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列出“初唐四杰”和他们的代表作”相关问题
  • 第1题:

    问答题
    在《书法论》中,沈氏对于“笔法”、“笔势”、“笔意”是怎样阐述的?

    正确答案: 在《书法论》中,沈氏认为,“笔法是任何一种点画都要运用着它,即所谓‘笔笔中锋’,是必须共守的根本方法”。也就是说,笔法是书法中一种用笔的根本大法。笔势则不这样,它是一种单行的规则,“是每一种点画各自顺从着各具的特殊姿势的写法”。这里沈氏的精神是说,笔势就是对每一不同形态的具体点画的不同写法。笔法和笔势的关系和区别是:“笔势是在笔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因时代和人的性情而有肥瘦、长短、曲直、方圆、平侧、巧拙、和峻等各式各样的不同,不像笔法那样不可变易。”因此沈氏认为,“必须把‘法’和‘势’二者区别开来理会,然后对于前人论书的言论,才能弄清他们讲的是什么,不致于迷惑而无所适从”。至于说到笔意,他在文中是这样述说的:“我们知道,要离开笔法和笔势去讲究笔意,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从结字整体上看来,笔势是在笔法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演生出来的;笔意又是在笔势进一步互相联系、活动往来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三者都具备在一体之中,才能称之为书法。”
    其实,说得简明些的话,那就是:笔法是书法用笔的基本法则,是不因人而异的;笔势是每一不同的具体点画的不同形态的不同写法及往来之势,是因人而异的;笔意则是用笔点画所产生出来的意趣,也是因人而异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笔法→笔势→笔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题:

    问答题
    何谓“书法人才”?

    正确答案: “书法人才”即在书法艺术事业(包括实践与理论)中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并作出较大贡献的人。人才作为社会中的具体对象,其层次、种类很多,可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上掌握了一定的书法知识和实践,能从事书法创作,为书法初级人才。
    第二层次:较系统地掌握了有关书法知识、技巧,有一定的见解,并能用于创作,取得较大成绩者,为书法中级人才。
    第三层次:有深厚的基本功,思路开扩,思维立体,精于书法理论、技巧,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并能在历史上站得住脚的新书风者,也可称为开拓型的人物,为书法的高级人才。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根据古往今来的书法实践,又可将书法人才分为四类:
    种类特征代表人物天才思维立体,贯古通今,善于创造,有极强的形象记忆能力及感受力。第一、二信号系统比常人占优势,书法史中可称为开派大师,甚至是划时代的人物。李斯钟繇王羲之郑道昭颜真卿怀素邓石如奇才艺术感受力甚强,直接印象鲜明,善于在前人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书风。
    基础知识到爆发出巨大创造力之间的距离较短。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作了为世注目的贡献。王献之杨凝式黄庭坚王铎康有为于右任王世镗陆维钊能才第一、二信号系统较平衡,知识渊博,对书法有深刻理解,实践中继承多于创造。
    虞世南文征明刘墉沈尹默散才学识较深,思路亦广,学习精神可嘉,亦欲创造,然总无大的突破。徐浩蔡襄
    唐寅包世臣马公愚王福庵另外还有“不才”,其特点是志大才疏,欲有作为,未有结果,或步人后尘,成为“书奴”;或意欲变化,而格调大大低于前人,甚至堕入魔道。前者如乾隆皇帝,有人评其一辈子未写过一个好字;后者如王文治,气息卑弱。至于吾丘衍提倡烧笔为篆,更不足取。我们划分的唯一标准是上述人物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以及这些作品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而不是诸如地位、名气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小篆书体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从整体来看,小篆确立了长方形的结体法和圆起圆收的运笔法。其造形虽还保持有一定的象形文字特征,但已注重强调笔画的均匀分布,强调在对称中的变化,已具有图案式的装饰美。在运笔上,藏起藏落,逆锋入笔,提转运行,转角处均呈弧形,整体见方,行笔却圆,寓圆于方而无外拓的笔锋,只有横、竖、弧,而无撇、捺,但笔势变化灵动,因而在肃整庄严之中又见挺拔劲秀之姿。如韦续《墨薮》记载李斯用笔之法云:“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此理可见矣,斯善书,自赵高以下,咸见伏焉。”张怀瓘《书断》说李斯小篆,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其铭题钟鼎,及所作符印,至今仍然延用,并赞曰:“李君创法,神虑精微,铁为肢体,虯作骖騑,江海淼漫,山岳巍巍,长风万里,鸾凤于飞。”以上的评价和赞语,也反映出小篆所具有的艺术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学习楷书选择哪几种碑帖入手好?为什么?

