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某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某铜矿属于股份制国有企业,矿区面积1.6km2,开采标高2370-2880m,设计生产能力33万t/a。该铜矿建有完善的采掘系统,现有2620m、2640m、2660m、2680m、2700m等中段进行采掘作业。2006年2月24日下午15:50分,上中班的四工区井下提升司机刘某、陈某及二工区职工许某、邓某等从六中段坑口走向工作场所。许、邓等人走在前,刘、陈两人走在后,15:55分左右,途经六中段运输平巷,在距六中段机修房6.5米处时,正遇上二工区一列装满矿石的电机车驶出,许、邓

题目
单选题
某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某铜矿属于股份制国有企业,矿区面积1.6km2,开采标高2370-2880m,设计生产能力33万t/a。该铜矿建有完善的采掘系统,现有2620m、2640m、2660m、2680m、2700m等中段进行采掘作业。2006年2月24日下午15:50分,上中班的四工区井下提升司机刘某、陈某及二工区职工许某、邓某等从六中段坑口走向工作场所。许、邓等人走在前,刘、陈两人走在后,15:55分左右,途经六中段运输平巷,在距六中段机修房6.5米处时,正遇上二工区一列装满矿石的电机车驶出,许、邓两人由于走在前边,便快速行进,抢在机车驶入运输巷前到达较为宽敞的机修房与运输巷岔道,而刘、陈两人走在后,来不及跑向岔道,便在原地避让,由于避让错误(未按规定避让到较宽的人行道一侧),电机车将刘某挤伤倒地,此时附近职工大声呼喊发生事故,电机车司机何某采取紧急制动,而与刘某走在一起的陈某在刘被挤伤倒地后本能地去救同伴,由于机车重载又处下坡尽管采取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又将陈某撞倒,造成刘某胸肋被挤伤、陈某臀部被撞伤,是一起较为严重的车辆伤害事故。根据上述事实,对井下所有运输巷道都要保证照明充足,并悬挂醒目安全()标志。
A

警示

B

指示

C

禁止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某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某铜矿属于股份制国有企业,矿区面积1.6km2,开采标高2370-2880m,设计生产能力33万t/a。该铜矿建有完善的采掘系统,现有2620m、2640m、2660m、2680m、2700m等中段进行采掘作业。2006年2月24日下午15:50分,上中班的四工区井下提升司机刘某、陈某及二工区职工许某、邓某等从六中段坑口走向工作场所。许、邓等人走在前,刘、陈两人走在后,15:55分左右,途经六中段运输平巷,在距六中段机修房6.5米处时,正遇上二工区一列装满矿石的电机车驶出,许、邓”相关问题
  • 第1题:

    刘某向许某借款3万元人民币,陈某为保证人。后来,刘某与王某约定将其对许某负担的债务转移给王某,该债务还附有其他专属于刘某自身的从债务。关于这一债务转移行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刘某移转其债务,应当取得许某的同意

    B.刘某移转其债务,该债务的有关从债务亦当然转移给王某

    C.刘某移转其债务,若未取得陈某的书面同意,陈某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D.在债务移转后,王某可以享有刘某对许某的抗辩权


    参考答案:B

  • 第2题:

    2006年10月8日张先生为其妻子邓某投保了一份终身人寿保险,保险金额是15万元。缴费期限15年。邓某指定张某为受益人。半年后张某与邓某离婚。2007年12月20日,邓某因车祸意外死亡。邓某生前欠好友刘某5万元债务。对此,邓某的父母认为,张某已与邓某离婚,张某不应该享有保险金请求权,要求15万元保险金作为邓某的遗产,还清刘某的外债5万元。剩余10万元由他们以继承人身份作为遗产领取。

    问:本案中邓某父母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本案中邓某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张某与邓某在保险合同期限内婚姻关系解除,张某与邓某没有了保险利益,但原来的人身保险合同仍然有效。张某是保险金的受益人,享有保险金的请求权。保险金不能偿还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 第3题:

    邓某与王某(男,2002年3月1日出生)既是邻居又是同学。2016年10月2日,邓某买了一辆价值400元的自行车,王某欲借用,被拒绝后双方发生口角,情急之下,王某扇了邓某一耳光。10月15日9时许,邓某报案,称放在家中的自行车被盗,并指出王某有作案嫌疑。接到报警后,民警老陈和小张一起到王某家查看情况。10月15日10时许,办案民警口头传唤王某到派出所接受调查。王某起初并不承认,民警也未让其回家。16日14时许,王某终于供认作案后将自行车藏在同学蔡某家中。

