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四二拍,一段体,F大调。全曲音域仅在五度以内,有五个唱名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多使用重复,简单而易唱易记。第一、第二、第四乐句曲调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曲调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时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形象: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有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粉刷匠》,体会劳动的愉快,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律动、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记忆旋律、记忆内容)、小组接唱、演唱、讨论、动作表演等活动,逐步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愉快心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活泼、轻松的声音演唱歌曲。
    (3)导入
    ①播放歌曲《粉刷匠》伴随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②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模仿刷子的声音。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粉笔发出“Si”的声音,老师的粉笔停,你们的声音就停,看看粉笔在我们的合作下变成了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刷子。
    师:谁愿意来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生模仿)请大家拍起来读一读,刷~刷~刷~刷……-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同样是非常勤劳的孩子。这个小朋友自己拿着这把刷子要把他的新房子进行粉刷。我们知道,刷房子要有涂料,这不,他提着涂料来了……
    【设计意图】
    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愿意参加各项活动,对新事物极易产生较强的兴趣,所以我没有让学生直接跟唱歌曲,而是先通过游戏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进一步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课堂,也为感受粉刷匠用刷子刷墙时那种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可爱形象及良好品质打好基础。

  • 第2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答案参考视频

  • 第3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齐唱、领唱”知识点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全曲是由五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有两个小乐句组成,可看作是自由模进,音程在“do、mi、sol、la”四个音之间跳动,旋律进行既好听又好记;第二、三乐句,作者巧妙地将节奏变宽,造成句法的鲜明对比和旋律的极不稳定,使音乐向下发展;第四乐句在后两小节旋律又回到了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与歌词较为贴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个乐句又将节奏、旋律加以扩展,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而结束。虽然整首歌曲的节奏复杂多变,但比较符合儿童心理,语言、旋律也较通俗易懂,容易记忆。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大自然的求知和好奇,激励学科学的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较准确地掌握领唱、齐唱这一种歌唱形式并能主动地参与活动。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并能随歌曲做表演。
    (3)教学环节
    ①学生跟随音乐伴奏齐唱歌曲。
    ②播放音乐,学生聆听不同的演唱形式。
    师:刚才我们一直用齐唱的方式在演唱歌曲,但范唱中却采用了不同的演唱形式,分为了领唱和齐唱。
    ③看歌词,观察领唱和齐唱的内容。
    ④看视频,掌握领唱和齐唱这一种歌唱形式(领唱是安排在齐唱或合唱的开始部分或中间部分的独唱,因该独唱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齐唱是指一个歌唱集体,大家都唱同一个旋律,也就是单声部的群唱。)
    ⑤老师唱领唱部分,同学们唱齐唱部分。
    ⑥同学来当小老师演唱领唱的内容,其他同学唱齐唱的内容。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能够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参与表演等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掌握领唱和齐唱这一演唱形式,还能激发学生的表现能力和集体合作的意识。

  • 第4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唱该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歌曲的学习,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答案:
    解析:
    (1)歌曲特点 《毕业歌》创作于1934年,田汉词,聂耳曲,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大切分、附点等节奏型给人一种铿锵有力、坚定的感觉。歌曲表达了电影中人物对自身遭遇的愤恨不满,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学习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点燃爱国热情与民族主义激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体验、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并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3)导入环节
    ①教师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歌?由谁作曲?这位音乐家还有哪些代表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
    ②教师总结:聂耳这位音乐家创作了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春节联欢晚会上经常播放的《金蛇狂舞》等耳熟能详的作品。
    ③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聂耳先生创作的歌曲《毕业歌》,听听这首歌曲和“毕业”有什么关系?
    由此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
    采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进行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渡,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同新课程标准理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理念相契合。

