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 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B 大河流域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 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D 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文明

题目
单选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

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

大河流域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D

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文明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相关问题
  • 第1题:

    “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 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
    • 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
    • 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晚明时期,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中国贸易顺差。对这一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地区
    • B、贸易结果是贸易各方生产水平、经济实力的体现
    • C、刺激了中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太湖流域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
    • D、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推行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④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 B、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 A、清朝康熙年代
    • B、明朝万历年间
    • C、清朝乾隆年间
    • D、明朝永乐年间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发生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正确答案:A

  • 第9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

    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

    大河流域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D

    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文明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曾占世界一半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正确答案: A
    解析:
    据《剑桥中国史》测算,北宋王朝创造的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12世纪初期,中国是一个富饶、强盛的东方大国。

  • 第12题:

    单选题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

    清朝康熙年代

    B

    明朝万历年间

    C

    清朝乾隆年间

    D

    明朝永乐年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明朝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 B、清朝时期白银开始成为主要货币
    • 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 D、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 B、大河流域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 D、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文明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根据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记载,1545年至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为137000吨,流向中国的数量为60000吨。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鼓励对外商品贸易
    • B、中国在传统贸易中具有优势
    • C、中国对白银的需求量大
    • D、白银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介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以下哪个时代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

    • A、万历以后
    • B、清朝后期
    • C、明朝末期
    • D、清前期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然而资本在西班牙、葡萄牙、中国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上述材料不包含的信息是()

    • A、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 C、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 D、正常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中国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记载,1545年至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为137000吨,流向中国的数量为60000吨。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鼓励对外商品贸易

    B

    中国在传统贸易中具有优势

    C

    中国对白银的需求量大

    D

    白银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个时代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
    A

    万历以后

    B

    清朝后期

    C

    明朝末期

    D

    清前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套版印刷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是在(    )时期。
    A

    明朝后期

    B

    宋朝后期

    C

    元朝前期

    D

    清朝中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