    对被盗自行车,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对自行车予以登记后及时返还给邓某
    B.对自行车予以追缴后及时返还给邓某
    C.让蔡某先行保管,结案后由警方及时返还邓某
    D.对自行车予以收缴后及时返还给邓某

    答案:A
    解析: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对属于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物,应当在登记、拍照或者录像、估价后及时返还,并在案卷中注明返还的理由,将原物照片、清单和领取手续存卷备查。因此选择A项。

  • 第4题:

    邓某与王某(男,2002年3月1日出生)既是邻居又是同学。2016年10月2日,邓某买了一辆价值400元的自行车,王某欲借用,被拒绝后双方发生口角,情急之下,王某扇了邓某一耳光。10月15日9时许,邓某报案,称放在家中的自行车被盗,并指出王某有作案嫌疑。接到报警后,民警老陈和小张一起到王某家查看情况。10月15日10时许,办案民警口头传唤王某到派出所接受调查。王某起初并不承认,民警也未让其回家。16日14时许,王某终于供认作案后将自行车藏在同学蔡某家中。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王某扇邓某耳光行为的性质应认定为( )。(单选)

    A.殴打他人
    B.侮辱他人
    C.伤害
    D.寻衅滋事

    答案:A
    解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殴打他人是指行为人公然实施的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打人行为。行为方式一般采用拳打脚踢,或者使用棍棒等器具殴打他人。因此选择A项。

  • 第5题:

    2006年2月24日下午15:50分,上中班的四工区井下提升司机刘某、陈某及二工区职工许某、邓某等从六中段坑口走向工作场所。刘、陈两人走在后,来不及跑向岔道,便在原地避让,由于避让错误(未按规定避让到较宽的人行道一侧),由于机车重载又处下坡尽管采取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又将陈某撞倒,造成刘某胸肋被挤伤、陈某臀部被撞伤,是一起较为严重的车辆伤害事故。根据上述事实,对井下所有运输巷道都要保证照明充足,并悬挂醒目安全()标志。

    • A、警示
    • B、指示
    • C、禁止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许某,女,:25 岁,某公司行政秘书。 许某与刘某谈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后,刘某提出分手。许某觉得受到了极大伤害,非常愤怒。为报复刘某,许某持刘某还未及取走的信用卡到几家商场以刘某的名义购买了8000 余元的物品。刘某发现后要求许某退还信用卡并归还其所消费的钱款,许某坚决不还,刘某报案,许某被抓获。试分析:对于许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1)许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2)许某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其行为构成侵占罪。
    (3)许某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信用卡的行为实质上是对其所保管的他人财物的侵占,故而其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第7题:

    某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某铜矿属于股份制国有企业,矿区面积1.6km2,开采标高2370-2880m,设计生产能力33万t/a。该铜矿建有完善的采掘系统,现有2620m、2640m、2660m、2680m、2700m等中段进行采掘作业。2006年2月24日下午15:50分,上中班的四工区井下提升司机刘某、陈某及二工区职工许某、邓某等从六中段坑口走向工作场所。许、邓等人走在前,刘、陈两人走在后,15:55分左右,途经六中段运输平巷,在距六中段机修房6.5米处时,正遇上二工区一列装满矿石的电机车驶出,许、邓两人由于走在前边,便快速行进,抢在机车驶入运输巷前到达较为宽敞的机修房与运输巷岔道,而刘、陈两人走在后,来不及跑向岔道,便在原地避让,由于避让错误(未按规定避让到较宽的人行道一侧),电机车将刘某挤伤倒地,此时附近职工大声呼喊发生事故,电机车司机何某采取紧急制动,而与刘某走在一起的陈某在刘被挤伤倒地后本能地去救同伴,由于机车重载又处下坡尽管采取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又将陈某撞倒,造成刘某胸肋被挤伤、陈某臀部被撞伤,是一起较为严重的车辆伤害事故。根据上述事实,对井下所有运输巷道都要保证照明充足,并悬挂醒目安全()标志。

