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判断题甲某日实施了杀害乙的行为,当时致乙重伤,被他人送往医院。一周后,抢救无效,乙死亡。甲的故意杀人罪就是隔时犯。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甲某日实施了杀害乙的行为,当时致乙重伤,被他人送往医院。一周后,抢救无效,乙死亡。甲的故意杀人罪就是隔时犯。
A

B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更多“  甲某日实施了杀害乙的行为,当时致乙重伤,被他人送往医院。一周后,抢救无效,乙死亡。甲的故意杀人罪就是隔时犯。”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欲杀乙,用菜刀对乙的胸部砍击,乙倒地后甲误认为乙已经死亡,便迅速逃离。乙被送到医院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但因护士在输液时用错药物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伤害罪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犯罪未遂。本案中,甲的行为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要件的行为,并且自认为已经将实现犯罪意图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例如:行为人持枪向被害人射击,被害人应声倒地,行为人误认为被害人已经中弹死亡,持枪逃离犯罪现场,实际被害人可能只是受了轻伤。

  • 第2题:

    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答案:A
    解析:
    【考点】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详解】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本案中,甲在主观上是出于杀死乙的故意,并且已经着手实施杀乙的行为,在拿刀刺死乙的过程中,虽然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但此时乙已经受伤,如果甲想继续杀乙的话,完全可以继续实施其他杀死乙的行为。但是甲选择了放弃,因此甲不成立故意杀人未遂。A的说法是错误的。甲主观上放弃了继续杀乙的想法,并将乙送往医院,经过治疗,乙的生命得以保全,即甲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故B选项正确。但是司法部公布的答案为A,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 第3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医生甲意欲杀害患者丙,将毒药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让乙给丙注射。乙接过药品后发现是致命的毒药,但仍给丙注射,致丙死亡,甲构成教唆乙杀人的教唆犯
    B:甲教唆乙杀丙,同时又告诉丙:“乙会杀你,作好防卫准备”。某日晚,乙杀丙时,丙正当防卫将乙杀死,甲对乙的死亡应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C:甲乙有仇,甲扬言要杀乙,乙逃往他乡后,甲在多处张贴悬赏广告“杀死乙者奖励3万元”,但是没有人杀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D:甲教唆乙盗窃丙家的财物,乙接受教唆后前往丙家行窃,被丙发现后乙为了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属于教唆未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答案:A,C,D
    解析:
    【考点】教唆犯。详解:关于A选项。教唆犯是共犯的一种,是指教唆引起他人犯意的共犯人。甲利用不知情的护士乙的行为来实施自己的犯罪行为,与乙没有达成共同犯罪的故意,所以是单独犯罪。护士乙在知情后仍然实施犯罪行为,属于片面的帮助犯,也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甲并不构成教唆乙杀人的教唆犯,A选项的说法错误,当选。关于B选项。间接正犯又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甲教唆乙杀丙,同时又告诉丙:“乙会杀你,做好防卫准备”。某日晚,乙杀丙时,丙正当防卫将乙杀死。甲的真实意图是借丙之手杀乙,甲属于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所以B选项的说法正确,不选。关于C选项。教唆犯的成立一般要求有明确具体的教唆对象,否则不成立教唆犯。甲在多处张贴悬赏广告“杀死乙者奖励3万元”,并没有具体的对象,不成立教唆犯。所以C选项的说法错误,当选。关于D选项。甲教唆乙盗窃丙家的财物,乙接受教唆后前往丙家行窃,被丙发现后乙为了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致丙轻伤,此时乙的行为已经从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属于共同犯罪的实行过限问题。甲应在盗窃罪的犯罪内承担教唆犯的刑事责任,且属于教唆犯既遂。所以D选项的说法错误,当选。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

  • 第4题:

    某甲为杀害某乙,放火烧乙在田间护庄稼睡觉的茅棚,致乙被烧死,则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放火罪后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甲、乙杀害丙,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枪。结果甲击中丙并致其死亡,乙则因心理害怕,手发抖而未击中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B、甲、乙如果事前有共同预谋,则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构成犯罪中止
    • D、甲、乙如果事前无共同预谋,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甲欲开枪杀乙时,发现丙也在乙身边,其不管不顾向乙射击,结果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 B、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 C、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
    • D、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B,C,D

