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查体:T36.2℃,P7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题目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查体:T36.2℃,P7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伴头痛、鼻塞7天。
(2)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
(3)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
二、西医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本病还须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阴虚内热故见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营卫失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3.中医辨证诊断阴虚感冒。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滋阴解表。
2.所选方剂名称葳蕤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玉竹20g、葱白15g、豆豉15g、桔梗15g、薄荷1Og、白薇1Og、大枣8g、甘草6g、竹叶1Og、天花粉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35岁。主诉:乳房红肿7天。病史:患者现处于产后哺乳期,于7天前出现右乳红肿,逐渐扩散至全乳,无发热,在外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来院就诊。查体:T36.8℃,右乳皮肤红肿,边界不清,质硬,无波动感,无触痛,未触及明显肿物,右腋下触及直径1cm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可,无触痛。


    参考答案:【评分要点】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1)诊断:炎性乳癌。(2)诊断依据①局部皮肤呈炎症样改变。起初局限,继而扩展至全乳。②皮肤红肿,增厚粗糙,边界不清,乳腺发硬。③抗生素治疗无效。2.鉴别诊断(5分)①急性乳腺炎。②浆细胞性乳腺炎。3.进一步检查(4分)①乳腺钼靶摄片。②乳腺B超。③细胞学检查或病理组织学检查。4.治疗原则(3分)不宜行手术治疗,采用放化疗。

  • 第2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查体:T 36.2℃,P 76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0.2×10/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发热伴头痛、鼻塞7天。(2)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3)白细胞10.2×10/L,中性粒细胞0.79。二、西医鉴别诊断(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本病还须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阴虚内热故见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 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营卫失和。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中医疾病诊断 感冒。3.中医辨证诊断 阴虚感冒。五、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滋阴解表。2.所选方剂名称 葳蕤汤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玉竹20g、葱白15g、豆豉15g、桔梗15g、薄荷1Og、白薇1Og、大枣8g、甘草6g、竹叶1Og、天花粉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 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对症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3.抗菌药物治疗 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4.抗病毒药物治疗 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 第3题:

    病例摘要:孙某,男,27岁,未婚,学生。患者昨日受风寒后出现发热,伴恶寒、流清涕、鼻塞,自行服用退热药后休息。今晨患者上述症状未见好转,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身微热,恶寒,鼻塞声重,流清涕,肢体酸重,咳嗽,咯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温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发热、恶寒1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发热1日,并见恶寒、流涕、鼻塞等症状,诊断为感冒。外感风寒,腠理闭塞,卫阳被郁,而见恶寒、发热、周身酸痛;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涕、咳嗽;寒为阴邪,故咯痰色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为外感风寒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感冒与温病相鉴别:感冒发热多不高,服用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多不传变;温病则病势急骤,发热高,传变迅速,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者出现谵妄、神昏等。感冒四时均有,温病则多有明显的季节性。诊断: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证中医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剂:荆防达表饮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4题:

    患者,男,50岁。
    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
    查体:T36.2℃,P7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10.2×10/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伴头痛、鼻塞7天。
    (2)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
    (3)白细胞10.2×10/L,中性粒细胞0.79。
    二、西医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本病还须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阴虚内热故见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营卫失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中医疾病诊断 感冒。
    3.中医辨证诊断 阴虚感冒。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滋阴解表。
    2.所选方剂名称 加减葳蕤汤。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玉竹20g、葱白15g、豆豉15g、桔梗15g、薄荷10g、白薇10g、大枣8g、甘草6g、竹叶10g、天花粉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 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 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 第5题:

    病例摘要: 葛某,男,30岁。患者1天前因开车时开空调受凉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周身疼痛,鼻塞。体温最高39.5℃,服解热镇痛药汗出热降,而旋即复升,现恶寒剧,发热,无汗,头痛,周身酸痛,鼻塞,口不渴。 查体:T37.20℃,P94次/分,R20次/分,BP125/75mmHg。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2×109/L,N66%,CRP8mg/dl。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发为风寒感冒。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故见头痛、周身酸痛;风寒上受,肺气失宣,则鼻塞;寒为阴邪,故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均为表寒之征。综观舌、脉、症,本证为风寒感冒;病位在肺卫,病性为实,预后佳。
    西医诊断依据:
    1.年轻病人,急性起病。
    2.有着凉史。
    3.突然出现的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鼻塞。
    西医鉴别诊断:
    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一般症状发作突然,发作与环境或气温骤变有关,先感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质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鼻鼽具有突然发作的特征,通常无恶寒发热、汗出身痛、四肢无力等,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自行缓解,缓解后如常人,但易反复发作。临床上可以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治法:辛温解表
    方剂:荆防败毒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荆芥10g;防风10g;茯苓12g;薄荷6g(后下);柴胡10g;川芎10g;羌活10g;独活10g;炒枳壳10g;生甘草6g;前胡10g;苏叶10g;桔梗6g
    5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一般治疗:多饮水,清淡饮食,尽量休息。
    2.对症治疗:可以按需使用解热镇痛药,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次0.5g,每天不超过4次,两次用药间隔不短于4小时。
    3.如果合并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口服治疗。

  • 第6题:

    哪一类患者忌用桂枝颗粒()

    • A、表实无汗者
    • B、外感风邪
    • C、头痛发热,鼻塞干呕
    • D、汗出恶风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患者,男,65岁。素有高血压病史,大便较干,近日发热微恶风,头昏头痛,鼻塞咽干,微咳,舌边尖赤,苔薄白脉数。应首选的药物是()

    • A、桑叶、决明子
    • B、桑叶、蔓荆子
    • C、桑叶、菊花
    • D、菊花、蔓荆子
    • E、菊花、决明子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患者,男,32岁。恶寒发热一周,自服“维C银翘片”,病不解,现仍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并出现烦躁不安,胸闷气急,口干,脉浮紧。临床辨证当是()

    • A、麻黄汤证
    • B、小青龙汤证
    • C、大青龙汤证
    • D、麻杏甘石汤证
    • E、桂枝汤证

    正确答案:C

  • 第9题:

    患者,男。近日工作劳累。2天前出现鼻塞、流涕黄稠,伴发热,恶风,咽痛,口渴,无头痛。检查见鼻肌膜红肿,舌质红,苔白,脉浮数。治疗此病的首选方为:()

    • A、苍耳子散
    • B、清燥救肺汤
    • C、通窍汤
    • D、黄芩汤
    • E、桑菊饮

    正确答案:E

  • 第10题:

    单选题
    患者,男,65岁。素有高血压病史,大便较干,近日发热微恶风,头昏头痛,鼻塞咽干,微咳,舌边尖赤,苔薄白脉数。应首选的药物是()
    A

    桑叶、决明子

    B

    桑叶、蔓荆子

    C

    桑叶、菊花

    D

    菊花、蔓荆子

    E

    菊花、决明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例素有高血压病史,选药要首先考虑具有清肝或平肝作用的药物。决明子能清肝,桑叶能平肝。平素大便较干,宜用润肠通便药物,决明子符合这个条件。近日因外感风热,有微咳症状,故应选有止咳作用的药物,桑叶能清肺润燥,与所列症状颇宜。菊花虽与桑叶功效相似,但无清肺之功,故正确选项应为A。应试点拨:选项最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清肝或平肝作用;二是兼有止咳功效。并应注意桑叶与菊花的区别。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男,32岁。恶寒发热一周,自服“维C银翘片”,病不解,现仍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并出现烦躁不安,胸闷气急,口干,脉浮紧。临床辨证当是()
    A

    麻黄汤证

    B

    小青龙汤证

    C

    大青龙汤证

    D

    麻杏甘石汤证

    E

    桂枝汤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患者,男,18岁。3天前开始发热,现体温38.8℃,微恶风寒,咽痛,咳嗽,鼻塞流浊涕,舌红苔薄黄。其脉象的表现是()
    A

    浮紧

    B

    浮缓

    C

    浮数

    D

    洪大

    E

    洪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患者,男,18岁。3天前开始发热,现体温38.8℃,微恶风寒,咽痛,咳嗽,鼻塞流浊涕,舌红苔薄黄。其脉象的表现是( )