  • 第5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分析该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地年段小学生学唱该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歌曲的学习,设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
    (1)《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明快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全曲用通俗简练的语言,欢快流畅的旋律塑造了天真可爱的小青蛙形象。歌曲为一段体,2/4拍,C调。第一句描写了全曲背景,小青蛙在寻找自己的家;接下来的两句用体现小青蛙动作的“跳”和体现小青蛙动作的“呱”刻画了小青蛙焦急的神态;最后一句逐渐平稳,似乎表现了小青蛙终于找到家的那种愉悦欢快的心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爱护小动物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提升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和音乐情绪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轻快而富有感情地延长歌曲,用肢体律动感受歌曲节奏。
    (3)①四分音符X代表走,速度慢一些;八分音符X代表跑,速度稍快一些。学生全体起立,老师带领学生,一边念[亿师学出品]着“走走跑跑 走”的台词,一边围着教室,脚步跟着台词律动。
    ②接下来,通过双响筒敲击出XXXX|和XXXXXX|的节奏,同时,学生用各种小动物的叫声把节奏准确地模仿出来。模仿的声音要和击打的节奏一致,
    ③学生通过双响筒敲击歌曲节奏,并用小青蛙的叫声模仿节奏。
    【设计理由】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通过肢体律动、模仿小动物以及打击乐伴奏这些方式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帮助他们通过简单形象的方式快速学习本课知识与技能部分。

  • 第6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唱该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歌曲的学习,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1)歌曲特点 《毕业歌》创作于1934年,田汉词,聂耳曲,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大切分、附点等节奏型给人一种铿锵有力、坚定的感觉。歌曲表达了电影中人物对自身遭遇的愤恨不满.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学习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点燃爱国热情与民族主义激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体验、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并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3)导入环节
    ①教师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歌由谁作曲这位音乐家还有哪些代表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
    ②教师总结:聂耳这位音乐家创作了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春节联欢晚会上经常播放的《金蛇狂舞》等耳熟能详的作品。
    ③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聂耳先生创作的歌曲《毕业歌》,听听这首歌曲和“毕业”有什么关系
    由此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
    采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进行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渡,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同新课程标准理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理念相契合。

