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总则2.发展目标与策略3.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4.镇村体系规划5.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6.规模、结构与布局7.社会事业及公共设施规划8.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9.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10.交通规划11.公用工程设施12.防灾减灾规划13.城镇特色与村庄风貌14.近、远期发展与实施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简述城镇规划文本的内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城镇规划文本的内容 。


    正确答案: 1.总则2.发展目标与策略3.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4.镇村体系规划5.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6.规模、结构与布局7.社会事业及公共设施规划8.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9.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10.交通规划11.公用工程设施12.防灾减灾规划13.城镇特色与村庄风貌14.近、远期发展与实施政策。

  • 第2题:

    问答题
    我国开展的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国家建设部办法的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区域城市发展战略,有条件的可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开发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扎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
    (2)根据发展需要,城镇体系规划需补充的内容:
    1确定区域开发管制规划;
    2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
    3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简述城镇体系的规划内容。

    正确答案: 《“一化二系三结构”。即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规划交通 通讯 供水 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如空间发展轴,发展过程中增长及登),确定其时序关系和动态空间结构,以构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相结合协调发展的区域整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地铁规划的内容。

    正确答案: 路网形式(形式:单线式、多线式、环线式、蛛网式、棋盘式);
    路网中车站的布置;车站间距(城市中心大约700~1500米、郊区约1500~2000)、车站位置(换乘、联络方便)
    地铁线路的埋置深度的确定:
    (1)工程造价:一般而言埋深越浅造价越低
    (2)地面情况及城市地下管线设置:地面为道路时及考虑设置地下埋设物和管道:要求从地面到隧道拱顶的深度>2.5m
    (3)防护要求:埋深越深防护效果越好
    地铁线路的平面、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①隧道应位于对沿线房屋没有影响的中心线上
    ②车站应设于道路中心线下,便于两侧出入口设于地面道路两侧③当隧道中心线为曲线时,尽量选择大半径曲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正确答案: 恩维Unwin继承田园城市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小城镇的用地规划,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和仓储建筑、道路、对外交通、公用工程设施等建筑规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按行政区域的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层次。

    正确答案: (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战略层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和操作层面的重点区域及专项规划两个层面组成。
    (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核心内容:
    1)制定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
    2)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
    3)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和措施,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经济活动和建设活动健康、合理、有序的发展
    (3)(地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4)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

    正确答案: 它的主要任务是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引导生产要素流动、集聚。
    (一)以区域为整体,统筹考虑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明确城镇职能分工,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调控和引导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大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二)协调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确定引导城镇体系完善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规划城镇人口规模的依据

    正确答案: 1.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体系总体发展战略预测的区域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城镇人口的总量,规划的城镇化水平目标。特别要注意近些年来外来人口的流入和本地人口的流出情况;
    2.各城镇的现状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近些年来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和变化趋势;
    3.各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提出的规划期人口规模指标,注意论证的论据;
    4.各城镇的发展条件综合评价,注意一些城镇今后发展可能的突变因素;
    5.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的成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内容。

    正确答案: ①按照区域环境要求和条件,实行功能分区,合理部署居民区、商业区、游览区、文教区、工业区、交通运输网络、城镇体系及布局等;
    ②能源规划包括推行无污染、少污染燃料,集中供热,实行煤气化、电气化等计划;
    ③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规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保护措施,规定污水排放标准,确定下水道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划;
    ④垃圾处理规划,规定垃圾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指标和方式,争取由堆积、填埋、焚烧处理垃圾走向垃圾的综合利用;
    ⑤绿化规划,规定绿化指标、划定绿地区、建立苗圃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正确答案: ①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②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③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④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⑤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⑥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⑦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⑧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⑨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⑩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关系。

    正确答案: 1、国土规划:是涉及面最广、最宏观的研究全国及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的综合战略安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更侧重于全国及各等级区域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平衡。
    3、区域规划则主要是对建设活动作空间统筹安排和协调。
    4、城镇体系规划则是区域规划中有关城镇的等级、规模、空间结构的合理组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


    正确答案:(1)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2)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3)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关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修改条件

