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十九)  【给定资料】  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为了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西欧国家吸取战前经验教训,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保证了—个占有社会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目前,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社会比较稳定,民众生活普遍较为富裕,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  浙江省社科院发布的《关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题目
问答题
(十九)  【给定资料】  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为了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西欧国家吸取战前经验教训,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保证了—个占有社会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目前,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社会比较稳定,民众生活普遍较为富裕,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  浙江省社科院发布的《关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评估的说明》显示,2010年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距100%实现全面小康仅仅差5.8个百分点,“但是老百姓的生活体验却并不那么愉悦,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在增加,对于未来的增收和改善生活信心不大。”调查显示,有八成人明显感觉到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大。  人民网推出“2011‘两会’调查,你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截至2月22日,社会保障高居榜首,最受网民关注。2010年人民网“两会”调查中,养老保险排在“十大热点话题”首位;2009年“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下岗老工人的生活太难,体弱多病的更难,生活都保障不了,更谈不上有病就医。”有网友这样留言。  在山东烟台—个建筑工地打工的老韩领到了春节后的第—份工资。老韩今年56岁,是山东沂蒙山区—个小山村的农民。老韩打工,为的是给自己和老伴准备养老钱。他说要在外面干上四五年,希望积攒2万元。在现实压力下,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村居民,就和老韩—样,节衣缩食,把来之不易的收入积攒起来,以应对不时之需。  40岁的张先生在北京—家外企工作,他是公司骨干,收入不菲,可由于工作时常变动,生活压力很大,总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于是,他每月把20%的工资存起来,作为自己的“养老基金”,“过几年,不能在职场打拼了,就靠这部分‘老底儿’生活”。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04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在40%以上,过高的投资比例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约束。由于国内居民消费能力比较弱,导致生产扩大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大量产品只能出口,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50%以上。作为—个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既增加了经济风险,又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在我国,2010年的居民消费率仅为37.3%,比2000年下降25.0个百分点,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还要低11.5个百分点。而正常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这—比率在60%至70%之间。专家指出,当前内需不足,主要还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很多,不愿花钱,不敢花钱二不能放心花钱。“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今天的钱。”  2.欧洲发达国家以及包括韩国在内等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到—定水平后,经济增长开始由“积累型”走向了“分享型”。据西方统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总量已经相当可观。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全年累计突破8万亿,比1997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9万亿还多,同比增长达到21.3%。从2000年到2010年,政府财政收入从1.3万亿元增长到8.3万亿元,增长了近5.2倍。2010年投向民生的财政增长超过了30%,其中投向社会保障的投入增长19.4%。  据统计,2010年浙江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2005年的2.3倍、2.4倍。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4.5%,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3%。日益殷实的财力保障,成为浙江向“民生财政”转变、向“有福利增长”转变的最大底气。  每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上项目、比增长的热情,往往格外高。而今年,不少省区市的“两会”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GDP增速等预期目标调低了,经济指标淡化了,对于“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北京、上海将目标锁定在8%,比“十—五”规划目标低了2个百分点。广东、浙江也设定在8%左右,内蒙古则确定为12%,远低于“十—五”时期年均17.6%的增速。成为亮点的是,让人民“满意”“幸福”成了各地规划中的高频词。  面对各地不约而同在经济发展快车道上的“换挡”,人大代表刘子福说:“今后衡量—个地区的发展成效、财政状况,包括可考核干部,主要应看能不能拿出钱来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实质是个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  在—次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了—番掏心窝子的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项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也是—件‘苦差事’,没有半点风光,短期内也看不出多少政绩,但是把这件事真正抓好了,千百万老百姓就能更好地吃上安心饭。睡上安稳觉,这就是最大的政绩!”  2010年10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社会保险法草案获得了表决通过。作为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它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次重大的制度突破,是—部能够“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民生大法。有媒体评论,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继全民义务教育免费,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民生领域的第三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问题】  某市将召开—次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形势分析会。会上,某领导要就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作主题发言。请结合“给定资料1~2”,为领导拟—份发言要点。(25分)  要求:全面、简洁、条理清晰,有—定高度,字数不超过500字。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十九)  【给定资料】  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为了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西欧国家吸取战前经验教训,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保证了—个占有社会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目前,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社会比较稳定,民众生活普遍较为富裕,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  浙江省社科院发布的《关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陣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 转移接续办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全面建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了推进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重大举措。
    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民生的改 善、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 应有之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加强社会“安全网”“平衡器”“助推器”“稳定器”的 建设。
    材料中所讲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 A.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B.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C.强化监督,规范管理
    D.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公平


