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题目
问答题
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电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和电化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


    正确答案:操作性学习

  • 第3题:

    说出常见的教育技术方面的几种杂志()、()、()。


    正确答案:《中小学电教》;《外语电话教育》;《江苏电教》

  • 第4题:

    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以下()方法技术密切相关。

    • A、石蜡切片技术
    • B、电子显微镜技术
    • C、光学显微镜技术
    • D、细胞培养技术

    正确答案:B

  • 第5题:

    DSS的发展与下列哪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 A、计算机技术
    • B、信息技术
    • C、机械技术
    • D、逻辑学

    正确答案:B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正确答案: (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说出交流接触器与中间继电器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 接触器是一种根据外来输入信号利用电磁铁操作,频繁地接通或断开交、直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切换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动机、电焊机、电热设备、电容器组等。接触器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常有两对具有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中间继电器: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
    (1)相同点
    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都是通过控制线圈来控制触点的断开和闭合,它们都有常开、常闭点。
    (2)不同点
    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交流接触器是广泛用作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它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
    中间继电器没有主触点,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辅助触头数量比较多,中间继电器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另外,中间继电器一般是直流电源供电,少数使用交流供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正确答案: 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说出真菌包括的五个与林业密切相关的五个亚门。

    正确答案: 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说森林病虫害防治、火灾防御与扑救技术的新发展?

    正确答案: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人工纯林的不断增加,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目前年成灾面积1.1-1.2亿亩,经济损失每年超过50亿元。“九五”期间,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防治技术有了较大发展,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6%以下,监测覆盖率由30%提高到60%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内,没有发生特大恶性火灾。
    在利用营林技术调控森林病虫害方面,首次提出了由免疫树种、目标树种和诱饵树种组成的多树种合理配置防御天牛危害的生态调控技术,使杨树光肩星天牛、桑天牛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利用遗传选育培育抗性植株来控制木麻黄蛀干害虫、桉树青枯病取得成功,筛选出抗虫木麻黄6个种源,其无性繁殖子代测定连续7年有虫率为零,筛选出抗病桉树优良品系39个,4年连续观察其发病率低于1%。利用组培技术能有效根除泡桐苗木带毒问题,从而有效根治泡桐丛枝病。森林病虫害监测技术有了新发展。利用航空录像方法和GPS导航系统监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已开始在有关省试用。利用性外激素、聚集信息素、引诱剂等在监测松毛虫、松小蠹、天牛、叶蜂等虫害取得进展,监测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利用流胶法对中国重大检疫病害-松材线虫病进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用于生物防治的白僵菌生产工艺和菌剂质量大步提高。筛选出可增效30倍的松毛虫CPV病毒增效剂,使防治效果大大增强。研制成功背负式喷雾器均衡供药装置,解决了国产喷雾器药液残留和供药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地面真正的超低容量喷洒。国内首次研制成功背负式机动树干打孔注药机,为快速有效防治普通喷药难以奏效的蛀干害虫提供了有力工具。研制成功农药新剂型触破式微胶囊剂不仅具有一般微胶囊剂残留长、用量小、污染小等特点,而且能在害虫踩触时破囊,一次性释放有效成分,从而大大提高防治效果,目前已工厂化生产。
    在森林火灾防治方面,实现了森林火灾卫星影相监测,为及时发现和扑灭火灾提供了保障。此外,在利用树种自身的抗火性筛选防火树种以及利用防火树种营造防火林带技术取得进展;研制成功快速、轻便高山供水灭火系统,可从山下水源吸水输送到任意延伸的高处和远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电影发明与三个重要的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 一是放映术的发明,二是如何使人产生连续动作的幻觉,三是摄影术的发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说出中华真地鳖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人工饲养技术。

