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粉尘、噪音、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通过环保达标验收,实施清洁生产;
②、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环保设施高效运行;
③、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地企关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保护职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2011年,通过治理污染,达到什么目标?”相关问题
  • 第1题:

    通过各项目组合、项目集和单项目来达到组织层次的战略目标的推动力可以称为( )。其主要通过完善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运作流程及其他治理机制,才能够保证组织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

    A:运营治理
    B:战略治理
    C:组织治理
    D:项目战略

    答案:C
    解析:
    组织治理就是通过各项目组合、项目集和单项目来达到组织层次的战略目标的推动力。通过完善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运作流程及其他治理机制,才能够保证组织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

  • 第2题:

    简述城乡环境缤合治理要达到的目标。


    正确答案:用三年时间,彻底消除各种脏、乱、差现象,最终取得“五个规范”和“三个全面提升”,即垃圾收运处理规范,户外广告和牌匾设置规范,城乡街巷摊点摆设规范,城乡街道车辆停放规范,建筑工地管理规范;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卫生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全面提升;实现城乡环境整洁、卫生、文明、优美的目的。

  • 第3题:

    2011年,通过治理污染,达到什么目标?


    正确答案: ①、粉尘、噪音、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通过环保达标验收,实施清洁生产;
    ②、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环保设施高效运行;
    ③、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地企关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保护职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 第4题: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

    • A、排污治理机制
    • B、排污管控机制
    • C、评估体系
    • D、考核体系

    正确答案:B,D

  • 第5题:

    治理“三违”的目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三违”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明确提高,杜绝重复违章现象;
    广大员工对“三违”治理的行动有明显进步;
    “三违”人数有大幅度下降;安全状况明显好转,不因违章因素造成各类事故。

  • 第6题: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湖南治理湘江污染的目标,就是通过切断污染源,重点区域治理,资金、政策和技术配套支持等综合措施,用5-10年时间实现涉重金属企业减少50%,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从而解决湘江重金属污染问题。

    • A、40%
    • B、50%
    • C、60%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如何通过农艺措施治理农田土壤污染?


    正确答案: 农艺措施是因地制宜地调整一些耕作管理制度以及在污染土壤上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从而改变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减少污染物从土壤向作物的转移,达到减轻其危害的目的。农艺措施修复农田污染土壤不仅不影响农业生产,而且还具有费用较低、无副作用、实施较方便的优点。农艺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田间水分管理: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土壤淹水后Eh下降,作物籽粒镉(Cd)、铅(Pb)含量下降。
    (2)改变耕作方式:通过水旱轮作、不同作物轮作来降低作物中的污染物含量。
    (3)调整作物种类: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种植观赏植物、花卉、桑树、经济林木,防止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在重金属轻污染区,种植少吸收重金属的作物品种。
    (4)合理施用肥料:施用磷肥可降低土壤中(Cd)、铅(Pb)等重金属活性,减少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合理施用堆肥、厩肥、植物秸秆等有机肥,不仅可以增加农田土壤肥力,而且可以增加土壤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影响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减少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 第8题:

    清洁生产时通过末端治理污染来实现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低,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出于经济发展考虑,采取牺牲环境的做法,只为追求投资增长,而吸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城落户。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私人成本远低于社会成本,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向外排污的内在冲动,因而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公共环境极易出现无人照管的“公地悲剧”。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和居民征收排污费和环卫费,用以治理污染;或是由政府出面协调,将污染的外部性予以内部化。但在现实中,仅靠政府来治理污染显然是不够的,将公共环境交由企业或个人处理还有诸多问题,排污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机制还不完备,环卫公司政企分开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困难,尤其是一些纯粹公益性的污染治理项目仍需依赖并不充足的公共财政。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真正符合国家环境控制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25%左右。处理垃圾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令管理者更为头痛的是,环卫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国每年投入的资金近400亿,这笔巨大的投资相当于全国每年开采黄金的总产量的价值。在这笔资金中,垃圾处理队伍(其中包括近10%的退休人员)的工资费用占了约70%,其余才是购置设备的费用。这对于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污染处理来说远远不够。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科技发展在污染治理方面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够“包治百病”。治污之重不在于“治”,而在于“防”。“治”是治标,“防”才是治本。这个“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企业、居民)自觉自愿地维护公共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但我们看到的是,诸多陈规陋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 第10题:

    通过燃气管网的安全评估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正确答案: (1)目前的埋地管网侧重于泄漏后的补救,稍有疏忽就会发生恶性事故。通过安全评估,可以实现事故防范从被动抢险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将泄漏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现在巡检管理模式是人力物力平均分配。通过安全评估可实现按照不同管段的安全级别采取不同力度的管理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在实际的需要上。
    (3)通过安全评估,可以均衡地安排在役燃气管网上严重腐蚀管段的年度大修计划,避免部分年份大批管段的同时大修,对正常生产造成冲击,部分年份大修力量又闲置,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4)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管段,通过安全评估确定管线实际剩余寿命,采用合理的措施延长使用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更换。

  • 第11题:

    某公司在水泥生产中排放粉尘超过国家排放标准,严重污染环境,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其作出了限期治理决定,并要求该公司治理后“所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但该公司在限期治理期限内没有完成治理任务。应该怎样处理?


