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

题目
问答题
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

相似考题

2.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为分离式双洞隧道,洞口间距50m。其中左线长3996m,进口里程桩号为ZK13+956;右线长4013m,进口里程桩号为YK13+95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YK14+020~YK16+200段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其中,YK14+850~YK14+900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 开工当年10月5日,该隧道右洞采用全断面开挖至YK14+872处,二衬距掌子面68m。 10月6日,监理单位发现YK14+859~YK14+866段初期支护变形超限,立即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停止掘进。10月13日,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的要求对变形超限段进行了处理。10月20日,YK14+859~YK14+863段发生塌方,至10月23日,塌方段在拱顶部位形成高2~3m,宽2~3m,长3~4m的塌腔。施工单位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对塌方段进行了现场确认及变更立项,由设计单位出具了变更设计图。为防止类似的塌方事故,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未塌方段的塌方预测。 10月27日8时。在未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的情况下,34名工人进入洞内开展塌方段及未塌方段的处理作业,作业采用的台车上配备了普通配电箱和普通电源插座。10时起,由于风机出现故障,洞内停止通风。11时20分左右,右洞发生瓦斯爆炸,34名工人全部罹难。 问题: 1.根据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 2.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 3.指出施工单位的哪些错误做法可能导致了本次瓦斯爆炸事件。 4.根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

3.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为分离式双洞隧道,洞口间距50m。其中 左线长3996m,进口里程桩号为ZK13 + 956;右线长4013m,进口里程桩号为YK13 + 95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YK14 + 020?YK16 + 200段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 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其中,YK14 + 850?YK14 + 900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 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 开工当年10月5日,该隧道右洞采用全断面开挖至YK14 + 872处,二衬距掌子 面 68m。 10月6日,监理单位发现YK14 + 859?YK866段初期支护变形超限,立即书面通知施 工单位停止掘进。10月13日,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的要求对变形超限段进行了处理。10 月20日,YK14 + 859?YK14 + 863段发生塌方,至10月23日,塌方段在拱顶部位形成高 2?3m,宽2?3m,长3?4m的塌腔。施工单位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对塌方段 进行了现场确认及变更立项,由设计单位出具了变更设计图。为防止类似的塌方事故,施 工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未塌方段的塌方预测。 10月27日8时。在未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的情况下,34名工人进人洞内开展塌方段 及未塌方段的处理作业,作业采用的台车上配备了普通配电箱和普通电源插座。10时起, 由于风机出现故障,洞内停止通风。11时20分左右,右洞发生瓦斯爆炸,34名工人全部 罹难。 1.根据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 2.列举施工单位可采用的隧道塌方常用预测方法。 3.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 4.指出施工单位的哪些错误做法可能导致了本次瓦斯爆炸事件。 5.根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

更多“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公路隧道长30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在处理隧道塌方前要做哪些调查,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2)根据背景材料,隧道塌方后的治理应该如何进行
    (3)背景中提到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请问是哪四个方面


    答案:
    解析:
    (1)在处理塌方前,应详细调查其范围、形状、塌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其诱发原因和塌方类型,据此确定处理方案。
    (2)隧道塌方隧后的治理:
    1)隧道塌方隧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
    2)塌方规模较小时,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并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
    3)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完全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4)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5)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
    6)塌方地段应该做好防排水工作。
    (3)隧道施工时,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1)湿式凿岩标准化;
    2)机械通风正常化;
    3)喷雾洒水正规化;
    4)个人防护普遍化。

  •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双线铁路隧道。该隧道全长3200m,无不良地质;隧道围岩情况为:Ⅲ级围岩2200m,Ⅳ级围岩800m,V级围岩200m;采用钻爆法施工;在隧道的中部具备设置斜井的条件;隧道施工工期为28个月。
    当隧道施工至距离进口800m处时,因初期支护质量不合格而发生坍塌,导致正在掌子面3名喷锚作业人员被塌方体隔离所困。
    施工单位在事故发生后24h内向建设单位报告,并通知有关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
    通过积极救援后未发生人员伤亡。从事故发生、救援到塌方段的返工直至进入正常施工,共经历了20d时间。经核算,此次事故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为675万元。按合同规定此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施工单位负责。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指出隧道施工需多少工作面,并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资料,指出施工单位事故处理做法的不妥之处。
    3.根据背景资料,给出隧道塌方后现场救援应采取的措施。
    4.根据事故分类,指出此次事故的等级。