    正确答案: 学习书法首先从楷书入手为好,理由有三:第一,楷书是现在通用的书体,通俗实用,容易理解;第二,楷书的点画分明,八法具备,上学隶篆,旁习行草,自可操纵自如;第三,楷书中正匀称,是结体的基本规律,然后变化方可不失规距。
    楷书碑帖极多,选择初学的范本,宜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字的大小要适中。小楷的用笔不易观察,写小字偏于用指,不能锻炼腕力。字体过大,偏重用肘,也不利于用腕的锻炼;大字费纸费墨占地方,诸多不便。选学四至六厘米见方的中楷,以运腕为主,兼及指肘,锻炼全面,缩敛可作小楷,扩展可为榜书,小大由之。
    第二,要选用手迹。碑和摹刻本只留字的轮廓间架,有的因碑石年久,或反复摹刻,连轮廓间架也都失真,不宜作为初学者的范本。手迹影印本没有讹失,用笔用墨的微妙变化尽收眼底。第三,要选用名家的代表作。书法的优劣高下相距很大,学上上者得其上,学上者仅得其中,学中者得其下,学下者得下下,不能不加慎重。
    唐代是楷书的成熟期,讲究结构,法度严谨。李邕、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诸家,各有特色,都可以作为楷模。但有的只存碑石拓片而无手迹,不便初学。颜真卿楷书点画提按、轻重顿挫分明,结体平稳端庄,气度磅礴,又有墨迹《告身》传世,对于初学是极为有利的条件。不妨先从《告身》入手,再及《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等。欧字瘦劲凝炼结体严整,有《张翰帖》和《梦奠帖》等真迹传世,并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多种拓本流传。以欧字作为入手的范本也很好。欧颜两家,可根据爱好和性情相近者来决定。待笔法有一定基础之后,可遍及其他诸家。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唐代楷书结体平正,分布均匀,宜于初学,是其优点,但是容易流于呆板和一般化。为此,学习唐楷之后,可以上溯六朝(主要是北魏)书法,以强筋骨,增雄奇。魏碑气势开拓,骨力雄健,结字奇古,所以有人主张竟从魏碑入手。但魏碑少墨迹可寻,初学易失之丑怪,难度也较大,还是从唐碑入手为好。只要目的明确,能够正确分析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有针对性选择范本,一定会有较快的进步。如有呆滞之病,就以飞动的字体补救,平庸则以险奇补救,疏散则以茂密补救……
    总之,初学书法,先易后难,先平正后险奇,循序渐进,才能获得坚实的基础。切忌朝三暮四,好高鹜远,更换不定,结果是欲速不达,到头来一无所成,又须要从头做起,反倒耽误了时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墨应怎样使用和保养?

    正确答案: 用于书画创作,特别需要装裱收藏的,当然用高级油烟墨为好。作为一般练习用墨,特烟、精烟、选烟都可以,倒是用墨的方法更为重要些。首先磨墨要垂直顺磨,磨时如换方向,容易起泡。不要磨成斜面,否则不仅磨时不便,且易落下碎屑,影响墨液质量,也不可两头磨。第二,磨墨注水,不要一次太多,可以磨浓再加,再浓再加。这样可避免墨未浓已被水浸松。其次磨时不要太急,以有无噪声为标准,重按慢磨较好。磨好后吸干墨上余液藏好,避免风吹日晒,磨墨宜用无杂质的冷清水,忌用茶水和热水。茶可败墨色,热水伤墨和墨液粗。磨墨的多少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不要用宿墨,因胶易凝结变性,天热还要发臭。不管需要浓或淡,磨时都要磨浓,用时再调水,根据习惯而定。因此案头需置清水一盂备用。但需用量较多的,往往墨未磨浓手腕已经酸软,不便握管,可予先磨好,或以左手磨墨。一日不用的墨,或装匣盛盒,或以纸包好,置阴凉干燥处。忌日晒风吹、潮湿,否则易断裂发霉或脱胶变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多选题
    法史上有“颠张醉素”之称,你们能说一说分别是尊指哪两位书法家吗?()
    A

