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为确定场地类别,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是()A 大于覆盖层厚度B 不大于80mC 不大于20mD 基础埋深再加深15m

题目
单选题
为确定场地类别,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是()
A

大于覆盖层厚度

B

不大于80m

C

不大于20m

D

基础埋深再加深15m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为确定场地类别,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是()A 大于覆盖层厚度B 不大于80mC 不大于20mD 基础埋深再加深15m”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关于桩基勘探孔孔深的确定与测试中,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A. 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B. 嵌岩桩的勘探孔钻至预计嵌岩面
    C. 在预计勘探孔深度遇到稳定坚实岩土时,孔深可适当减少
    D. 有多种桩长方案对比时,应能满足最长桩方案

    答案:B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9.4条规定,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②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③钻至预计深度遇软弱层时,应予加深;在预计勘探孔深度内遇稳定坚实岩土时,可适当减小。
    ④对嵌岩桩,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5d,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
    ⑤对可能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应根据最长桩方案确定。

  • 第2题:

    多层房屋建筑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勘探深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勘探孔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3倍,且不应小于5m
    • B、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 C、有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 D、当在规范规定的深度内遇到厚层碎石土或基岩时,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调整

    正确答案:B

  • 第3题:

    为确定场地类别,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是()

    • A、大于覆盖层厚度
    • B、不大于80m
    • C、不大于20m
    • D、基础埋深再加深15m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工业废渣堆场废渣材料加高坝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是错误的()

    • A、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
    • B、勘探点间距按100m布置
    • C、一般勘探孔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
    • D、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对地震液化进行进一步判别时,下列()是错误的。()

    • A、为判别液化,勘探孔深度应大于20m
    • B、为判别液化,勘探点数不应少于3个
    • C、一般情况下,判别应在地面以下15m的范围内进行
    • D、对桩基及基础埋深大于5m的天然地基,判别深度宜加深至20m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对于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详细勘察阶段,下列()符合有关勘探线、勘探点布置与勘探孔深度的要求。()

    • A、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6个
    • B、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 C、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 D、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1倍

    正确答案:B,C

  • 第7题:

    单选题
    岩土工程初步勘察阶段,当基础下有厚度超过()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一般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少?
    A

    3~5m;

    B

    2~4m;

    C

    5~7m;

    D

    大于5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多层房屋建筑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勘探深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勘探孔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3倍,且不应小于5m

    B

    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C

    有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D

    当在规范规定的深度内遇到厚层碎石土或基岩时,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调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对边坡工程勘探及取样工作,不正确的是()。
    A

    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

    B

    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C

    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2~5m

    D

    对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试样,且土层和岩层中均不应少于6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工业废渣堆场废渣材料加高坝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是错误的()
    A

    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

    B

    勘探点间距按100m布置

    C

    一般勘探孔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

    D

    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详勘阶段的天然地基、桩基勘察中勘探孔如何布置(孔距、孔深、孔位、孔的类别)?

    正确答案: 孔间距可根据建筑场地的类别与建筑物种类确定:孔深应能控制地基中主要受力层为原则。具体为:孔距为人民服务10-25米,当持力层厚度大于10米时,一般孔打入持力层3-5米,控制孔打入持力层8-10米,当持力层厚度小于5米,且无软弱下卧层时,一般应打入持力层3-4米,控制孔应为打穿持力层,若有软弱下卧层,一般应打入下卧层1-2米,控制孔应打穿下卧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一项乙类工程位于甘肃地区某大河的三级阶地上,黄土厚30m左右,其下为中生代的砂页岩,地下水以裂隙水的形式赋存于基岩内。场地表面平坦,但多碟形凹地,有的颇具规模。该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将采用条形基础,宽度b=2.5m,埋深d=3.0m。在确定初步勘察阶段控制性取土勘探点深度时,下列规定正确的是(  )。
    A

    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等于3b+d,即大于等于10.5m

    B

    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基底下10m,即大于等于13m

    C

    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基岩面

    D

    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基底下15m,即大于等于18m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2018)第4.2.3条第3款规定,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地基压缩层深度的预估值确定,控制性勘探点应有一定数量的取土勘探点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由于本题中黄土厚30m左右,且位于某大河的三级阶地,所以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必须穿透湿陷性土层,达到基岩面

  • 第13题:

    岩土工程初步勘察阶段,在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有关钻孔深度正确的说法为( )。

    A. 原孔深不变,适当增加取样及原位测试的数量
    B. 所有的控制性钻孔孔深均加深20%
    C. 一般性钻孔孔深均加深20%
    D. 勘察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

    答案:D
    解析: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4.1.8条第4款。

  • 第14题:

    岩土工程初步勘察阶段,当基础下有厚度超过()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一般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少?

