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路测的目的和存在的不足。”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路测的时候,怎么查看覆盖不足、天线接反、邻区漏配、调度不足、模3干扰?


    正确答案:覆盖不足:RSRP小于105dBm
    天馈接反:在S0扇区主覆盖方向接收到S1的PCI以及RSRP很强,而在S1扇区主覆盖方向接收到S0的PCI以及RSRP很强.
    邻区漏配:如果出现服务扇区比邻扇区的RSRP弱10dB左右,则有漏邻区
    调度不足:下载是查看PDCCHDLGrantCount,上传时看PDCCHULGrantCount值低于950模3干扰:从邻区列表中查主服务小区与检测到邻小区的PCIMOD3值相同就存在模3干扰

  • 第2题:

    简述隔垫吹扫气路的结构和目的。


    正确答案: 结构:载气进入进样装置后,经过加热器预热后,大部分载气进入衬管的同时,在进样隔垫下保留有一部分载气吹过,并进而进入隔垫下的吹扫气路出口排空。
    目的:由于隔垫多由硅橡胶材料制成,在高温下会发生部分降解,从而产生小分子。如果这些小分子进入色谱柱,就会造成基线不稳或者鬼峰。因此要用一路载气将这些降解产物带出色谱系统。隔垫吹扫气路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设置的。

  • 第3题:

    路测频谱扫描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发现()。

    • A、可能存在的干扰区域
    • B、干扰频点
    • C、干扰位置
    • D、干扰强度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简述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应用。


    正确答案: 1)目的:
    (1)判别浅埋、偏压和强构造岩体中隧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2)判别隧道围岩松弛范围,优化锚杆设计参数。
    2)方法:
    (1)量测仪器
    量测仪器为多点位移计。安装方法:一般在拱部或顶部导洞开挖后,立即钻孔安装伸长计,然后进行扩挖,隔一定时间测读各点位移值;进行校正后,求出相对于最深一点的位移值,作出时间-位移曲线,分析各点的变形速率及稳定性。
    (2)测读方法
    用0~300mm的深度游标卡尺(精度为士0.2mm)测读。每点需进行5次测读,取其3次相近的读数平均值作为此处测读结果;测读间隔时间由数小时到数天,一般间隔1d测读一次。
    (3)量测资料的应用
    实用中,一般根据量测结果,先绘出位移-深度关系曲线和位移-时间关系曲线。通过位移-时间曲线,掌握围岩内部随时间变形的规律,则可更好地用于指导施工。优化锚杆设计参数。

  • 第5题:

    简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正确答案:讲解的主要优点是“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讲解时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就某些知识而言,由于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而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率。讲解的主要缺点:(1)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只有极少的师生交流和反馈信息(如学生的表情),会影响学生创造性品格的发展。(2)学生只听不干,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无亲身体验。(3)只靠听信息,信息的保持率(记忆)不高。尽管在课堂上传输信息速率较高,但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方法的教学效率并不突出。

  • 第6题:

    简述DT(路测)测试的测试步骤。


    正确答案: 1.确定测试路线:与运营商相关人员共同确定,根据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的覆盖需求分别制定;数据业务测试路线可以和话音业务不一致;
    2.测试准备:正确连接测试设备,根据运营商意见进行数据或话音的参数设置;
    3.测试:开始记录数据,发起数据或话音呼叫,在业务区内中速运动进行测试,市区车速要求大致30km/h~50km/h,重要道路以较普遍的车速进行测试;
    4.完成测试:按照既定的测试路线,完成所有区域的测试后,停止记录数据。

  • 第7题:

    简述利用路测数据进行网络分析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路测数据展示了网络下行信号的电平和质量的分布状况,能比较直观地反应网络服务质量,比如是否存在越区覆盖或者盲区,话音质量是否良好,是否存在掉话、干扰和切换等问题;同时能够帮助检查工程参数的正确性,例如基站经纬度,天线方位角等。缺点是无法反映上行信号的情况。

  • 第8题:

    简述钢支撑内力量测目的和方法。


    正确答案: 1)目的:了解钢支撑应力的大小,为钢支撑选型和设计提供依据;根据钢支撑的受力状态,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了解钢支撑的实际工作状态,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
    2)目前使用较普遍的型钢支撑应力量测多采用钢弦式表面应变计,格栅支撑应力量测多采用钢弦式钢筋应力计。目前国内也有使用光纤光栅的表面应变计和钢筋计。
    型钢支撑一般在某一测点位置的上下缘布设一对表面应变计,钢格栅支撑一般选择与主筋相同的的钢筋计焊接到适当部位。监测钢支撑的应力应变。观测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量测。每个测点的量测不少于三次。力求测量数值可靠、稳定。

  • 第9题:

    问答题
    在路测的时候,怎么查看覆盖不足、天线接反、邻区漏配、调度不足、模3干扰?