    张旭

    B

    蔡襄

    C

    柳公权

    D

    怀素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初唐时以《九成宫》饮誉书坛的欧阳询,他的书法理论怎样?

    正确答案: 欧阳询虽说以创“欧体”而为人们所熟知,然而他的书论,历来却没有被人们引起重视,现在既然提到这间题,那末就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吧。首先,欧阳询为我们留下的书论著述大致有《八诀》、《传授诀》、《用笔论》等几篇。其他如所说《三十六法》一篇,《佩文斋书画谱》认为,“诸本都附欧阳询后,今考篇中有‘高宗书法’、‘东坡先生’及‘学欧书’等语,必非唐人所撰,故附于宋代之末”,很有见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书法人才成长的内部规律主要有哪几类?

    正确答案: “内部规律”即书法家成长个人应具备的条件,也可叫“内部因素”。它属于微观的书法人才系统研究内容。本来,作为具有个性的书家,每个人成长的道路是不同的,有不可比较性的一面,不能互相取代;但也有可比较性(即共性)的一面。其主要内容有:
    一、先天因素。过去常常把先天因素归入唯心主义,实际上人本身就是产生书法艺术、进行艺术思维最客观的物质基础。储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大脑及身体的素质、发育有密切的联系。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气质、禀赋,将会对艺术道路起很大作用。书法家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先天和后天的统一、素质和实践的统一。应重视对先天因素对书法家成长所起作用的研究。
    二、优化的知识结构。优秀的理论家与“书橱”式的人物并非同义语;优秀的书法家也并非整天不停地练字能产生的,有成就的书法家的产生靠的是优化的知识结构,即形成它独特面目、达到相当成就的最主要的知识和实践。否则,面对茫茫书海,面对数不清的书体风格,将会陷入到迷茫的境地。优化知识结构应遵循目的性、整体性、有序性、个性化原则,根据主客观情况,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直接对准“创造”这个最终目标。
    三、深远的“识”见。即①正确地把握整个历史、当代文艺思潮、书法艺术本质、美学特征及发展方向;②抓得准自己所攻克的具有较重大意义的、关键性的问题(或书体);③丰富的鉴赏知识和较高的审美能力。一句话:“识”即抓住主要问题的能力。
    四、高度发展的“才能”。如果说“识”即找出问题本质的能力,那么“才”就是实现追求目标的方法,它包括操作技能与思维能力。
    五、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执笔为什么要强调“指实掌虚”?

    正确答案: “指实掌虚”是执笔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指实”,是要求五个手指各司其责,协力配合把牢笔管,力量通过手指导入笔端,即为指实。“掌虚”则要求五个手指协力把握好笔管的同时,把掌心空虚起来,不要把指头紧贴手心。按古人的说法,在执笔运行时,掌心空隙以容得下鸡蛋才行。那么为什么要强调“指实”掌虚”呢?首先,唯“指实”,才能把好笔管,易于着力运行,使心力、臂力、腕力、指力顺畅的导入笔端。而“掌虚”则是为了给手指的协力运行留下必要的空间,使指力和臂力、腕力相结合,导送笔管,作出幅度虽小,却灵活多变的运动规迹,使字的点画形态顾盼灵动、绰约多姿,以见气韵的生动。倘若握笔时将指头和笔管全紧贴在掌心上,特别是将小指无名指、都紧抵掌心时,则手指就只能随手掌的运动而运动,起笔、收笔、行笔就会因之而显得呆滞,失去了手指灵活的运动,则很难使字迹力度畅达灵活生动。清包世臣在其《艺舟双揖·述书》中说到:“古之所谓实指虚掌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贴无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紧握之说也。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在谈到掌虚时,包世臣特别强调小指和无名指要用力外抵,勿使中指的钩力将其压到掌心,他说:“中指力钩,则小指易于入掌,故以掌虚为难。以小指助无名指揭笔尤宜用力也。大凡名指(无名指)之力可与大指等者,则其书未有不工者也。明彭大翼在其《山堂肆考》中亦说:“用笔之法,指实在用力均平,掌虚则运用便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举出四位清代篆书家。

    正确答案: 邓石如、吴熙载、杨沂孙、赵之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举例3―5种北朝墓志?