  • 第7题: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
    • B、甲、乙共同约定实施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 C、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在犹豫之中,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
    • D、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甲对正在实施一般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乙已无侵害能力,求甲将其送往医院,但甲不理会而离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 B、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 C、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 D、甲的行为仅成立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C

  • 第9题:

    甲欲杀害乙。某日凌晨3点,甲朝乙的卧室投入毒气,当日上午10时,乙被发现死亡,但经法医鉴定,乙的死亡时间在9小时以前,死亡原因是心脏病突发。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B、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 C、甲的投毒行为与乙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刑法因果关系
    • D、甲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B,C

  • 第10题:

    多选题
    甲意图杀害乙,于是用车将乙撞倒,乙倒在血泊中,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于是将乙带到一悬崖边抛弃,结果乙当时并未死亡,但乙醒来后不慎掉入悬崖,死亡。请问,甲的行为:( )
    A

    构成故意杀人罪

    B

    构成故意伤害罪

    C

    犯罪未遂

    D

    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 A,C
    解析: 甲基于故意杀害的故意,实施了故意杀害的行为,如果发生了死亡结果,就是犯罪既遂,如果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发生死亡结果,就是犯罪未遂。

  • 第11题:

    单选题
    甲对正在实施一般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乙已无侵害能力,求甲将其送往医院,但甲不理会而离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

    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C

    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D

    甲的行为仅成立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 D
    解析:
    AB两项,成立不作为犯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行为人有作为义务;②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③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作为义务的来源包括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义务,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和先行行为所引起的义务。正当防卫是以正对邪,故法律不将正当防卫视作不作为的先行行为。因此,对于甲的不救助行为,不能评判为不作为犯罪
    CD两项,根据《刑法》第20条第2、3款的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因此,一般伤害不属于适用无限度防卫的情形。甲对乙的防卫致乙重伤之后并没有终局,而是导致了乙在重伤之后的死亡,对此已经超出限度,因此属于防卫过当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的父亲乙身患绝症,痛苦不堪。甲根据乙的请求,给乙注射过量镇定剂致乙死亡。乙的同意是真实的,对甲的行为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B

    甲利用邪教组织蒙骗乙,致乙重伤。对甲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C

    甲与乙斗嘴,甲暴怒之下打了乙一耳光并致乙倒地摔死。若甲对死亡结果有认识,则对甲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D

    甲(15岁)园盗窃乙的财物被乙追捕,甲用匕首将乙刺死。甲成立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积极安乐死在我国并没有合法化,因此即使乙的同意是真实的,但并不能成立刑法上的承诺,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B项,《刑法》300条第2款规定,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构成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重伤、死亡罪。
    C项,敌意伤害罪之伤害不同于“殴打”,而打耳光属于“殴打”。殴打致死,应当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 第13题:

    甲意图杀害乙,用车将乙撞倒,甲以为乙已经死亡,将乙带到一山上抛弃,结果乙当时并未死亡。乙醒来迷迷糊糊地爬行,结果不慎掉入悬崖被摔死。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的主观方面对犯罪形态的影响。甲基于故意杀害的故意,实施了故意杀害的行为,故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乙的死亡并非由甲撞倒所致,故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的未遂。

  • 第14题:

    甲对正在实施故意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乙已无侵害能力,祈求甲将其送往医院,但甲不理会而离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对于甲的行为的评价,下列正确的是:()