    • A、警示
    • B、指示
    • C、禁止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原告:邓某 被告: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 邓某于1998年7月向某城郊某村申请建房,经同意在该村的地界上修建了一层二间2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做经营饮食场地。同年8月,某区土地管理局、某乡政府等有关人员在现场责令邓某予以拆除。事后,邓某未拆除。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在无确定依据的情况下,认定违章建筑为邓的亲戚刘某所修,将有关处理决定下达刘某。1998年10月30日上午10时许,区城管中队带领民工十余人将邓某修建的两间平房强行拆除。在实施强行拆除时,又未通知邓某将屋内财产搬出,致使邓某部分合法财产受到损失。邓某于1998年12月1日向其所在地的区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某区城管中队的上述行为违法并赔偿经济损失9484元。 法院应如何处理此案?


    正确答案:行政职权必须由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即行政主体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使。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没有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行政职权是非法的,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从而也不能作为适格被告,城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应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 第9题:

    在某非法集会的现场,刘某、邓某等人殴打维持秩序的民警王某,尚未危及王某生命安全。经警告无效的,民警王某()。

    • A、可以使用警棍
    • B、可以使用武器
    • C、可以使用手铐
    • D、应当等事件平息后再处理刘某、邓某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刘某向许某借款3万元人民币,陈某为保证人。后来,刘某与王某约定将其对许某负担的债务转移给王某,该债务还附有其他专属于刘某自身的从债务。关于这一债务转移行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

    刘某移转其债务,应当取得许某的同意

    B

    刘某移转其债务,该债务的有关从债务亦当然转移给王某

    C

    刘某移转其债务,若未取得陈某的书面同意,陈某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D

    在债务移转后,王某可以享有刘某对许某的抗辩权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钨矿原为集体所有制矿,2002年被陈某个人承包经营,该矿于2003年1月换发各类证照,设计年生产能力4万吨,有职工58人。2003年9月13日16时,该矿电机车司机何某驾驶载重量为2.5t的电机车到某坑口792南头拉残矿。21时左右,何将空车开到7中段竖井口,准备让卷扬机把机车吊上5中段后下班,并要装矿石的民工钟某、朱某到五中段通知尹某。尹接到通知后马上发信号给卷扬机司机袁某,让其将卷扬机罐笼放到7中段。当何某将电机车刚开进罐笼二分之一时,尹某就违章向袁某发出“一长一短”的不规则铃声信号。袁某收到这一意图不明的信号后,不向尹某问明情况,想当然地认为是提升信号(提升信号为两声短铃),便将罐笼提升起来。当罐笼升高约1.7米时,电机车脱落罐笼掉到竖井底部,造成车毁人亡事故。事后经查袁某无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根据上述事实,矿电机车司机()可上岗作业。
    A

    取得相应资格

    B

    不用取得证书

    C

    取得驾驶员资格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某铜矿属于股份制国有企业,矿区面积1.6k㎡,开采标高2370-2880m,设计生产能力33万t/a。该铜矿建有完善的采掘系统,现有2620m、2640m、2660m、2680m、2700m等中段进行采掘作业。2006年2月24日下午15:50分,上中班的四工区井下提升司机刘某、陈某及二工区职工许某、邓某等从六中段坑口走向工作场所。许、邓等人走在前,刘、陈两人走在后,15:55分左右,途经六中段运输平巷,在距六中段机修房6.5米处时,正遇上二工区一列装满矿石的电机车驶出,许、邓两人由于走在前边,便快速行进,抢在机车驶入运输巷前到达较为宽敞的机修房与运输巷岔道,而刘、陈两人走在后,来不及跑向岔道,便在原地避让,由于避让错误(未按规定避让到较宽的人行道一侧),电机车将刘某挤伤倒地,此时附近职工大声呼喊发生事故,电机车司机何某采取紧急制动,而与刘某走在一起的陈某在刘被挤伤倒地后本能地去救同伴,由于机车重载又处下坡尽管采取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又将陈某撞倒,造成刘某胸肋被挤伤、陈某臀部被撞伤,是一起较为严重的车辆伤害事故。根据上述事实,对井下所有运输巷道都要保证照明充足,并悬挂醒目安全()标志。
    A