    答案:A
    解析: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 第2题: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陣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 转移接续办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全面建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了推进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重大举措。
    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民生的改 善、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 应有之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加强社会“安全网”“平衡器”“助推器”“稳定器”的 建设。
    材料中提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的社会。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科教进步.、文化繁荣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A,C,D
    解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第3题: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快(),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 A、建立覆盖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B、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经济保障体系
    • C、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正确答案:C

  • 第4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这一制度逐渐条理延伸到农村。到2007年底,345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健全完善体现了什么经济常识?


    正确答案: 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 第5题:

    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活重点,必须()

    • A、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B、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 C、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D、健全廉租房制度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坚持完善的“保障线”制度包括()

    • A、失业保险
    • B、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 C、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 D、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正确答案:A,C,D

  • 第7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

    • A、充分的生活保障
    • B、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 C、可靠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
    • D、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多选题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
    A

    消灭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

    B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C

    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E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十九)  【给定资料】  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为了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西欧国家吸取战前经验教训,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保证了—个占有社会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目前,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社会比较稳定,民众生活普遍较为富裕,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  浙江省社科院发布的《关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评估的说明》显示,2010年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距100%实现全面小康仅仅差5.8个百分点,“但是老百姓的生活体验却并不那么愉悦,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在增加,对于未来的增收和改善生活信心不大。”调查显示,有八成人明显感觉到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大。  人民网推出“2011‘两会’调查,你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截至2月22日,社会保障高居榜首,最受网民关注。2010年人民网“两会”调查中,养老保险排在“十大热点话题”首位;2009年“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下岗老工人的生活太难,体弱多病的更难,生活都保障不了,更谈不上有病就医。”有网友这样留言。  在山东烟台—个建筑工地打工的老韩领到了春节后的第—份工资。老韩今年56岁,是山东沂蒙山区—个小山村的农民。老韩打工,为的是给自己和老伴准备养老钱。他说要在外面干上四五年,希望积攒2万元。在现实压力下,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村居民,就和老韩—样,节衣缩食,把来之不易的收入积攒起来,以应对不时之需。  40岁的张先生在北京—家外企工作,他是公司骨干,收入不菲,可由于工作时常变动,生活压力很大,总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于是,他每月把20%的工资存起来,作为自己的“养老基金”,“过几年,不能在职场打拼了,就靠这部分‘老底儿’生活”。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04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在40%以上,过高的投资比例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约束。由于国内居民消费能力比较弱,导致生产扩大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大量产品只能出口,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50%以上。作为—个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既增加了经济风险,又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在我国,2010年的居民消费率仅为37.3%,比2000年下降25.0个百分点,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还要低11.5个百分点。而正常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这—比率在60%至70%之间。专家指出,当前内需不足,主要还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很多,不愿花钱,不敢花钱二不能放心花钱。“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今天的钱。”  2.欧洲发达国家以及包括韩国在内等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到—定水平后,经济增长开始由“积累型”走向了“分享型”。据西方统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总量已经相当可观。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全年累计突破8万亿,比1997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9万亿还多,同比增长达到21.3%。从2000年到2010年,政府财政收入从1.3万亿元增长到8.3万亿元,增长了近5.2倍。2010年投向民生的财政增长超过了30%,其中投向社会保障的投入增长19.4%。  据统计,2010年浙江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2005年的2.3倍、2.4倍。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4.5%,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3%。日益殷实的财力保障,成为浙江向“民生财政”转变、向“有福利增长”转变的最大底气。  每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上项目、比增长的热情,往往格外高。而今年,不少省区市的“两会”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GDP增速等预期目标调低了,经济指标淡化了,对于“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北京、上海将目标锁定在8%,比“十—五”规划目标低了2个百分点。广东、浙江也设定在8%左右,内蒙古则确定为12%,远低于“十—五”时期年均17.6%的增速。成为亮点的是,让人民“满意”“幸福”成了各地规划中的高频词。  面对各地不约而同在经济发展快车道上的“换挡”,人大代表刘子福说:“今后衡量—个地区的发展成效、财政状况,包括可考核干部,主要应看能不能拿出钱来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实质是个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  在—次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了—番掏心窝子的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项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也是—件‘苦差事’,没有半点风光,短期内也看不出多少政绩,但是把这件事真正抓好了,千百万老百姓就能更好地吃上安心饭。睡上安稳觉,这就是最大的政绩!”  2010年10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社会保险法草案获得了表决通过。作为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它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次重大的制度突破,是—部能够“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民生大法。有媒体评论,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继全民义务教育免费,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民生领域的第三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问题】  某市将召开—次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形势分析会。会上,某领导要就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作主题发言。请结合“给定资料1~2”,为领导拟—份发言要点。(25分)  要求:全面、简洁、条理清晰,有—定高度,字数不超过500字。

