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从()朝开始,青海进行和持续了大规模屯田,其范围从湟水流域扩展到黄河流域地区,甚至到了青海湖一带。A 汉朝B 唐朝C 元朝D 清朝

题目
单选题
从()朝开始,青海进行和持续了大规模屯田,其范围从湟水流域扩展到黄河流域地区,甚至到了青海湖一带。
A

汉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相似考题
更多“从()朝开始,青海进行和持续了大规模屯田,其范围从湟水流域扩展到黄河流域地区,甚至到了青海湖一带。”相关问题
  • 第1题:

    回顾我国流域经济发展进程,从()开始,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逐渐南移至长江流域。

    A.汉朝时期

    B.唐朝后期

    C.北宋时期

    D.明朝初年


    答案:B

  • 第2题:

    湟水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西北部大坂山西南麓,经青海省平安、乐都、民和县后,从()峡进入甘肃永登县。


    正确答案:享堂

  • 第3题:

    青海西北干旱区主要是指青海湖盆地和和河湟谷地。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

    • A、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 B、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 C、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卓玛从青海省省会出发,乘火车沿青藏铁路去格尔木,下列所见是真的()

    • A、波光粼粼的青海湖
    • B、水势汹涌的湟水谷地
    • C、蒙古包
    • D、黄河中游的太原市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从汉代开始,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的一般墓葬,多为结构简单的土洞墓,随后长期流行。同时出现哪几种新的墓制?


    正确答案: ①空心砖墓。用模印图像空心砖砌筑墓室,开始出现于战国晚期,流行于西汉时期;
    ②砖室墓。用小型长方砖砌筑墓室,西汉中晚期出现于中原和关中一带,东汉以后广为流行,成为全国各地常见的一种墓制,其中许多墓内绘有彩色壁画,内容有天象、四神、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车马出行、宴饮百戏等;
    ③画像石墓。用雕刻画像的石材砌筑墓室,结构和布局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住宅,西汉晚期开始出
    现,盛行于东汉时期,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苏北、河南南阳以及湖北襄樊、陕北与晋西北3个地区。河南密县的打虎亭汉墓,为砖石结合墓室,既有画像石,又有壁画。另外,四川省境流行画像砖墓和崖墓,画像为模印,题材有收获、射猎、采桑、卖盐等生产和商业活动以及宴饮、乐舞、车骑等生活场面。乐山附近的麻壕崖墓,保存大小不等的墓穴200余座,年代属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某些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采取特殊的葬俗,例如川南的人悬棺葬。

  • 第7题:

    在河长制先行地()流域,河长上岗,机制到位,在流域经济总量增长5倍、人口增加1100多万的背景下,()水实现了稳中向好,()流域走出一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人水和谐共生新路。()

    • A、洞庭湖
    • B、鄱阳湖
    • C、青海湖
    • D、太湖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判断题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移动,在今天黄河流域通过考古发现了热带地区的生物、动物。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卓玛从青海省省会出发,乘火车沿青藏铁路去格尔木,下列所见是真的()
    A

    波光粼粼的青海湖

    B

    水势汹涌的湟水谷地

    C

    蒙古包

    D

    黄河中游的太原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两汉在青海东部湟水、黄河两岸实行军屯或民屯,并逐步扩大屯田规模,开发了大片土地,大大提高了河湟地区的农业生产力。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  )是青海省主要的农业区。
    A

    湟水谷地

    B

    海南台地

    C

    青海湖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正确答案: A
    解析:
    青海省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青海省主要的农业区。

  • 第12题:

    填空题
    北朝及隋唐时期,青海东部的行政建置在湟水流域主要有()及其所属郡县,黄河流域主要是()及其所属郡县。

    正确答案: 鄯州,廓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甘肃省境内的黄河流域水系包括( )。

    A.洮河
    B.淮河
    C.湟水
    D.渭河
    E.黄河干流

    答案:A,C,D,E
    解析:

  • 第14题:

    青海省的的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规划已经形成,“四区”是()

    • A、西宁为中心综合经济区、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环青海湖牧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区、“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区
    • B、西宁为中心综合经济区、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环青海湖牧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区、湟水河沿岸经济区
    • C、黄河沿岸综合开发区、环青海湖牧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区、“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区、湟水河沿岸经济区
    • D、西宁为中心综合经济区、柴达木循环经济区、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区、湟水河沿岸经济区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能吹倒的最西界是青海的()

    • A、湟水谷地
    • B、黄河谷地
    • C、青海湖沿岸
    • D、柴达木盆地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甘肃省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及()。


    正确答案:北洛河

  • 第17题: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移动,在今天黄河流域通过考古发现了热带地区的生物、动物。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黄河流域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是()。

