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其中基层采用厂拌二灰稳定碎石,施工前选择了相应的施工机械并经计算确定了机械台数,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 其中部分路段采用两幅施工,纵缝采用斜缝连接;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接缝处,要求前一段拌和整修后,留5~8m不进行碾压,作为后一段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段摊铺完成后立即碾压以消除缝迹。二灰基层施工完毕后,且在面层施工前,检测了如下项目:弯沉、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面高程问题[问题]1)二灰基层施工准备中,计算机械台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补充方框A、B

题目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其中基层采用厂拌二灰稳定碎石,施工前选择了相应的施工机械并经计算确定了机械台数,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 其中部分路段采用两幅施工,纵缝采用斜缝连接;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接缝处,要求前一段拌和整修后,留5~8m不进行碾压,作为后一段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段摊铺完成后立即碾压以消除缝迹。二灰基层施工完毕后,且在面层施工前,检测了如下项目:弯沉、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面高程问题[问题]1)二灰基层施工准备中,计算机械台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补充方框A、B内的工序。3)改正接缝处理中错误的做法。4)指出二灰基层质量检测评定实测项目中的错项,并补充漏项。 (知识点:接缝处理)(题库维护老师:mr)

相似考题

3.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基宽度12m。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度9.5m;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 沥青混合料制定由某拌合站定点供应,现场配备了摊铺机、运输车辆。基层两侧装模,摊铺机铺筑。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要求如下: (1)下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法; (2)摊铺机每次开铺前,将熨平板加热至80℃; (3)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不粘轮; (4)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试验室确定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比例如表2所示,水泥剂量为4.5%(外掺),最大干容重为2.4t/m3,压实度98%。 表2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比例表【问题】 1.本项目应采用什么等级的沥青?按组成结构分类,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哪种类型?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还需要配备哪些主要施工机械? 3.逐条判断事件一中现场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4.补充事件二中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的漏项。 5.列式计算事件三中1km基层1#料和水泥的用量。(不考虑材料损耗,以t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4.案例五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基宽度12m。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18cm 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度9.5m;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合料指定由某拌和站建定点供应,现场配备了摊铺机、运输车辆。基层采用两侧装模,摊铺机铺筑。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端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部分要求如下: (1)下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法; (2)摊铺机每次开铺前,将熨平板加热至55℃; (3)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不粘轮; (4)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试验室确定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比例如表2 所示,水泥剂量为4.5%(外掺),最大干容重为2.4t/m3,压实度98%。 表2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比例表问题: 1.本项目应采用什么等级的沥青?按组成结构分类,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哪种类型?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还需要配备哪些主要施工机械? 3.逐条判断事件一中现场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4.补充事件二中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的漏项。 5.列式计算事件三中1km 基层需1#料和水泥的用量。(不考虑材料损耗,以t 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 位)

更多“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其中基层采用厂拌二灰稳定碎石,施工前选择了相应的施工机械并经计算确定”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沥青路面的施工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可在现场人工拌制
    B.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初压应采用开启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
    C.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施工时,混合料宜采用拌和厂机械拌制
    D.沥青表面处治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层铺法
    E.沥青表面处治施工中,碾压结束即可开放交通,但应控制车速和行驶路线

    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面工程。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压路机应从外侧向路中心碾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 2 遍;沥青表面处治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施工碾压结束,即可开放交通,但控制车速和路线。

  • 第2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基宽度12m。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度9.5m;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合料指定由某拌合站建定点供应,现场配备了摊铺机、运输车辆。基层采用两侧装模,摊铺机铺筑。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部分要求如下:
    (1)下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法;
    (2)摊铺机每次开铺前,将熨平板加热至80℃;
    (3)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不粘轮;
    (4)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试验室确定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比例如下表所示,水泥剂量为4.5%(外掺),最大干容重为2.4t/m3,压实度98%。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比例表



