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治疗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答案:
    解析: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1)病情轻、中度患者。
    2)甲状腺轻、中度肿大。
    3)年龄<20岁。
    4)孕妇、高龄或由于其他严重疾病不适手术者。
    5)手术前或放射性碘治疗的准备。
    6)手术后复发且不适宜放射性碘治疗者。

  • 第2题:

    患者,男,65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2年,经常自觉胸闷、气短,诊断为慢性心功能不全。

    给予抗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时,静脉给药起效最快的强心苷是
    A.去乙酰毛花苷C
    B.毒毛花苷K
    C.地高辛
    D.铃兰毒苷
    E.洋地黄毒苷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简述治疗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正确答案: 1、正性肌力药物:
    A.强心苷类:如地高辛,洋地黄毒苷
    B.磷酸二脂酶抑制剂:如氨力农,米力农
    C.拟交感神经类: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2、血管扩张药:常用药物有硝酸脂类,硝普钠,ɑ-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等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A.ACEI类: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B.ARB类:氯沙坦
    C.抗醛固酮药:螺内酯
    4、利尿药:呋塞米,氨苯蝶啶,噻嗪类
    5、β-受体阻断药:卡维地洛,拉贝洛尔
    另外胺碘酮也可用于心衰的治疗

  • 第4题:

    简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栓或抗凝治疗的指证与治疗药物的选用。


    正确答案: (1)心尖搏动常明显向左侧移位,但左室明显向后增大时可不出现;心尖搏动常弥散;深吸气时在剑突下或胸骨左缘可触到右心室搏动。
    (2)常可听到第三、第四心音“奔马律”,但无奔马律并不能除外心衰。第三心音增强反映了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3)心功能失代偿时会出现明显的二尖瓣反流性杂音。该杂音在腋下最清楚,在心功能改善后常可减轻,有时可与胸骨旁的三尖瓣反流性杂音相重叠,但后者一般在心衰晚期出现。
    (4)心衰明显时可出现交替脉和潮式呼吸。肺动脉压显著增高的患者,可于舒张早期听到短暂、中调的肺动脉反流性杂音。
    (5)右心功能不全时可见发绀、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少数有胸、腹水。
    药物选用:
    (1)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1)洋地黄:多数医生相信,在充血性心衰时,洋地黄是有用的。它可增加心脏指数,降低肺楔压,除正性肌力作用外,其心外作用可能同样重要,可改变压力感受器反应而导致静脉扩张;对肾脏释放肾素可能有抑制作用。另外,还可减少血管扩张剂的低血压危险。洋地黄不仅对重度充血性心衰有效,研究提示,即使轻度充血性心衰,洋地黄应用亦同样有益。
    2)多巴胺:小剂量(<2ug•kg/min)时,激活多巴胺1受体,冠脉血流增加,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中等剂量(2~5ug•kg/min)时激活β1受体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加,同时体循环阻力不变或下降;大剂量时(5~10ug•kg/min)则激活α受体和五羟色胺受体,增加冠脉及外周血管阻力及心率。因此,多巴肢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好剂量,剂量适当,即能增加心输出量,又能使肾脏排钠增多,严重心衰时不能用大剂量多巴胺。
    3)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了胺可刺激β1β2和a受体,引起心排血量增加,血流的有益分布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但对外周血管床作用很小,对肾血管无扩张作用。静注多巴酚丁胺常在72小时内起作用,常用有效剂量为2.5~10ug•kg/min。多巴肢和多巴酚丁胺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很有价值,但应根据不同特点加以选择。
    4)氨联吡啶酮(氨利酮):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即有正性肌力作用,又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推荐剂量5~10ug•kg/min能增加心排血量30%~50%,同时使左室充盈压下降20%~40%。联用其它药物包括地高辛和儿茶酚胺类常使病人获利更多。口服氨利酮引起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性增加,故常静脉用药。总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用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时,先用洋地黄,如洋地黄无效,再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氨利酮(也可氨利酮与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联用),由于氨利酮同时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故在严重心衰时,可以在原有的治疗方案中加用它,也可以用氨利酮单独进行治疗。
    (2)减轻后负荷
    1)ACEI:ACEI扩张动脉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后负荷降低,从而改善左心功能和心排血量。由于ACEI改变充血性心衰时神经体液机制,故较其他血管扩张剂更具优越性。
    ACEI有首剂低血压,加重肾功能不全等副作用,血容量不足,低钠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慎用,首剂剂量不能太大。
    2)肼酞嗪和消心痛:当病人不能耐受ACEI时,可联合应用肼酞嗪和消心痛。联合用可更有效地增加心排血量,延长患者生命。
    (3)β受体阻滞剂近期研究提示β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人可能有益。有人报告,小剂量美多心安可减少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猝死发生率。长期口服对心功能有所改善。在常规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可考虑应用β-阻滞剂,但应从小剂量开始。心动过缓和哮喘病禁用。

  • 第5题:

    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时,如何才能避免强心苷类药物中毒?


