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名词解释题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B.明知是赃物而予以隐匿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C.明知是赃物而居中介绍买卖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D.明知是自己盗窃获得的赃物而低价予以销售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答案:D
    解析:
    【精解】犯罪分子销售自己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构成犯罪。故选D项。

  • 第2题: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甲盗窃乙的一本存折后,假冒乙的名义从银行取出存折中的6万元。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B:甲盗窃了乙200克的海洛因,因本人不吸毒,就将海洛因转卖给丙。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贩卖毒品罪
    C:甲盗窃了博物馆的一件国家珍贵文物,以20万元的价格转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D:甲盗窃了乙的一块名表,以2万元的价格转卖给丙,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答案:B
    解析: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是指当一种行为达到既遂之后,不法状态仍继续存在,由于这种不法状态的持续已经被前罪的犯罪构成所评价,所以不予独立处罚。盗窃他人财物之后,予以窝藏、转移和销售的行为就是典型,本犯实施以上行为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但是如果事后的销赃行为侵犯了新的法益,就需要数罪并罚了。本题中A、D选项都没有侵犯新的法益,而B、C则侵犯了新的法益,因此要数罪并罚。但C项应构成盗窃罪和倒卖文物罪。

  • 第3题:

    二手手机店老板甲提供摩托车,让乙和丙配合去飞车抢夺手机,然后将抢来的手机在其店内销售,乙、丙一共抢得手机30多部,共卖得赃款5万多元。对此:()

    A:甲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B:乙、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帮助犯
    C:三人仅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
    D:三人都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应数罪并罚

    答案:C
    解析:
    【考点】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区别。详解:由于甲教唆、帮助乙、丙二人抢夺手机,已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而销售赃物的行为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不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 第4题:

    简述洗钱罪与窝藏、包庇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洗钱罪中犯罪分子的洗钱目的是防护犯罪的收益不被没收,可以自由使用“清洗”过的犯罪收益,这样,使犯罪收益者不被法律制裁,既包庇了走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犯罪分子,也窝藏转移了上述犯罪的“赃钱”,但因法律特别规定这种行为属洗钱罪,不再定一般的窝藏.包庇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 第5题:

    与走私罪犯同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的行为,构成()。

    • A、包庇罪
    • B、洗钱罪
    • C、走私罪
    • 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只有明知并为掩饰、隐瞒以下()等的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才构成洗钱罪。

    • A、毒品犯罪
    • B、贪污犯罪
    • C、黑社会组织犯罪
    • D、走私犯罪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对明知是盗窃、抢劫所得机动车而予以()的,视为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的规定处罚。

    • A、拆解
    • B、改装、拼装
    • C、典当
    • D、倒卖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刘某对朱某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予以掩饰、隐瞒,其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掩饰、隐藏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与窝藏包庇罪的显著区别在于()不同。


    正确答案:犯罪对象

  • 第10题: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正确答案: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洗钱罪与上游犯罪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上游犯罪就没有洗钱罪

    B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这些是下游犯罪、派生犯罪

    C

    并不是说上游犯罪行为人必须已经被法院定罪判刑,才能认定洗钱罪成立

    D

    只要有证据证明发生了上游犯罪,行为人明知或应知系上游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仍为上游犯罪的行为人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就可以认定洗钱罪成立


    正确答案: D,B
    解析:
    《刑法修正案(六)》第16条规定,将刑法191条第1款修改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①提供资金账户的;②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③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④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⑤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AB两项,存在上游犯罪,行为人为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构成洗钱罪。洗钱罪与7种上游犯罪密不可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7种上游犯罪的下游犯罪,是由上游犯罪派生的。
    C项,上游犯罪仅需要事实上的证据,未经审判不影响洗钱罪的认定。
    D项,行为人需主观上有明知的故意,客观上有洗钱的行为,才可能构成洗钱罪。

  • 第12题:

    填空题
    掩饰、隐藏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与窝藏包庇罪的显著区别在于()不同。

    正确答案: 犯罪对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误将乙从事恐怖活动的犯罪所得当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犯罪所得转移至境外,甲的行为构成

    A.洗钱罪
    B.窝藏罪
    C.包庇罪
    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答案:A
    解析:
    被告人将洗钱罪规定的某一上游犯罪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误认为洗钱罪上游犯罪内的其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不影响洗钱罪的认定。洗钱行为也是窝藏、包庇罪以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一种形式,但是,由于刑法已经将洗钱行为单独规定为一种犯罪,所以,洗钱行为只以洗钱罪定罪。

  • 第14题:

    下列哪些行为不应当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追究刑事责任?
    A.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岁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的
    B.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斯得的财物的
    C.明知是毒品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掩饰其来源的
    D.明知是走私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隐瞒其性质的


    答案:B,C,D
    解析:
    《刑法》第312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是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A项符合本罪,不选。《刑法》第349条第1款规定:“……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是为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B项构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当选。《刑法》第191条第1款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一)提供资金帐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是为洗钱罪,C、D两项构成洗钱罪,当选。

  • 第15题:

    甲在盗窃之前,请乙代为销赃。甲盗得财物后,乙如约销赃,获赃款2000元。甲、乙二人平分了赃款。乙(  )。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C.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二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A
    解析:
    解析:经事前通谋于事后为犯罪分子销赃的,应当以共犯论处。故对于乙的行为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 第16题:

    简述隐瞒、掩饰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与窝藏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两罪的主要区别是:(1)行为对象不同。前者窝藏的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后者窝藏的则是实施犯罪的人。(2)故意的内容不同。前者故意的内容是为了赃物不被司法机关发觉,从而继续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后者是帮助犯罪分子逃匿,使其逍遥法外。

  • 第17题:

    根据我国《刑法》,明知是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仍协助他人转移以掩饰、隐瞒其性质的,构成()。

    • A、包庇罪
    • B、窝藏罪
    • 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 D、洗钱罪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

    • A、窝藏罪
    • B、窝藏、转移、收购、销售、掩饰、隐瞒赃物罪
    • C、洗钱罪
    • 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下列情形中,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的是有()。

    • A、甲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价值2000元
    • B、乙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
    • C、丙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
    • D、丁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无法挽回

    正确答案:B,C,D

  • 第20题:

    孙某明知李某非法采矿,仍代为销售其矿产品。孙某构成()。

    • A、非法经营罪
    • B、窝藏、包庇罪
    • 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 D、非法采矿罪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洗钱罪所掩饰、隐瞒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来源于下列哪些犯罪?( )

    • A、金融诈骗犯罪
    • B、毒品犯罪
    • C、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 D、走私犯罪

    正确答案:B,C,D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明知是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仍协助他人转移以掩饰、隐瞒其性质的,构成(  )。[2011年真题]
    A

    包庇罪

    B

    窝藏罪

    C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D

    洗钱罪


    正确答案: D
    解析: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非法性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①提供资金账户的;②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③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④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⑤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

  • 第23题:

    单选题
    与走私罪犯同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的行为,构成()。
    A

    包庇罪

    B

    洗钱罪

    C

    走私罪

    D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走私罪的共犯。根据我国刑法第156条的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洗钱罪中虽然也有为走私犯罪提供资金账户这一项,但是构成洗钱罪是利用了走私犯罪所得的资金之后,这一点与走私罪的共犯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