    【问题】
    1.本项目应采用什么等级的沥青?按组成结构分类,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哪类型?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还需要配备哪些主要施工机械?
    3.逐条判断事件一中现场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4.补充事件二中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的漏项。
    5.列式计算事件三中1km基层需1号料和水泥的用量。(不考虑材料损耗,以t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答案:
    解析:
    1.(1)本项目应采用A级或B级沥青。 (2)按组成结构分类,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密实一悬浮结构。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主要施工机械:双轮双振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3.(1)错误。正确做法:下、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
    (2)错误。正确做法:开铺前将摊铺机的熨平板进行加热至不低于100℃。
    (3)正确。
    (4)错误。正确做法: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应在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用人工摊铺施工。
    4.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的漏项:弯沉值、平整度、厚度。
    5.外掺法:水泥/集料=X:Y=0.045/1
    水泥:1000×9.5×0.18×2.4×0.98×4.5%/1.045=173.19(t)
    1#料:1000×9.5×0.18×2.4×0.98×25%/1.045 =962.18(t)

  • 第3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35.5km的山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施工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前,项目部分别计算各段需要的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的数量或不同粒级碎石和石屑的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事件二: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
    (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强度要求,施工时的水泥用量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值6%。
    (2)纵缝的处理: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斜接,不得垂直相接。
    (3)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前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前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问题: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除了事件一提及的方法外,还有哪种方法
    2.事件一中,为计算相关材料用量和堆放距离,需要根据哪些资料来计算
    3.逐条改正事件二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中错误之处。
    4.写出背景中的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拌和与整形工序应配置的施工机械。
    5.指出图中A的名称,通常适合设置在哪些地段


    答案:
    解析:
    1.还有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或者厂拌法)。
    2.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并按确定的配合比。
    3.(1)水泥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2)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得斜接;(3)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4.干拌应配置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湿拌应配备洒水车和稳定土拌和机。整形应配置平地机。
    5.边沟。边沟通常设置在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

  • 第4题:


    【案例一】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其中基层采用厂拌二灰稳定碎石,施工前选择了相应的施工机械并经计算确定了机械台数,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



    其中部分路段采用两幅施工,纵缝采用斜缝连接;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接缝处,要求前一段拌合整修后,留5~8m不进行碾压,作为后一段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一段摊铺完成立即碾压以消除缝迹。二灰基层施工完毕后,且在面层施工前,检测了如下项目:弯沉值、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面高程、宽度、横坡、回弹模量,以评定该分项工程质量。


    问题:


    1.二灰基层施工准备中,计算机械台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补充方框A、B内的工序。


    3.改正接缝处理中错误的做法。


    4.指出二灰基层质量检测评定实测项目中的错项,并补充漏项。




    答案:
    解析:

    1.二灰基层施工准备中,计算机械台数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工程量、计划时段内的台班数、机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2.方框A为施工放样,方框B为质检和养生。


    3.(1)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2)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3)前一段拌合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合,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4.材料中给出的二灰基层质量检测评定实测项目中弯沉值和回弹模量是错项,另外还应测试强度与厚度。



    1.施工机械需要数量是根据工程量、计划时段内的台班数、机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来确定的,计算式如下:N=P/W1QKB式中N——需要机械的台数;P——计划时段内应完成的工程量(m3);W1——计划时段内的制度台班数;Q——机械的台班生产率(m3/台班);KB——机械的利用率。对于施工期长的大型工程,常以年为计划时段。对于小型和工期短的工程,或特定在某一时段内完成的工程,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计划时段。


    2.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3.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合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合,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应注意每天最后一段末端缝(即工作缝和调头处)的处理。纵缝的处理:水泥稳定土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4.本问主要考查路面工程质量检验。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纵断高程、厚度、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基层的压实度和强度。


  • 第5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路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的剂量来确定的。 4、其路拌法施工工艺有: ①施工放样。 ②准备下承层。 ③混合料拌合与运输。 ④布置基准线钢丝。 ⑤混合料摊铺与碾压。 ⑥自检验收。 ⑦质检。 ⑧养生。 施工工艺流程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的顺序进行。 设计水泥剂量的确定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值。


    正确答案:设计水泥剂量的确定不正确。正确做法:对路拌法施工时,水泥挤量应通过配合设计试验确定,但设计水泥剂量宜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