    正确答案: 中毒预防:
    ①注意剂量的个体化,随时调整剂量。
    ②避免中毒诱因: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等均可诱发强心苷中毒,应注意避免。
    ③警惕中毒先兆:一旦出现,立即停用强心苷。
    ④进行强心苷血浆浓度监测:当地高辛血浆浓度>3ng/ml,洋地黄毒苷>45ng/ml时即可诊断为中毒

  • 第6题:

    简述地高辛+氢氯噻嗪+KCl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机制。


    正确答案: 地高辛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而使细胞质内Ca2+浓度升高,增强心肌收缩力。但过量易致心肌细胞内缺K+,使异位点自律性增强,引起心律失常;氢氯噻嗪(DHCT)促进水、钠排出,消除心性水肿,但久用易致低血钾,故应同用KCl。

  • 第7题:

    多选题
    卡托普利的临床用途是()
    A

    抗高血压

    B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

    C

    抗心绞痛

    D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E

    抗心律失常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血管舒张药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机制是()和()。

    正确答案: 舒张小动脉降低后负荷,舒张静脉降低前负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栓或抗凝治疗的指证与治疗药物的选用。

    正确答案: (1)心尖搏动常明显向左侧移位,但左室明显向后增大时可不出现;心尖搏动常弥散;深吸气时在剑突下或胸骨左缘可触到右心室搏动。
    (2)常可听到第三、第四心音“奔马律”,但无奔马律并不能除外心衰。第三心音增强反映了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3)心功能失代偿时会出现明显的二尖瓣反流性杂音。该杂音在腋下最清楚,在心功能改善后常可减轻,有时可与胸骨旁的三尖瓣反流性杂音相重叠,但后者一般在心衰晚期出现。
    (4)心衰明显时可出现交替脉和潮式呼吸。肺动脉压显著增高的患者,可于舒张早期听到短暂、中调的肺动脉反流性杂音。
    (5)右心功能不全时可见发绀、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少数有胸、腹水。
    药物选用:
    (1)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1)洋地黄:多数医生相信,在充血性心衰时,洋地黄是有用的。它可增加心脏指数,降低肺楔压,除正性肌力作用外,其心外作用可能同样重要,可改变压力感受器反应而导致静脉扩张;对肾脏释放肾素可能有抑制作用。另外,还可减少血管扩张剂的低血压危险。洋地黄不仅对重度充血性心衰有效,研究提示,即使轻度充血性心衰,洋地黄应用亦同样有益。
    2)多巴胺:小剂量(<2ug•kg/min)时,激活多巴胺1受体,冠脉血流增加,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中等剂量(2~5ug•kg/min)时激活β1受体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加,同时体循环阻力不变或下降;大剂量时(5~10ug•kg/min)则激活α受体和五羟色胺受体,增加冠脉及外周血管阻力及心率。因此,多巴肢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好剂量,剂量适当,即能增加心输出量,又能使肾脏排钠增多,严重心衰时不能用大剂量多巴胺。
    3)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了胺可刺激β1β2和a受体,引起心排血量增加,血流的有益分布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但对外周血管床作用很小,对肾血管无扩张作用。静注多巴酚丁胺常在72小时内起作用,常用有效剂量为2.5~10ug•kg/min。多巴肢和多巴酚丁胺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很有价值,但应根据不同特点加以选择。
    4)氨联吡啶酮(氨利酮):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即有正性肌力作用,又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推荐剂量5~10ug•kg/min能增加心排血量30%~50%,同时使左室充盈压下降20%~40%。联用其它药物包括地高辛和儿茶酚胺类常使病人获利更多。口服氨利酮引起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性增加,故常静脉用药。总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用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时,先用洋地黄,如洋地黄无效,再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氨利酮(也可氨利酮与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联用),由于氨利酮同时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故在严重心衰时,可以在原有的治疗方案中加用它,也可以用氨利酮单独进行治疗。
    (2)减轻后负荷
    1)ACEI:ACEI扩张动脉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后负荷降低,从而改善左心功能和心排血量。由于ACEI改变充血性心衰时神经体液机制,故较其他血管扩张剂更具优越性。
    ACEI有首剂低血压,加重肾功能不全等副作用,血容量不足,低钠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慎用,首剂剂量不能太大。
    2)肼酞嗪和消心痛:当病人不能耐受ACEI时,可联合应用肼酞嗪和消心痛。联合用可更有效地增加心排血量,延长患者生命。
    (3)β受体阻滞剂近期研究提示β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人可能有益。有人报告,小剂量美多心安可减少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猝死发生率。长期口服对心功能有所改善。在常规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可考虑应用β-阻滞剂,但应从小剂量开始。心动过缓和哮喘病禁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地高辛在临床上用于()
    A

    降血脂

    B

    抗心绞痛

    C

    抗高血压

    D

    抗心律失常

    E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时,如何才能避免强心苷类药物中毒?

