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汽车。儿子不屑地对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A 儿子不富裕B 儿子买了新车C 父亲在酒店工作D 父亲很羡慕儿子

题目
单选题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汽车。儿子不屑地对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A

儿子不富裕

B

儿子买了新车

C

父亲在酒店工作

D

父亲很羡慕儿子


相似考题
更多“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汽车。儿子不屑地对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相关问题
  • 第1题:

    父亲今年44岁,儿子今年16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8倍时,父子的年龄和是多少岁?

    A.36

    B.54

    C.99

    D.162


    正确答案:A
    【答案】A
    【解析】当父亲32岁,儿子4岁时,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8倍,因此父子年龄和为36岁,选A。

  • 第2题:

    父子两人,已知10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现在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请问现在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各为多少岁?( )

    A.46,23

    B.20,40

    C.40,20

    D.50,25


    正确答案:C

  • 第3题:

    ㈠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2分)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①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眼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②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③“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④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膊,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说声对不起。”

    ⑤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⑥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⑦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 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⑧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⑨“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⑩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


    正确答案:
    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在两位父亲的促使下,两个孩子和好如初。(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可得2分)

  • 第4题:

    一位父亲深情地对大学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说:“世界上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
    这位父亲是要告诉儿子,要树立( )。

    A.自主择业观
    B.竞争就业观
    C.职业平等观
    D.自主创业观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态度观点题。“没有没出息的主作”可以看出来文中父亲对工作 的态度是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一种职业平等的价值观。[解题误区]本题要求理解“世界上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这句话的主旨, 那么一定要找出最能概括这句话意思的选项,所以这句话中也会有一部分B项的成分,但更 主要的是体现在“任何工作都是有出息的”这一观点上,这是一种职业平等观的体现。

  • 第5题:

    父亲今年44岁,儿子今年16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8倍时,父子的年龄和是多少岁()

    • A、28
    • B、40
    • C、36
    • D、32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唐宋八大散文家”父子文人里的父亲是谁?


    正确答案:“唐宋八大散文家”父子文人里的父亲是苏洵。

  • 第7题:

    《背影》结尾处说,父亲晚年常对儿子发怒,但自感大去之期不远时,却变得十分惦念儿子孙子,这种心理由于()

    • A、家景窘迫,触目伤怀,不能控制
    • B、家景变化,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 C、儿子长大了,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 D、人之将死也其心也善

    正确答案:A

  • 第8题:

    《背影》中,通过侧面烘托手法来刻画父亲形象,主要体现在()

    • A、儿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
    • B、晚年父亲对儿子态度的变化
    • C、儿子多次望着父亲的背影流泪
    • D、父亲为儿子送行托人买桔子
    • E、几次写到父亲的肥胖黑马褂

    正确答案:A,C

  • 第9题:

    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

    • A、父亲色盲,则女儿色盲
    • B、母亲色盲,则儿子不一定色盲
    • C、儿子色盲,则母亲色盲
    • D、女儿色盲,则父亲色盲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多选题
    《背影》中,通过侧面烘托手法来刻画父亲形象,主要体现在()
    A

    儿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

    B

    晚年父亲对儿子态度的变化

    C

    儿子多次望着父亲的背影流泪

    D

    父亲为儿子送行托人买桔子

    E

    几次写到父亲的肥胖黑马褂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父亲今年44岁,儿子今年16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8倍时,父子的年龄和是多少岁()
    A

    28

    B

    40

    C

    36

    D

    32


    正确答案: B
    解析: 整除思想,父子年龄之比为8:1,所以他们的年龄之和能被9整除,只有C项满足题意。

  • 第12题:

    问答题
    (二十三)  【给定资料】  材料一: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么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材料二: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立场,尊重他人选择,多为他人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更融洽与和谐。
    学会换位思考,需要尊重他人立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也是一样。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并不相同,对待同一事物、同一观点的立场时常差异甚大,不可能所有人的所有立场都能整齐划一。学会换位思考,就要求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感官去替他人感受,而要学会移情,去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山涛忽略了嵇康归隐山林、远离官场的立场,推荐其入仕,换来了千古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段友情就此破灭,不得不让人掩面唏嘘。可见,不尊重他人立场,难有人际关系之牢固。
    学会换位思考,需要尊重他人选择。民国大师梁启超先生在教育子女时,能够换位思考,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从未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于是,梁门5子4女,专业全都不同,却个个成才,“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美谈传颂百年。有时候,强扭的瓜不甜,换位思考,尊重他人选择,促成和而不同,方为世间大美。
    学会换位思考,需要多为他人着想。人,当身处熙熙攘攘的世界中时,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有意无意之间伤害他人情感或利益,世事由之复杂万千。凡事设身处地,换一角度为他人着想,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也好,利益问题得以澄清,矛盾自然迎刃而解。为他人着想,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睿智的体现。
    环顾现实,小到亲友之间的相处,总有人打着“我这是为你好”的幌子,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人,丝毫不顾对方的内心意愿;大到国际关系领域,总有国家施行强权政治,不尊重他国发展理念和道路,横加干涉他国内政。因此,我们更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一同大声呼唤同理心的回归。
    《中庸》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说的便是一种彼此理解、互不干扰的和谐关系。愿我们都能理解他人感受,尊重他人立场,尊重他人选择,多为他人着想,让世界因“己所欲,亦应勿施于人”的精神而变得心心相照,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例文整理自网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父亲今年44岁,儿子今年16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8倍时,父子的年龄和 是多少?( ) A.36 B.54 C.99 D.162


    正确答案: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父子之间的年龄差为44-16=28岁,因此,假设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8倍时,父亲的年龄为x岁,则儿子的年龄为x-28岁,即x=8(x-28),解得x=32,x一28=4,则父子的年龄和为32+4=36。故选A。

  • 第14题:

    人物题:

    1、一对父子

    2、儿子即位在前

    3、儿子出奔,父亲即位

    4、父亲被赶,儿子后又复位。


    参考答案:

    卫出公(辄);卫庄公(蒯聩)


  • 第15题:

    父亲今年44岁,儿子今年16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8倍时,父子的年龄和是多少岁?

    A. 36
    B. 54
    C. 99
    D. 162

    答案:A
    解析:
    当父亲32岁,儿子4岁时,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8倍,因此父子年龄和为36岁。故答案为A。

  • 第16题:

    有一对父子,4 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 3 倍,请问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2 倍

    A.16
    B.12
    C.8
    D.4

    答案:B
    解析:
    设今年儿子年龄为 x,则今年父亲年龄为 3x,根据题意,有 3x-4=4(x-4),解得 x=12,设所 求为 y,则有 36+y=2(12+y),解得 y=12,选 B。

  • 第17题:

    “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和“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这两段话是一位父亲在他的文章中阐述的为儿子起名的缘由,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与祝愿。请问这位父亲是谁?


    正确答案:题中内容描述的这位父亲是苏洵。

  • 第18题:

    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背影》的主旨是()

    • A、渲染小知识分子家景的窘迫
    • B、描述父亲对儿子态度的变化
    • C、提示父亲晚年心境的颓唐
    • D、抒写深挚的父子亲情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宋代有两位父子画家画的山水画称为“()”,父亲大米名叫(),儿子小米名叫()。


    正确答案:米点山水;米芾;米友仁

  • 第21题:

    问答题
    人物题: 1、一对父子 2、儿子即位在前 3、儿子出奔,父亲即位 4、父亲被赶,儿子后又复位。

    正确答案: 卫出公(辄);卫庄公(蒯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背影》结尾处说,父亲晚年常对儿子发怒,但自感大去之期不远时,却变得十分惦念儿子孙子,这种心理由于()
    A

    家景窘迫,触目伤怀,不能控制

    B

    家景变化,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C

    儿子长大了,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

    人之将死也其心也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汽车。儿子不屑地对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A

    儿子不富裕

    B

    儿子买了新车

    C

    父亲在酒店工作

    D

    父亲很羡慕儿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