  • 第7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照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1)《乃哟乃》歌曲特点:
    《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旋律简单但不单调,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整首歌曲在旋律上有两个特点:①只用了“do mi sol”三个音组成,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 mi 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②节奏简单,只出现了四分与八分音符。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②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和合作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初步听辨高音和低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唱出节奏和歌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3)导入环节:
    ①看!土家族到了。课件展示:土家族的服饰、吊脚楼、工艺品、摆手舞、社巴节……教师随着课件的播放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大家快看!这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服装,漂亮吗?这是土家族世代居住的山寨,真是个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好地方;这是他们的住房——吊脚楼;这是土家族名扬海内外的手工艺品——织锦;看!土家姑娘在采茶;这是土家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社巴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土家族的男女老少相聚在一起,跳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摆手舞,多热闹啊!大家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这是土家族人在以古老的形式庆祝丰收呢!)背景音乐为土家族乐曲。
    ②土家族有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就是用“do mi sol”三个音符编写的,既然我们来到了土家族,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多媒体播放《乃哟乃》音频。
    ③你们听到歌中土家族小朋友在向我们打招呼吗?他们在说:“乃哟乃!乃哟乃!” 在土家族的语言中,“乃哟乃”是快来的意思。我们也学着说一说。其实,聪明的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像“乃乃哟”和“乃哟嗬”,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
    (设计意图: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音乐课堂,并将本课的主要节奏隐藏于律动中,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 第8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数字目标,设计“加入课堂打击乐器,丰富歌曲表现力”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1)《小蜻蜓》是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五声宫调式,四三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流畅起伏的旋律,刻画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形象。歌曲第一、第二乐句节奏比较舒缓,旋律以级进(五声音阶)为主,表现了蜻蜓盘旋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节奏发生变化,旋律进行与语言结合紧密。第四乐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行,最后稳定地结束在主音上,似乎是对小蜻蜓辛勤劳动的赞许。歌曲通过对小蜻蜓的赞美,告诉学生要懂得爱护靖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字习歌曲,学生能够认识小蜻蜓这种可爱的生物,知道它们是益虫,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模唱、律动等形式学会演唱歌曲;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器乐创编等形式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3)设计:
    器乐创编表现歌曲
    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优类、抒情的情绪,身体左右摇摆做律动。
    ②教师用话语引导学想象蜻蜓自由飞舞的情景,运用手臂模仿蜻蜓上下飞舞的动作,表现蜻蜓在田间忙碌捉虫的样子。注意动作应柔和,与歌曲的韵律一致。
    ③根据课前的分组,教师下发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自由练习演唱歌曲,同时用动作、打击乐器等(一小节敲击一下)参与歌曲表现。教师规定练习时间,并对小组进行指导。
    ④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台下观看的学生轻哼乐曲伴奏。
    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其他小组进行鼓励
    设计理由:这是一首唱歌课,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应当突出“唱”的部分,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采取引发其兴趣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后,我引导学生芸试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为了不让连续的歌唱变的乏味,我引导学生律动唱,并创设情境,学生仿佛置身于田野和蜻蜓共舞,边唱边模仿蜻蜓飞翔的动作。这样整个课堂不仅音符流动起来,学生也随着这样的情绪欢快起来,整个课堂是鲜活的”动“起来的课堂。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旋律之美,锻炼他们的想象力与小组合作能力。我引导学生们分组创编属于自己的音乐节奏。在这个过程里,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对错之分,我会适时进行引导。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表演的过程中,旋律在他们的脑海里不断流动,他们赋予音乐不一样的表现力。同时,我在过程中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对他人音乐的看法,也锻炼了他们对音通过以上步骤,在歌唱中,真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丰富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 第9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民歌,歌曲极具民族特色。在土家族中“乃哟乃”代表了“快快来”的意思,歌曲每一句结尾都用“乃哟嗬”的语气衬词来结束,表现出了土家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全曲只用“do mi sol”三个音构成,通过旋律进行可以看出,每句前半部分呈上扬感,而后半部分的衬词在“sol mi do”下行旋律表达下呈肯定语态,使全曲的演唱形成一种问答形式的感觉,表现出了幸福热闹的场面。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do mi sol”三个音的音高并唱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不同演唱形式(齐唱、小组合作、男女生对唱)来表演歌曲,体会歌曲情绪,提高表演积极性,逐步加强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土家族民歌的韵味和特点,用音乐体会土家族的欢乐及人民的热情,逐步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3)导入环节:
    课前,教师提前穿上土家族服饰来到教室,多媒体播放土家族风俗人情图片,音响播放《乃哟乃》。
    学生伴随着音乐的声音步入教室,亲身感受土家族民俗。
    师:大家看我穿得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生自由作答)
    师:对了,是土家族服饰。土家族喜欢群居,爱住吊角木楼。什么是吊脚楼呢 大家看图片……为什么土家族人民要住吊脚楼呢 据说古时候的土家族人居住的地方经常遭到猛兽、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做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篷,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师:看来土家族无论穿着还是居住都是很有特色的,那么土家族的音乐是怎样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土家族的音乐世界,感受土家族人民的热情,请欣赏《乃哟乃》。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运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方法。导入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师通过穿民族服饰。播放民族风情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感受到浓郁的土家特色,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中来。它能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益于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背景,从而能与新课很好地连接起来。