  • 第6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路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的剂量来确定的。 4、其路拌法施工工艺有: ①施工放样。 ②准备下承层。 ③混合料拌合与运输。 ④布置基准线钢丝。 ⑤混合料摊铺与碾压。 ⑥自检验收。 ⑦质检。 ⑧养生。 施工工艺流程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的顺序进行。 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不正确。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稳定细粒土不能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 第7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路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的剂量来确定的。 4、其路拌法施工工艺有: ①施工放样。 ②准备下承层。 ③混合料拌合与运输。 ④布置基准线钢丝。 ⑤混合料摊铺与碾压。 ⑥自检验收。 ⑦质检。 ⑧养生。 施工工艺流程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的顺序进行。 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流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将其改正。


    正确答案:不正确。应该是按②→①→③→④→⑤→⑦→⑧→⑥的顺序进行施工。

  • 第8题:

    某公司承担一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路面设计采用4cm细粒式+5cm中粒式+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为二灰碎石。沥青混凝土采用两台间隙式沥青摊铺机梯队施工。面层沥青混凝土碾压选择()压路机。

    • A、胶轮
    • B、两轮钢轮
    • C、人工夯
    • D、三轮钢轮
    • E、羊角碾

    正确答案:A,B,D

  • 第9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级配碎石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在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粘层沥青。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首先针对沥青路面施工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 事件2:工程准备阶段,项目部根据路面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条件、现有机械的技术状况选择了施工机械。 事件3:在施工透层沥青时,工地现场连续3d下起了大雨,第4d上午当雨量变小后,项目部决定开始浇洒透层沥青,并在下午随即摊铺上层。 事件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保证施工质量设置了以下质量控制点:基层强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检查与试验;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控制和摊铺中的离析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接缝施工。 问题: 1.针对事件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请说明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级配碎石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及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沥青的作用。 3.针对事件2,补充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依据。 4.事件3中,施工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问题所在。 5.针对事件4,请补充其他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点。

    正确答案: 2。级配碎石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的作用:
    >>>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沥青的作用:
    >>>粘层的作用: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或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
    相关的知识点、考点解读:1B412025沥青路面透层、粘层、封层的作用及适用条件
    3。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依据是:
    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质量要求、施工条件、现有机械的技术状况和新机械的供应情况等。施工机械的工作参数应注意机械的工作容量、生产率、机械的尺寸、机械的质量、自行式施工机械的移动速度、动力装置类型和功率等。
    相关的知识点、考点解读:1B420192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组合
    4。不合理。因为:如遇大风或将要下雨时,不能喷洒透层油。(避风雨)
    考点解读:透层施工注意事项
    1).透层油洒布后应不致流淌,应渗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
    2).如遇大风或将要下雨时,不能喷洒透层油。(避风雨)
    3).气温低于10℃时不宜喷洒透层油。(避低温)
    4).应按设计喷油量一次均匀洒布,当有漏洒时,应人工补洒。(均匀一次成)
    5).喷洒透层油后一定要严格禁止人和车辆通行。
    6).在摊铺沥青前,应将局部尚有多余的未渗入基层的沥青清除。
    7).透层油布洒后应待充分渗透,一般不少于24h后才能摊铺上层,但也不能在透层油喷洒后很久不做上层施工,应尽早施工。(渗透充分不久拖)
    8).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半刚性基层喷洒透层油后,如果不能及时铺筑面层时,并还需开放交通,应铺撤适量的石屑或粗砂,此时宜将透层油增加10%的用量。用6~8t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并控制车速。在摊铺上层时发现局部沥青剥落,应修补,还需清扫浮动石屑或砂。
    5。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1)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
    (2)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检查与试验。
    (3)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
    (4)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
    (5)沥青混凝土的运输及摊铺温度控制。
    (6)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控制和摊铺中的离析控制。
    (7)沥青混凝土的碾压与接缝施工。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法。该法是首先按配合比设计拌制沥青混合料,然后制成规定尺寸试件,12h之后测定其物理指标(包括表观密度、空隙率、沥青馏和度、矿料间隙率等),然后测定稳定度和流值。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是对标准击实的试件在规定的温度和速度等条件下受压,测定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和流值等指示所进行的试验,这种方法适用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主要用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主要是检验沥青混合料受水损害时抵抗剥落的能力,通过测试其水稳定性检验配合比设计的可行性。
    与本案例分析相关的知识点、考点解读:1B412023沥青路面施工(重点包括: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混合料的运输、混合料的摊铺、混合料的压实、接缝处理、检查实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集中场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时,按配合比实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的剂量来确定的。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不正确。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稳定细粒土不能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集中场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时,按配合比实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的剂量来确定的。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是否正确,哪些水泥可做结合料?