    正确答案:
    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必要性的发言稿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2010年10月,《社会保险法》获得了表决通过,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今天,我从面临的问题和外国经验入手,来和大家谈谈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悬殊,住房、就业、看病、养老等问题凸显,生活压力增加,信心不足,社会保障受到广泛关注。从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国内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内需不足,主要就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很多,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钱。
    再次,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很快,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造了条件。
    同志们,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有助于促进公平正义,解决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今后衡量—个地区的发展成效、财政状况,包括考核干部,将主要应看能不能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因为这实质上是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坚持完善下列“保障线”制度()
    A

    失业保险

    B

    医疗保险

    C

    养老保险

    D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活重点,必须()
    A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

    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C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

    健全廉租房制度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十九)  【给定资料】  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为了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西欧国家吸取战前经验教训,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保证了—个占有社会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目前,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社会比较稳定,民众生活普遍较为富裕,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  浙江省社科院发布的《关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评估的说明》显示,2010年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距100%实现全面小康仅仅差5.8个百分点,“但是老百姓的生活体验却并不那么愉悦,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在增加,对于未来的增收和改善生活信心不大。”调查显示,有八成人明显感觉到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大。  人民网推出“2011‘两会’调查,你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截至2月22日,社会保障高居榜首,最受网民关注。2010年人民网“两会”调查中,养老保险排在“十大热点话题”首位;2009年“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下岗老工人的生活太难,体弱多病的更难,生活都保障不了,更谈不上有病就医。”有网友这样留言。  在山东烟台—个建筑工地打工的老韩领到了春节后的第—份工资。老韩今年56岁,是山东沂蒙山区—个小山村的农民。老韩打工,为的是给自己和老伴准备养老钱。他说要在外面干上四五年,希望积攒2万元。在现实压力下,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村居民,就和老韩—样,节衣缩食,把来之不易的收入积攒起来,以应对不时之需。  40岁的张先生在北京—家外企工作,他是公司骨干,收入不菲,可由于工作时常变动,生活压力很大,总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于是,他每月把20%的工资存起来,作为自己的“养老基金”,“过几年,不能在职场打拼了,就靠这部分‘老底儿’生活”。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04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在40%以上,过高的投资比例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约束。由于国内居民消费能力比较弱,导致生产扩大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大量产品只能出口,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50%以上。作为—个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既增加了经济风险,又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在我国,2010年的居民消费率仅为37.3%,比2000年下降25.0个百分点,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还要低11.5个百分点。而正常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这—比率在60%至70%之间。专家指出,当前内需不足,主要还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很多,不愿花钱,不敢花钱,不能放心花钱。“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今天的钱。”  2.欧洲发达国家以及包括韩国在内等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到—定水平后,经济增长开始由“积累型”走向了“分享型”。据西方统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总量已经相当可观。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全年累计突破8万亿,比1997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9万亿还多,同比增长达到21.3%。从2000年到2010年,政府财政收入从1.3万亿元增长到8.3万亿元,增长了近5.2倍。2010年投向民生的财政增长超过了30%,其中投向社会保障的投入增长19.4%。  据统计,2010年浙江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2005年的2.3倍、2.4倍。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4.5%,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3%。日益殷实的财力保障,成为浙江向“民生财政”转变、向“有福利增长”转变的最大底气。  每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上项目、比增长的热情,往往格外高。而今年,不少省区市的“两会”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GDP增速等预期目标调低了,经济指标淡化了,对于“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北京、上海将目标锁定在8%,比“十—五”规划目标低了2个百分点。广东、浙江也设定在8%左右,内蒙古则确定为12%,远低于“十—五”时期年均17.6%的增速。成为亮点的是,让人民“满意”、“幸福”成了各地规划中的高频词。  面对各地不约而同在经济发展快车道上的“换挡”,人大代表刘子福说:“今后衡量—个地区的发展成效、财政状况,包括可考核干部,主要应看能不能拿出钱来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实质是个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  在—次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了—番掏心窝子的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项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也是—件‘苦差事’,没有半点风光,短期内也看不出多少政绩,但是把这件事真正抓好了,千百万老百姓就能更好地吃上安心饭,睡上安稳觉,这就是最大的政绩!”  2010年10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社会保险法草案获得了表决通过。作为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它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次重大的制度突破,是—部能够“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民生大法。有媒体评论,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继全民义务教育免费,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民生领域的第三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问题】  某市将召开—次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形势分析会。会上,某领导要就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作主题发言。请结合“给定资料1~2”,为领导拟—份发言要点。(25分)  要求:全面、简洁、条理清晰,有—定高度,字数不超过5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必要性的发言稿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2010年10月,《社会保险法》获得了表决通过,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今天,我从面临的问题和外国经验入手,来和大家谈谈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悬殊,住房、就业、看病、养老等问题凸显,生活压力增加,信心不足,社会保障受到广泛关注。从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国内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内需不足,主要就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很多,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钱。
    再次,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很快,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创造了条件。
    同志们,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有助于促进公平正义,解决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今后衡量—个地区的发展成效、财政状况,包括考核干部,将主要看能不能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因为这实质上是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陣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 转移接续办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全面建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了推进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重大举措。
    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民生的改 善、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 应有之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加强社会“安全网”“平衡器”“助推器”“稳定器”的 建设。
    我国未来五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 )。
    A.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完备 B.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C.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D.达到最高保障水平