  • 第10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难点乐句(划框部分)”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1)《小纸船的梦》是选自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抒情歌曲。它以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寄寓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分为主题与副歌。这两个部分在音乐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旋律线条在乐句之中和乐句之间不断有规律地上下流动, 有如波浪的缓缓起伏。这一贯穿全曲的进行方式与条拍相结合,使人感觉到小纸船随波漂荡的韵律。主歌部分有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构成一个方整的乐段。第一乐句旋律先作,上行,后作下行,第二乐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只是在旋律上提高了音区。第三乐句句首和第一乐句相同。后半乐句在节奏上加密,增强了动感。第四乐句出现了分裂的节奏,打破了前面三个乐句的平稳节奏,流露出殷切期待的心情。歌曲的副歌为二声部合唱。因歌词的需要,旋律句幅扩大为8小节。高声部的旋律取材于前乐段的第二乐句,音区的提高和八度大跳进行,使得感情变得比较激动。
    结束句的两声区从高音区作平行三度下行。和声上因运用了变化音而形成了大、小三度的色彩变化,使音乐显得柔和、朦胧,歌声载着孩子的梦想,飘向远方,飞向未来。
    (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合唱曲,学生能够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抒发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形式
    体会歌曲的和声美;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柔和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并能进行二声部合唱。
    (3)设计:
    合唱练习解决难点
    ①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聆听难点旋律。
    同时,提出问题:这条旋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回答,为二声部合唱旋律。
    ②(出示课件)教师弹琴,引导两组学生分别演唱高、低两个声部旋律,然后交换声部演唱。
    师生合作:教师弹一一个声部的旋律,该声部学生演唱,同时,老师演唱另一个声部旋律。再交换声部合作演唱。
    ③教师邀请两组选出代表进行合唱,教师和其他同学探究:达到良好合唱效果的要点。
    (及时进拍、音量平衡、音色、气息等)同时带领学生们一起练习感受“声断气连"的演唱技巧。
    ④教师弹琴伴奏,全体同学合唱歌曲,注意声部统一。
    ⑤带入齐唱旋律,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理由:这是一首合唱课,在合唱教学中,听觉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听辨多声部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多声部感觉,同时,在学唱过程中解决了学生的音准问题,为唱好二二声部旋律打下基础。之后,在两个声部的交替练习,以及老师的参与指导中,
    二声部容易出现的“带跑音”、不和谐等问题明显减少。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一首合唱歌曲颇有难度。学生在难点之前已经初步体会到歌曲的情绪,但是气息控制、带入情绪等要点仍未解决,想要在合唱中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定的步骤性。因此,我考虑以学习齐唱部分
    合唱部分 完整演唱来完成本节课。循序渐进地解决合唱难点。

  • 第11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数字目标,设计“加入课堂打击乐器,丰富歌曲表现力”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小蜻蜓》是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五声宫调式,四三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流畅起伏的旋律,刻画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形象。歌曲第一、第二乐句节奏比较舒缓,旋律以级进(五声音阶)为主,表现了蜻蜓盘旋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节奏发生变化,旋律进行与语言结合紧密。第四乐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行,最后稳定地结束在主音上,似乎是对小蜻蜓辛勤劳动的赞许。歌曲通过对小蜻蜓的赞美,告诉学生要懂得爱护靖蜓、保护益虫的道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字习歌曲,学生能够认识小蜻蜓这种可爱的生物,知道它们是益虫,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模唱、律动等形式学会演唱歌曲;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器乐创编等形式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3)设计:
    器乐创编表现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优类、抒情的情绪,身体左右摇摆做律动。
    (2)教师用话语引导学想象蜻蜓自由飞舞的情景,运用手臂模仿蜻蜓上下飞舞的动作,表现蜻蜓在田间忙碌捉虫的样子。注意动作应柔和,与歌曲的韵律一致。
    (3)根据课前的分组,教师下发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自由练习演唱歌曲,同时用动作、打击乐器等(一小节敲击一下)参与歌曲表现。教师规定练习时间,并对小组进行指导。
    (4)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台下观看的学生轻哼乐曲伴奏。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其他小组进行鼓励
    设计理由:这是一首唱歌课,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应当突出“唱”的部分,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采取引发其兴趣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后,我引导学生芸试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为了不让连续的歌唱变的乏味,我引导学生律动唱,并创设情境,学生仿佛置身于田野和蜻蜓共舞,边唱边模仿蜻蜓飞翔的动作。这样整个课堂不仅音符流动起来,学生也随着这样的情绪欢快起来,整个课堂是鲜活的”动“起来的课堂。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旋律之美,锻炼他们的想象力与小组合作能力。我引导学生们分组创编属于自己的音乐节奏。在这个过程里,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对错之分,我会适时进行引导。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表演的过程中,旋律在他们的脑海里不断流动,他们赋予音乐不一样的表现力。同时,我在过程中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对他人音乐的看法,也锻炼了他们对音通过以上步骤,在歌唱中,真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丰富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 第12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正确答案: 《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民歌,歌曲极具民族特色。在土家族中“乃哟乃”代表了“快快来”的意思,歌曲每一句结尾都用“乃哟嗬”的语气衬词来结束,表现出了土家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全曲只用“domisol”三个音构成,通过旋律进行可以看出,每句前半部分呈上扬感,而后半部分的衬词在“solmido”下行旋律表达下呈肯定语态,使全曲的演唱形成一种问答形式的感觉,表现出了幸福热闹的场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答题]
    音乐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唱歌本,试拟定教学目标
    (3)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的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F大调,2/4拍。歌曲短小,仅有8小节;歌词简单,仅仅是大鼓和小鼓音高和音色上的对比;全曲的音高也是简单的do mi sol三个音的组合重复,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歌曲中包含的音乐要素非常丰富,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用四分音符的do来表示大鼓敲击的声音,用八分音符的sol来表示小 鼓敲击的声音,生动形象,便于低年级学生模仿与学习。节奏上也是比较简单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非常规整的节奏组合,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唱。音高上虽 然有二度、三度的小跳,但同时也存在五度、六度的跳进。所以,简单中略带些难度,教学中可通过声势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感受音高。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和模仿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和探索音乐的高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音乐的高低,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1、初步聆听
    多媒体播放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高低。
    初步聆听与感知,可以让学生对音的高低有个大概的认识与了解,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
    2、探索与感知
    出示大鼓和小鼓,将学生分成四组,探索通过敲击大鼓和小鼓,分辨音高的不同。
    通过实物的探索,能够更直接的感知音有高低之分;用大鼓和小鼓来探索音的高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声势游戏
    用拍手和跺脚来代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同样是将学生分成四组,讨论拍手和跺脚分别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分辨出拍手是小鼓的声音、跺脚是大鼓的声音后,进行“我敲你学”的游戏。教师或学生代表敲击大鼓或小鼓,其余学生用拍手或跺脚回应。
    学生自己探索性的学习,体现了新课改中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我敲你学”的游戏,丰富了课堂环节,增添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进一步感受音的高低。