    答案:
    解析:
    1. 应采用两个工作面施工。理由是:根据地质情况、工期要求以及铁路双线隧道的进度指标(掘进指标:Ⅲ级围岩100~130m/月,Ⅳ级围岩70~95m/月,Ⅴ级围岩45~60m/月),经计算两个工作面能满足工期要求。一个工作面不能满足要求,三个及以上则需增加投资。 [分析]根据铁道部施工组织设计指南中关于隧道进度指标以及经验数据。铁路双线隧道的掘进的进度指标平均为:Ⅲ级围岩100~130m/月,Ⅳ级围岩70~95m/月,Ⅴ级围岩45~60m/月,安排一个工作面则需要31~43个月,安排两个工作面则需要16~22个月。再考虑施工准备及衬砌等,则安排两个工作面能满足工期要求。
    2. 不妥之处:施工单位在事故发生后24h内向建设单位报告,并通知有关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不妥。
    [分析]本事故是由于质量不合格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根据《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应当于1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 应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启动项目应急预案,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报告,当地政府启动应急预案,项目部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救援行动。同时加强坍塌地段及附近的支护,防止再次坍塌;通过完好的主供风管、主供水管或打入管道向掌子面提供新鲜空气;通过管道向掌子面输送食物和饮料并通过敲击管道或对话等方式安抚被困人员;侧向打洞或从坍方体内掏洞进入掌子面救人。在进行救援通道施工时要加强安全措施,防止发生坍塌。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应急救援方案方面的知识掌握,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现场施工经验。当出现事故后,作为未来的项目经理要知道常规的救援措施。
    4. 此次事故属于安全一般事故。
    [分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安全事故等级的划分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人员死亡,重伤和直接经济损失。本案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直接经济损失为675万,在1000万元以下。所以属于安全一般事故。

  • 第3题:

    简述塌方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正确答案: 现象:焦炭塌方,钻杆突然发生剧烈振动,焦动碰钻头,38度斜溜槽堵塞跑焦。
    原因:焦炭质量不好,切焦时切距过大,焦炭出现悬臂而造成。
    处理:
    1)立即提钻停水,重新切焦。
    2)遇到塌方造成卡钻事故时,不允许快速提升钻杆,只允许不停高压水的情况下使最低转速提升钻杆。

  • 第4题:

    简述票据贴现交易背景资料的审核要点?


    正确答案: 贴现业务部门负责对贴现汇票的贸易背景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以下审核规定是针对通常情况下的规定,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贸易合同当事人是否与商业汇票当事人相对应;贸易合同金额要大于或等于汇票金额;合同印章需为合同专用章或公章;合同所载交易不能超过其经营范围;贸易合同签定日期不得晚于汇票的最后背书日期。
    (二)增值税发票或普通发票日期、交易品种、交易金额应与合同相关内容匹配;除一张发票对应多张商业汇票,发票号码不得重复;印章应为供货单位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发票金额不得少于汇票金额。

  • 第5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组建项目部后,项目经理抓协调工作,对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的协调沟通工作进行安排、检查。根据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题目。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项目信息收集、汇总、处理、传输与应用,进行信息沟通与协调,形成档案资料。由档案员实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隧道塌方的治理”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题 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长30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在处理隧道坍方前要做哪些调查,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2)根据背景材料,隧道塌方隧后的治理应该如何进行? (3)背景中提到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请问是哪四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在处理塌方前,应详细调查其范围、形状、塌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其诱发原因和塌方类型,据此确定处理方案。
    (2)隧道塌方隧后的治理:
    1)隧道塌方隧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
    2)塌方规模较小时,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并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
    3)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完全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4)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5)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
    6)塌方地段应该作好防排水工作。
    (3)隧道施工时,应该作好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1)湿式凿岩标准化;
    2)机械通风正常化;
    3)喷雾洒水正规化;
    4)个人防护普遍化。

