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今予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的“诠”义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第十段:或言《内经》多论鍼而少论药者,盖圣人欲明经络。岂知鍼之理,即所谓药之理。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於左↑(53)。仍於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54),使不预三法↑(55)。恐後之医者泥於补,故置之三篇之末,使用药者知吐中有汗,下中有补,止有三法。《内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56)。”是之谓也!


    正确答案: 【注释】
    (53)条:分条列举。左:下面。
    (54)原补:《儒门事亲》卷二中的一篇,全名为《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55)预:参与。
    (56)一言:一句话。引文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今译】
    有人说《内经》大多论述针刺而很少论述药物的原因,是因为圣人要阐明经络。哪里知道用针的道理就是所说用药的道理。现在撰写吐法、汗法、下法三篇,各自在後面分条列举药剂的轻重和药性的寒温。还在论述三法的文章以外。另外撰写一篇《原补》,使它不参与三法之中。恐怕後来的医生被补法拘泥,所以把它放在三篇的後面,让使用药物的人知道吐法中包含着汗法,下法中包含着补法,只有三种方法。《内经》说:“懂得其中要领的,一句话便说尽了。”就是讲这个道理啊!

  • 第2题:

    第二段: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11),所以该治病之法也↑(12),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13)。


    正确答案: 【注释】
    (11)诠:说明解释。此用作名词,指文章。
    (12)该:包括。
    (13)庶几:希冀。
    【今译】
    补法是人们喜爱的治法,攻法是人们厌恶的治法,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意而不被聘用,倒不如顺着病人的心意而获得利益,哪里还计较病人的死活呢?唉!社会上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谁能辨别他们呢?现在我撰写这篇吐法、汗法、下法三种方法的诠释,就是用来概括治疗疾病的方法,希望後来学医的人有所依据啊。

  • 第3题:

    第五段:今余论吐、汗、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况予所论之三法,识练日久,至精至熟,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正确答案: 【今译】
    现在我论述吐法、汗法、下法三种治疗方法,首先论述攻治病人的邪气,邪气离去了,元气自然恢复。况且我所论述的三种方法,熟练的时间很久了,最精当,最纯熟,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因此才敢对後来人谈论。

  • 第4题:

    请简述《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的作者及相关作品


    正确答案: 作者张从正(约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人,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宣宗兴定(1217~1221)年间徵为太医,不久即辞去,与麻知几、常仲明讨论医学,共同撰著《儒门事亲》。张氏认为外邪是致病之因,邪去正自安,因而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他继承《内经》中汗吐下三法的理论、《伤寒论》运用三法的经验以及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多用寒凉之乐,丰富了三法的内容,扩大了三法的治疗范围,以此成为攻下學派的代表人物,跻身於金元四大家之列。《儒门事亲》凡十五卷,主要介绍了张氏运用汗下吐的理论和经验,其中不乏精辟的论述和创见,并附有二百多则案例来说明三法的疗效。该书将病证分为风、寒、暑、湿、火、燥六大门类,以执简驭繁,并加入内伤、外伤、内积、外积四类,而赅其馀,统称为“十形”。内容比较丰富,识见有其独到之处,在临证上仍有参考价值。

  • 第5题:

    清医家汪昂于康熙二十一年著成《医方集解》,该书末附(),以应仓卒;又附勿药元诠,使知预防摄生之要


    正确答案:救急良方

  • 第6题: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的名称。


    正确答案:随文注释

  • 第7题:

    高诱在《淮南子·诠言训》注中提到,“诠,就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填空题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的名称。

    正确答案: 随文注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古代“画品”、“诗品”之“品”字的意思包括()
    A

    溯源流

    B

    显优劣

    C

    诠隐义

    D

    定品第

    E

    立法度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中,“诠”之义为()
    A

    解说性文章

    B

    给词语作注解

    C

    训诂学论文

    D

    医案汇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今予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的“诠”义为()
    A