  • 第14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单介绍歌曲的音乐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欣赏该作品,请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歌曲的学习,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1)《小放牛》,F大调,2/4拍,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民间乐曲;作品以唢呐进行演奏,节奏轻快,旋律流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村姑与牧童的对答情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心情。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感受民间乐曲风趣、流畅质朴、活泼欢快的情趣以及牧童快乐的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聆听乐曲《小放牛》,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哼唱乐曲主旋律,并说出唢呐的特点,记住唢呐的音色。
    (3)导入环节
    ①教师播放赵州桥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座桥吗(出示图片)谁来描述一下这座桥的样子
    ②学生自由回答。
    ③教师总结: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在大桥洞的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座桥叫“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它是由隋朝的匠师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历来有很多歌曲歌唱着这些有名的名胜古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乐曲《小放牛》,听听这首作品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着赵州桥的故事。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播放赵州桥的图片以及讲解赵州桥建造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使学生更快地将注意力转回到课堂当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益于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背景,从而与新课更好地连接起来。

  • 第15题:

    音乐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唱歌本,试拟定教学目标
    (3)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的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F大调,2/4拍。歌曲短小,仅有8小节;歌词简单,仅仅是大鼓和小鼓音高和音色上的对比;全曲的音高也是简单的do mi sol三个音的组合重复,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歌曲中包含的音乐要素非常丰富,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用四分音符的do来表示大鼓敲击的声音,用八分音符的sol来表示小 鼓敲击的声音,生动形象,便于低年级学生模仿与学习。节奏上也是比较简单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非常规整的节奏组合,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唱。音高上虽 然有二度、三度的小跳,但同时也存在五度、六度的跳进。所以,简单中略带些难度,教学中可通过声势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感受音高。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和模仿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和探索音乐的高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音乐的高低,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1、初步聆听
    多媒体播放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高低。
    初步聆听与感知,可以让学生对音的高低有个大概的认识与了解,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
    2、探索与感知
    出示大鼓和小鼓,将学生分成四组,探索通过敲击大鼓和小鼓,分辨音高的不同。
    通过实物的探索,能够更直接的感知音有高低之分;用大鼓和小鼓来探索音的高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声势游戏
    用拍手和跺脚来代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同样是将学生分成四组,讨论拍手和跺脚分别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分辨出拍手是小鼓的声音、跺脚是大鼓的声音后,进行“我敲你学”的游戏。教师或学生代表敲击大鼓或小鼓,其余学生用拍手或跺脚回应。
    学生自己探索性的学习,体现了新课改中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我敲你学”的游戏,丰富了课堂环节,增添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进一步感受音的高低。