    正确答案: 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不正确。可作结合料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集中场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时,按配合比实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的剂量来确定的。设计水泥剂量的确定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值。

    正确答案: 设计水泥剂量的确定不正确。正确做法:对集中场拌法施工时,水泥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但设计水泥剂量宜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可在现场人工拌制
    B: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初压应采用开启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
    C: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施工时,混合料宜采用拌和厂机械拌制
    D:沥青表面处治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层铺法
    E:沥青表面处治施工中,碾压结束即可开放交通,便应控制车速和行驶路线

    答案:C,D,E
    解析:
    选项A,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选项B,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不得产生摊移、开裂,压路机应从外侧向路中心碾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

  • 第14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级配碎石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在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沥青。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首先针对沥青路面施工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
    事件2:工程准备阶段,项目部根据路面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条件、现有机械的技术状况选择了施工机械。
    事件3:在施工透层沥青时,工地现场连续3d下起了大雨,第4d上午当雨量变小后,项目部决定开始浇洒透层沥青,并在下午随即摊铺上层。
    事件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保证施工质量设置了以下质量控制点:基层强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检查与试验;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控制和摊铺中的离析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接缝施工。
    【问题】
    1.写出图中A和B的名称。
    2.请说明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级配碎石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及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沥青的作用。
    3.针对事件2,列举沥青路面施工的施工机械配置。
    4.事件3中,施工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问题所在。
    5.针对事件4,请补充其他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点。


    答案:
    解析:
    1.A:路缘石安装;B:监理工程师。
    2.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粘层的作用: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或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
    3.(1)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配置:高等级公路一般选用生产量高的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2)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配置:每台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宜超过7.5m;摊铺机参数包括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
    (3)沥青路面压实机械配置:沥青路面的压实机械配置有光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和双轮双振动压路机。
    4.施工不正确,原因如下:
    (1)如遇大风或要下雨时,不能喷洒透层油。案例中下雨的过程就喷洒透层油是不正确的。
    (2)透层油喷洒后应待充分渗透,一般不少于24h后才能摊铺上层。案例中喷洒透层油后下午随即摊铺上层是不正确的。
    5.还有平整度的控制及沥青混凝土的运输及摊铺温度控制。

  • 第15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 60.5km 的平原区新建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 C30 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土路肩采用 M7.5 浆砌片石加固。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事件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在,在项目部附近设置了拌合站,并对拌合站设置提出了以下要求:
    (1)拌合站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应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的上风向。
    (2)拌合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
    (3)拌合站各罐体宜连接成整体,安装缆风绳和避雷设施,每一个罐体应喷涂成统一的颜色,并绘制项目名称及施工单位的名称,两者竖向平行绘制。
    (4)混凝土拌合应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合设备应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水、外掺剂计量应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
    事件二: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时,发现路基出现“弹簧”现象,施工单位采用相应措施处理后继续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而导致施工中断 2h,施工单位设置了横向接缝。
    事件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胀缝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施工,其构造图如图所示。

    事件四:水泥混凝土路面完成后,进行质量检验。具体实测项目包括: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平整度、板厚度、相邻板间的高差、纵横缝顺直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
    1. 依次判断事件一中关于拌合站设置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2. 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发现路基出现“弹簧”现象,应该采取那些措施。
    3. 写出事件三中,胀缝构造示意图中 A、 B 名称。 A 应该采用什么钢筋。
    4. 写出事件三中胀缝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的过程
    5. 补充事件四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的项目,并指出关键项目。