    正确答案: 中毒预防:
    ①注意剂量的个体化,随时调整剂量。
    ②避免中毒诱因: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等均可诱发强心苷中毒,应注意避免。
    ③警惕中毒先兆:一旦出现,立即停用强心苷。
    ④进行强心苷血浆浓度监测:当地高辛血浆浓度>3ng/ml,洋地黄毒苷>45ng/ml时即可诊断为中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逆转心肌肥厚并能降低慢性心功能不全病死率的药物是()。
    A

    强心苷

    B

    哌唑嗪

    C

    硝酸甘油

    D

    酚妥拉明

    E

    卡托普利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比较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综合优点的试题.涉及强心苷和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及减负荷药等。减负荷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硝酸酯类、硝普钠、肼屈嗪、哌唑嗪和酚妥拉明等)。上述众多药物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突出优点是除了发挥一般血管扩张药作用外,还可降低痛死率,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扩张与重构。多数考生选择卡托普利正确答案(61%),但有12%和10%考生分别选择强心苷和哌唑嗪。而它们虽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但不能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及降低病死率。反映出部分考生忽视卡托普利药物的综合优点。

  • 第13题:

    患者,男,80岁,为慢性心功能不全Ⅲ级患者,必须选用的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是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B.利尿剂
    C.肾素抑制剂
    D.β受体阻断剂
    E.强心苷类药物

    答案:D
    解析:
    考查抗心力衰竭药物的作用特点。β受体阻断剂:抑制心肌重构,降低心脏猝死和总死亡率;所有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Ⅰ~Ⅲ级患者必须使用。

  • 第14题:

    地高辛在临床上用于( )

    A.抗心律失常
    B.降血脂
    C.抗高血压
    D.抗心绞痛
    E.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答案:E
    解析:

  • 第15题:

    地高辛在临床上用于()

    • A、降血脂
    • B、抗心绞痛
    • C、抗高血压
    • D、抗心律失常
    • E、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正确答案:E

  • 第16题:

    卡托普利的临床用途是()

    • A、抗高血压
    • B、抗慢性心功能不全
    • C、抗心绞痛
    • D、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 E、抗心律失常

    正确答案:A,B

  • 第17题:

    临床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有几类?主要的代表药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强心苷类:地高辛;⑵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ACEI卡托普利等AT1拮抗药氯沙坦等醛固酮拮抗螺内酯;⑶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⑷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⑸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等。

  • 第18题:

    单选题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逆转心肌肥厚并能降低病死率的药物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解析: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是近10年来的重要进展之一。心肌和血管的重构肥厚是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小剂量的ACEI即可有效地阻止或逆转心室重构肥厚及已出现的纤维化组织和肌层内冠脉壁的增厚,使心肌和血管的顺应性增加。此外,ACEI增加缓激肽水平也有助于逆转肥厚。

  • 第19题:

    单选题
    上述药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逆转心肌肥厚并能降低病死率的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解析: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是近10年来的重要进展之一。心肌和血管的重构肥厚是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小剂量的ACEI即可有效地阻止或逆转心室重构肥厚及已出现的纤维化组织和肌层内冠脉壁的增厚,使心肌和血管的顺应性增加。此外,ACEI增加缓激肽水平也有助于逆转肥厚。

  • 第20题:

    问答题
    临床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有几类?主要的代表药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强心苷类:地高辛;⑵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ACEI卡托普利等AT1拮抗药氯沙坦等醛固酮拮抗螺内酯;⑶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⑷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⑸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能够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逆转心肌肥厚并能降低病死率的药物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解析: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是近10年来的重要进展之一。心肌和血管的重构肥厚是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小剂量的ACEI即可有效地阻止或逆转心室重构肥厚及已出现的纤维化组织和肌层内冠脉壁的增厚,使心肌和血管的顺应性增加。此外,ACEI增加缓激肽水平也有助于逆转肥厚。故本题答案为D项。

  • 第22题:

    问答题
    血管舒张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哪些药物较常用?

    正确答案: 临床常用的血管舒张药物有硝酸甘油、肼屈嗪、硝普钠、哌唑嗪等。血管舒张药能舒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1)降低心脏的后负荷:给予扩血管药物后,小动脉松弛,外周阻力下降,后负荷降低。
    (2)降低心脏的前负荷:血管舒张药使静脉松弛后,回心血量减少,前负荷降低,同时亦减轻了肺淤血。
    (3)降低心肌耗氧量:用药后心室壁肌张力减低,心肌耗氧量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地高辛+氢氯噻嗪+KCl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机制。

    正确答案: 地高辛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而使细胞质内Ca2+浓度升高,增强心肌收缩力。但过量易致心肌细胞内缺K+,使异位点自律性增强,引起心律失常;氢氯噻嗪(DHCT)促进水、钠排出,消除心性水肿,但久用易致低血钾,故应同用KCl。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