  • 第7题:

    问答题
    根据2007年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背景中发生的塌方事故属于什么等级?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根据背景资料,项目部在落实责任成本方面宜采用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1.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长30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2.问题:    (1)根据“治塌先治水”的原则在处理隧道塌方前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以加强防排水工作?    (2)为防止隧道塌方,施工现场管理应符合哪些要求?    (3)背景中提到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请问是哪四个方面?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长30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1)根据背景材料,在处理隧道塌方前要做哪些调查,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2)根据背景材料,隧道塌方后的治理应该如何进行? (3)背景中提到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请问是哪四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在处理塌方前,应详细调查其范围、形状、塌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其诱发原因和塌方类型,据此确定处理方案。
    (2)隧道塌方隧后的治理:
    1、隧道塌方隧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
    2、塌方规模较小时,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并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
    3、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完全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4、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5、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
    6、塌方地段应该做好防排水工作。
    (3)隧道施工时,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1、湿式凿岩标准化;
    2、机械通风正常化;
    3、喷雾洒水正规化;
    4、个人防护普遍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背景资料】某商厦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2000m2,地上7层,地下1层。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8日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在2014年夏季,商厦员工发现屋面大面积渗漏,经调查发现,该工程所采用的APP防水卷材材料质量存在问题,该材料由施工单位负责采购,因此,业主要求施工单位维修并赔偿损失。而施工单位称该屋面防水已过保修期,对建设单位要求不予理睬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APP防水卷材材料允许不超过1处,较短的一段不应小于1000mm,接头处应加长150mm()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根据背景资料,简述雨季施工控制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隧道塌方处理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岩石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一般为Ⅱ~Ⅳ级
    B.土质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一般为Ⅳ~Ⅵ级
    C.岩石类塌方已塌至隧道上方的原地面时,应及时处理地面塌口,后处理洞内塌方
    D.处理土质隧道塌方时应采用清渣的方式处理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土质隧道塌方不宜采用清渣的方式处理。参见教材P251~252。

  • 第14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新建双线铁路隧道。该隧道全长3200m,无不良地质;隧道围岩情况为:Ⅲ级围岩2200m,IV级围岩800m,V级围岩200m;采用钻爆法施工;在隧道的中部具备设置斜井的条件;隧道施工工期为28个月。
    当隧道施工至距离进口800m处时,因初期支护质量不合格而发生坍塌,导致正在掌子面3名喷锚作业人员被塌方体隔离所困。
    施工单位在事故发生后24h内向建设单位报告,并通知有关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
    通过积极救援后未发生人员伤亡。从事故发生、救援到塌方段的返工直至进入正常施工,共经历了20d时间。经核算,此次事故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为675万元。按合同规定此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施工单位负责。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指出隧道施工需多少工作面,并说明理由。
    2.根据背景资料,指出施工单位事故处理做法的不妥之处。
    3.根据背景资料,给出隧道塌方后现场救援应采取的措施。
    4.根据事故分类,指出此次事故的等级。


    答案:
    解析:
    1.应采用两个工作面施工。理由是:根据地质情况、工期要求以及铁路双线隧道的进度指标(掘进指标:Ⅲ级围岩100~130m/月,Ⅳ级围岩70~95m/月,V级围岩45~60m/月),经计算两个工作面能满足工期要求。一个工作面不能满足要求,三个及以上则需增加投资。
    根据铁道部施工组织设计指南中关于隧道进度指标以及经验数据。铁路双线隧道的掘进的进度指标平均为:Ⅲ级围岩100~130m/月,Ⅳ级围岩70~95m/月,V级围岩45~60m/月,安排一个工作面则需要31~43个月,安排两个工作面则需要16~22个月。再考虑施工准备及衬砌等,则安排两个工作面能满足工期要求。
    2.不妥之处:施工单位在事故发生后24h内向建设单位报告,并通知有关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不妥。
    本事故是由于质量不合格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根据《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应当于1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应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启动项目应急预案,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报告,当地政府启动应急预案,项目部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救援行动。同时加强坍塌地段及附近的支护,防止再次坍塌;通过完好的主供风管、主供水管或打入管道向掌子面提供新鲜空气;通过管道向掌子面输送食物和饮料并通过敲击管道或对话等方式安抚被困人员;侧向打洞或从坍方体内掏洞进入掌子面救人。在进行救援通道施工时要加强安全措施,防止发生坍塌。
    此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应急救援方案方面的知识掌握,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现场施工经验。当出现事故后,作为未来的项目经理要知道常规的救援措施。
    4.此次事故属于安全一般事故。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go)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安全事故等级的划分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人员死亡,重伤和直接经济损失。本案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直接经济损失为675万,在1000万元以下。所以属于安全一般事故。