    正确答案: 覆盖不足:RSRP小于105dBm
    天馈接反:在S0扇区主覆盖方向接收到S1的PCI以及RSRP很强,而在S1扇区主覆盖方向接收到S0的PCI以及RSRP很强.
    邻区漏配:如果出现服务扇区比邻扇区的RSRP弱10dB左右,则有漏邻区
    调度不足:下载是查看PDCCHDLGrantCount,上传时看PDCCHULGrantCount值低于950模3干扰:从邻区列表中查主服务小区与检测到邻小区的PCIMOD3值相同就存在模3干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路测前应该做哪些必要的准备。

    正确答案: 路测车辆的准备,随行人员确定;路测设备,连接调试成功,电池充足;安装路测软件,运行正常;基站、小区信息导入路测软件中;根据话统、前期路测信息或用户投诉情况,确定路测路段,合理规划路测线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表面下沉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正确答案: 1)目的:
    (1)了解地表学成范围、量值;
    (2)地表及地中下沉随工作面推进的规律;
    (3)地表及地中下沉稳定的时间。
    2)方法:
    (1)量测方法:一般用水平仪量测,量测精度±1mm。
    (2)量测断面及测点的布置
    量测断面沿纵向(隧道中线方向)布置,其间距:当埋深h>2D时,为20~50m;当埋深D
    横向测点布置间距范围为2~5m;至少布置11个测点,隧道中线附近密些,远离隧道中线处疏些。
    (3)量测频率: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距离d<2D时,每天1~2次;2D5D时,每周1次。
    3)原始记录和量测资料整理和应用
    分别作出纵向下沉—时间曲线和横向下沉—时间曲线,分析最大下沉量是否超过规定标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拱顶下沉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正确答案: 1)目的;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预防拱顶崩塌。
    2)方法:
    (1)量测方法
    对于浅埋隧道,可由地面钻孔,使用挠度计或其它仪表测定拱顶相对地面不动点的位移值。对于深埋隧道,可用拱顶变位计,将钢尺或收敛计挂在顶点作为标尺,后视点可设在稳定衬砌上,用水平仪进行观测。
    (2)量测要求
    A.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间距、量测频率、初读数的测取等同收敛量测。
    B.每个断面布置1~3个测点,侧点设在拱顶中心或其附近。
    C.量测精度为±1mm。
    D.量测时间应延续到拱顶下沉稳定后。
    (3)应用: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第9.3.5条规定了二次衬砌的施工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A.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B.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C.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路测的目的和存在的不足。


    正确答案: 路测的目的:路测可以对试验站点、现网运行站点和网络进行测试,获取包括下行信号电平、下行信号质量、小区切换、小区重选、呼叫统计等数据,而且通过GPS信号进行采集,能够确切的定位到具体的道路和地点,因此能够准确的发现现网存在的问题,不足:不能对上行信号和电平进行测试、不能了解到具体的切换原因、少量的测试数据具体典型的意义但不具有统计意义、测试数据的获取成本较高。

  • 第14题:

    简述底盘测功的目的?


