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我国当前的资源利用很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限制因素之一。

题目

我国当前的资源利用很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考题
更多“我国当前的资源利用很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限制因素之一。”相关问题
  • 第1题:

    材料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囯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1/43.
    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产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汐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
    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命题依据】
    (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党的十七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細的是提髙 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吏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 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索质提髙、管理创新转变。
    (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综合应用。以前的提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的《大纲解析》中把这一提法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建设的转变方向。
    (2)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内容与意义以及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内容的分析和应用。
    (3)早在1995年党中央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但迄今为止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近几年党中央一再要求全茵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热点问题。回答此题采用说明分析的方法,首先要找 准有几个问题,然后分别回答。本题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①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与含义。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和转变的重要性。③什么是科学发展观。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⑤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第2题: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较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 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
    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 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 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 43倍,美国的2. 1倍,印度的1. 65倍,是世界上单位
    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 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 样性减少。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答案:
    解析:
    [解析]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 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 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 方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 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 第3题: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B人均淡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D以上三项都正确


    D

  • 第4题:

    近年来我国每年GDP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较大,但是其背后是各种资源的巨大消耗,使得我国的人均能耗远高于日本、美国等国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

    • A、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 B、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 C、世界平均水平
    • D、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我国能耗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 A、0.5 
    • B、2.2 
    • C、8 
    • D、10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我国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无论是能源、矿产,还是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 A、四分之一
    • B、五分之一
    • C、三分之一
    • D、六分之一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和我国灌溉水利用率的比值分别为()。

    • A、1/5.40%~45%
    • B、灌溉水利用率为50%~60%
    • C、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不到1/4
    • D、灌溉水利用率为40%~50%
    • E、超过1/4,40%~50%

    正确答案:C,D

  • 第9题:

    问答题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较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我国能耗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A

    0.5 

    B

    2.2 

    C

    D

    1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我国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无论是能源、矿产,还是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

    六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五分之一

    D

    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我国当前的资源利用很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限制因素之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较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 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
    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 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 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 43倍,美国的2. 1倍,印度的1. 65倍,是世界上单位
    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 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 样性减少。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
    解析:
    [解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 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 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 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 第14题: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到2035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 )行列。

    A.制造大国
    B.制造强国
    C.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D.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制造 2025。到 2035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 第15题:

    世界煤炭平均回采率为65%~70%,而我国平均只有35%,资源开发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当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表现在资源的利用上()

    • A、单位产值的能耗是日本的10倍
    • B、单位产值的能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 C、单位产值的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
    • D、单位产值的水耗是日本的10倍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我国“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的目标之一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单位资源产出率提高(),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 A、15%
    • B、0.10%
    • C、0.20%
    • D、5%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我国现在每万元GDP的能耗消耗已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多选题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和我国灌溉水利用率的比值分别为()。
    A

    1/5.40%~45%

    B

    灌溉水利用率为50%~60%

    C

    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不到1/4

    D

    灌溉水利用率为40%~50%

    E

    超过1/4,40%~50%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近年来我国每年GDP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较大,但是其背后是各种资源的巨大消耗,使得我国的人均能耗远高于日本、美国等国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较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
    A

    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B

    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C

    世界平均水平

    D

    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