    正确答案: 北朝墓志有:《张黑女墓志》、《元略墓志》、《刁遵墓志》、《元显隽墓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是哪一位书法家的诗句?他的书法艺术和生平如何?

    正确答案: 是傅山的诗句。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他慨叹国土的沦亡,后因介入抗清活动而被捕,但他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出狱后,清廷曾几次以功名利禄为手段来笼络他,他都严词拒绝,宁死也不入京赴试。是一个有浩然正气的爱国志士。所以他论书亦特别重视人的节操、品格。“作字先作人”,是他的心声。
    傅山因赵孟頫不顾自己出身宋代宗室的身分而在元朝任职这一点,十分卑视他。曾说:“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他所崇敬的是颜真卿这样的忠贞之士,“平原气在胸,毛颖足吞虏”,是他赞颂颜真卿的诗句。他又曾说过:“常临羲之、献之各千过,不以为意。惟鲁公姓名,写时便觉肃然起敬。才展鲁公帖,即不敢倾侧睥睨者,臣子之良知也。”崇颜之心跃然纸上。
    傅的书法,亦如其人,极有个性。篆、隶、真、草各体皆能,而行草尤为超绝。他的草书用笔圆劲流畅,墨酣意足,深得雄逸奇伟之趣。小楷亦清俊古穆,出于魏晋。傅山的书论更有独到之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他自己的书作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傅山自述其学书过程云:“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已而乃愧之曰,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觚棱难近,降与匪人游,不觉其日亲者。松雪何尝不学右军,而结果浅俗,至类驹王之无骨,心术坏而手随之也,于是复学颜太师。”由此可见傅山的书法与颜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颜真卿的高尚品格与书法艺术的成就,都是傅所引以为师的。
    傅山论书还强调“正入变出”。所谓“正入”,就是循之古法,在学习古人有了坚实的基础时才能“变出”,舍此是别无捷径的。傅山,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公元一六○五年)生,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亦有记载为一六○七——一六八四),字青主,别字公宅。山西阳曲人。明亡后号朱衣道人、丹崖子、丹崖翁等,均离有怀念朱明王朝之意。其他别号尚有真山、浊翁、石道人等。传世作品有《傅青主诗画题录册》、《霜红龛集》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名词解释题
    回腕法

    正确答案: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
    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什么是草隶?

    正确答案: 草隶一般是指草率书写的隶书。这种字体既具有草书笔画简约连带的特点,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章草、今草,它的点画、用笔,都带有浓重的隶书意味。如清朝郑文焯《草隶辨》中说:“草隶之制,盖源于汉,而名自晋始。”实际上,史书上“草隶”这个名称,多指由隶书向正楷变化过程中带有较多隶书特点的楷书而言。《草隶辨》中列举了《杨绍墓刻》、《张猛龙碑阴》、隋仁寿元年《古宝轮禅院舍利塔记》等碑,说它们“并足考见草情隶韵”。但也有个别人将草书和隶书合而呼之曰“草隶”。如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云:“荥阳杨肇,晋荆州刺史,善草隶。潘岳诔曰:‘草隶兼善,尺牍必珍’。”即为其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隶书的艺术特点怎样?

