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A 教学标准B 教学计划C 教学课程D 课程标准

题目
单选题
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
A

教学标准

B

教学计划

C

教学课程

D

课程标准


相似考题
更多“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单选题
    “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    )的德育原则。
    A

    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B

    知行统一

    C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题:

    单选题
    一个小数的末尾添写上一个0,就比原数()
    A

    B

    C

    大小不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单选题
    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4.6小时行了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A

    65.217

    B

    65.21

    C

    65.22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单选题
    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
    A

    教育终身化

    B

    教育全民化

    C

    教育民主化

    D

    教育多元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以后教育的发展特点。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故选D。

  • 第5题:

    单选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意志相对不足,高级的伦理道德尚未形成,因此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A

    以道德认知为开端,根据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德育

    B

    以道德行为的培养为主,尤其是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为开端

    C

    注意运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D

    利用道德修养法,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于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不足,因此小学生的德育,尤其是低年级的德育过程要以行为开端:到了高年级或中学,随着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的发展,需要利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防止学生出现强烈的逆反情绪:由于低年级学生道德意志严重不足,无法进行良好的道德自我教育。

  • 第6题:

    单选题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A

    教育观察法

    B

    自然实验法

    C

    实验室实验法

    D

    教育调查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条件下,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

  • 第7题:

    单选题
    30.035读作()。
    A

    三零点零三五

    B

    三十点零三十五

    C

    三十点零三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 第9题:

    单选题
    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是甲数的()
    A

    100%

    B

    80%

    C

    7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面各种关联的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的是()
    A

    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

    B

    一个因数一定,另一个因数与积

    C

    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面小数排列正确的是()。
    A

    50.676>50.76>50.67>50.766

    B

    9.028>9.280>9.208>9.802

    C

    5.555>5.550>5.5>5.05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小明买7个苹果用去5.8元,每个苹果()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A

    0.82

    B

    0.828

    C

    0.83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选题
    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

    示范性

    B

    创造性

    C

    主体性

    D

    复杂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4题:

    单选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 第15题:

    单选题
    常用的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案卷分析、观察和( )。
    A

    情感评价

    B

    轶事记录

    C

    等级评价量表

    D

    行为检查单


    正确答案: B
    解析: 常用的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案卷分析、观察和情感评价。

  • 第16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很多风景名胜,你可能去过很多地方,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很多人还没有去过宝岛台湾,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课文来游览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日月潭》。现在请同学们准备好,我们的旅行团就要出发啦!
    设计理由:
    ①根据低年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语文教学适宜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情境。以“旅行团”的形式带领学生亲历其中,这既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不至于使课堂气氛陷于枯燥。
    ②在上课之初提及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没有去过台湾,为后面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铺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7.355-0.05=()。
    A

    7.350

    B

    7.30

    C

    7.30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0.99+0.1=()。
    A

    1

    B

    1.09

    C

    1.9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是()。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布置作业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

  • 第20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小摄影师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高尔基打开纸团,上面写着: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的教学。

    正确答案: 新授课教学:一、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3.交流学习疑难,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4.齐读全文后,小组讨论,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感悟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①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②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③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④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问两个问题:①小男孩会回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②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这是( )认知风格。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正确答案: A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特征。

  • 第22题:

    问答题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习惯于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次认真的工作,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十分敏感。分数,带有教师的评价,所以,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分数的作用,取得高分就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凯洛夫


    正确答案: A
    解析: 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

  • 第24题:

    单选题
    4.50元与下面()个相等。
    A

    4.05元

    B

    40.5元

    C

    4.5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