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什么是休克?”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是休克指数,有什么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判定休克有无或反映休克轻重程度
    2.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表示血容量正常 0.5为正常 =1为轻度休克,失血20%-30% >1为休克 >1.5为严重休克,失血30%-50% >2为重度休克,失血>50%

  • 第2题:

    休克时血细胞压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正确答案: 缺血性缺氧期因“自身输液”,“自身输血”血液稀释,血细胞压积↓;淤血性缺氧期因血液浓缩,血细胞压积↑。

  • 第3题:

    为什么说补充血容量是防治休克的重要措施?


    正确答案: 各种类型的休克(心源性休克除外)均有有效循环血量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初期的治疗首先需补充血容量,休克期则因微循环扩张、血管容量增大及血浆外渗,所需补充的液体量应大于失血量;感染性休克中的高排低阻型和过敏性休克虽无明显失液,由于血管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因此,除了心源性休克外,正确的补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

  • 第4题:

    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制止出血。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抗休克同时抗感染。

  • 第5题:

    精神源性休克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即神经原性休克或者中枢循环衰竭,是指由于强烈的神经刺激如创伤,剧烈疼痛等,引起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释放增加,或者脑损伤缺血,深度麻醉,脊髓高位麻醉或者脊髓损伤交感神经传出通路被阻断,最终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大量血瘀滞于扩张的血管中,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 第6题:

    为什么称休克晚期为难治性休克或不可逆性休克?


    正确答案: 休克晚期被称为难治性休克或不可逆性休克的原因是:
    ①休克晚期易并发DIC,此时微循环血流停止,不灌不流,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失去反应;
    ②严重缺血、缺氧、酸中毒及再灌注损伤使溶酶体酶、氧自由基等多种炎性介质释放,对组织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③肠道屏障功能降低使内毒素人血或肠道细菌转位激活炎症细胞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从而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此期对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故称为难治性休克或不可逆性休克。

  • 第7题:

    简述什么是休克尔规则?如何利用休克尔规则判别有机分子的芳香性?


    正确答案:休克尔规则:单环化合物具有同平面的连续离域体系,且其π电子数为4n+2,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就具有芳香性;如果π电子数为芳香性,符合4n,为反芳香性,非平面的环状共轭烯烃则为非芳香性。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休克?休克的类型有哪些?

    正确答案: 休克是因血流不足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循环衰竭状态,其类型有①低血容量性休克②非进行性或代偿性休克③进行性或代偿失调性休克④心源性休克⑤神经源性休克⑥脓毒性休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叫休克?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重要生命器官血液灌流不足,从而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称为休克。
    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始动环节是:血容量减少;血管床容量增加;心泵功能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神经休克期?

    正确答案: 急性病损导致锥体束突然中断,使肌肉牵张反射被抑制而呈现软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叫反射?什么叫脊休克?

    正确答案: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脊髓与高级中枢断离以后,除在断离水平以下神经所分布的部位失去感觉和意识功能外,还暂时丧失反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一现象叫做脊休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称休克晚期为难治性休克或不可逆性休克?

    正确答案: 休克晚期被称为难治性休克或不可逆性休克的原因是:
    ①休克晚期易并发DIC,此时微循环血流停止,不灌不流,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失去反应;
    ②严重缺血、缺氧、酸中毒及再灌注损伤使溶酶体酶、氧自由基等多种炎性介质释放,对组织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③肠道屏障功能降低使内毒素人血或肠道细菌转位激活炎症细胞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从而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此期对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故称为难治性休克或不可逆性休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休克早期与休克中期血压有何不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在休克早期血压基本维持正常(心源性休克、大失血除外),主要由于休克早期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加,机体通过“自身输血”、“自身输液”等代偿方式,使回心血量增加,心排血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因此动脉血压基本正常;而休克期则血压进行性下降,此期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血液淤滞于微循环使回心血量减少,同时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大量外渗到组织间隙,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导致血压进行性下降。

  • 第14题:

    什么是热休克蛋白调控的基因表达机制?


    正确答案: 1、没有受热或其他环境下,HSF主要以单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和核,单体HSF没有DNA结合能力,HSP70可能参与了维持HSF的单体形成。
    2、受到热激或其他环境胁迫时,细胞内变性蛋白增多,并与HSF竞争结合HDP70,从而释放HSF,使之形成三体并输入核内,三体HSE特异结合,促进基因转录。
    3、热激温度消失,细胞出现大量游离的HSP70蛋白,并与HSF相结合,形成没有DNA结合能力的单体并脱离DNA。

  • 第15题:

    什么是休克?引起休克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主要特征是重要脏器微循环灌流障碍和细胞与器官功能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危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很多强烈的致病因子均可作为休克的病因,常见的有大出血、大量体液丢失、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严重感染、急性心力衰竭、强烈超敏反应等因素。

  • 第16题:

    休克指数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为脉率与收缩压(以mmHg为单位)的比值,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休克及其轻重程度。休克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 第17题:

    休克时胃肠功能障碍为什么会促使休克恶化?


    正确答案: ①肠道淤血水肿,消化道分泌抑制,运动减弱,有利于肠道菌繁殖。
    ②肠粘膜糜烂,应激性溃疡。
    ③屏障功能严重削弱,内毒素及细菌可以入血,产生内毒素血症,菌血症和败血症,内毒素血症可引起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并激活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从而使休克加重。

  • 第18题:

    什么是休克?


    正确答案:休克是指机体由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如感染、创伤、低血容量、过敏、中毒、心脏疾患等)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导致的以急性微循环障碍,组织和脏器灌注不足、组织与细胞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

  • 第19题:

    问答题
    什么是休克?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什么?

    正确答案: 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尤其是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包括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急剧降低和外周血管容量扩大三个方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休克早期与休克中期血压有何不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在休克早期血压基本维持正常(心源性休克、大失血除外),主要由于休克早期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加,机体通过“自身输血”、“自身输液”等代偿方式,使回心血量增加,心排血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因此动脉血压基本正常;而休克期则血压进行性下降,此期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血液淤滞于微循环使回心血量减少,同时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大量外渗到组织间隙,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导致血压进行性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休克?引起休克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主要特征是重要脏器微循环灌流障碍和细胞与器官功能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危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很多强烈的致病因子均可作为休克的病因,常见的有大出血、大量体液丢失、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严重感染、急性心力衰竭、强烈超敏反应等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休克指数,有什么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判定休克有无或反映休克轻重程度
    2.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表示血容量正常 0.5为正常 =1为轻度休克,失血20%-30% >1为休克 >1.5为严重休克,失血30%-50% >2为重度休克,失血>5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脊休克?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脊休克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控制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降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消失,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说明动物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均减退以至消失。脊休克现象只发生在切断水平以下的部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