    正确答案: 隶书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结体多呈扁方,势态左右横展,神姿静中见动,寓歧于平。②运笔时,起笔藏锋逆入,按笔若蚕头之状,转笔平出,出锋带上挑之势,点画顾盼灵动。③变弧为直,运笔爽截,转折处多提笔暗转或干脆起笔另下,力度内含。④笔画、章法布列均衡,意趣生动,变化丰富而各尽其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鲜于枢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鲜于枢(公元一二五六年——公元一三零一年)。字伯机,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人。初仕为浙江行省都事,官至太常寺典薄。自号困学民,又号直寄老人。他工于诗词文章,书法尤为当时、后世书家推重。据说,他早年学习书法时总是进步不大。一次,他在野外看见有两个人在泥淖中拉车行走,突然领悟了书法用笔的要妙,书艺大进。他酒酣之后吟诗作字,笔力遒健,奇姿横生,与书法家赵孟頫旗鼓相当,被人合称为“书坛二雄”。赵孟頫对他十分推重,认为鲜于枢的草书胜过自己很多。鲜于枢兼长正、行、草诸书体。他的行书古劲似唐人;小楷像钟繇;草书兼类怀素、王献之,最为知名。他善于悬臂逥腕行笔,故点画圆劲,功力超俗。《翰林要诀》的作者陈绎曾向他请教书法,他闭上眼睛伸着手说:“胆!胆!胆!”认为书法应以胆气驾驭。其书法著作有《论草书帖》,书法作品有《千字文》、《大字诗赞》、《渔父辞》、《透光古镜歌》等传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多选题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具体包括如何确定幅式,(),如何协调文字与空白的比例关系和蔬密变化,以求得奇妙、协调的艺术效果。
    A

    如何安排书写的位置

    B

    如何留边

    C

    如何排行

    D

    如何安排字与字、行与行、文与款之间的空间位置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中国画的特征

    正确答案: 中国画在造型上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等手法来描绘对象,并与诗、书、印巧妙结合,加以独特的装裱形式使之相得益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古时宣纸等书画纸有哪些品类和名称?

    正确答案: (1)十样蛮纸。唐时四川造的彩色纸,元费着《蜀笺谱》说谢师厚有十色笺。又说韩浦寄弟诗云“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
    (2)白滑纸。唐龙须(歙县绩溪交界处)所产优质宣纸,见《方樊胜览》。
    (3)白鹿纸。《至正直记》称为龙虎山写篆之纸,赵松雪曾用以写字作画。
    (4)江东纸。徽州等地所产上等纸的总称,宋诗人王令曾有诗云:“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如青云。”
    (5)麦光纸。唐时龙须优质宣纸,见《方舆胜览》。
    (6)冰翼纸。唐时龙须优质宣纸,见《方舆胜览》。
    (7)凝霜纸。唐时龙须优质宣纸,见《方舆胜览》。
    (8)姚黄纸。明李日华云:“竹纸上品有三:曰姚黄、曰学士、曰邵公。”
    (9)炎藤。炎浽产古藤,可以造纸,因名纸为炎藤。
    (10)楮纸。楮树皮也是造宣纸的原料,是我国特产,只有安徽泾县、太平、宣城等地生长。
    (11)硬黄。一种涂蜡后的纸,古人用以摹小字古帖。苏轼诗:“硬黄小字临黄庭。”
    (12)六合麻纸。宋时纸名,产扬州。
    (13)布头笺。宋时蜀中纸名,因含有棉纱得名。
    (14)杨皮纸。宋时产陕西,《金石史》称“坚柔相得,霭和受墨,秦产也,帘放如织”。
    (15)益蜀纸。《正字通》:唐人以浆护纸,使莹,名日益蜀纸。
    (16)海月。其质地色泽略如连史,而纸稍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官全碑的主要特征是:()
    A

    清秀

    B

    龙飞凤舞

    C

    长方形

    D

    扁形

    E

    逆风起笔

    F

    交叉处顿笔


    正确答案: E,F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洗碑

    正确答案: 碑刻术语。古碑因风化剥蚀或人为磨损,后人依据原有旧画加以剔刻,谓之“洗碑”。但碑刻一旦被洗,字画精神难免大逊,如今存西安碑林的颜真卿书《颜家庙碑)即是被洗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谈谈印边处理的规律。