    • A、扎陵湖和鄂陵湖
    • B、青海湖和星宿海
    • C、青海湖和鄂陵湖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河湟文化主要指()黄河、湟水谷地农业区的地域文化。
    A

    青海东部

    B

    青海南部

    C

    青海西部

    D

    青海北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中原王朝对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进行占领和开发,设置郡县,屯田移民,青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
    A

    西汉中期

    B

    东汉中期

    C

    唐朝

    D

    秦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青海湖已裂变成湖泊群如不治理将成罗布泊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重要国际湿地,更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和阻挡西部荒漠化“东进”的天然屏障。 2004年,媒体刊登一张卫星遥感照片,让人吃惊不小。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一大数小的湖泊群。这是一个青海湖地区生态恶化的突出“表征”。有人预言:如不加以保护治理,青海湖将“彻底蒸发”,成为下一个罗布泊。 ( ) 环湖草场沙化严重,湖区不断萎缩,流入青海湖的河流减少了一大半 近年来,气候剧变、人类活动频繁,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红灯”频亮,恶化的生态不断侵蚀这颗“高原明珠”,让其“遍体鳞伤”。 资料显示,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目前,湖区草地退化面积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青海湖流域沙丘和风沙土地面积超过760平方公里,比上世纪50年代末扩大300多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以10.12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风沙活动的范围也由原来主要集中于湖东北部向整个湖盆地带扩展。湖区许多草场毒杂草蔓延,鼠害严重,部分草地变成“黑土滩”。 补给水减少,蒸发量增加,青海湖不断“瘦身”。近百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13米,湖面面积缩减了700平方公里,亏水550亿立方米。半个世纪以前,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有108条,到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黑马河等40余条。当地人介绍,布哈河、泉吉河等重要补给河流也时常断流,现在湖区水的总补给量每年为34.57亿立方米,而湖区的年蒸发量高达39.3亿立方米。有关人士指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得到有效遏制,青海湖水源补给会进一步减少,周边沙漠快速扩张,湖面萎缩更快。 生物资源遭破坏。青海湖生产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曾经,青海湖湟鱼资源丰富,蕴藏量约5万吨。而长时间的无序滥捕导致湟鱼资源锐减,已不足开发初期的1/10。如今,曾经广布于青海湖区的雪豹难见一只,普氏原羚也屈指可数,野生动物成群结队的景象鲜得一见。生物资源遭严重破坏,撕裂环湖地区的生态链。 专家认为,环湖地区生态恶化有“天灾”,更有“人祸”:该地区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对其生态影响巨大;人口快速增长,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对青海湖地区生态恶化推波助澜。 ( ) 从今年开始投资15.67亿元,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综合治理 面对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严酷现实,日前,国家正式批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这标志着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即将启动实施。 针对青海湖生态所患种种“病症”,该规划将实施湿地保护、草原鼠虫害防治、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态保护林建设、水土保持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把人为保护和自然恢复有机结合,以求合理“有度”利用环青海湖地区的自然资源,减轻人类的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该规划估算总投资为15.67亿元,其中纳入已有投资渠道实施的工程投资7.15亿元,国家安排专项投资实施的工程投资8.52亿元,规划实施期为10年。工程范围在青海湖流域的刚察、海晏、天峻、共和4个县进行,面积29661平方公里,几乎覆盖整个青海湖流域,整个工程规划实施期限为10年。通过工程实施,希望实现恢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逐步缓解水位下降的趋势,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等目的。 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青海湖生物资源。青海省从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青海湖封湖育鱼,禁止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湟鱼产卵场所捕捞湟鱼等。并多次在青海湖人工放养祼鲤幼苗,并严格整治了湖周围的环境,湟鱼资源有所恢复。在环青海湖地区成立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这种仅存300多只的动物。 同时,青海湖综合治理规划中还包括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工程:退牧还草85.47万公顷,生态移民4157人,农村饮水安全3.67万人,农村能源建设太阳房556幢等,借此改善流域内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青海湖南岸的畜牧业大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把以保护草场生态为前提、以科学利用草场资源为手段的生态畜牧业作为发展方向,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建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 相信经过10年的“治疗”和“调养”,青海湖“多病”的生态将会得到有效恢复,这颗“高原明珠”会变得更加清澈、美丽。 请给上列网络稿件拟出2个合适的小标题。

    正确答案: 多病缠身;对症下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从()朝开始,青海进行和持续了大规模屯田,其范围从湟水流域扩展到黄河流域地区,甚至到了青海湖一带。
    A

    汉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
    A

    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B

    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C

    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在河长制先行地()流域,河长上岗,机制到位,在流域经济总量增长5倍、人口增加1100多万的背景下,()水实现了稳中向好,()流域走出一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人水和谐共生新路。()
    A

    洞庭湖

    B

    鄱阳湖

    C

    青海湖

    D

    太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