    指示

    B

    警示

    C

    禁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陈某与方某、郭某等人共同商议报复许某。一日,陈某得知许某一人在家,便纠集郭某、李某、张某携带凶器一同前往许某家。途经方某家门口时,方某的父亲见如此架势,便对其他4人说家里有急事要办,将方某拉回家中,陈某、郭某、李某、张某4人前往许家将许某砍成重伤。第一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中止;第二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未遂;第三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系犯罪既遂;第四种观点认为方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问题:分析以上四种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1、方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因为中止必须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停止犯罪的实施,并且还要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在共同犯罪中,不仅行为人要自动中止犯罪,还需要劝说其他共同犯罪人停止犯罪,而本案中的方某不去犯罪的原因不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意志,而是其父亲把他拉住,而且,方某在自己不去犯罪的情况下,也没有劝说其他共同犯罪人停止犯罪。2、方某的行为也不属于犯罪未遂,因为方某停止犯罪是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其还未着手实施犯罪,虽然停止犯罪的原因是意志以外的原因,但由于不是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3、方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在共同犯罪中,实行“一人既遂,全部既遂”、“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虽然方某自己后来没有参与实施犯罪,而仅仅参与犯罪的预谋,但根据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方某的行为也要对许某的重伤负责。因此,方某的行为仍然构成了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既遂。4、方某的不属于犯罪预备,虽然方某是在犯罪预备阶段由于其父亲的制止而没有进一步实施犯罪,表面上看起来符合犯罪预备。但由于方某是参与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不能承担预备犯的刑事责任,而是要与其他共同犯罪人承担犯罪既遂的刑事责任。因此,我赞同方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而且是犯罪既遂的观点。但由于方某本身最后没有参与犯罪的实施,在共同犯罪中处于次要作用,应该认定为从犯,而且这种情况属于共同犯罪中的共犯脱离关系,应该酌情从轻处罚。

  • 第14题:

    刘某因生活琐事与邻居邓某争吵,邓某不堪刘某辱骂,击打刘某面部,致刘鼻骨等部位受伤。刘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邓某的刑事责任。在该案审理过程中,邓某对刘某以侮辱、诽谤罪提起反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以就两个诉讼在刘某与邓某之间进行调解
    B:刘某可在判决宣布之前要求撤回自诉,根据法定情形,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准许
    C:如果刘某撤回起诉,人民法院应终止审理邓某的反诉
    D:如果刘某撤回起诉,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邓某的反诉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6条、第207条和《刑事诉讼法解释》第272条、第277条第2款规定,本题的答案是ABD。

  • 第15题:

    邓某与王某(男,2002年3月1日出生)既是邻居又是同学。2016年10月2日,邓某买了一辆价值400元的自行车,王某欲借用,被拒绝后双方发生口角,情急之下,王某扇了邓某一耳光。10月15日9时许,邓某报案,称放在家中的自行车被盗,并指出王某有作案嫌疑。接到报警后,民警老陈和小张一起到王某家查看情况。10月15日10时许,办案民警口头传唤王某到派出所接受调查。王某起初并不承认,民警也未让其回家。16日14时许,王某终于供认作案后将自行车藏在同学蔡某家中。

    民警老陈与小张在传唤和询问王某时,违反程序规定的行为有( )。

    A.对王某口头传唤
    B.将传唤王某的原因和依据通知其父母
    C.询问王某时通知王某的父母到场
    D.询问王某的时间超过24小时

    答案:A,D
    解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A项做法错误。
    第八十三条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B项说法正确,D项做法错误。
    第八十四条规定:“询问不满十六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王某不满十六周岁,询问时应当通知王某的父母到场,C项说法正确。
    综上诉述,因此选择AD项。

  • 第16题:

    某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某铜矿属于股份制国有企业,而与刘某走在一起的陈某在刘被挤伤倒地后本能地去救同伴,由于机车重载又处下坡尽管采取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又将陈某撞倒,造成刘某胸肋被挤伤、陈某臀部被撞伤,是一起较为严重的车辆伤害事故。根据上述事实,对井下所有运输巷道都要保证照明充足,并悬挂醒目安全()标志。