    答案:A,B,C
    解析:
    《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未来五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 要目标是: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完备,体系比较健全,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D 项说法超前,不应选。

  • 第14题: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陣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 转移接续办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全面建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了推进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重大举措。
    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民生的改 善、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 应有之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加强社会“安全网”“平衡器”“助推器”“稳定器”的 建设。
    社会保障具有收人分配功能,这属于国民收人的( )。
    A. —次分配 B. 二次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B
    解析:
    国民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 产部门中的各阶级、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还要进行 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也称为二次收入分配;再次分配是指经济主体不必直接通过劳动 而可依法获得的收入,如退休工资、(官员的)退休金、失业补贴等;或是国家或其他经济主体自愿的资助。

  • 第15题: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坚持完善下列“保障线”制度()

    • A、失业保险
    • B、医疗保险
    • C、养老保险
    • D、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这一制度逐渐条理延伸到农村。到2007年底,345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请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最困难群体提供了基本生活权利的保障;调节了社会成员之间过大的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相对公平;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 第17题: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

    • A、消灭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
    • B、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 C、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 E、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正确答案:B,C,D,E

  • 第18题:

    社区和社区保障体系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 A、社区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载体。
    • B、社区建设反映了社会保障改革的客观要求。
    • C、社区建设的完善和发展为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和基础。
    • D、政府为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提供资金。