    答案:
    解析:
    1.(1)不正确。改正:拌合站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的下风向。
    (2)正确。
    (3)正确
    (4) 不正确。改正:水、外掺剂计量应采用全自动电子称量法计量,禁止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
    2.发现“弹簧”现象时,宜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处理。
    3.A—传力杆, B—胀缝板。 A 应该采用光面钢筋。
    4.前置法施工,首先加工、安装和固定胀缝钢筋支架,然后使用手持振捣棒振实胀缝板两侧的混凝土后再摊铺。在混凝土未硬化时,剔除胀缝板上部的混凝土,嵌入(20~25) mm×20mm 的木条,整平表面。
    5.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的项目还包括:抗滑构造深度、断板率、横向力系数。
    关键项目是: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板厚度。

  • 第16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级配碎石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在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沥青。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首先针对沥青路面施工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
      事件2:工程准备阶段,项目部根据路面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条件、现有机械的技术状况选择了施工机械。
      事件3:在施工透层沥青时,工地现场连续3d下起了大雨,第4d上午当雨量变小后,项目部决定开始浇洒透层沥青,并在下午随即摊铺上层。
      事件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保证施工质量设置了以下质量控制点:基层强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检查与试验;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控制和摊铺中的离析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接缝施工。
      【问题】
      1.请说明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级配碎石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及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沥青的作用。
      2.针对事件2,列举沥青路面施工的施工机械配置。
      3.事件3中,施工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问题所在。
      4.针对事件4,请补充其他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点。


    答案:
    解析:
    1.
    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粘层的作用: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或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
    2.
    (1)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配置
    高等级公路一般选用生产量高的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2)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配置
    每台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宜超过7.5m;摊铺机参数包括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
    (3)沥青路面压实机械配置
    沥青路面的压实机械配置有光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和双轮双振动压路机。
    3.
    施工不正确。
    (1)如遇大风或要下雨时,不能喷洒透层油。案例中下雨的过程就喷洒透层油是不正确的。
    (2)透层油喷洒后应待充分渗透,一般不少于24h后才能摊铺上层。案例中喷洒透层油后下午随即摊铺上层是不正确的。
    4.
    还有基层平整度的检查与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拌合、运输及摊铺温度控制;沥青混凝土的碾压。

  • 第17题:

    某公司承担一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路面设计采用4cm细粒式+5cm中粒式+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为二灰碎石。沥青混凝土采用两台间隙式沥青摊铺机梯队施工。 沥青混凝土摊铺前应对基层检查的项目包括()。

    • A、基层应具有设计规定的强度和刚度,有良好的水稳定性
    • B、表面平整、密实,高程及路拱横坡符合设计要求
    • C、表面凿毛
    • D、与沥青面层结合良好
    • E、洒水湿润

    正确答案:A,B,D

  • 第18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路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的剂量来确定的。 4、其路拌法施工工艺有: ①施工放样。 ②准备下承层。 ③混合料拌合与运输。 ④布置基准线钢丝。 ⑤混合料摊铺与碾压。 ⑥自检验收。 ⑦质检。 ⑧养生。 施工工艺流程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的顺序进行。 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是否正确,哪些水泥可做结合料?


    正确答案: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不正确。可做结合料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

  • 第19题:

    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组合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题: 1.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高速公路A合同段,路面采用坜青混凝土,路线长25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面以填方3~6m高的路堤为主,借方量大,借方的含石量40%~60%.地表层以黏土为主,路面结构为:30cm厚石灰稳定土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招标文件规定采用厂拌)以及4cm厚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表面层,5cm厚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沥青混凝土厚底面层,路面宽度单向2×3.75m,路基宽度24.5m. 该单位已有的机械设备如下表,数量能满足本项目施工需要. 2.问题 (1)请阐述项目部组织机构的设置要求. (2)绘制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3)选择机械施工设备 1)选择路基填方取土、装载、运输、摊铺、洒水和碾压的施工机械设备; 2)选择底基层装载、运输、摊铺、拌和、洒水和碾压的施工机械设备; 3)选择基层摊铺、洒水和碾压的施工机械设备; 4)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设备.