  • 第16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单介绍歌曲的音乐特点。(10分)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演唱该歌曲,请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歌曲的学习,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答案:
    解析:
    (1)《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的抒情儿童歌曲,主要讲述了孩子们梦境中神奇的色彩和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第一乐段旋律音区相对较低,营造了深沉神秘的意境。第二乐段旋律音区较高,色彩明亮,营造出孩子们看到梦中神奇的景观而兴高采烈欢呼的场景.表现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摇篮曲优美、恬静的音乐风格,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目标:1~8小节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歌唱,9~16小节通过二声部合唱,体会音乐的变化。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看懂指挥的手势,整齐的开始和结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导入环节
    ①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课前将教室布置成比较梦幻的场景。
    提出问题:这个场景美不美?有没有哪位同学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么美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②教师进行总结: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场景十分的梦幻、美丽,想象自己在银河、宇宙中自由的翱翔,也有同学想到这样的场景和妈妈在跟自己讲故事时的场景一样的安静、祥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愉快的梦》,体会歌曲是怎样表现这样梦幻、美丽的场景的。顺势导入今天的新课《愉快的梦》。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运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将教室装扮成符合本课情境的样子,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音乐表达的情境中,使学生更快地将注意力转回到课堂当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渡,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紧贴新课程标准理念中“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这一理念。

  • 第17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定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教学重难点。


    答案:
    解析:
    (1)歌曲特点:
    《只要妈妈露笑脸》是朝鲜歌剧《血海》的选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A+B。A段旋律欢快活泼,一字对一音,非常口语化。B段的音调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B段中三连音的运用,表现了急切和激动的心情。朝鲜人民受帝国主义侵略统治达一百多年。这首歌曲反映了朝鲜人民盼望解放、向往祖国独立、自由的强烈愿望。
    (2)教学目标:
    ①通过《只要妈妈露笑脸》的演唱学习,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热爱母亲、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学生通过打拍、演唱的形式去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从而丰富想象,开拓思维。③了解三连音,学会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二声部的演唱能做到和谐、均衡。
    (3)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对附点音符、三连音的初步认识,培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及表现歌曲的能力,用亲切明朗的声音来表达对妈妈和祖国的一片深情。
    ②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时声部间的和谐、均衡。