    正确答案:A,B,C

  • 第19题: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

    • A、充分的生活保障
    • B、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 C、可靠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十一)  【给定资料】  资料1  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为了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西欧国家吸取战前经验教训,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保证了一个占有社会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目前,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社会比较稳定,民众生活普遍较为富裕,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  浙江省社科院发布的《关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评估的说明》显示,2010年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距100%实现全面小康仅仅差5.8个百分点,“但是老百姓的生活体验却并不那么愉悦,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在增加,对于未来的增收和改善生活信心不大。”调查显示,有八成人明显感觉到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大。  人民网推出“2011‘两会’调查,你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截至2月22日,社会保障高居榜首,最受网民关注。2010年人民网“两会”调查中,养老保险排在“十大热点话题”首位;2009年“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下岗老工人的生活太难,体弱多病的更难,生活都保障不了,更谈不上有病就医。”有网友这样留言。  在山东烟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的老韩领到了春节后的第一份工资。老韩今年56岁,是山东沂蒙山区一个小山村的农民。老韩打工,为的是给自己和老伴准备养老钱。他说要在外面干上四五年,希望积攒2万元。在现实压力下,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村居民,就和老韩一样,节衣缩食,把来之不易的收入积攒起来,以应对不时之需。  40岁的张先生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他是公司骨干,收入不菲,可由于工作时常变动,生活压力很大,总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于是,他每月把20%的工资存起来,作为自己的“养老基金”,“过几年,不能在职场打拼了,就靠这部分‘老底儿’生活”。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04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在40%以上,过高的投资比例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约束。由于国内居民消费能力比较弱,导致生产扩大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大量产品只能出口,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50%以上。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既增加了经济风险,又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在我国,2010年的居民消费率仅为37.3%,比2000年下降25个百分点,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还要低11.5个百分点。而正常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在60%至70%之间。专家指出,当前内需不足,主要还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很多,不愿花钱,不敢花钱,不能放心花钱。“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今天的钱。”  资料2  欧洲发达国家以及包括韩国在内等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开始由“积累型”走向了“分享型”。据西方统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一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总量已经相当可观。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全年累计突破8万亿,比1997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9万亿还多,同比增长达到21.3%。从2000年到2010年,政府财政收入从1.3万亿元增长到8.3万亿元,增长了近5.2倍。2010年投向民生的财政增长超过了30%,其中投向社会保障的投入增长19.4%。  据统计,2010年浙江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2005年的2.3倍、2.4倍。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4.5%,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3%。日益殷实的财力保障,成为浙江向“民生财政”转变、向“有福利增长”转变的最大底气。  每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上项目、比增长的热情,往往格外高。而今年,不少省区市的“两会”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GDP增速等预期目标调低了,经济指标淡化了,对于“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北京、上海将目标锁定在8%,比“十一五”规划目标低了2个百分点。广东、浙江也设定在8%左右,内蒙古则确定为12%,远低于“十一五”时期年均17.6%的增速。成为亮点的是,让人民“满意”“幸福”成了各地规划中的高频词。  面对各地不约而同在经济发展快车道上的“换挡”,人大代表刘子福说:“今后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成效、财政状况,包括可考核干部,主要应看能不能拿出钱来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实质是个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  在一次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苦差事’,没有半点风光,短期内也看不出多少政绩,但是把这件事真正抓好了,千百万老百姓就能更好地吃上安心饭,睡上安稳觉,这就是最大的政绩!”  2010年10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社会保险法草案获得了表决通过。作为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它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一次重大的制度突破,是一部能够“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民生大法。有媒体评论,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继全民义务教育免费,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民生领域的第三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问题】  某市将召开一次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形势分析会。会上,某领导要就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作主题发言。请结合“给定资料1~2”,为领导拟一份发言要点。  要求:全面、简洁、条理清晰,有一定高度,字数不超过500字。