    正确答案: 主要生物学特性:中华真地鳖具有喜温、喜湿、畏光、昼伏夜出和假死等习性。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腐殖质丰富、稍偏碱性的疏松土壤中。白天潜伏土中,黄昏出来觅食。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19:00~24:00,日间8:00~18:00则很少活动,甚至不活动。自然条件下,生活于人类住宅、灶脚、柴草堆、禽畜舍、粮仓、面店等环境的阴湿之处。适宜其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2~35℃,最适温度为30℃左右。卵孵化要求土壤温度在20℃以上,30℃最适宜,湿度要求土壤绝对含水量在25~30%。
    饲养技术:
    (1)饲养设施
    缸养:为小型饲养设备,适合小规模饲养或1~4龄若虫饲养及卵鞘孵化。卵鞘孵化可采用孵育缸。
    池养:适宜较大规模的饲养。池的大小可因地制宜,池长方形,长1~1.5m,宽0.7~1m,深50~60cm。
    立体多层饲养:适于大规模饲养,可在室内靠墙壁建造4~8层长方形饲养台,每层高45~50cm。每层分成若干小池。这种饲养台平均温度高,地鳖虫食量较大,生长发育快,年产量明显提高。
    (2)饲养土:亦称窝泥,根据地鳖虫的习性,可选用疏松、潮湿(含水量15~20%)、颗粒适中、腐殖质含量丰富、无农药污染的垃圾泥、菜园泥等做饲养土。也可用经发酵的牛粪、猪粪做饲养土。
    (3)饲料:地鳖虫是杂食性昆虫,食料广泛,饲料种类有精饲料、青绿饲料、多汁饲料、粗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等。
    (4)饲养管理
    清理养殖场地:清理杂物,打扫卫生,饲养池中的各种缝隙、洞穴用水泥抹平。
    场地消毒:饲养房、饲养池、饲养用具使用前都必须消毒,除采用日光照射消毒外,一般采用化学方法消毒。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石灰水、1%~2%的甲醛、0.1%的新洁尔灭进行喷雾、涂刷消毒。饲养土的消毒灭虫将饲养土在阳光下暴晒2~3d消毒灭虫。保持适宜温湿度地鳖虫适宜活动温度为15~35℃,最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25~30℃。气温降至10℃以下时,停止活动,进入冬眠。气温升高到10℃以上时,解除冬眠,开始出土活动地鳖虫适宜的湿度,空气最适宜湿度为75%~80%,饲养土的湿度为15%~20%。取卵和孵化在5~8月地鳖虫产卵盛期,每隔一星期左右将母虫饲养土筛一次,先用2目筛筛出雌成虫,再用6目筛筛出卵鞘。分缸、分批孵育。见有若虫孵出,应及时过筛。在孵化盛期需每天或隔天筛一次。
    将取出的卵鞘放在孵化缸内孵化。卵鞘先用高锰酸钾5000倍液浸泡1min消毒后凉干备用。在孵化期内,最适宜温度为28~32℃,饲养土湿度为20%左右。为使卵鞘受热均匀,每d要翻动卵鞘2~3次。饲养密度按虫龄大小,掌握适当种群密度。密度过高时,地鳖虫互相残食或吃卵鞘。饲养密度应根据虫龄确定,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1~3龄若虫6000~10000只,4~6龄若虫3000~5000只,7~9龄若虫1500~2000只,10~11龄若虫1000只左右,种虫400~500只。
    分批分档饲养:地鳖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龄期时对饲养环境和食物要求不同,故应分批分档饲养。
