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A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0天(15~45日)B 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70日(30~180日)C 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日(15~150日)D 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E 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0日(10~70日)

题目
单选题
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0天(15~45日)

B

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70日(30~180日)

C

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日(15~150日)

D

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

E

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0日(10~70日)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肝细胞基本病变,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气球样变
    B.脂肪变性
    C.嗜酸变性
    D.嗜酸性坏死

    答案:B
    解析: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反应性增生和肝细胞再生等,但不出现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凝固性坏死,具体表现为嗜酸变性发展为嗜酸坏死(嗜酸性小体);二是溶解坏死,常从气球样变发展为细胞解体。

  • 第2题: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何不同? 如何预防? 


    正确答案: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预防是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搞好饮食卫生。甲型肝炎疫苗已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戊型肝炎疫苗还处于研究阶段。乙型、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母婴传播。因此,目前已对献血员普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指标,阻断血源性感染。乙型肝炎疫苗已在我国广泛应用,效果肯定。对母婴传播我国也有了较好的预防方法。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不完整的有缺陷的病毒,只能依靠乙型肝炎病毒才能复制。因此,它只感染乙型肝炎患者。只要做好乙型肝炎的预防就不会感染丁型肝炎。

  • 第3题: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肝细胞基本病变,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气球样变
    • B、胞浆疏松化
    • C、嗜酸性变
    • D、肝细胞内糖原沉积
    • E、肝细胞溶解性坏死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甲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为()。


    正确答案:2~6周;6周~6个月

  • 第5题:

    试述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镜下特点。


    正确答案:甲型肝炎病理改变特点:
    ①肝细胞变性坏死:最常见者为早期肝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肝细胞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小体形成,致肝窦消失,引起肝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呈溶解性坏死。
    ②汇管区可见炎细胞浸润,主要为大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③肝血窦壁Kupffer细胞增生。
    乙型肝炎病理改变特点:毛玻璃样细胞是乙型肝炎一种特殊的形态学特征,HE染色光镜下,在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可见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胞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
    丙型肝炎病理改变特点:
    ①脂肪样变:由感染的肝细胞脂质新陈代谢的改变或胰岛素抵抗即所谓的代谢综合征引起;
    ②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完整的淋巴滤泡;
    ③胆管损伤。
    丁型肝炎病理改变特点:为肝细胞嗜酸性变及小泡状脂肪样变,伴以炎细胞浸润及汇管区炎症反应。
    戊型肝炎病理改变特点:
    ①门脉区炎症改变,可见大量Kupffer细胞和多型核白细胞,但淋巴细胞少见;
    ②肝细胞胞质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
    ③肝细胞坏死表现为灶状或小片状至亚面积或大面积坏死。
    庚型肝炎病理改变特点:急性肝炎以肝细胞肿胀和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以肝细胞肿胀、小叶点状或灶状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轻度增生为主。

  • 第6题: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肝细胞基本病变,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嗜酸性变
    • B、气球样变
    • C、脂肪变性
    • D、肝细胞再生
    • E、嗜酸性坏死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单选题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肝细胞基本病变,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气球样变

    B

    胞浆疏松化

    C

    嗜酸性变

    D

    肝细胞内糖原沉积

    E

    肝细胞溶解性坏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以下关于病毒性肝炎监测方案的监测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

    监测对象为首次被乡镇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所有病例

    B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照目前执行的国家标准

    C

    监测对象应包括甲、乙、丙、丁、戊和未分型等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D

    多次发病、就诊的病例,仅需报告1次,无需重复报告和调查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周(2~6周)

    B

    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个月日(1~6月)

    C

    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日(2周~6月)

    D

    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

    E

    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6周(2~9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肝细胞基本病变,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嗜酸性变

    B

    气球样变

    C

    脂肪变性

    D

    肝细胞再生

    E

    嗜酸性坏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叙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以及各型的基本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1)急性普通性肝炎:肝细胞广泛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性为主,坏死轻微。
    (2)慢性普通性肝炎:
    1)轻度慢性肝炎:点状坏死和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中度碎片状坏死,出现特征性桥接坏死,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碎片状坏死以及大片桥接坏死,坏死区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结构
    (3)重型病毒性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弥漫大片坏死,仅小叶周边残留少数变性细胞,小叶区及汇管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肝细胞再生不明显
    2)亚急性重型肝炎:既有肝细胞大片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使再生细胞失去依托,呈不规则结节状,失去原有小叶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狂犬病毒,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传染源是患病动物

    B

    发病后病死率几乎达100%

    C

    狂犬咬伤后发病率几乎达100%

    D

    只有一个型

    E

    潜伏期长,长者达数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狂犬咬伤后发病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病病死率很高,几乎达100%。因此C项是错误的。

  • 第13题:

    各型病毒性肝炎共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起病时可有短期发热、部分患者有黄疸以及上腹饱胀、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和压痛、肝功能异常等。

  • 第14题:

    对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分为Ⅰ、Ⅱ、Ⅲ三个型别
    • B、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 C、各型病毒之间无共同抗原
    • D、主要感染脊髓运动神经细胞
    • E、口服减毒活疫苗可进行预防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在下列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营养障碍
    • B、败血症
    • C、缺氧
    • D、乙型病毒性肝炎
    • E、四氯化碳中毒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叙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以及各型的基本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1)急性普通性肝炎:肝细胞广泛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性为主,坏死轻微。
    (2)慢性普通性肝炎:
    1)轻度慢性肝炎:点状坏死和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中度碎片状坏死,出现特征性桥接坏死,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碎片状坏死以及大片桥接坏死,坏死区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结构
    (3)重型病毒性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弥漫大片坏死,仅小叶周边残留少数变性细胞,小叶区及汇管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肝细胞再生不明显
    2)亚急性重型肝炎:既有肝细胞大片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使再生细胞失去依托,呈不规则结节状,失去原有小叶结构。

  • 第17题:

    关于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的基本病变,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 A、肝细胞嗜酸性变
    • B、肝细胞嗜碱性变
    • C、肝细胞气球样变
    • D、肝细胞水样受性
    • E、肝细胞再生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0天(15~45日)
    • B、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70日(30~180日)
    • C、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日(15~150日)
    • D、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
    • E、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0日(10~70日)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关于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的基本病变,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A

    肝细胞嗜酸性变

    B

    肝细胞嗜碱性变

    C

    肝细胞气球样变

    D

    肝细胞水样受性

    E

    肝细胞再生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叙述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甲戊型肝炎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丁型肝炎通过血液,体液,母婴垂直传播。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输血传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各型病毒性肝炎共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起病时可有短期发热、部分患者有黄疸以及上腹饱胀、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和压痛、肝功能异常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丙型肝炎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黄疸型患者仅占25%

    B

    急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

    C

    易转为慢性肝炎

    D

    HCV感染主要通过输血获得

    E

    肝细胞癌和丙肝病毒感染无关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分为Ⅰ、Ⅱ、Ⅲ三个型别

    B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C

    各型病毒之间无共同抗原

    D

    主要感染脊髓运动神经细胞

    E

    口服减毒活疫苗可进行预防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目前我国人群感染率最高的为()。

    正确答案: 甲肝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