    正确答案:
    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必要性的发言稿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2010年10月,《社会保险法》获得了表决通过,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今天,我将从面临的问题和外国经验入手,来和大家谈谈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悬殊,住房、就业、看病、养老等问题凸显,生活压力增加,信心不足,社会保障受到广泛关注。从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国内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内需不足,主要就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很多,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钱。
    再次,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很快,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创造了条件。
    同志们,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有助于促进公平正义,解决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今后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成效、财政状况,包括考核干部,将主要看能不能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因为这实质上是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十三)  【给定资料】  1.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为了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西欧国家吸取战前经验教训,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中的大多数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并保证了—个占有社会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目前,西欧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但总的来说,社会比较稳定,民众生活普遍较为富裕,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  浙江省社科院发布的《关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评估的说明》显示,2010年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距100%实现全面小康仅仅差5.8个百分点,“但是老百姓的生活体验却并不那么愉悦,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在增加,对于未来的增收和改善生活信心不大。”调查显示,有八成人明显感觉到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大。  人民网推出“2011‘两会’调查,你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截至2月22日,社会保障高居榜首,最受网民关注。2010年人民网“两会”调查中,养老保险排在“十大热点话题”首位;2009年“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下岗老工人的生活太难,体弱多病的更难,生活都保障不了,更谈不上有病就医。”有网友这样留言。  在山东烟台—个建筑工地打工的老韩领到了春节后的第—份工资。老韩今年56岁,是山东沂蒙山区—个小山村的农民。老韩打工,为的是给自己和老伴准备养老钱。他说要在外面干上四五年,希望积攒2万元。在现实压力下,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村居民,就和老韩—样,节衣缩食,把来之不易的收入积攒起来,以应对不时之需。  40岁的张先生在北京—家外企工作,他是公司骨干,收入不菲,可由于工作时常变动,生活压力很大,总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于是,他每月把20%的工资存起来,作为自己的“养老基金”,“过几年,不能在职场打拼了,就靠这部分‘老底儿’生活”。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04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在40%以上,过高的投资比例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约束。由于国内居民消费能力比较弱,导致生产扩大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大量产品只能出口,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50%以上。作为—个经济大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既增加了经济风险,又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在我国,2010年的居民消费率仅为37.3%,比2000年下降25.0个百分点,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还要低11.5个百分点。而正常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这—比率在60%至70%之间。专家指出,当前内需不足,主要还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很多,不愿花钱,不敢花钱二不能放心花钱。“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今天的钱。”  2.欧洲发达国家以及包括韩国在内等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到—定水平后,经济增长开始由“积累型”走向了“分享型”。据西方统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总量已经相当可观。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全年累计突破8万亿,比1997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9万亿还多,同比增长达到21.3%。从2000年到2010年,政府财政收入从1.3万亿元增长到8.3万亿元,增长了近5.2倍。2010年投向民生的财政增长超过了30%,其中投向社会保障的投入增长19.4%。  据统计,2010年浙江省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2005年的2.3倍、2.4倍。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4.5%,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3%。日益殷实的财力保障,成为浙江向“民生财政”转变、向“有福利增长”转变的最大底气。  每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上项目、比增长的热情,往往格外高。而今年,不少省区市的“两会”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GDP增速等预期目标调低了,经济指标淡化了,对于“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北京、上海将目标锁定在8%,比“十—五”规划目标低了2个百分点。广东、浙江也设定在8%左右,内蒙古则确定为12%,远低于“十—五”时期年均17.6%的增速。成为亮点的是,让人民“满意”“幸福”成了各地规划中的高频词。  面对各地不约而同在经济发展快车道上的“换挡”,人大代表刘子福说:“今后衡量—个地区的发展成效、财政状况,包括可考核干部,主要应看能不能拿出钱来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实质是个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  在—次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了—番掏心窝子的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项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也是—件‘苦差事’,没有半点风光,短期内也看不出多少政绩,但是把这件事真正抓好了,千百万老百姓就能更好地吃上安心饭。睡上安稳觉,这就是最大的政绩!”  2010年10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社会保险法草案获得了表决通过。作为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它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次重大的制度突破,是—部能够“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民生大法。有媒体评论,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是继全民义务教育免费,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民生领域的第三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问题】  某市将召开—次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形势分析会。会上,某领导要就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作主题发言。请结合“给定资料1~2”,为领导拟—份发言要点。(25分)  要求:全面、简洁、条理清晰,有—定高度,字数不超过500字。

    正确答案:
    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必要性的发言稿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2010年10月,《社会保险法》获得了表决通过,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今天,我从面临的问题和外国经验入手,来和大家谈谈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悬殊,住房、就业、看病、养老等问题凸显,生活压力增加,信心不足,社会保障受到广泛关注。从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国内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内需不足,主要就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还很多,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钱。
    再次,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很快,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造了条件。
    同志们,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有助于促进公平正义,解决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今后衡量—个地区的发展成效、财政状况,包括考核干部,将主要应看能不能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因为这实质上是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社区和社区保障体系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A

    社区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载体。

    B

    社区建设反映了社会保障改革的客观要求。

    C

    社区建设的完善和发展为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和基础。

    D

    政府为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提供资金。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快(),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A

    建立覆盖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B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经济保障体系

    C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