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试述DIC的诊断标准。

题目
问答题
试述DIC的诊断标准。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试述DIC的诊断标准。”相关问题
  • 第1题:

    问答题
    试述VD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 下面介绍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国际神经科学研究协会(NationalInstituteof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andth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epourlaResearcheetlEnseigmen-tenNeurosciences,NINDS-AIREN)关于VD诊断标准。临床很可能(probablE.血管性痴呆:(1)痴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andStaristicalManualofDisorders,fourthedition,DSM-Ⅳ)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对比。神经心理学检查证实有两个以上认知领域的功能障碍(如记忆、定向、注意、计算、言语、视空间技能以及执行功能),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神经心理学测查证实。同时排除意识障碍、神经症、严重失语以及脑变性疾病(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以及帕金森痴呆等)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痴呆。(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专题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临床表现有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舌瘫、感觉障碍、偏盲及言语障碍等,符合头颅CT或MRI上相应病灶,可有或无卒中史。Hachinski缺血评分≥7分。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有相应的脑血管病证据,如多发脑梗死、多个腔隙性脑梗死、大血管梗死、重要部位单个梗死(如丘脑、基底前脑)或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病变。(3)痴呆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卒中前无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发生在脑卒中后的3个月内,并持续3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早期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斑块状分布);人格相对完整;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Hachinski缺血量表≥7分。可能为(possiblE.血管性痴呆:(1)符合痴呆诊断。(2)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3)痴呆和脑血管病可能有关,但在时间或影像学方面证据不足。确诊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尸检或活检证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和老年斑(SP)数,以及其他变性疾患组织学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题:

    问答题
    试述急性DIC导致休克的机制。

    正确答案: (1)广泛的微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循环血量急剧减少;
    (2)冠脉内微血栓形成,心肌受损导致泵血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
    (3)DIC常伴有广出血.直接使循环血量减少;
    (4)直接或间接激活激肽系统和补体系统。以致激肽和补体生成增多。激肽能使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外周阻力显著下降;而补体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通过释放组胺发挥与激肽类似的作用。上述因素的作用,使血压下降,而导致休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试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 FPG≥7.0mmol/L(≥126mg/dl),OGTT2hPG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无症状的患者必须有两次血糖异常才能做出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试述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正确答案: 凡血压持续增高,达高血压标准:成人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Hg),而又能除外症状性高血压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DIC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DIC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符合以下两项以上:
    (1)多发性出血倾向;
    (2)不易用原发病来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
    (4)抗凝治疗有效。实验室指标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者:
    ①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血浆纤维蛋白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
    ③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
    ④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⑤周围血破碎红细胞>2%。
    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2)肝素尽早应用,最好在高凝血期应用,对以纤溶亢进为主者不用肝素,肝素施用以使APTT延长1.5~2倍为宜,一般用药5~7d;
    (3)抗血小板药可用于轻型DIC或慢性DIC,不与肝素合用;
    (4)补充凝血因子:输PPSB及Fg,血小板显著减少则可输血小板悬液;
    (5)抗纤溶治疗:DIC晚期纤溶亢进时可应用,但DIC早期忌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诊断DIC的主要实验室指标。

    正确答案: 1998年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研讨会提出以下试验指标来诊断DIC://主要指标同时有以下3项以上异常:
    ①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50×109/L),或有2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升高:β-TG、PF4、TXB2和P-选择素;
    ②血浆Fg含量低于1.5g/L,或进行性降低,或超过4.0g/L(白血病、恶性肿瘤低于1.8g/L,肝病低于1.0g/L);
    ③FDP超过20μg/L(肝病超过60μg/L),或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
    ④血浆PT时间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肝病超过5秒以上);
    ⑤PLG含量和活性降低;
    ⑥AT含量和活性降低(肝病不适用);
    ⑦血浆因子Ⅷ:C低于5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血尿的诊断标准和血尿的诊断思路。

    正确答案: 离心后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为血尿,1L尿含1ml血即呈现肉眼血尿。血尿的诊断思路是:(1)首先确定是否真性血尿。需排除:①食物或药物所致的红色;②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所致的红色尿;③月经或痔疮出血污染尿液,人为造成的血尿。(2)确定是否为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所致。排除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等和邻近器官的疾病累及本系统。(3)确定为泌尿系统疾病所致后,应行定位诊断。尿三杯试验能粗略判断血尿的来源。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有助于鉴别非肾小球性血尿或肾小球血尿。(4)病因诊断:确定血尿的部位后综合病史、体检、有关的化验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病因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诊断DIC的主要实验指标。

    正确答案: 同时有以下3项以上异常结合临床可诊断为DIC://
    (1)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50×109/L),或有2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升高:β-TG、PF4、TXB2和P-选择素。
    (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5g/L,或进行性降低,或超过4.0g/L(白血病、恶性肿瘤低于1.8g/L,肝病低于1.0g/L)。
    (3)FDP超过20μg/L(肝病超过60pg/L),或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
    (4)血浆PT时间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肝病超过5s以上)。
    (5)纤溶酶原含量和活性降低。
    (6)AT含量和活性降低(肝病不适用)。
    (7)血浆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DIC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DIC的发生机制包括:
    ①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DIC的发生发展。
    ②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激活激肽释放酶,激活纤溶和补体系统,导致DIC。
    ③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导致DIC。
    ④胰蛋白酶、蛇毒等促凝物质进入血液,也可导致DI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正确答案: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清除能力↓
    (2)血液凝固的调控失调:即PC、PS↓、AT-III↓
    (3)肝功能严重障碍:使凝血、抗凝、纤溶过程失调
    (4)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孕妇和机体酸中毒病人
    (5)微循环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阐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标准是:临床上有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存在,并具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时,可诊断DIC://
    (1)多发性出血倾向;
    (2)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4)早期应用抗凝治疗有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DIC的发生机制。

    正确答案: (1)组织严重破坏、组织因子大量入血、启动外凝见于:产科意外、外科手术及创伤、肿瘤组织大量破坏等
    (2)血管内皮受损,激活XII,启动内凝见于: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休克和高热、中暑等。
    (3)血小板被激活,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引起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破坏释放出ADP和红细胞膜磷脂。白细胞破坏释放出组织因子
    (4)促凝物质入血:
    例如:异物颗粒、蛇毒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