    诠释

    B

    说明

    C

    文论

    D

    书籍

    E

    真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因明中说“共相是真实的能诠、所诠,以及真实能诠、所诠不存在”,二者是否相违?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二者不相违。因为在因明的胜义谛中,遣余本身的真实对境不成立实体的缘故,共相本身即是无实法,所以站在胜义的角度,真实的能诠所诠是不存在的。比如,能盛水的器皿叫做瓶子,它不能叫柱子,从实际意义上或者它的自相上讲,这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在瓶子的自相上与“瓶子”的名称并没有直接相关的联系。正是因为共相遣余没有真实对境的缘故,它可以错认为事物的自相,也即是我们的相续当中,有与它的自相错认一体的习气和习惯存在,这样一来,依靠它就可以了知。比如,我们现在把能盛水的器皿叫做瓶子,而不会把它叫做柱子、牦牛的原因,就是与我们无始以来的迷乱习气和这一世暂时迷乱习气的串习有一定关系,这样任何一个东西在自己的脑海当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概念。所以,如同说“石女儿的本体不存在”以及“石女儿的名言概念存在”一样,前面的两种说法是不相违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因明中说“共相是真实的能诠、所诠,以及真实能诠、所诠不存在”,二者是否相违?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二者不相违。因为在因明的胜义谛中,遣余本身的真实对境不成立实体的缘故,共相本身即是无实法,所以站在胜义的角度,真实的能诠所诠是不存在的。比如,能盛水的器皿叫做瓶子,它不能叫柱子,从实际意义上或者它的自相上讲,这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在瓶子的自相上与“瓶子”的名称并没有直接相关的联系。正是因为共相遣余没有真实对境的缘故,它可以错认为事物的自相,也即是我们的相续当中,有与它的自相错认一体的习气和习惯存在,这样一来,依靠它就可以了知。比如,我们现在把能盛水的器皿叫做瓶子,而不会把它叫做柱子、牦牛的原因,就是与我们无始以来的迷乱习气和这一世暂时迷乱习气的串习有一定关系,这样任何一个东西在自己的脑海当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概念。所以,如同说“石女儿的本体不存在”以及“石女儿的名言概念存在”一样,前面的两种说法是不相违的。

  • 第14题:

    第八段:然今之医者,不得尽汗下吐法,各立门墙↑(47),谁肯屈己之高而一问哉?且予之三法,能兼众法,用药之时,有按有蹻,有揃有导↑(48),有减有增,有续有止。今之医者,不得予之法,皆仰面傲笑曰↑(49):“吐者,瓜蒂而已矣;汗者,麻黄、升麻而已矣;下者,巴豆、牵牛、朴硝、大黄、甘遂、芫花而已矣。”既不得其术,从而诬之,予固难与之苦辩,故作此诠。


    正确答案: 【注释】
    (47)门墙:指师门。《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48)揃(jiǎn剪):揃搣。即按摩。古代的一種養生方法。《說文,手部》:“揃,搣也。”清•段玉裁注:“《庄子》:‘皆媙可以休老。’本亦作‘揃搣’。揃搣者,道家修养之法,故《庄》云‘可以休老’。”又,《说文•手部》“搣”段注:“《广韵》、《玉篇》皆曰:‘搣者,摩也。”’导: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谓呼吸吐纳,屈伸手足,使血气流通。
    (49)傲笑:嘲笑。以下数句可参阅《儒门事亲•三法六门》;因张从正的吐剂多用瓜蒂,汗剂多用麻黄、升麻,下剂多用巴豆、牵牛等,故云。
    【今译】
    但是现在的医生不能完全了解汗法、下法、吐法,各自设立师门,谁肯屈尊前来问一问啊?况且我的三种治法,能概括多种方法,使用药物的同时,又有按蹻,有导引,有增减,有续止。现在的医生,还没有掌握我的治病方法,就都昂头嗤笑说:“吐法,瓜蒂罢了;汗法,麻黄、升麻罢了;下法,巴豆、牵牛、朴硝、大黄、甘遂、芫花罢了。”既然不掌握我的医术,进而蔑视它,我实在很难同他们竭力争辩,所以撰写这篇解释性文章。

