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一)  【给定资料】  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露的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

题目
问答题
(一)  【给定资料】  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露的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几如脱缰之马。  对大自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但对这些人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  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一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人们还能放心地去哪里?还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  在诸多涉及公众生命的问题中,首要问题之一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门总在强调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庞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城市危险品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往往仅是行业自己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力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呼唤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无辜的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  因此,对相关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井喷、火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示出一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从古至今则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状态。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不足。这一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文化教育。  【问题】  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相似考题
更多“(一)  【给定资料】  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相关问题
  • 第1题:

    (二)仔细阅读资料,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根据给定资料,归纳我国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字数在150字左右。(10分)


    正确答案:
    1.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城市的交通需求时间、经济发展状况、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管理力度、市民交通安全意识等,既有历史、地理状况的因素,也有管理和意识不到位的问题。综合起来大致有:城市起步晚,经济发展与道路建设不平衡;城市规划不合理,道路设计不科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量购买私家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差;道路交通管理不到位;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服务设施滞后等。

  • 第2题:

    城市公共经济是( )

    A.关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经济
    B.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
    C.关于城市社会整体发展和社会福利的经济
    D.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经济

    答案:C
    解析:
    城市公共经济是关于城市社会整体发展和社会福利的经济。城市公共经济研究的领域,不但涉及城市治安、社区管理、城市环境、城市道路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也涉及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类产业。同时,城市公共财政是城市政府实行公共政策的主要基础,城市公共财政也是城市公共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题:

    尽管我国当前面临许多经济发展问题,但是2013-2030年我们仍然有保持经济()的动力和增长点。

    • A、高速增长
    • B、中高速增长
    • C、中低速增长
    • D、高速下降

    正确答案:B

  • 第4题: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大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垃圾问题。这是因为,垃圾处理是一项:

    • A、社会公共服务 
    • B、基础公共服务 
    • C、经济公共服务 
    • D、公共安全服务

    正确答案:A

  • 第5题:

    问答题
    (一)  【给定资料】  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露的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几如脱缰之马。  对大自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但对这些人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  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一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人们还能放心地去哪里?还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  在诸多涉及公众生命的问题中,首要问题之一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门总在强调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庞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城市危险品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往往仅是行业自己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力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呼唤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无辜的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  因此,对相关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井喷、火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示出一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从古至今则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状态。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不足。这一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文化教育。  【问题】  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正确答案:
    树立安全理念 享受平安生活安全感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生命是脆弱的,保障安全是人的基本权利;安全更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而非规章制度的要求;灾难预警意识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
    灾难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在身边发生,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起危机意识。目前我们的灾难应急系统还不够完善,抵御灾难风险的能力还有些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公共安全文化教育不够,我们对于安全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安全意识,必须时刻存于心中。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及煤气、液化气总阀门;确保走道、楼梯的畅通,不在楼层通道和安全出口处堆物封堵;不乱接乱拉电线,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加热器时,人不能离开;熟知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公共安全方面,熟知各类安全提示标志,在公共场所要了解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和消防器材的准确位置;发生安全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听从相关工作人员指挥,保持良好秩序确保能够及时疏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二、根据“给定资料8”,谈一谈丹麦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有哪些优势。(15分)要求:全面准确,表述简洁。不超过250字。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7题:

    (二)仔细阅读资料,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根据给定资料,请概括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要求:分条作答,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15分)


    正确答案:
    1.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有:
    (1)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严重。药品生产低水平重复,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使整个医药市场成为买方市场,导致竞争无序,哄抬药价。 。
    (2)诊疗行为不规范,滥检查、开大处方、开责药、收红包、开单提成的现象屡禁不止。医疗卫生产品并非纯公共产品,有外部性,也有内部性,最大特点在于信息不对称。
    (3)医疗服务收费不合理。某些医疗机构自立项目、自定标准收费、擅自提高标准收费、肢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
    (4)医疗保障制度亟需完善。不少地方还没有实行医疗保障改革,人们看病难。
    (5)农民群众看病难,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不少病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和经济负担。

  • 第8题:

    城市公共经济是()

    A:关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经济
    B: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
    C:关于城市社会整体发展和社会福利的经济
    D: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经济