    正确答案: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提出意见报请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其停业、关闭。

  • 第12题:

    单选题
    为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机制和考核体系。
    A

    管控

    B

    监督

    C

    评价

    D

    治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通过各项目组合、项目集和单项目来达到组织层次的战略目标的推动力可以称为( )。其主要通过完善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运作流程及其他治理机制,才能够保证组织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

    A. 运营治理
    B. 战略治理
    C. 组织治理
    D. 项目战略

    答案:C
    解析:
    组织治理就是通过各项目组合、项目集和单项目来达到组织层次的战略目标的推动力。通过完善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运作流程及其他治理机制,才能够保证组织有效地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

  • 第14题:

    目前我国立窑水泥生产通过技术改造应达到主要目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通过技术改造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质量指标。稳定生产52MPa以上的水泥熟料。
    (2)能耗指标。水泥熟料烧成热耗低于900³4.18kJ/t熟料,水泥综合电耗低于80KW²h/t水泥。
    (3)产量指标。在原基础上提高15%。
    (4)粉尘治理指标。各扬尘点废气排放浓度要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改善生产环境,实现清洁生产。

  • 第15题:

    为什么要治理污染场地的土壤?


    正确答案: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都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场地和高风险场地;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

  • 第16题:

    为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机制和考核体系。

    • A、管控
    • B、监督
    • C、评价
    • D、治理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水泥公司(2011)01号文件是()。为了加强公司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公司研究决定成立污染防治(粉尘、噪音)领导小组。通过工艺设备技术改造和设备检修,达到防治污染的目标。


    正确答案:《工艺成立污染防治(粉尘噪音)领导小组的决定》

  • 第18题: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


    正确答案:管控机制、考核体系

  • 第19题:

    如何通过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正确答案: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绿色植物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来转移、容纳或转化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污染物的技术。它具有成本低、美化环境、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而是一种很有市场潜力的绿色技术。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植物修复技术可细分为植物提取、植物间作、植物阻隔等技术型。
    (1)植物提取技术:利用超富集植物(如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运移至植物地上部,通过收割地上部带走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修复。
    (2)植物阻隔技术:筛选对污染物吸收少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农作物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使农产品质量达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标准要求。适用于低污染的土壤修复。
    (3)植物间作技术:利用超富集植物与农作物间作,超富集植物吸收农作物根系的污染物,以减少农作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如蜈蚣草与甘蔗、桑树间作,实现边生产边修复。
    此外,为提高植物修复技术的效率,经常往土壤中加入一些可提高或降低污染物的活性的物质(修复剂),以强化植物修复的效果。植物修复与修复剂的联合修复技术是目前修复农田污染土壤的生力军。

  • 第20题:

    清洁生产通过末端治理污染来实现。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清洁生产与传统的污染治理方式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清洁生产作为污染预防的环境战略,是对传统的末端治理手段的根本变革,是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侧重点是“治”;清洁生产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地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侧重点是“防”。传统的末端治理不仅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而且往往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企业没有积极性;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不仅环境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且能源、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清洁生产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最大不同是找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结合点,能够调动企业防治工业污染的积极性。
    中国和其它工业国家一样,环境保护工作都经历过点源治理→综合防治、末端治理→全过程控制这样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付出了高昂而沉重的代价,而且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重点是在生产、生活与环境的交互界面上,把保护环境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多放在了生产过程的末端污染处置上。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主体,是以排放标准为依据的排污收费制度,尽管实践证明这一政策体系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在我国工业环境管理的实践中却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清洁生产是要引起全社会对于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处置量达到最小,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关于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它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性的预防战略。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两者并非互不相容,也就是说推行清洁生产还需要末端治理。这是由于:工业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不能避免产生污染物;用过的产品还必须进行最终处理、处置。因此,完全否定末端治理是不现实的,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是并存的。只有不断努力,实施生产全过程和治理污染过程的双控制才能保证最终环境目标的实现。

  • 第22题:

    空气污染治理与水污染治理有什么关系?常见的方法有几种?


    正确答案: 1.生物净气塔;
    2.渗滤器。

  • 第23题:

    单选题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湖南治理湘江污染的目标,就是通过切断污染源,重点区域治理,资金、政策和技术配套支持等综合措施,用5-10年时间实现涉重金属企业减少50%,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从而解决湘江重金属污染问题。
    A

    40%

    B

    50%

    C

    6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2011年,通过治理污染,达到什么目标?

    正确答案: ①、粉尘、噪音、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通过环保达标验收,实施清洁生产;
    ②、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环保设施高效运行;
    ③、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地企关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保护职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