  • 第18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 试拟定教学目标。
    (3)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 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歌曲特点《火车开啦》,大调式,一段体,有四个乐句组成。全曲的节奏简单、明快,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歌曲一开始就采用火车开动时“咔嚓咔嚓”的声响的象声词,第二句又采用完全重复的手法;第三句在高音区进行,配以舒展的节奏,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好像火车在迅疾地飞驰,也表现了火车司机在开动火车的自豪感;最后一个乐句先在大调式主和弦上分解进行,而后级进下行至 C 大调主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二分、四分与八分音符的不同,并能了解相关火车规则,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火车开啦》,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树立乐于助人、遵守火车制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法、互动法和小组合作等方法,了解歌曲的节奏。
    知识与技能: 准确并快速唱出歌曲的节奏时值,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演唱时值的不同;并能有情感地完整演唱歌曲。
    (3)节奏练习
    ①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歌曲,并用肢体动作(拍手、跺脚、拍肩等)感受歌曲 2/4 拍的强弱规律。
    ②学生根据音频演唱歌曲旋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③教师带领学生想象火车开走与到站的场景,采用黑板上所示节奏模仿火车的声音。
    ④教师与学生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请学生思考:在火车上的时候我们的心情的怎样的呢?学生发言(开心、激动、幸福、愉快)
    ⑤教师带领学生带入情感,引导学生用弹性、跳跃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⑥请学生分小组为歌曲创编歌词进行演唱,并配以相应的动作,请小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会先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节拍强弱规律;之后,我会让学生跟音频演唱歌谱,并将典型的节奏写在黑板上;接着我会请学生用黑板所示节奏演绎火车开走与到站的声音;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通过我的引导以及学生的思考,可以用弹性、跳跃的声音来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 第19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导人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歌曲为四二拍,旋律流畅,节奏工整、简洁,音乐形象鲜明,表达了蒙古族儿童热爱草原家乡的情感,用含有变宫“7”的六声音阶构成。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旋律开始就以“3—6”四度上行跳进,突出了蒙古族民歌羽调式的风格特点,舒展的节奏表现了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第二乐句旋律加入了变宫“7”,具有独特的色彩。第三乐句开始“6—6”八度下行大跳,突出了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句尾的附点四分音符,增添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第四乐句是第三乐句的变化重复,除开始和结束音外其他音都与第三乐句相同,最后稳定的结束到主音“6”上。歌曲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旋律都在低音区进行,与前两个乐句在高音区进行形成了对比。显得更加柔和,突出了草原牧民自豪的情感。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音乐中对祖国美丽大草原的热爱憧憬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以小组合作、互助的形式进行二拍子的儿歌创编,提高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模拟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情景。
    (3)导入
    ①组织教学
    教师穿蒙古族服饰,弹奏《马儿歌》,学生们伴随着音乐做律动。
    ②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a.播放蒙古风土人情的视频,揭示课题。
    b.教师通过视频感受本课歌曲旋律,请同学们谈感受。
    通过观看视频,播放到了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的景色,看到了马儿、小溪、蒙古包,听到了马蹄声、蒙古人民的歌声,仿佛带领同学们来到了蒙古大草原。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运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方法。导入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师通过穿民族服饰,播放民族风情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感受到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中来。它能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益于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背景,从而能与新课很好地连接起来。

