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观赏点与观赏景物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米,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米,能识别景物类型的视距为()米。

    A、150~270

    B、140~170

    C、210~250

    D、181~230


    参考答案:A

  • 第2题: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能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距为(),能识别景物类型的视距为(),能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


    正确答案:25-30m;30-50m;150-270m;500m

  • 第3题:

    正常人的清视距离为()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距离为()cm,能识别景物的距离为()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为()m。


    正确答案:25~30;30~50;250~270;1200~2000

  • 第4题:

    观赏点与观赏景物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

    • A、20~25m
    • B、25~30m
    • C、30~35m
    • D、45~55m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每一个观赏景点都需要有一个好的观赏点,解释什么叫观赏视距,和什么是定位设景效果最佳,以及观赏点有哪些形式?


    正确答案: 观赏点与观赏景物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按人们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小与30°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的2倍,宽度的1.2倍,以此定位设景则景观效果最佳。观赏点的形式有平视观赏,俯视观赏,仰视观赏。

  • 第6题:

    观赏视距


    正确答案: 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

  • 第7题:

    关于合适视距描述正确的有()

    • A、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为景物高的3.5倍。
    • B、水平景物的合适视距为景物宽度的1.2倍。
    • C、当宽度大于高度时,依水平视距来考虑。
    • D、当高度大于宽度时,依垂直视距来考虑。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单选题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米,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米,能识别景物类型的视距为()米
    A

    150-270

    B

    140-170

    C

    210-250

    D

    181-23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成片树林的观赏视距为多少?

    正确答案: 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2倍以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每一个观赏景点都需要有一个好的观赏点,解释什么叫观赏视距,和什么是定位设景效果最佳,以及观赏点有哪些形式?

    正确答案: 观赏点与观赏景物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按人们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小与30°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的2倍,宽度的1.2倍,以此定位设景则景观效果最佳。观赏点的形式有平视观赏,俯视观赏,仰视观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也能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叫借景。()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 第12题:

    单选题
    由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叫()
    A

    对景

    B

    夹景

    C

    漏景

    D

    借景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 第13题:

    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也能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叫借景。( )


    正确答案:×

  • 第14题:

    《公园设计规范》中关于种植设计方面,对树木的景观控制的规定包括()。

    • A、丛植、群植近期郁闭度应大于0.5
    • B、孤立树、树丛和树群至少有一处观赏点,视距为观赏面宽度的1.5倍和高度的2倍
    • C、孤植树、树丛与周围环境或树木之间应留有明显的空间
    • D、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4倍以上

    正确答案:A,B,C

  • 第15题:

    同一景物在不同的观赏视距所看到的景观有所不同,在()景物高度的视距处,即仰角为45°时,只能看清景物的局部和细部。

    • A、一倍
    • B、二倍
    • C、三倍
    • D、四倍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关于园林静态空间布局中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叙述正确的有()

    • A、正常人的眼睛,在观赏静物时,最佳水平视角为45%,垂直视角为30%。
    • B、大型景物的最佳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4.5倍。
    • C、小型景物的最佳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倍。
    • D、水平景物合适视距为景物宽度的1.2倍。

    正确答案:A,C,D

  • 第17题:

    一般而言,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最佳视距为()。

    • A、垂直视角18°;水平视角45°
    • B、垂直视角30°;水平视角27°
    • C、垂直视角30°;水平视角45°
    • D、垂直视角27°;水平视角18°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当观赏点的位置低于被观赏景物的位置,这种观赏方式是()。

    • A、俯视
    • B、平视
    • C、透视
    • D、仰视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成片树林的观赏视距为多少?


    正确答案: 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2倍以上。

  • 第20题:

    单选题
    观赏点与观赏景物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
    A

    20~25m

    B

    25~30m

    C

    30~35m

    D

    45~55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关于园林静态空间布局中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叙述正确的有()
    A

    正常人的眼睛,在观赏静物时,最佳水平视角为45%,垂直视角为30%。

    B

    大型景物的最佳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4.5倍。

    C

    小型景物的最佳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倍。

    D

    水平景物合适视距为景物宽度的1.2倍。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构景方法称为(  )。
    A

    夹景

    B

    添景

    C

    借景

    D

    对景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A项,当甲风景点在远方,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B项,添景之意为: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C项,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使之以小见大的方法便是借景。

  • 第23题:

    填空题
    ____,是从甲观赏点可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又可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

    正确答案: 对景
    解析:
    在园林中景点与景点之间相互观赏与烘托的构景手法称为对景,有正对、互对之分。

  • 第24题:

    填空题
    正常人的清视距离为()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距离为()cm,能识别景物的距离为()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为()m。

    正确答案: 25~30,30~50,250~270,1200~2000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