    正确答案: (1)正确.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应满足项目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物质、机械设备、计划、合同、财务、试验、测量、劳务人员管理和后勤保障等的需要.
    (2)参见图1B420163-2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1)选择的路基填方取土、装载、运输、摊铺、洒水和碾压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可选择以下两种:
    ①推土机、装载机、自卸车、平地机、洒水车、羊脚式振动压路机或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②挖掘机、自卸车、平地机、洒水车、羊脚式振动压路机或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选择的底基层装载、运输、摊铺、拌和、洒水和碾压施工机械设备为装载机、自卸车、平地机、稳定土拌和机、洒水车、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3)选择的基层摊铺、洒水和碾压的施工机械设备可为以下两种;
    ①平地机、洒水车、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
    ②混合料摊铺机、洒水车、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
    4)选择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设备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自卸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光轮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

  • 第20题:

    某公司承担一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路面设计采用4cm细粒式+5cm中粒式+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为二灰碎石。沥青混凝土采用两台间隙式沥青摊铺机梯队施工。在道路基层顶面喷洒沥青薄层称为()。

    • A、封层
    • B、粘层
    • C、透层
    • D、连接层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二)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基宽度12m。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450px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度9.5m;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合料指定由某拌和站建定点供应,现场配备了摊铺机、运输车辆。基层采用两侧装模,摊铺机铺筑。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端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部分要求如下: (1)下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法; (2)摊铺机每次开铺前,将熨平板加热至80℃; (3)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不粘轮; (4)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试验室确定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比例如表2所示,水泥剂量为4.5%(外掺),最大干容重为2.4t/m³,压实度98%。 表2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比例表 问题: 1.本项目应采用什么等级的沥青?按组成结构分类,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哪种类型?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还需要配备哪些主要施工机械? 3.逐条判断事件一中现场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4.补充事件二中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的漏项。 5.列式计算事件三中1km基层需1#料和水泥的用量。(不考虑材料损耗,以t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A单位承接了一段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级配碎石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在中底面层上喷洒黏层沥青。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1:施工单位首先针对沥青路面施工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事件2:工程准备阶段,项目部根据路面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条件、现有机械的技术状况选择了施工机械。事件3:在施工透层沥青时,工地现场连续3日下起了大雨,第4日上午当雨量变小后,项目部决定开始浇洒透层沥青,并在下午随即摊铺上层。事件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保证施工质量设置了以下质量控制点:基层强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检查与试验;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控制和摊铺中的离析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接缝施工。 【问题】 1.概括沥青路面透层、黏层、封层的不同作用。 2.事件3中的施工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问题所在。 3.针对事件4,请补充其他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点

    正确答案: 1.沥青路面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面层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沥青路面黏层的作用: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或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
    沥青路面封层的作用:一是封闭某一层起着保水防水作用;二是起基层与沥青表面层之间的过渡和有效连接作用;三是路的某一层表面破坏离析松散处的加固补强;四是基层在沥青面层铺筑前,要临时开放交通,防止其因天气或车辆作用出现水毁。
    2.施工不正确。施工透层沥青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如遇大风或将要下雨时,不能喷洒透层油。
    (2)气温不低于10℃时不宜喷洒透层油。
    (3)应按设计喷油量一次均匀洒布,当有漏洒时,应人工补洒。
    (4)透层油补洒后应待充分渗透,一般不少于24h后才能摊铺上层,但也不能在透层油喷洒后很久不做上层施工,应尽早施工。
    错误做法一:施工透层沥青时,工地现场连续3d下起了大雨,第4天上午当雨量变小后,项目部决定开始浇洒透层沥青。
    正确做法:应晴天浇洒,避开大风天和雨天。
    错误做法二:上午浇洒透层沥青,下午随即摊铺上层。
    正确做法:透层油布洒后应待充分渗透,一般不少于24h后才能摊铺上层。
    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质量控制关键点: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检查与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件的试验;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成形及避免离析;切缝时间和养护技术的采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集中场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时,按配合比实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的剂量来确定的。 (1)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是否正确,哪些水泥可做结合料? (3)设计水泥剂量的确定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值。

    正确答案: (1)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不正确。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稳定细粒土不能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2)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不正确。可作结合料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
    (3)设计水泥剂量的确定不正确。正确做法:对集中场拌法施工时,水泥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但设计水泥剂量宜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