然存在的理论证明的分类
    康德认为“理性神学”的主要目的是证明上帝存在,他把上帝必然存在的理论证明分为:
    ①物理学-神学证明,从具体经验出发,从系列的链条上升到一个外在的最高原因;
    ②宇宙论证明,强调从关于个别存在的经验上升到必然存在的原因;
    ③本体论证明,只从对“上帝”的概念分析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康德认为本体论证明是其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基础。
    (2)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批判
    康德通过指出“是者”与“存在”的两种用法来批判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按照本体论证明分析,它得出的结论是“上帝是一个是者”,而不是“上帝存在”。“是”及其分词形式只能是一个系词,它不表示存在。康德从两方面说明了系词“是”与“存在”的区别:
    ①“是”不是真正谓词,它不是加诸在事物概念之上的概念。“上帝是一个是者”是一个分析命题,并没有给“上帝”概念增加任何新的内容;
    ②“存在”是表示事物样式的范畴,对于某物存在进行的判断是综合判断,需要经验才能把事物概念与“存在”范畴连接起来;
    ③系词的作用是在思想之中连接主词和谓词,无论这种联系是否存在。那么,从上帝的“是者”是不能推出“上帝存在”的结论。物理-神学证明中的最高原因以及宇宙论证明中的必然存在者事实上是“是者”,而不是实际的存在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本体论的论证与宇宙论的论证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本体论的论证:“本体”是希腊文“存在”之一。
    本体论的论证是从假定上帝存在或有某些特性的立场出发,终而论证上帝必然存在。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先行假定上帝不可能不存在。
    宇宙论的论证:这种论证是从宇宙的物理性特征出发,证明这些物理特征与上帝的关系,即只有上帝的存在才能说明这些物理特征。
    他们之间的区别是:这两种的上帝存在的论证类型可以分为“先在论”和“后置论”,所谓先在论的论证主要是指,我们仅仅根据概念的推论就能获得关于某类事物的确定信息。“先在”是指在“在经验数据之先”或“与经验数据无关”的含义,即“先验”的。这是理论物理学中常见的纯数学证明方法。而后置论的论证就不一样了。它要求可感知的经验数据或经验事实来获取关于某类事物的确切信息。“后置”是指在“在经验数据之后”或“与经验事实有关”的含义,即“经验”的。通过后置论的方法所获取的信息包括由我们的感知直接得到或者是通过其他物理手段获得的,主要都是指经验型事实。当然,获取经验型事实也不排斥先在论所运用的纯概念推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评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正确答案: 安瑟尔谟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康德后来称之为“本体论的证明”,即仅仅依赖于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照安瑟尔默看来,人人都有上帝的观念,只要弄清这一观念的意义,就能理解上帝必然存在的证明。这就是他所说的充足的证明的意思。
    证明被表述为下面一个推理:
    因为: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实际存在;
    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
    前提中“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的意思是“不能设想有比它更伟大的东西”,它不仅仅是思想中的观念,不等于实际存在着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在此,安瑟尔谟企图向包括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在内的一切人证明上帝的存在。因此,他采用了他认为最普遍的观念作为证明的前提:“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假使它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实际上也存在的东西更加伟大了。所以,如果说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与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是相同的,但这根本不可能,因此,某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毫无疑问既存在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由此可见,只要一个人在思想中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的观念,逻辑必然性就会使他同时承认这个东西的实际存在,并且,不管他把这个东西称作什么,这个东西的实际意义只能是基督教信仰的上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正确答案: 安瑟尔认为,人人都有“上帝”的观念,只要弄清这一观念的意义,就能理解上帝必然存在的道理。《宣讲》中的证明被表述为下面一个推理:
    因为: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在实际上存在;
    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
    安瑟伦认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存在者,不能设想有一个比他更位伟大的存在者。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或者观念里。但是,它作为最伟大的存在者不能仅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或观念里。因为,如果他只存在于心中,那么它就不是最伟大的存在者了。在现实中存在比在观念中存在更伟大。这与我们的设想相矛盾。因此,这一名之为上帝的存在,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亦在现实中存在。”
    安瑟伦的证明是从原因推出结果,从上帝的观念推出上帝的存在。我们咋一看,这样的证明存在着很大的嫌疑,但是,我们很难找出那里是问题所在。它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某种程度上圣安瑟勒姆()成为黑格尔及其学派哲学体系的基础。
    A

    对象论论证

    B

    本体论论证

    C

    本体论论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

    正确答案: 托马斯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简称“五路”。
    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我们可以假设有些事物在运动,它的原因在于另一个事物的推动,每一个推动者又被其他事物推动,构成了运动的系列。那么在这系列最初必定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启动了整个系列,自己却不受任何东西推动,这就是上帝。
    第二个证明依据事物的动力因。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事物是自身的动力因,每一个事物都以一个在先的事物为动力因,由此可见,必定有一个终极的动力因,这就是上帝。
    第三个证明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有些事物的必然性是由其他事物造成的,如果追溯原因,必定会到达一个终极的必然存在,它自身具有必然性而不是从其他事物那里获得必然性,它还使其他事物获得必然性,这个终极原因或自因就是上帝。
    第四个证明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有或多或少的完善性,而这都是相对于一个最高的完善性而言的,因此肯定存在这一个最完善的东西,他也是其他事物完善性的最高原因,这就是上帝。
    第五个证明依据自然的目的性。即使无理性的自然物也朝向一个目的活动,它们总是遵循可以达到最佳后果的同一路线活动,这说明有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存在者指导他们的秩序,这就是上帝。
    “五路”的一般思路是把世界当做一条因果链条,由此可以从较低级的可感事物出发,追溯它们的最初的原因或终极原则,即上帝。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