    喂食:每次喂食要求达到”精料吃光,青料有余”的程度。
    去雄:雄虫是以未长成翅膀的末龄若虫入药,雄成虫不能入药。在大部分若虫发育至7~8龄时,将多余的雄虫取出处理入药。
    越冬保护:气温下降到10℃以下,地鳖虫进入冬眠期。越冬前1个多月中,适当增加精料和蛋白质饲料,多喂黄豆粉、鱼粉等营养丰富的饲料,以增强体质,增加抗寒能力,减少越冬死亡率。
    敌害防治:地鳖虫一般没有严重的病害,但管理不善或在梅雨季节温度高、湿度大,虫口密度大的情况下,容易感染霉菌,严重时可造成大批死亡。地鳖虫的敌害包括动物敌害和病害两大类。
    ①动物敌害包括老鼠、蚂蚁、蜈蚣、蜘蛛、粉螨、蛙类以及鸡、鸭等家禽。
    老鼠危害最大,能吃食饲养土表面和土深30cm以内的若虫和卵鞘,一只老鼠一晚能吃掉上百只小地鳖,尤其冬眠期还会侵入饲养坑,必须严加防范。
    蚂蚁地鳖虫身上有浓厚的腥气,易诱引蚂蚁钻入饲养的池中,衔走小地鳖虫或同地鳖虫争食,危害很大。
    可在饲养室外挖水沟,或池坑四周壁上涂一圈粘性胶体,阻隔蚂蚁侵入。如发现有大量蚂蚁侵入池内,可把骨头放入池内,诱杀蚂蚁,待蚂蚁爬到骨头上后立即取出骨头,放入开水中将蚂蚁烫死。
    螨类往往随米糠等饲料带入饲养池,在饲养前,先将饲养土充分暴晒杀螨,精料要经日光曝晒或炒熟再喂。
    ②病害:包括真菌引起的病害和生理性病害。
    绿霉病又称软瘪病或体腐病,是严重危害地鳖虫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因:饲养土过湿,剩余饲料发酵霉烂,使地鳖虫受到真菌感染。梅雨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时最易发生。症状:腹部呈暗绿色,有斑点,六足收缩,触角下垂,全身瘫软,行动呆滞,晚上不出来觅食,白天爬出土面死亡。防治:控制湿度是预防绿霉病发生的关键。已发病时喷洒1~2%甲醛消毒在饲料中添加0.1%的氯霉素、金毒素、土霉素。
    卵鞘曲霉病又称卵鞘白僵病、卵鞘曲霉病。病因:卵鞘存放和孵化期间,卵鞘因受伤或感染而导致霉变。
    症状:发霉的卵鞘,内中卵粒腥臭,并在卵鞘口上长出白色丝面。防治:孵化期不喂霉变食物,用经暴晒或蒸汽消毒后的清洁细沙作坑土,用3%漂白粉与石灰粉1:9混合后撤在卵鞘上消毒等措施防治。
    大肚子病又称鼓胀病。腹胀病、肠胃病,属生理性病害。病因:池内过于潮湿,饲料含水量较大,地鳖虫暴食脂肪性饲料后,体内水分营养积累过多而引起。症状:病虫腹部膨胀而发亮,头部变尖,粪便稀。防治:高温潮湿季节,注意调节饲养土的湿度不超过10%。停喂青料,投喂干料。在饲料中添加氯霉素、土霉素以及复合维生素B片,研末搅拌均匀,每天1次,连喂3~4d。
    萎缩病又称湿热病。病因:饲养土干燥、虫口过密、身体缺水或营养不良而造成。防治:调节饲养土湿度、虫体密度,减少虫体拥挤和虫体的发热量,降低室温。高温干燥季节,增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
    (5)采收加工
    采收入药的地鳖虫主要是雌若虫,部分雌成虫和雄若虫也采收入药。雌若虫一般9~11龄时虫体最重。产卵一年后产卵能力已衰退的雌成虫淘汰作药用,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为好。雄若虫在7~8龄时,结合去雄工作采收,8龄雄若虫的折干率为30%~33%。
    加工洗净虫体表面的污泥,用热水烫死后,在阳光下暴晒3~4日,达到体干无杂质即可。如遇阴雨天,可在锅内用50℃左右温度炒干或烘干即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正确答案:操作性学习