    • A、警示
    • B、指示
    • C、禁止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某日下午15时许,大学生邓某到学校篮球场打球,上场前将自己的一只白色iphone5手机放在了牛仔外套的口袋内,外套则放在了篮球架下。16时,邓某准备离开,拿起衣服一摸口袋,发现手机被人乘其不备窃走。本案中,邓某手机被盗的关键是()

    • A、邓某不该把手机带到操场来
    • B、邓某不该把手机放在外套口袋里
    • C、邓某不该把放着手机的外套放在篮球架下面
    • D、手机离开了邓某的视线范围,无法对手机实施看护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某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某铜矿属于股份制国有企业,矿区面积1.6k㎡,开采标高2370-2880m,设计生产能力33万t/a。该铜矿建有完善的采掘系统,现有2620m、2640m、2660m、2680m、2700m等中段进行采掘作业。2006年2月24日下午15:50分,上中班的四工区井下提升司机刘某、陈某及二工区职工许某、邓某等从六中段坑口走向工作场所。许、邓等人走在前,刘、陈两人走在后,15:55分左右,途经六中段运输平巷,在距六中段机修房6.5米处时,正遇上二工区一列装满矿石的电机车驶出,许、邓两人由于走在前边,便快速行进,抢在机车驶入运输巷前到达较为宽敞的机修房与运输巷岔道,而刘、陈两人走在后,来不及跑向岔道,便在原地避让,由于避让错误(未按规定避让到较宽的人行道一侧),电机车将刘某挤伤倒地,此时附近职工大声呼喊发生事故,电机车司机何某采取紧急制动,而与刘某走在一起的陈某在刘被挤伤倒地后本能地去救同伴,由于机车重载又处下坡尽管采取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又将陈某撞倒,造成刘某胸肋被挤伤、陈某臀部被撞伤,是一起较为严重的车辆伤害事故。根据上述事实,对井下所有运输巷道都要保证照明充足,并悬挂醒目安全()标志。

    • A、指示
    • B、警示
    • C、禁止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刘某向许某借款3万元人民币,陈某为保证人。后来,刘某与王某约定将其对许某负担的债务转移给王某,该债务还附有其他专属于刘某自身的从债务。关于这一债务转移行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刘某移转其债务,应当取得许某的同意
    • B、刘某移转其债务,该债务的有关从债务亦当然转移给王某
    • C、刘某移转其债务,若未取得陈某的书面同意,陈某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 D、在债务移转后,王某可以享有刘某对许某的抗辩权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陈某系某化工厂主要负责人,刘某系某机关保卫科科长,邓某系某企业大股东,张某系某工商局分管保卫工作副局长,以上四人中,()系该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人。

    • A、陈某
    • B、刘某
    • C、邓某
    • D、张某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2006年2月24日下午15:50分,上中班的四工区井下提升司机刘某、陈某及二工区职工许某、邓某等从六中段坑口走向工作场所。刘、陈两人走在后,来不及跑向岔道,便在原地避让,由于避让错误(未按规定避让到较宽的人行道一侧),由于机车重载又处下坡尽管采取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又将陈某撞倒,造成刘某胸肋被挤伤、陈某臀部被撞伤,是一起较为严重的车辆伤害事故。根据上述事实,对井下所有运输巷道都要保证照明充足,并悬挂醒目安全()标志。
    A

    警示

    B

    指示

    C

    禁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许某,女,:25 岁,某公司行政秘书。 许某与刘某谈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后,刘某提出分手。许某觉得受到了极大伤害,非常愤怒。为报复刘某,许某持刘某还未及取走的信用卡到几家商场以刘某的名义购买了8000 余元的物品。刘某发现后要求许某退还信用卡并归还其所消费的钱款,许某坚决不还,刘某报案,许某被抓获。试分析:对于许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1)许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2)许某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其行为构成侵占罪。
    (3)许某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信用卡的行为实质上是对其所保管的他人财物的侵占,故而其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某铜矿属于股份制国有企业,而与刘某走在一起的陈某在刘被挤伤倒地后本能地去救同伴,由于机车重载又处下坡尽管采取紧急制动,但巨大的惯性又将陈某撞倒,造成刘某胸肋被挤伤、陈某臀部被撞伤,是一起较为严重的车辆伤害事故。根据上述事实,对井下所有运输巷道都要保证照明充足,并悬挂醒目安全()标志。
    A

    警示

    B

    指示

    C

    禁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