  • 第15题: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选自哪里?请简要解析第一段-第十段内容。


    正确答案: 本文选自嘉靖辛丑(1541)步月楼本《儒门事亲》卷二,参校宣统庚戌(1910)上海千顷堂本。文章论述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所以扶正的学术思想,认为所有祛邪之法皆可归入汗下吐三法,集中地反映了张氏的医学观点。这对当时滥用补法的现象具有针砭作用,但在对攻补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第一段言邪实引起正虚,并举良、粗、谬、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工之治虚;第二段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庶几来者有所凭藉”;第三段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邪之法的根据;第四段述有邪积不可补,无邪积始可补,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第五、六、七段析三法的不同用途,并以《内经》论证祛邪唯有三法;第八段明撰写本文的原因;第九段将治法归为上行、解表、下行三类,阐明三法能概括众法;第十段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编排的原因。

  • 第16题:

    为什么名言真实的所诠是假立的?名言胜义中所诠本体既然不存在,那么世间名言的命名与运用如何合理成立?


    正确答案: 名言中真实所诠是以分别心依名称、语言来表达指示出的内容,并没有真实本体存在,且分别心的自性本是错乱性,故由其所表达出的所诠仅是假立的名言罢了。
    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将自相、共相误为一体的习气久经熏染,根深蒂固,由此在命名时,没有将自相、义共相分别开来而是混在一起命名为“瓶子”,之后在运用名言时也这样来理解,只要一说“水装在瓶子里”,谁也不会问“是共相的瓶子还是自相的瓶子”,而绝对会理解成唯一的自相,结果也会达到目的。为此,词语的真实对境并不存在,而是误解为对境,但是只要按照这样去做,就能达到目的。因此,名言中如是运用与命名也是合理的。

  • 第17题:

    以下不表示“确实”义的是()

    • A、"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的"斯"
    • B、"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的"良"
    • C、"自街功能,谅非忠恕之道"的"谅"
    • D、"是役也,余诚以前代诸贤注有未备"的"诚"
    • E、"予固难与之苦辩,故作此诠"的"固"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古代“画品”、“诗品”之“品”字的意思包括()

    • A、溯源流
    • B、显优劣
    • C、诠隐义
    • D、定品第
    • E、立法度

    正确答案:A,B,D

  • 第19题:

    下列句中哪一个“庶”与其它各句不同()

    • A、庶后人用之,左右逢其原也
    • B、今则改其诠次,庶几历然易晓
    • C、为例一篇,次于今序之末,庶后之施用者无疑滞焉
    • D、今予着此吐汗下三法之诠,……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
    • E、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名言真实的所诠是假立的?名言胜义中所诠本体既然不存在,那么世间名言的命名与运用如何合理成立?

    正确答案: 名言中真实所诠是以分别心依名称、语言来表达指示出的内容,并没有真实本体存在,且分别心的自性本是错乱性,故由其所表达出的所诠仅是假立的名言罢了。
    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将自相、共相误为一体的习气久经熏染,根深蒂固,由此在命名时,没有将自相、义共相分别开来而是混在一起命名为“瓶子”,之后在运用名言时也这样来理解,只要一说“水装在瓶子里”,谁也不会问“是共相的瓶子还是自相的瓶子”,而绝对会理解成唯一的自相,结果也会达到目的。为此,词语的真实对境并不存在,而是误解为对境,但是只要按照这样去做,就能达到目的。因此,名言中如是运用与命名也是合理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句中哪一个“庶”与其它各句不同()
    A

    庶后人用之,左右逢其原也

    B

    今则改其诠次,庶几历然易晓

    C

    为例一篇,次于今序之末,庶后之施用者无疑滞焉

    D

    今予着此吐汗下三法之诠,……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

    E

    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清医家汪昂于康熙二十一年著成《医方集解》,该书末附(),以应仓卒;又附勿药元诠,使知预防摄生之要

    正确答案: 救急良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今予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中的“诠”意思是()
    A

    诠释

    B

    说明

    C

    文章

    D

    书籍

    E

    名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