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张老伯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常对老伴说:“没有我,你就解放了”,并偷偷积攒安眠药,社会工作者小钱在评估中发现张老伯有自杀的可能,此时,他首先要做的是()。A 找子女或老伴多陪伴张老伯B 拿走张老伯积攒的过量安眠药C 联络医护人员开展进一步评估D 与老伯作安全约定,承诺不自杀

题目
单选题
张老伯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常对老伴说:“没有我,你就解放了”,并偷偷积攒安眠药,社会工作者小钱在评估中发现张老伯有自杀的可能,此时,他首先要做的是()。
A

找子女或老伴多陪伴张老伯

B

拿走张老伯积攒的过量安眠药

C

联络医护人员开展进一步评估

D

与老伯作安全约定,承诺不自杀


相似考题
更多“张老伯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常对老伴说:“没有我,你就解放了”,并偷偷积攒安眠药,社会工作者小钱在评估中发现张老”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9年3月2日,南巷派出所社区民警老周值班期间接待一名辖区群众张某(女,72周岁)。张某称:自己没有退体金,自去年有固定收入的老伴离世后,生活就陷入困境。他的儿子胡某在一家国企药厂工作,与其共同居住,但不照顾其生活,也不给生活费。因此,张某到派出所来要求民警帮助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矛盾纠纷解决后,民警及时对张某进行回访。回访中,民警在其家中发现猎枪一支。张某自称枪支系其丈夫生前所购买,用于猎取野兔。民警现场对猎枪的处置措施正确的是:(单选)

    A.收缴
    B.查封
    C.扣押
    D.销毁

    答案:A
    解析: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四条:对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查获的下列物品应当依法收缴:(一)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二)赌具和赌资;(三)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四)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票证、印章等;(五)倒卖的车船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等有价票证;(六)主要用于实施违法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以及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行为的资金;(七)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收缴的其他非法财物……猎枪属于管制物品,应当予以收缴,故A项正确。查封针对的是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题干无违法案件,故B项错误。扣押针对的对象是与案件有关的物品,题干中并无违法案件,故无需扣押,C项错误。第一百九十六条:对收缴和追缴的财物,经原决定机关负责人批准,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一)属于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的合法财物,应当及时返还;(二)没有被侵害人的,登记造册,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依法变卖、拍卖后,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三)违禁品、没有价值的物品,或者价值轻微,无法变卖、拍卖的物品,统一登记造册后销毁;(四)对无法变卖或者拍卖的危险物品,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主管部门组织销毁或者交有关厂家回收。销毁属于对涉案财物最终的处理措施,民警现场无权对猎枪进行销毁,D项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 第2题:

    张兵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高中毕业后他选择入伍成为了一名士兵。家人都很支持他的做法,希望他在军队中能好好表现,努力考上军校。不料,在一次运输物资的任务中,由于下雪而路面结冰,导致张兵乘坐的汽车因此翻到,他也在事故中受伤严重,颈椎以下高位截瘫,从此生活不能自理。退役后,张兵被移交至政府安置,由国家集中供养。但是入院以来,家人由于生活困难,一直没有到医院看望过张兵,也从来没有联系过他。年轻的张兵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身心压力倍增。而且只要一想到自己以后的生活,就感觉毫无希望可言,开始认为亲人不关心自己,生活也没有意义,并且拒绝治疗,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问题】
    1.根据张兵的情况,评估其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简要介绍危机干预模式及其主要的服务阶段。