    正确答案: 印边是一方印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朱文还是白文,都必须考虑印边问题。一般来说,白文印如果不另外加一圈边栏的话,只要在印文四周留一圈空地作边就可以了。如另加边栏,则大可在这边栏的粗细,以及边栏与四边的不同距离上做文章,有的残破在上角,左右边栏残破程度也可根据相邻印文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下边可多留些,以免头重脚轻。朱文印边的残破可以参看赵之谦、吴昌硕、来楚生、邓散木的作品,悟出残边的基本规律。
    就印边的处理,大体上有粗边、细边、搭边(印文与边栏搭连)、断边(四条边之断续要不同)、四面无边、借边(以印文之某一笔画代替印边)等。这也仅是近代印人的创造,因为古印的本来面目一般都光洁完整,绝不故意弄得斑驳破残,只是古玺印因经年代久远出土,而自然地产生风化剥蚀的面貌,但人为地处理好印边及印文的残破,的确能使一方印更显得苍劲古朴。那么,印边的残破有什么规律可找呢?一般说,刻工整的汉铸印和宋元细朱文不必破边,最多在四角轻轻敲击以避免四角过于整齐方整。其它印式遇到边栏邻近的印文线条过于平行整齐,就可以破边或残破部分印文,以使全印舒畅通气。残破的办法除了用刀杆敲击外,还可以刀尾不重不轻地研磨,使印章钤盖后出现一种若有若无、似断而连的自然斑剥之趣。切忌毫无目的地妄敲滥击,甚至因敲击不当而造成白文印残缺过多,而显得痈肿模糊,朱文印敲击失度而使笔画断裂、结构松散,甚至因敲击不当而改变成另一个字(如“夫、天”、“田、由、申”)等。刻粗犷一路的朱文印,其印边不妨从封泥印边中去借鉴学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匆匆不及草书”?

    正确答案: 草书本是书写快速流便的产物。但由于在有关史籍书论中常见有“匆匆不及草书”、“匆匆不暇草书”、“忙不及草”、“适迫遽,故不及草”等语句,反让后人对草书到底是写快好还是写慢好产生了疑问,屡辨不清。有人认为是草书写得慢,所以“匆匆不暇草书”意即来不及写草书。有人则将其断句为“匆匆不暇,草书”,又解释为时间来不及,只好草草书写之。
    其实,细审这些句子的出处,联系其上下之文义,应以解释为“因时间匆忙,故来不及写草书”为宜。但这里的来不及写草书却不是因为草书写得慢而来不及写,而是草书形成艺术之后,形体结构变化大,定则多,不容易掌握,如为初学,反觉得难以下笔,导至书写迟缓,所以,时间一紧迫,就来不及写草书了。后人就常常拿这句话作自谦之词,来表示“时间仓促,不能作草书为歉”的意思,并非草书必须写慢。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说:“欲作草书,必先释智遗形,以至于超鸿朦、混希夷,然后下笔,古人言:‘匆匆不及草书’,有以也。”清张廷相、鲁一贞著的《玉燕楼书法·五则》亦云:“古人云:忙中不及作草,甚哉,草书之难也……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自始之终,一笔混成夫岂易事。”所以,对草书须快写当是毫无疑义的。但对这句话,则不应解释为快速了草的书写。正如宋高宗赵构所说:“昔人论草书,谓张伯英以一笔书之,行断则再续。蟠屈拿攫,飞动自然,筋骨心手相应,所以率情运用,略无留碍,故誉者云:‘应指宜事如矢发机,霆不暇激,电不及飞。’皆造极而言创始之意也。后世或云‘忙不及草’者,岂草之本旨哉,正须翰动若驰,落纸云烟方佳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胡小石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胡小石(公元一八八八——一九六二年),享年七十五岁,浙江绍兴人,名光炜,号债伊,又号夏序,晚年号沙公。历任南京中央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的教授。其书法学从李瑞清,突出了顿挫迟涩运笔之法,并变魏碑的横扁势为纵长势,古朴瘦劲,精气内敛,流利畅达,别成风格。篆、隶、真、行、草,都有自己的独特面目,其于古文字学和书法理论均有较高的造诣,曾讲授《中国书学史》,并有《书艺略论》等书法论著问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