  • 第14题:

    说出真菌包括的五个与林业密切相关的五个亚门。


    正确答案: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 第15题:

    简述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正确答案: (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 第16题:

    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 A、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 B、卢梭的《爱弥儿》
    • C、洛克的《教育漫话》
    • D、斯宾塞的《教育论》
    • E、凯洛夫的《教育学》

    正确答案:B,C,D

  • 第17题:

    问答题
    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a.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b.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②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a.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井华和概括;b.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说出骨盆各平面的形态与组成。

    正确答案: (1)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前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例为髂耻线,后为骶岬上缘。
    (2)中骨盆平面:呈纵椭圆形,为骨盆最狭窄的平面,前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在第四、五骶椎之间。
    (3)出口平面: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前三角形的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耻骨降支;后三角形的顶端为骶尾关节,两侧为骶结节韧带。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共同底边为坐骨结节间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说出视听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观念的3条主要贡献。

    正确答案: 1.它明确提出对学习过程的研究,从而修正了视听教学“物、感观、具体化”的研究取向。
    2.它明确界定了视听传播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传播论和早期的系统观念。
    3.把对学习者的首次纳入教育技术领域的范畴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迅速异常,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并朝着以下趋势继续向前发展: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扩大。到了20世纪末,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已经从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扩展到宏观的教育规划,从教育的内部关系扩展到教育的外部关系,从基础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从正规教育扩展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的教育扩展到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育,从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扩展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等。
    (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在赫尔巴特时代,教育学的基础主要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教育学基础包括了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如生理学、脑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文化学、科学哲学、技术学、管理学等等。
    (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就教育学研究角度而言,有的从科学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人文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而言,也出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咨询研究、开发研究等多种层次类型,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构成教育学研究的完整体系。
    (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教育问题领域的扩展以及研究基础和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也发生了快速的学科分化,教育学一个个组成部分纷纷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与此同时,这些相对独立的学科又与其他类型的学科进行交叉,出现了许多子学科、边缘学科。子学科、边缘学科与其他非教育学科之间,出现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综合,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知识的增长点。例如,教学论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分化出来的教学论与哲学和教育哲学综合产生教育哲学。由于这种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学科综合,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扩展了研究视野,深化了问题研究,使得当代教育学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当代教育学研究者们所关心的是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与此同时,当代教育学实践的发展也日益呼唤着教育理论的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当今的世界是个不断走向开放的世界,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发展,教育学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开展、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成教育学的健康快速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概述沉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方面和代表性著作。

    正确答案: 沉积学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1)初始阶段:1830—1894,这一个阶段主要侧重于古生物地层、煤和生物的研究.Lyell于1830年推出了著作《地层学原理》,提出了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1850年Sorby首次使用偏光显微镜研究岩石,并且指出“利用所有偏振光手段是绝对必要的”,拉开了对岩石学进行微观研究的序幕;1894年,Walther写的《作为地质历史的地质学导论》其中提出了“相序”的概念。
    (2)专业化阶段:1894—1931,开始使用显微镜研究重矿物,1914年Gilbert首先用各种粒径的砂和不同的水流强度进行了水槽的实验;1930年,Friedmen和Sanders推出了《沉积学原理》一书;Wenthworth提出了2mm作为砂的粒级的上限;SEPM创刊了《沉积岩石学杂志》。
    (3)迅速发展阶段:1931—1950,随着热差分析、X-衍射等新的技术在沉积学领域的运用,沉积学研究区域半定量化;1940年Halbouty研究了墨西哥湾物源、海水进退、古海岸线变化、地层尖灭和油气远景;1945年,Krumbein将统计学应用到沉积学中,1949年,Pettiohn编写了《沉积岩》。
    (4)现代阶段:1950-今,最大的特点是与沉积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大量出现,如层序地层学、资源沉积学、环境沉积学、大地构造沉积学、事件沉积学、全球旋回沉积学、大陆动力沉积学、实验沉积学、和储层沉积学等等,反映沉积学开始由理论研究领域转向实用领域、由局部转向全球。20世纪50年代初现了浊流(重力流)理论,1961年鲍玛建立了浊积岩层序---鲍玛序列。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板块的角度进行沉积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今,上述各种交叉学科开始出现。
    沉积学的发展表现了以下的几个特点:概念的转变、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理论的逐步完善、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DSS的发展与下列哪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A

    计算机技术

    B

    信息技术

    C

    机械技术

    D

    逻辑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说出影碟机的技术种类和光盘存储方式。

    正确答案: 技术种类:CD-ROM、CD-R、CD-RW、VCD、DVD。
    光盘存储的方式:首先对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A/D转换变成数字信号,然后分别进行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数据压缩处理,压缩后的音频、视频数字信号再经合成和格式变换成为光盘所要求的数据格式,再经光调制器和激光头放大器放大后,将信号传送到激光头电路,驱动激光头对光盘进行刻录,将信号信息汇录到光盘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说出收集教育媒体的4种渠道。

    正确答案: 组织学科教师自行开发编制;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订购正规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育媒体教材;通过交流、复制等方式收集兄弟单位编制的高质量教育媒体教材;从卫星电视教育节目和英特网中接收和下载的教育节目和其它资源信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