    答案:
    解析:
    1.服务对象张兵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和部分住院伤病残军人相似,张兵是高位截瘫重残人员,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完全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才能完成。从健康军人到需要他人帮助不仅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日常生活也难以适应。
    (2)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心理障碍。服务对象因个人遭遇导致生活中出现较大创伤,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同时缺乏家庭的关心和照顾,可能会造成他性格孤僻,人际沟通和日常生活存在某些障碍,有强烈的被遗弃感,自尊心受损。
    (3)生活保障问题。由于相关政策的调整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服务对象的
    抚恤补助标准偏低,张兵面临生活困难等问题。
    (4)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难。张兵尚未成家,即使结婚,婚后保持家庭稳定也需要付出较多努力,但他也有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需要。
    (5)社会隔离问题。和多数服务对象一样,张兵缺乏社交网络,非常孤单。
    2.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干预的方法,一般仅持续1~6周,旨在通过运用现有的和新发现的优势、资源和应对机制应对挑战、压力或危险事件,目标是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返回到平衡稳定状态。针对类似张兵这样的服务对象,危机干预主要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七个阶段:
    (1)开展评估。全面评估造成危机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关注服务对象的情感——认知——行为反应,了解服务对象能够获取的支持和资源,重点获悉服务对象对自身、他人或社会的伤害史,做好致命性杀伤力评估。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时候,服务对象发生危险需要就医的,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马上联系急救或警方确保服务对象的安全。
    (2)建立关系。对于处于危机中尤其是对生活失去信心,可能不会主动求助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沟通与谈话技巧,主动出击,积极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迅速与其建立良好互信的专业关系,协助服务对象敞开心扉。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应该运用人本主义的视角,保持冷静和平静,对服务对象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和同理关怀。
    (3)聚焦问题。造成服务对象危机的原因多样、问题多元,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开放式的问题让其详细阐述危机问题和突发事件、充分表述人生经历和过往故事。在问题呈现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将焦点限定在与危机相联系的紧迫性问题上,快速做出危险性判断。
    (4)稳定情绪。在梳理问题的同时,要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帮助其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协助其远离危险、远离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情绪反应。在这一阶段,服务对象尤为需要他们的经历、感情和情绪获得认可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积极倾听的技巧,对服务对象予以鼓励性、认可性、反应性的示意。
    (5)制定方案。通过询问,着力呈现、辨识、建构服务对象现有的优势、资源和应对技巧,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能动性,与其一起寻求减轻紧急状况和问题的可取之策和应对机制。这里尤为强调:介入的目的是处理那些与危机有关的问题,而非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介入的焦点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要瞄准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确立现实的、有限的、具体的、可行的目标;介入的关键是帮助服务对象修改其意识中和潜意识中存在的问题,故应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行性方案、订立服务计划,鼓励服务对象自决。
    (6)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①输入希望,提供精神支持与宣泄渠道,让迷茫、无助的服务对象重燃对生活和人生的希望;②提供支持,加强资源连接,积极联络亲属,充分利用其自身拥有的资源,协助解决当前问题,共同努力克服危机;③恢复自尊,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协助其重塑自信、增强自我权能,并在其改变的过程中给予适度激励,以乐观的精神感染服务对象,传递正能量;④培养自主能力,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展功能、减少依赖、增强自主、克服危机。
    (7)后续跟进。社会工作者应该在最初的危机干预结束后适时结案,之后通过电话、网络等媒介或实地回访跟进服务等方式,确保危机情况得到解决,帮助服务对象恢复生活态度,努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

  • 第3题:

    张老伯因中风住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好转,正在恢复之中。张老伯希望能出院回家,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为了让他出院后既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又能继续康复治疗,社会工作者小王与张老伯的家属、社区的相关机构联系后,为他出院后的生活做了以下安排:张老伯住在家中,每天上午由家属送他去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下午由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送他去社区日间照顾中心;傍晚再由在日间照顾中心工作的邻居顺便送他回家。小王为张老伯所做的照顾计划属于()。

    A:社区照顾
    B:邻里照顾
    C:机构照顾
    D:家庭照顾

    答案:A
    解析:
    考点:社区照顾。

  • 第4题:

    张老伯经常对儿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张老伯的话语隐喻的是老年人的()优于年轻人。