  • 第20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1][简答题]
    简要分析歌曲的恩典。

    [问题2][简答题]
    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问题3][简答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全曲共八小节,四个乐句,独具匠心的旋律用较低的声音和“X X”的节奏相结合,表现大鼓的音色特点;用较高的声音和“XX X”的节奏相结合,表现小鼓的音色特点,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大鼓和小鼓声音在高低、强弱、音色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2、①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②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③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3、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辨音的强弱,并且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通过律动游戏“ 我的大鼓和小鼓” 来引入。
    理由:让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游戏加深对大小鼓音响、强弱对比的概念,并且能在正确地区分和表现强和弱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力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唱”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当听到大鼓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1.2.3”;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
    理由: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3.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用生动的语言暗示学生表现出强弱规律。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想要表达的音乐和为音乐进行动作伴奏。让他们的音乐同时具备演唱、演奏和舞蹈的性质。教师组织大家一起来进行“我们是快乐的小乐手”歌曲表演环节,并请大家相互评价,表扬所有同学。
    理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第21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设计节奏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歌曲特点:《数鸭子》是一首有五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C大调,4/4拍,歌曲以数鸭子的形式劝诫少年儿童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歌词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用听唱的方式学会歌曲。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过程与方法: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能够自编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思维,感受数鸭子儿歌的童趣。
    音乐教学过程:
    导入
    听赏《鸭子拌嘴》,师讲这个故事。
    师:在鸭子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群小友,他们在做什么呢?对了,他们正在数鸭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去数鸭子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数鸭子》
    (揭示课题,进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1、出示歌曲《数鸭子》,聆听歌曲,歌曲当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朋友,请小朋友们找出来,(休止符)
    2、讲解休止符:0四分休止符0八分休止符把0比作交通中的红灯(遇到了就要停),出示节奏及练习打节奏:
    xxxxx|xxxxx0|xxxxxxx|xxxxx0|
    3、把休止符放入歌曲中,听唱歌曲
    4、再次聆听歌曲,看看老师在做什么?(手指操)你们想不想学?再次聆听歌曲,一起做手指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手指的时候也能熟悉歌曲《数鸭子》)
    5、分工合作学习:生生合作(一组做手指操、一组对口形,反之第二遍。)
    (设计意图:对手指操进行复习,听唱歌曲《数鸭子》,体会合作的乐,为小结作铺垫,)。
    三、表现歌曲
    师:这首歌曲有几段?哪一段描写了鸭子的叫声?(有两段歌词第一段唱了鸭子的叫声,)
    生唱歌曲的第一段,要他们仔细听听,师唱的跟学生的有什么区别?(师唱的歌曲中,把鸭子改编成另一种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在哪个地方改编歌词,怎样改编创作,为歌词编创作铺垫)
    1、让学生自己创编的歌词及舞蹈并演唱。
    2、完整唱歌曲,创造场景表演,师:我们一起再把《数鸭子》,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等下还需要小朋友上来表演这首歌曲,(两个学生架起桥梁,学生饰演角色:老爷爷,小鸭,小朋友)生自编动作表演,并生评。
    (设计意图:为自己所学的歌曲表演场景,让学生体验再次合作的快乐。)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引导生说到分工、合作。)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只要我们一起团结合作,就不怕困难。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 第22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 第23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若指导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这首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1)歌曲的特点 《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歌词言简意赅,充满诗情画意,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情感。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其中,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的旋律是严格重复,而第二节则是变化重复,即句尾有所变化,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小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写法与第一乐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一方面是为了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向高潮。特别是两个声部问,基本上都使用了三度、四度、五度和声,音程彼此配合,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并表现歌曲中儿童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以欢快、活泼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分别演唱歌曲中的两个声部。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音乐情绪。
    (3)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
    A.教师范唱《歌声与微笑》。
    B.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②《歌声与微笑》歌曲学习
    A.教师范唱《歌声与微笑》。
    B.聆听歌曲《歌声与微笑》的录音范唱。
    提出问题:
    (a)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b)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老师总结:
    歌中唱了“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明天明天这微笑,将是遍野春花”等。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从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是动听的歌声和温馨的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这首歌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美好情景。
    C.分段学习歌谱。
    (a)在分段学习歌谱中,先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以此来降低学习歌谱的难度。
    (b)视唱歌曲中第一声部旋律,注意唱准十度大跳音程以及四拍长音的时值。
    (c)视唱第二声部旋律,注意唱准3-#5和八度大跳。
    (d)完整视唱歌谱。
    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中的下滑音,二声部的合唱要和谐、统一。
    D.学习歌词。(出示《歌声与微笑》歌词节奏谱)
    (a)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b)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c)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歌词,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E.学唱歌曲。
    (a)聆听歌曲《歌声与微笑》的音频,小声哼唱歌曲。
    (b)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c)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F.歌曲处理。
    由于歌曲的音域较宽,所以学生在演唱歌曲时,会感到低音下不来。演唱中应配合做一些声音训练,使学生能轻松地唱出较低的音,圆润地、自然地唱出较高的音。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中的下滑音要唱得自然而轻巧,歌曲的结尾要唱得渐慢渐弱,好像微笑永远都留在人们心中。
    G.设计演唱形式。
    (a)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b)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H.随歌曲《歌声与微笑》伴奏进行完整演唱。
    ③集体创编舞蹈《歌声与微笑》
    A.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图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B.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
    C.各小组汇报表演。
    D.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E.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学生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F.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G.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创作。
    ④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同学们不仅为歌曲设计了演唱情绪和力度,而且还为歌曲创编了集体舞。集体舞既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又可以增进班级的团结。今后,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地参与,增强阳光少年的活力。

  • 第24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domisol”三个音的音高并唱准。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不同演唱形式(齐唱、小组合作、男女生对唱)来表演歌曲,体会歌曲情绪,提高表演积极性,逐步加强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土家族民歌的韵味和特点,用音乐体会土家族的欢乐及人民的热情,逐步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