    正确答案: 第四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三)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释义】本条是关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修改条件和审批程序的规定。
    一、根据本法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是对城镇的一种长远规划,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规划一经批准,就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在规划实施的20年间,城镇的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中总会不断产生新的情况,出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影响规划确定目标的实现。作为指导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经过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某些不能适应城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情况,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是正常的。目前,修改规划的程序不规范,修改规划的成本过低,致使随意改变规划和违规建设在一些地方还较严重。为了增强规划实施的严肃性,防止随意修改规划,本条对规划的修改条件和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
    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当出现下列五种情形之一时,方可依法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1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根据本法的规定,城乡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上级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城乡规划为依据,必须在规划中落实上级人民政府上位规划提出的控制要求,在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划发生变更时,就应当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或修改相应的下位规划,否则就会造成上下位规划之间的脱节。因此,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修改的一个法定情形。
    2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行政区划是国家的结构体制安排,是国家根据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客观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层次和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相关的地方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城乡规划的区域范围一般是按照行政区划划定的,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与行政区划及城乡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保障城乡规划的依法实施,在该行政区划调整后,就应及时根据情况作出规划修改。
    3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国务院批准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如铁路工程、水电工程等,往往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对国家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会对项目所在地的区域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从规划的角度而言,重大建设工程对城镇发展、用地布局以及基础设施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国务院批准的重大建设工程,应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修改。 
    4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根据本法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分析和客观评价规划的实施情况,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经评估确认规划规定的某些目标和要求已经不能适应城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由于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或者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变化,造成城市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等的重大变更,就要及时依法对规划进行修改。 
    5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这是一项概括性、授权性的规定。除上述规定的四项情形外,本条将是否修改城乡规划的其他情形授权给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具体包括哪些,需要在实践中由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认定。 
    二、在具备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应当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情形时,组织编制机关应当首先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按照有关规定,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着眼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可能,从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城市长远的发展保障出发,组织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城市的定位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要客观分析资源条件和制约因素,着重研究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解决好资源保护、生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发展的主要环节。要处理好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的关系,在更广阔的空间领域研究资源配置、区域环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提出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基本依据。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原审批机关。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在专题报告中应说明现行规划执行情况、修编的必要性和修编的重点,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本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有关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等,这些强制性内容是正确处理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根据本条第三款规定,修改后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也就是说,修改后的规划的报批程序同制定规划的报批程序是一致的,即: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的总体规划,报县人民政府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报镇人民政府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同时,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应当一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2)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基础;城镇体系发展的经济基础。
    (3)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重点城镇或分区专论。
    (4)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发展阶段:
    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1920年巴黎;
    第二代卫星城为半独立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1928年伦敦、瑞典魏林比;
    第三代卫星城为独立于主城的新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1960年英国米尔顿.凯恩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使用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生态规划文本编制的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规划总论
    ②规划区基本情况
    ③现状分析与评价
    ④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⑤规划目标
    ⑥生态经济功能分区
    ⑦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⑧重点建设工程
    ⑨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
    ⑩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城镇体系
    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2、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是对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合理的进行城镇布局,优化区域环境,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并明确不同层次城镇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综合协调相互的关系,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3、层次
    全国、省域、市(县)域及跨行政区域等。
    4、主要内容:9个方面可分4部分。
    (1)调查分析预测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2)规划布局(三大结构)
    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3)区域发展支撑条件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产的原则和措施。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4)实施保障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请简述城镇园林绿地树种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正确答案: 原则:1.应选择本地区乡土树种为主;2.要注意选择树形美观的树种,并做到各类树种的合理培植;3.要注意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树种规划的一般原则包括1、结合当地气候、以乡土树种为主2、植物对立地条件的适应性,适地适树3、对原有树木和植被的利用4、可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以速生树种为主,慢生树种为辅。5、要注意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
    方法:1.调查研究;2.树种选定;3.制定主要树种比例;4.树种规划和文字编制;5.附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评价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一)、区位条件与区域内外联系
    (1)区位条件分析
    (2)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3)区域内外联系分析
    (4)区位分析评价:区域分析评价图
    (二)自然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2)水资源
    (3)矿产和森林资源
    (4)旅游资源
    (5)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分析评价
    (三)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点分析
    (1)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分析
    1)划分城镇体系的发展阶段
    2)主要城镇职能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3)在历史演变的分析中,要重视历史遗存,保留和挖掘城镇特色
    (2)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分析
    1)城镇体系的现状情况
    2)城镇体系结构的特色
    3)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基础 
    (1)人口和劳动力分析
    (2)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分析  
    (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交通 、供水 、排污 、供电 、电信 、燃气、供热 、防灾设施 
    (4)教育和科技情况分析 
    (五)生态环境状况 
    (1)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2)城镇环境保护情况分析  
    (六)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1)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权重 
    (2)选择综合评价模型 
    (3)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 
    (4)编绘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超文本*系统HAM模型的内容。

    正确答案: 了解三个层次各自的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举例简述生态规划的主要规划内容。

    正确答案: 生态规划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任务:
    ①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等;
    ③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搞好林业、城乡园林绿化、水域生态保护等规划设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