  • 第15题:

    试述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塌方的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1)隧道发生坍方,应及时迅速处理。处理时必须详细观测坍方范围、形状、坍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坍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经认真分析,制定处理方案。
    (2)处理坍方应先加固未坍塌地段,防止继续发展。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①小坍方,纵向延伸不长、坍穴不高。首先加固坍体两端洞身,并抓紧喷射混凝土或采用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坍穴顶部和侧部,再进行清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在坍渣上架设临时支架,稳定顶部然后清渣。临时支架待灌筑衬砌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方可拆除。
    ②大坍方坍穴高、坍渣数量大,坍渣体完全堵住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坍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和注浆固结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待其基本稳定后,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采取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的原则挖坍体,并尽快完成衬砌。
    ③坍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打设地面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④洞口坍方,一般易坍至地表,可采取暗洞明作的办法。
    (3)处理坍方的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坍方往往与地下水活动有关,治坍应先治水。防止地表水渗入坍体或地下,引截地下水防止渗入坍方地段,以免坍方扩大。具体措施:
    ①地表沉陷和裂缝,用不透水土壤夯填紧密,开挖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渗入坍体。
    ②坍方通顶时,应在陷穴口地表四周挖沟排水,并设雨棚遮盖穴顶。陷穴口回填应高出地面并用粘土或圬工封口,做好排水。
    ③坍体内有地下水活动时,用管槽引至排水沟排出,防止坍方扩大。
    (4)坍方地段的衬砌,应视坍穴大小和地质情况予以加强。衬砌背后与坍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当坍穴较小时,可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坍穴填满;当坍穴较大时,可先用浆砌片石回填一定厚度,其以上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特大坍穴应作特殊处理。
    (5)采用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或有条件的隧道,坍方后要加设量测点,增加量测频率,根据量测信息及时研究对策。浅埋隧道,要进行地表下沉量测。

  • 第16题:

    请简述送电线路掏挖式基础施工防塌方和窒息的安全预控措施。


    正确答案:(1)土质不符合要求,不许掏挖施工
    (2)必须使用沉降式挡土模板并控制每次掏挖进度
    (3)人员上、下必须执行施工方案,并设安全监护人
    (4)孔洞应设护栏、加盖板
    (5)超过一定深度要送风。

  • 第17题:

    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长30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1)根据背景材料,在处理隧道塌方前要做哪些调查,才能确定处理方案? (2)根据背景材料,隧道塌方后的治理应该如何进行? (3)背景中提到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请问是哪四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在处理塌方前,应详细调查其范围、形状、塌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其诱发原因和塌方类型,据此确定处理方案。
    (2)隧道塌方隧后的治理:
    1、隧道塌方隧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
    2、塌方规模较小时,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并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
    3、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完全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4、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5、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
    6、塌方地段应该做好防排水工作。
    (3)隧道施工时,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防尘工作:
    1、湿式凿岩标准化;
    2、机械通风正常化;
    3、喷雾洒水正规化;
    4、个人防护普遍化。

  • 第18题:

    问答题
    事件一中,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背景中发生的塌方事故属于什么等级?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塌方的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1)隧道发生坍方,应及时迅速处理。处理时必须详细观测坍方范围、形状、坍穴的地质构造,查明坍方发生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经认真分析,制定处理方案。
    (2)处理坍方应先加固未坍塌地段,防止继续发展。并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①小坍方,纵向延伸不长、坍穴不高。首先加固坍体两端洞身,并抓紧喷射混凝土或采用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坍穴顶部和侧部,再进行清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在坍渣上架设临时支架,稳定顶部然后清渣。临时支架待灌筑衬砌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方可拆除。
    ②大坍方坍穴高、坍渣数量大,坍渣体完全堵住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坍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和注浆固结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待其基本稳定后,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采取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的原则挖坍体,并尽快完成衬砌。
    ③坍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打设地面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④洞口坍方,一般易坍至地表,可采取暗洞明作的办法。
    (3)处理坍方的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坍方往往与地下水活动有关,治坍应先治水。防止地表水渗入坍体或地下,引截地下水防止渗入坍方地段,以免坍方扩大。具体措施:
    ①地表沉陷和裂缝,用不透水土壤夯填紧密,开挖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渗入坍体。
    ②坍方通顶时,应在陷穴口地表四周挖沟排水,并设雨棚遮盖穴顶。陷穴口回填应高出地面并用粘土或圬工封口,做好排水。
    ③坍体内有地下水活动时,用管槽引至排水沟排出,防止坍方扩大。
    (4)坍方地段的衬砌,应视坍穴大小和地质情况予以加强。衬砌背后与坍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当坍穴较小时,可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坍穴填满;当坍穴较大时,可先用浆砌片石回填一定厚度,其以上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特大坍穴应作特殊处理。
    (5)采用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或有条件的隧道,坍方后要加设量测点,增加量测频率,根据量测信息及时研究对策。浅埋隧道,要进行地表下沉量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请简述送电线路掏挖式基础施工防塌方和窒息的安全预控措施。

    正确答案: (1)土质不符合要求,不许掏挖施工
    (2)必须使用沉降式挡土模板并控制每次掏挖进度
    (3)人员上、下必须执行施工方案,并设安全监护人
    (4)孔洞应设护栏、加盖板
    (5)超过一定深度要送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根据背景资料,给出路基段无砟轨道铺设工艺中A和B的工序名称。(4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组建项目部后,项目经理抓协调工作,对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的协调沟通工作进行安排、检查。根据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题目。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项目信息收集、汇总、处理、传输与应用,进行信息沟通与协调,形成档案资料。由档案员实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为分离式双洞隧道,洞口间距50m。其中左线长3 996m,进口里程桩号为ZK13 +956;右线长4 013m,进口里程桩号为YK13+952。根据地质勘察报告,YK14+020 ~YK16 +200段分布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和含水瓦斯包体,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其中,YK14 +850 ~YK14+900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开工当年10月5日,该隧道右洞采用全断面开挖至YK14 +872处,二衬距掌子面68m。10月6日,监理单位发现YK14 +859 ~YK866段初期支护变形超限,立即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停止掘进。10月13日,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变更的要求对变形超限段进行了处理。10月20曰, YK14 +859 ~YK14 +863段发生塌方,至10月23日,塌方段在拱顶部位形成髙2 ~ 3m,宽2~3m,长3~4m的塌腔。施工单位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对塌方段进行了现场确认及变 更立项,由设计单位出具了变更设计图。为防止类似的塌方車故,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未塌方段的塌方预测。10月27日8时。在未对瓦斯浓度进行检测的情况下,34名工人进人洞内开展塌方段及未塌方段的处理作业,作业采用的台车上配备了普通配电箱和普通电源插座。10时起,由于风机 出现故障,洞内停止通风。11时20分左右,右洞发生瓦斯爆炸,34名工人全部罹难。问题:一.根据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二.列举施工单位可采用的隧道塌方常用预测方法。三.根据背景资料,简述对塌方段的处理措施。四.指出施工单位的哪些错误做法可能导致了本次瓦斯爆炸事件。五.根据现行的《生产安全亊故报告和调査处理条例》,判断该事故等级。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