    正确答案:为了获得驱动车轮的输出功率以便于评价汽车的动力性;或用测得的驱动车轮的输出功率与发动机曲轴功率进行对比,求出传动效率以便于判定整个底盘传动系统的技术状况。

  • 第15题:

    简述拱顶下沉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正确答案: 1)目的;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预防拱顶崩塌。
    2)方法:
    (1)量测方法
    对于浅埋隧道,可由地面钻孔,使用挠度计或其它仪表测定拱顶相对地面不动点的位移值。对于深埋隧道,可用拱顶变位计,将钢尺或收敛计挂在顶点作为标尺,后视点可设在稳定衬砌上,用水平仪进行观测。
    (2)量测要求
    A.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间距、量测频率、初读数的测取等同收敛量测。
    B.每个断面布置1~3个测点,侧点设在拱顶中心或其附近。
    C.量测精度为±1mm。
    D.量测时间应延续到拱顶下沉稳定后。
    (3)应用: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第9.3.5条规定了二次衬砌的施工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A.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B.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C.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 第16题:

    简述周边位移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正确答案: 1)量测目的:
    (1)根据变形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二次衬砌施作合理时机;
    (2)指导现场施工。
    2)量测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1)量测点埋设时间:一般情况下,测点距开挖工作面应小于1~2m。测点埋设后,第一次量测时间应在上次爆破后24h内,并在下次爆破前进行。第一次量测的初读数是关键性数据,应反复测读;当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R≤0.18mm时,才能继续爆破掘进(R根据收敛计而异)。
    (2)收敛测线布置:全断面开挖时,埋深小于两倍洞径地段或浅埋隧道,采用3~6条测线;一般地段应采用2~3条测线,但拱脚处必须有一条水平测线。若位移值较大或偏压显著,可同时进行绝对位移量测。
    (3)量测仪器:目前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收敛计为机械式的收敛计。
    (4)原始记录和量测资料整理
    A.量测原始记录
    B.量测资料整理
    原始记录表及实际测点布置图;
    位移随时间以及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
    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随时间以及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
    (5)收敛量测结果的应用
    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第9.3.4条规定,隧道周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均应小于规定数值。
    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第9.3.5条规定了二次衬砌的施工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A.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B.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C.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 第17题:

    路测的同时,对()信号进行采集,能够确切地定位到具体的道路和地点,因此能够准确的发现现网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GPS

  • 第18题:

    TD测试终端和路测软件配合工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路测软件是采集和分析工具,测试终端是执行工具;
    • B、路测软件可以控制终端自动进行多次呼叫及其他业务;
    • C、在路测终端处手动拨打电话,路测软件不记录消息或者事件;
    • D、路测软件支持多终端测试,且支持终端和扫频仪联合测试。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请简述路测前应该做哪些必要的准备。


    正确答案:路测车辆的准备,随行人员确定;路测设备,连接调试成功,电池充足;安装路测软件,运行正常;基站、小区信息导入路测软件中;根据话统、前期路测信息或用户投诉情况,确定路测路段,合理规划路测线路。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钢支撑内力量测目的和方法。

    正确答案: 1)目的:了解钢支撑应力的大小,为钢支撑选型和设计提供依据;根据钢支撑的受力状态,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了解钢支撑的实际工作状态,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
    2)目前使用较普遍的型钢支撑应力量测多采用钢弦式表面应变计,格栅支撑应力量测多采用钢弦式钢筋应力计。目前国内也有使用光纤光栅的表面应变计和钢筋计。
    型钢支撑一般在某一测点位置的上下缘布设一对表面应变计,钢格栅支撑一般选择与主筋相同的的钢筋计焊接到适当部位。监测钢支撑的应力应变。观测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量测。每个测点的量测不少于三次。力求测量数值可靠、稳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利用路测数据进行网络分析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路测数据展示了网络下行信号的电平和质量的分布状况,能比较直观地反应网络服务质量,比如是否存在越区覆盖或者盲区,话音质量是否良好,是否存在掉话、干扰和切换等问题;同时能够帮助检查工程参数的正确性,例如基站经纬度,天线方位角等。缺点是无法反映上行信号的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测验编制与实施中“试测”的目的和概念。

    正确答案: 为保证侧绘结果的可节性和有效性,在测验的编制与实施中需要进行试测,即:将初步设计出的题目,在与将来受测对象近似的群体中预先使用,取得有关参数,以此了解测验品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正确答案: 讲解的主要优点是“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讲解时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就某些知识而言,由于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而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率。讲解的主要缺点
    (1)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只有极少的师生交流和反馈信息(如学生的表情)。会影响学生创造性品格的发展。
    (2)学生只听不干,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无亲身体验。
    (3)只靠听信息,信息的保持率(记忆)不高。尽管在课堂上传输信息速率较高,但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方法的教学效率并不突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