    • A、3~5m;
    • B、2~4m;
    • C、5~7m;
    • D、大于5m;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在确定覆盖层厚度、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和考虑特征周期时,()的说法是正确的。

    • A、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仅仅取决于场地岩土的名称和性状
    • B、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的概念与覆盖层厚度是不完全一样的
    • C、在有些情况下,覆盖层厚度范围内的等效剪切波速也可能大于500m/s
    • D、场地的特征周期总是随着覆盖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详勘阶段的天然地基、桩基勘察中勘探孔如何布置(孔距、孔深、孔位、孔的类别)?


    正确答案: 孔间距可根据建筑场地的类别与建筑物种类确定:孔深应能控制地基中主要受力层为原则。具体为:孔距为人民服务10-25米,当持力层厚度大于10米时,一般孔打入持力层3-5米,控制孔打入持力层8-10米,当持力层厚度小于5米,且无软弱下卧层时,一般应打入持力层3-4米,控制孔应为打穿持力层,若有软弱下卧层,一般应打入下卧层1-2米,控制孔应打穿下卧层。

  • 第17题:

    膨胀土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勘探点中采取试样的勘探点数不应小于全部勘探点的1/2
    • B、勘探孔深度应满足附加应力影响深度及大气影响深度,且最小不应小于8.0m
    • C、采取土试样的级别为Ⅱ~Ⅲ级
    • D、大气影响深度以内取样间距不得大于1.0m

    正确答案:A,D

  • 第18题:

    单选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管道工程详细勘察勘探点的布置,对下列()可不予考虑()
    A

    管道线路工程勘探点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宜为200~1000m

    B

    勘探孔深度宜为管道埋设深度以下1~3m

    C

    对管道穿越工程,勘探点宣布置在穿越管道的中线上;偏离中线最大不应大于3m

    D

    对管道穿越工程,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应大于200m,最少不应少于3个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在确定覆盖层厚度、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和考虑特征周期时,()的说法是正确的。
    A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仅仅取决于场地岩土的名称和性状

    B

    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的概念与覆盖层厚度是不完全一样的

    C

    在有些情况下,覆盖层厚度范围内的等效剪切波速也可能大于500m/s

    D

    场地的特征周期总是随着覆盖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对地震液化进行进一步判别时,下列()是错误的。()
    A

    为判别液化,勘探孔深度应大于20m

    B

    为判别液化,勘探点数不应少于3个

    C

    一般情况下,判别应在地面以下15m的范围内进行

    D

    对桩基及基础埋深大于5m的天然地基,判别深度宜加深至20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静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是不正确的。()
    A

    传感器(探头)应连同仪器等定期标定,现场试验归零误差不大于3%

    B

    深度记录误差不大于触探深度的1%

    C

    贯入深度不应超过30m,以防断杆

    D

    进行孔压消散试验时,不得松动探杆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地表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或坚硬土顶面的距离

    B

    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来划分

    C

    采用桩基础或深基础时,可改变建筑场地类别

    D

    在公路工程中当d0v>20m时,应按自地表起20m范围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来确定场地土类型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1.2条规定,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建筑场地类别与基础形式无关

  • 第23题:

    单选题
    下述对高层建筑详细勘察阶段的要求中()不正确。()
    A

    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不应少于4个

    B

    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每栋高层建筑控制性勘探点数不应少于2个

    C

    一般情况下,自基础底面起算的勘探孔深度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条形基础不小于基础宽度的3倍,独立基础不小于1.5倍

    D

    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变形计算深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