    A.液态智力
    B.结晶智力
    C.长期记忆
    D.短期记忆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张老伯因中风住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好转,正在恢复之中。张老伯希望能出院回家,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为了让他出院后既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又能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社会工作者小王与张老伯的家属、社区的相关机构联系后,为他出院后的照顾做了安排:张老伯住在家中,每天上午由家属送他去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白天由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送他去社区日间照顾中心,傍晚再由在日间照顾中心工作的邻居顺便送他回家。小王为张老伯所做的照顾计划属于( )。


    A.社区照顾

    B.邻里照顾

    C.机构照顾

    D.家庭照顾

    答案:A
    解析:
    本题为情境题,考查对老年社会工作方法的具体理解和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老年社区照顾以及养老机构照顾。本题中情境的叙述属于社区照顾范畴。

  • 第6题:

    张老伯重病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常对老伴说:“没有我,你就解放了。”并偷偷积攒安眠药。社会工作者小钱在评估中发现张老伯有自杀的可能,此时,他首先要做的是(  )。(2016)

    A.找子女或老伴多陪伴张老伯
    B.拿走张老伯积攒的过量安眠药
    C.联络医护人员开展进一步评估
    D.与老伯作安全约定,承诺不自杀

    答案:B
    解析:

  • 第7题:

    社会工作者需要能够辨别与老年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在下列与老年人自杀相关的线索中,风险最高的是()。

    A:超剂量购买并藏匿安眠药
    B:对人说“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
    C:整理行装,准备拜访故旧
    D:和老伴讲“我死了你会好过些”

    答案:B
    解析:
    社会工作者需要意识到与老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并通过直接的、间接的和行为上的线索加以评估。直接线索中老人直接说“我要了结自己”和“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是直接的线索,表明他正在考虑终止自己的生命。老人正在考虑的自杀手段越致命,其实施方案的可能性就越大,完成自杀企图的风险就越高。

  • 第8题:

    K市市场监管员小李和小王一起到零售户张某店里进行日常检查。张某正在跟邻居聊天。小李进门就对张某说:“嘿!看看你的许可证。”看完后说:“谢谢,请收好”。然后看到柜台下面有一个柜子,还上着锁,就对张某说:“打开我瞧瞧。”张某犹犹豫豫的打开柜子。小李在柜子里面发现了5条“中南海”卷烟,烟条盒上面什么防伪标识都没有,并且做工粗糙。小李凭经验感觉可能是假冒卷烟,于是一边填写《先行登记保存单》一边对张某说:“你这5条烟是假烟,我先拿走了,明天你到局里接受处理。”张某欲阻拦,小李说:“怎么着?你敢抗法,信不信把你也带走!”张某只得作罢。小李和小王按规定办理了先行登记保存的有关手续,拿起5条卷烟走了。根据日常检查文明执法礼貌用语的一般要求,找出本案中市场监管员小李用语不规范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正确答案: 本案中,市场监管员小李共有五个地方用语不规范:
    1.小李不应该进门就冲张某说“嘿!看看你的许可证”;应该首先说“张某您好,我们是K市烟草专卖局的执法人员,今天我们对您进行例行检查,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请您配合”。
    2.小李检查专卖零售许可证时不应该直接说“看看你的许可证”;应该说“请出示一下你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3.小李要检查带锁的柜子时不应该说“打开我瞧瞧”;应该说“请您自己打开柜子,保管好自己的钱物,让我们看一下”。
    4.小李发现假冒卷烟时,不应该说“你这五条烟是假烟,我先拿走了,明天你到局里接受处理”;应该说“您的这些卷烟是假冒卷烟,属于违法卷烟,我们依法要对这些卷烟进行先行登记保存,请你在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上签字,并于××日内到K市烟草专卖局接受处理”。
    5.当张某欲阻拦执法时,小李不应该说“怎么着?你敢抗法,信不信把你也带走!”;应该说“请配合我们的执法检查,抗拒、阻碍执行公务,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 第9题:

    老年社会工作者小胡的服务对象张老伯因为刚刚退休在家里,不适应,经常发脾气,在与小胡会谈时常常表现出很气愤的样子,言辞过于激烈。小胡觉得张老伯很像自己刚退休的父亲,有时与张老伯谈话就像是与父亲谈话,甚至对张老伯产生一种厌恶,这是种()现象。

    • A、移情
    • B、反移情
    • C、心理压力
    • D、情绪枯竭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例行社区走访中,发现有位老伯常在街心花园默默发呆,小王主动与老伯交谈,得知他老伴刚刚去世,儿子在国外工作,也没什么朋友,老伯觉得孤单寂寞,小王在征得老伯同意后,开始为老伯提供个案服务。该服务对象来源属于(  )。[2016年真题]
    A

    外展工作

    B

    本人求助

    C

    个案访视

    D

    社区转介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个案管理的服务对象通常都是通过各种转介以及外展(又称主动接触)等方式成为服务对象的。需要个案管理的个案,一般来自医院、社会服务机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邻居、家庭照顾者或者服务对象的主动求助。社会工作者发现个案的途径有两种:①个案可能会通过各种转介的渠道接触服务机构(如其他机构转介、家庭、社区组织、警察、学校和自我转介等),当他们接触服务机构时,机构要做好准备接受案主,提供服务;②有些机构可能会通过外展的方式深入社区,寻找或鼓励潜在的案主进入服务机构,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类服务。题中,个案服务来源于外展工作。

  • 第11题:

    判断题
    张立,今天你刚出去,王老师就给你来电话了。我告诉他你出去了,让他打你的手机,后来我发现,你的手机忘在宿舍里了。★王老师没有联系到张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需要能够辨别与老年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在下列与老年人自杀相关的线索中,直接线索的是(  )。
    A

    超剂量购买并藏匿安眠药

    B

    对人说“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

    C

    整理行装.准备拜访故旧

    D

    和老伴讲“我死了你会好过些”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2019年3月2日,南巷派出所社区民警老周值班期间接待一名辖区群众张某(女,72周岁)。张某称:自己没有退体金,自去年有固定收入的老伴离世后,生活就陷入困境。他的儿子胡某在一家国企药厂工作,与其共同居住,但不照顾其生活,也不给生活费。因此,张某到派出所来要求民警帮助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社区走访中,居民向民警反映胡某不仅不照顾张某的生活,在家里还经常对其进行侮辱、谩骂和指责,张某觉得丢人,没有向他人说过这些情况,民警对胡某正确的处理是:(单选)

    A.认定虐待家庭成员治安违法
    B.认定为虐待罪追究刑事责任
    C.定为侮辱他人的治安违法
    D.不追究胡某法律责任进行批评教育

    答案:D
    解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一)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二)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的。
    题干中胡某经常在家中侮辱虐待家人张某,但张某并未要求处理,故民警不能追究胡某虐待家庭成员的治安违法责任,故民警只能进行批评教育,故A项错误、D项正确。B项:根据《刑法》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胡某只有自己到法院提起自诉,由法院追究胡某的刑事法律责任而非公安机关,故B项错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因此,应当是公然侮辱他人才可以追究法律责任,但胡某侮辱其亲属,是在自己家中,不满足公然侮辱的条件,故C项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 第14题:

    张老伯今年86岁,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目前他们都已退休。张老伯平时和大儿子一起生活。其他儿女分别住在不同的城市,对老人的照料较少。一个月前,大儿子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需要住院做手术,无力再照料父亲。四个儿女商量后决定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张老伯非常生气,觉得白养了这么几个儿女。进养老院后,张老伯情绪低落,不和任何人说话,还拒绝吃饭,现在已经三天滴水未进了。
    假如你是养老院的社会工作者,院方请你负责张老伯的工作。
    【问题】
    1.张老伯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张老伯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上述案例中,张老伯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照料困境
    张老伯一生养育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本想能跟儿女安度晚年,没想到随着照顾自己的大儿子住院,张老伯就被送到了养老院。对于儿女们的行为,张老伯认为是不孝,内心十分失落和不满。
    (2)环境适应困境
    从熟悉的家庭环境到了陌生的养老院,张老伯不适应环境的改变,拒绝和其他人说话交流,还以不吃饭的方式进行抗议。
    2.针对张老伯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策略为:
    (1)鉴于张老伯已经三天滴水未进,社会工作者应该紧急介入,通知张老伯的儿女尽快赶到养老院,劝说父亲吃饭,并请养老院的医护人员为张老伯输一些营养液,确保张老伯的生命安全。
    (2)与张老伯交流,以同理心表达对张老伯的理解,给予关爱,帮助张老伯一起回忆年轻时的快乐往事,缓和老人的情绪。
    (3)进一步与老人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回忆其子女们关心他的往事,驱走老人的失落心理,劝慰老人注意身体的保养,按时进食。
    (4)与老人的子女们交流,了解他们把张老伯送人养老院的原因,并将张老伯的内心想法告知他们,劝导他们尽量将老人接回家中照料。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他们在老人人院初期,尽量多到养老院探望老人,消除老人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
    (5)促进张老伯与子女们的沟通,增加亲子问的互相理解,重建和谐亲子关系。
    (6)与院方协商,请护理人员多与老人聊天,协助老人尽快适应新环境,消除恐惧心理。
    (7)鼓励张老伯多参加养老院组织的活动,多与其他老人交流,扩大交际圈子。

  • 第15题:

    (2017年)社会工作者小林到老伴刚去世的张奶奶家探访,碰到张奶奶正与女儿聊天,聊天过程中,张奶奶表示要修改之前和老伴一起订的遗嘱,还要尽快将老伴留下的字画分给孩子们,张奶奶女儿还悄悄对社会工作者说,她收拾房间时,在张奶奶的枕头下发现不少安眠药。针对上述情况,小林首先要做的是()

    A.请亲朋好友陪伴张奶奶
    B.对张奶奶进行哀伤辅导
    C.对张奶奶进行自杀风险评估
    D.请法律志愿者协助张奶奶修改遗嘱

    答案:C
    解析:
    李奶奶藏有安眠药,还表示修改遗嘱,说明李奶奶具有自杀倾向,需要紧急介入,对李奶奶进行自杀风险评估。

  • 第16题:

    张老伯病重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常对老伴说:“没有我,你就解放了。”并偷偷积攒安眠药。社会工作者小钱在评估中发现张老伯有自杀的可能,此时,他首先要做的是(  )。

    A.找子女或老伴多陪伴张老伯
    B.拿走张老伯积攒的过量安眠药
    C.联络医护人员开展进一步评估
    D.与老伯作安全约定,承诺不自杀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老年人自杀的干预措施。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做显示出自杀倾向的老年人的工作时要担当先行预防者的角色,把工作聚焦在当前促使老人结束生命的危机上。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清除眼前的危险,如储存的药物。

  • 第17题:

    徐老伯是一位军休老人。从部队退下来以后,他觉得在家的生活很单调,没有了精气神儿,不如在部队的生活丰富,所以在家时时都与老伴重复部队的岁月,久而久之,老伴也听厌倦了,徐老伯便变得沉默不语了。社会工作者在走访时发现了徐老伯的情况并决定介入他的个案。在此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关键在于()。

    A.帮助徐老伯实现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关怀和精神服务
    B.缓和徐老伯与老伴的关系
    C.让徐老伯寻找生活的意义,珍惜现在的生活
    D.推荐徐老伯参加社区活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军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协助军休干部实现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关怀和精神服务;(2)协助军休干部适应军休服务管理机构里的新生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健康的休养观;(3)协助军休干部认识老龄化的过程,适应晚年生活等。题中,社会工作者针对徐老伯感到生活单调、时常怀念部队的美好时光的情况,关键的是要帮助徐老伯实现角色转换,做好情绪疏导工作

  • 第18题:

    老年社会工作者小雪所在的社区中,有位张老伯一直患有脑梗塞,某日社区内响起了l20急救车的声音,原来是张老伯脑梗塞发作了送到医院后,家人就接到了病危通知书,他们特别难过。小雪了解到情况后,赶到张老伯家,帮助其家人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而且还辅导家人如何做好对老人的最后照顾,以及如何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三天后,张老伯离开了人世,他的家人按照事先的安排处理相关的事情。老年社会工作者小雪提供的服务是( )。


    A.临终关怀

    B.危机介入

    C.社区教育

    D.家庭团体治疗

    答案:A
    解析:
    临终关怀服务主要包括:①控制疼痛和症状,包括音乐治疗、艺术治疗、宠物治疗、戏剧治疗等,按摩和做运动也常用来缓解临终者及其家庭照顾人身上承受的压力;②协助老人及其家人解决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③提供丧亲后续服务。后续服务认为尽管照顾濒临死亡的老人不容易,但是处理亲人离去后的哀伤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专业的协助。

  • 第19题:

    张老伯经常对儿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张老伯的话语隐喻的是老年人的()优于年轻人。

    • A、液态智力
    • B、结晶智力
    • C、长期记忆
    • D、短期记忆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社会工作者小林到老伴刚去世的张奶奶家探访,碰到张奶奶正与女儿聊天,聊天过程中,张奶奶表示要修改之前和老伴一起订的遗嘱,还要尽快将老伴留下的字画分给孩子们......张奶奶女儿还悄悄对社会工作者说,她收拾房间时,在张奶奶的枕头下发现不少安眠药。针对上述情况,小林首先要做的是()

    • A、请亲朋好友陪伴张奶奶
    • B、对张奶奶进行哀伤辅导
    • C、对张奶奶进行自杀风险评估
    • D、请法律志愿者协助张奶奶修改遗嘱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案例二  张兵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高中毕业后他选择入伍成为了一名士兵。家人都很支持他的做法,希望他在军队中能好好表现,努力考上军校。不料,在一次运输物资的任务中,由于下雪而路面结冰,导致张兵乘坐的汽车因此翻到,他也在事故中受伤严重,颈椎以下高位截瘫,从此生活不能自理。退役后,张兵被移交至政府安置,由国家集中供养。但是入院以来,家人由于生活困难,一直没有到医院看望过张兵,也从来没有联系过他。年轻的张兵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身心压力倍增。而且只要一想到自己以后的生活,就感觉毫无希望可言,开始认为亲人不关心自己,生活也没有意义,并且拒绝治疗,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问题】  1.根据张兵的情况,评估其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简要介绍危机干预模式及其主要的服务阶段。