    答案:C
    解析:
    城市公共经济是关于城市社会整体发展和社会福利的经济。城市公共经济研究的领域,不但涉及城市治安、社区管理、城市环境、城市道路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也涉及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类产业。同时,城下公共财政是城市政府实行公共政策的主要基础,城市公共财政也是城市公共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9题:

    尽管我国当前面临许多经济发展问题,但是2013-2030年我们仍然有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

    • A、增长点
    • B、需求
    • C、动力
    • D、可能性

    正确答案:A,C

  • 第10题:

    问答题
    (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一)  【给定资料】  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露的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几如脱缰之马。  对大自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但对这些人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  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一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人们还能放心地去哪里?还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  在诸多涉及公众生命的问题中,首要问题之一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门总在强调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庞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城市危险品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往往仅是行业自己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力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呼唤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无辜的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  因此,对相关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井喷、火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示出一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文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从古至今则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状态。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不足。这一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文化教育。  【问题】  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正确答案:
    树立安全理念 享受平安生活 安全感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生命是脆弱的,保障安全是人的基本权利;安全更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而非规章制度的要求;灾难预警意识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
    灾难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在身边发生,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起危机意识。目前我们的灾难应急系统还不够完善,抵御灾难风险的能力还有些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公共安全文化教育不够,我们对于安全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安全意识,必须时刻存于心中。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及煤气、液化气总阀门;确保走道、楼梯的畅通,不在楼层通道和安全出口处堆物封堵;不乱接乱拉电线,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加热器时,人不能离开;熟知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公共安全方面,熟知各类安全提示标志,在公共场所要了解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和消防器材的准确位置;发生安全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听从相关工作人员指挥,保持良好秩序确保能够及时疏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问题三】  “给定资料”中营养餐计划让众多农村学生受益,同时也遭遇不少非议。这其中的原因和现状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在12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抓好营养计划落实别让惠民工程变了味(文章来自网络)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膳食状况堪忧,导致儿童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问题,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写进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同志指出,给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补充营养,这些钱是用在了刀刃上;有关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抓好食品质量,让孩子吃得安全,让家长放心。
    惠民工程,一呼百应,反响甚好,可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补助被克扣、运营成本过高、营养卫生欠佳甚至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孩子们的营养餐变了味,是对国家惠民政策的公然违背,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需要拿出行动,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兑现在阳光下。
    贯彻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政府为民生负责。中央统一划拨的经费竞被某县财政局拖延数月下发,学校只能赊账供餐。工作人员解释为“不着急的项目拨款会先被‘挪作他用’”,很难想象这样的政府如何做到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因此,政府牵头营养计划责任重大,地方政府要制定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定期公开资金明细、学校及受益学生人数信息等,接受监督,规范管理。食品安检部门要严格把关食品流通各个环节,保证食品安全卫生。针对学校“有米无锅”现象,需要专门安排资金,筹建食堂,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加强炊事人员配备,让每天3到5元的标准完全落实到学生的饭碗里。
    合理搭配营养,实行供餐进退机制,让学校为学生负责。比硬件设施投入更紧迫的是农村贫困地区普遍缺乏营养知识,不合理地配餐,部分学校甚至用零食、火腿肠代餐,这是对营养改善计划的重大误读,完全达不到营养改善的目的。加强对学校的监管迫在眉睫,引导学校在政府、行业专家和媒体宣传等支持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可行的供餐方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膳食,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状况。实行严格供餐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制作管理模式,并对家长和社会公布菜单。暂用企业供餐模式需经由统一采购或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供应商,多重保障食品安全新鲜。
    养成良好习惯,引入家长社会监督,让孩子为健康负责。营养餐入口的最后环节是学生自己,要注重发挥学校、各媒介的引导作用,配合家长督促孩子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日本就曾制定“食育推进计划”,提出“不吃早饭的儿童由4%减少到零”;配备正式营养教师,亲自指导少食、偏食儿童。营养餐的实施必须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尤其是学生家长和媒体监督,充分发挥其在确定供餐模式和单位、配餐食谱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校长陪餐”也许只是一个“放心餐”的噱头,重要的是落实膳食质量的监督体系,督促计划改进。无论校长陪不陪餐,都让家长和学生同样安心放心。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保障祖国下一代的营养饮食和健康成长,是政府以及全社会沉甸甸的责任。杜绝阳光阙如、监督缺位下变味的营养餐,加快营养计划全面普惠、落实到位,将经费“花在刀刃上”,让广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切实改善,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