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

题目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 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 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 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

相似考题
更多“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标志其发生的事件是( )。

    A清帝退位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武昌起义
    D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答案:C
    解析: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民众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发生。

    故正确答案为C。

  • 第2题: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A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含义。封建制度是大概念.它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是封建的政治制度,两者有严格的区别。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依然存在,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土地改革才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 第3题:

    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是()

    • A、袁世凯当上内阁总理大臣
    • B、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 C、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
    • D、临时政府正式迁都北京

    正确答案:D

  • 第4题:

    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正确答案:A

  • 第5题: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在于中国之内,国民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胜利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C、清帝下诏退位
    • D、《临时约法》颁布

    正确答案:C

  • 第6题:

    1912年2月,哪个皇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 A、咸丰
    • B、同治
    • C、光绪
    • D、宣统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B、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 C、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 A、1911年10月lO日,武昌起义
    • B、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 C、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 D、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正确答案:B

  • 第9题:

    1912年元旦,()成立,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正确答案:中华民国;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统帝

  • 第10题:

    填空题
    1911年,()爆发,清朝统治瓦解,(),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封建帝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是()
    A

    袁世凯当上内阁总理大臣

    B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C

    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

    D

    临时政府正式迁都北京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开始于()
    A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在总统

    B

    孙中山在南京辞去临时大总统

    C

    成立责任内阁

    D

    袁世凯称帝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述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宣统帝下诏退位②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③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④袁世凯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⑤护法运动⑥护国运动

    A.⑤①②⑥③④
    B.⑥⑤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④①②⑤⑥

    答案:C
    解析:
    1911年11月1日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没多久,袁世凯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护国运动发生于1915年12月25日~1916年7月14日;护法运动发生于1917年7月-1918年5月。

  • 第14题: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

    答案:A
    解析:
    宣统帝退位后,袁世凯通过一系列手段最后迫使孙中山等承认其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故B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故D项错误。

  • 第15题: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开始于()

    • A、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在总统
    • B、孙中山在南京辞去临时大总统
    • C、成立责任内阁
    • D、袁世凯称帝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 C、清帝退位
    •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 C、清帝退位
    •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1911年,()爆发,清朝统治瓦解,(),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


    正确答案: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封建帝制

  • 第22题:

    单选题
    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标志其发生的事件是(  )。
    A

    清帝退位

    B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

    武昌起义

    D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1921年1月1日,孙中山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在()成立临时政府。
    A

    南京

    B

    武汉

    C

    北京

    D

    上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