    正确答案: 1.服务对象张兵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和部分住院伤病残军人相似,张兵是高位截瘫重残人员,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完全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才能完成。从健康军人到需要他人帮助不仅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日常生活也难以适应。
    (2)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心理障碍。服务对象因个人遭遇导致生活中出现较大创伤,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同时缺乏家庭的关心和照顾,可能会造成他性格孤僻,人际沟通和日常生活存在某些障碍,有强烈的被遗弃感,自尊心受损。
    (3)生活保障问题。由于相关政策的调整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服务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偏低,张兵面临生活困难等问题。
    (4)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难。张兵尚未成家,即使结婚,婚后保持家庭稳定也需要付出较多努力,但他也有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需要。
    (5)社会隔离问题。和多数服务对象一样,张兵缺乏社交网络,非常孤单。
    2.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干预的方法,一般仅持续1~6周,旨在通过运用现有的和新发现的优势、资源和应对机制应对挑战、压力或危险事件,目标是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返回到平衡稳定状态。针对类似张兵这样的服务对象,危机干预主要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七个阶段:
    (1)开展评估。全面评估造成危机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关注服务对象的情感——认知——行为反应,了解服务对象能够获取的支持和资源,重点获悉服务对象对自身、他人或社会的伤害史,做好致命性杀伤力评估。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时候,服务对象发生危险需要就医的,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马上联系急救或警方确保服务对象的安全。
    (2)建立关系。对于处于危机中尤其是对生活失去信心,可能不会主动求助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沟通与谈话技巧,主动出击,积极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迅速与其建立良好互信的专业关系,协助服务对象敞开心扉。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应该运用人本主义的视角,保持冷静和平静,对服务对象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和同理关怀。
    (3)聚焦问题。造成服务对象危机的原因多样、问题多元,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开放式的问题让其详细阐述危机问题和突发事件、充分表述人生经历和过往故事。在问题呈现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将焦点限定在与危机相联系的紧迫性问题上,快速做出危险性判断。
    (4)稳定情绪。在梳理问题的同时,要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帮助其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协助其远离危险、远离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情绪反应。在这一阶段,服务对象尤为需要他们的经历、感情和情绪获得认可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积极倾听的技巧,对服务对象予以鼓励性、认可性、反应性的示意。
    (5)制定方案。通过询问,着力呈现、辨识、建构服务对象现有的优势、资源和应对技巧,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能动性,与其一起寻求减轻紧急状况和问题的可取之策和应对机制。这里尤为强调:介入的目的是处理那些与危机有关的问题,而非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介入的焦点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要瞄准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确立现实的、有限的、具体的、可行的目标;介入的关键是帮助服务对象修改其意识中和潜意识中存在的问题,故应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行性方案、订立服务计划,鼓励服务对象自决。
    (6)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①输入希望,提供精神支持与宣泄渠道,让迷茫、无助的服务对象重燃对生活和人生的希望;②提供支持,加强资源连接,积极联络亲属,充分利用其自身拥有的资源,协助解决当前问题,共同努力克服危机;③恢复自尊,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协助其重塑自信、增强自我权能,并在其改变的过程中给予适度激励,以乐观的精神感染服务对象,传递正能量;④培养自主能力,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展功能、减少依赖、增强自主、克服危机。
    (7)后续跟进。社会工作者应该在最初的危机干预结束后适时结案,之后通过电话、网络等媒介或实地回访跟进服务等方式,确保危机情况得到解决,帮助服务对象恢复生活态度,努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需要能够辨别与老年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在下列与老年人自杀相关的线索中,风险最高的是(  )。[2013年真题]
    A

    超剂量购买并藏匿安眠药

    B

    对人说“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

    C

    整理行装,准备拜访故旧

    D

    和老伴讲“我死了你会好过些”


    正确答案: D
    解析:
    社会工作者需要意识到与老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并通过直接的、间接的和行为上的线索加以评估。在评估老人的自杀风险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估:①直接线索。老人若直接说“我要了结自己”或者“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并不是随便说说引人关注,而是直接的线索,表明他正在考虑终止自己的生命。老人正在考虑的自杀手段越致命,其实施方案的可能性就越大,完成自杀企图的风险就越高。②间接线索,有时老人会借用一些问题看所爱的人的反应,如“没了我你会过得好些”或者“这些日子我太麻烦人了”。这些话是直接要求肯定他们的生命有价值,他们对某人来说很重要。尽管家人和社会工作者可能觉得这样的话让人恼怒,但是这是老人在绝望地呼救,要重视不能视而不见。③行为线索。有些老人决定了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不愿意和别人沟通。这些老人常常会在行为上流露出一些倾向,这些应该被视为警示信号。一些行为线索表明老人会有自杀倾向:储存药物;出人意料地留遗嘱或修改遗嘱;突然开始筹划葬礼安排;突然把贵重物品送人等。AC两项属于行为线索,B项属于直接线索,其自杀风险最高,D项属于间接线索。

  • 第23题:

    单选题
    张老伯经常对儿子说:“我过得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张老伯的话语隐喻的是老年人的()优于年轻人。
    A

    液态智力

    B

    结晶智力

    C

    长期记忆

    D

    短期记忆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