    A、浮紧

    B、浮缓

    C、浮数

    D、洪大

    E、洪数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外感风寒患者,误用泻下剂后,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微喘,舌苔薄白,脉沉缓。治疗应选用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65岁,已婚,退休工人。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十年前出现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三天前因淋雨加重。现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型诊断:行痹。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为主症,辨病为痹证。现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辨证为行痹。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中医病证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以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疼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的肌肉萎缩。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剂名称:防风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防风15g,麻黄6g,桂枝10g,葛根10g,当归10g,茯苓6g,生姜10g,大枣9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6题:

    患者,男,18岁。3天前开始发热,现体温38.8℃,微恶风寒,咽痛,咳嗽,鼻塞流浊涕,舌红苔薄黄。其脉象的表现是( )

    A.浮紧
    B.浮缓
    C.浮数
    D.洪大
    E.洪数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患者,男,48岁。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微汗,头痛项强,鼻塞流清涕,时呕吐,舌苔薄白,脉浮缓。


    正确答案: 辨证: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汤加半夏、葛根。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姜9g、半夏6g、葛根15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白芍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和胃止呕;大枣甘平,益气补中;加半夏和胃止呕,加葛根解肌舒筋;炙甘草调和药性。

  • 第18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患者于7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自服板蓝根颗粒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者仍发热,微恶风,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查体:T36.2℃,P7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伴头痛、鼻塞7天。
    (2)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
    (3)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79。
    二、西医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本病还须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阴虚内热故见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素体阴虚,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营卫失和。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3.中医辨证诊断阴虚感冒。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滋阴解表。
    2.所选方剂名称葳蕤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玉竹20g、葱白15g、豆豉15g、桔梗15g、薄荷1Og、白薇1Og、大枣8g、甘草6g、竹叶1Og、天花粉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 第19题:

    患者,男性,20岁。全身出现绿豆大水疱1周,伴发热、头痛。患者1周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2日后出现红色丘疹,随后形成绿豆大水疱,体温39.2℃。查:水疱中心微凹,疱液清亮,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正确答案:诊断:水痘。诊断依据:全身出现绿豆大水疱,伴发热、头痛,体温39.2℃。水疱中心微凹,疱液清亮。
    证型:风热夹湿型。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渗湿。
    主方:银翘散加减。
    用药:金银花、连翘、竹叶、薄荷、牛蒡子、滑石、桔梗、蝉蜕、车前子、甘草。外治法0可搽兰黄洗剂,炉甘石洗莉或甲紫液。

  • 第20题:

    王某,男,30岁。患者两周前淋雨受凉,次日起发热恶寒,少汗,头痛,咽喉不适,自服感冒药未效,一周后眼睑及双下肢浮肿。来诊时仍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双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小便黄而短少,舌苔微黄,脉浮。诊断为水气病,其病机是:()

    • A、皮水郁热
    • B、风水表虚
    • C、皮水郁表
    • D、风水挟热
    • E、皮水脾虚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患者发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患者,男性,20岁。全身出现绿豆大水疱1周,伴发热、头痛。患者1周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2日后出现红色丘疹,随后形成绿豆大水疱,体温39.2℃。查:水疱中心微凹,疱液清亮,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正确答案: 诊断:水痘。诊断依据:全身出现绿豆大水疱,伴发热、头痛,体温39.2℃。水疱中心微凹,疱液清亮。
    证型:风热夹湿型。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渗湿。
    主方:银翘散加减。
    用药:金银花、连翘、竹叶、薄荷、牛蒡子、滑石、桔梗、蝉蜕、车前子、甘草。外治法0可搽兰黄洗剂,炉甘石洗莉或甲紫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患者,男,48岁。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微汗,头痛项强,鼻塞流清涕,时呕吐,舌苔薄白,脉浮缓。

    正确答案: 辨证: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汤加半夏、葛根。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姜9g、半夏6g、葛根15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白芍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和胃止呕;大枣甘平,益气补中;加半夏和胃止呕,加葛根解肌舒筋;炙甘草调和药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患者,男,外感风邪。偏正头痛,目眩鼻塞,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治疗宜选用(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