    A: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D:甲的行为仅成立正当防卫

    答案:C
    解析:
    【考点】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正当防卫。详解:具有违法阻却事由(或正当化事由)的行为能否成为产生作为义务的先前行为?需要分不同情形进行处理:其一,如果正当防卫造成被害人死亡也不过当时,正当防卫人并无救助义务。其二,如果正当防卫致人伤害,并未过当,而且该伤害不可能导致死亡,亦即没有过当的危险,正当防卫人也没有救助义务。其三,如果正当防卫造成了伤害(该伤害本身不过当),具有死亡的紧迫危险,发生死亡结果就会过当,那么,应当肯定正当防卫人具有救助义务。就正当防卫而言,在防卫人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不法侵害已经停止,而防卫人却既不报警也不将不法侵害人送往医院抢救,导致流血过多而死亡时,应当承认先前的作为与后来的不作为共同导致了防卫过当。选项A:根据前述分析,甲的不救助行为不能独立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故选项A错误。选项B:同理,甲的不救助行为也不能独立构成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选项C:本选项是正确的。甲前面的不过当的防卫行为和后来的不作为共同导致了防卫过当。选项D:甲既然成立防卫过当,当然选项D就是错误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 第15题:

    甲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桥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甲的行为(  )。
    A.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B.是故意杀人罪(未遂)
    C.是意外事件
    D.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
    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理论,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一般不影响刑事责任。所以,对于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故选A项。

  • 第16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驾车将行人乙撞伤。为逃避法律责任,甲将乙带至郊外偏僻的地方遗弃,致乙死亡。对甲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 B、民警刘某对犯罪嫌疑人甲刑讯逼供致其死亡,对刘某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 C、甲与乙有矛盾。甲决定教训一下乙,便持刀刺了乙的手部和脚部。乙在送医院途中因失血过多死亡。甲构成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
    • D、甲实施强奸行为致被害人死亡的,对甲以强奸罪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B,D

  • 第17题:

    甲欲杀乙,用菜刀对乙的胸部砍击,乙倒地后,甲误认为乙已经死亡,便迅速逃离现场。乙被送到医院后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因护士在输液时用错药物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未遂)
    • B、故意伤害罪
    • C、故意杀人罪(既遂)
    • D、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甲和乙共谋杀丙。甲在外望风,乙进入丙家实施杀害行为。乙在杀害过程中自动放弃了杀人行为,丙未死。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因没有造成丙的人身损害,对二人应当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甲意图杀害乙,于是用车将乙撞倒,乙倒在血泊中,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于是将乙带到一悬崖边抛弃,结果乙当时并未死亡,但乙醒来后不慎掉入悬崖,死亡。请问,甲的行为:( )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 B、构成故意伤害罪
    • C、犯罪未遂
    •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A,C

  • 第20题:

    甲报复杀害其仇人乙,在农贸市场将自制的爆炸装置点燃后掷向乙,致乙重伤,并造成三名菜农轻伤。对甲的行为应定为

    • A、故意杀人罪
    • B、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
    • C、故意伤害罪
    • D、爆炸罪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多选题
    关于犯罪未遂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甲意图控制妇女乙,然后强奸乙,再将其出卖,还没来得及实施强奸行为就被抓获的,认定为拐卖妇女并奸淫被拐卖妇女的结合犯的未遂

    B

    甲以杀人的故意对乙实施杀害行为,未能造成死亡结果,只导致乙受重伤,甲不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只成立故意伤害罪(重伤)

    C

    甲以强奸故意对妇女乙实施伤害行为,且过失导致乙死亡,但未能实施奸淫行为的,甲成立强奸罪,适用结果加重犯的法定刑,但同时适用总则关于未遂的处罚规定

    D

    甲以杀人的故意用刀砍乙,见乙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往医院,但乙未受致命伤,医生说即使不送医院,乙也不会死亡,甲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真题]
    A

    甲乙共同入户抢劫丙,进入被害人丙家,甲将丙捆绑后,二人共同实施了抢劫行为。之后,乙临时起意杀了丙,甲站在一旁观看没有制止。乙的杀人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甲对此构成不作为犯的故意杀人罪

    B

    母亲甲生一女,怕婆家嘲笑,甲让自己的亲妹妹乙把孩子遗弃至菜市场。妹妹在法律上不是扶养人,仍构成遗弃罪(不作为犯)

    C

    失主甲空手追赶小偷乙,乙逃至河边,为摆脱甲的追赶而跳河,欲游到对岸。乙游至河心时因体力不支,向甲呼救。甲心想:淹死也算活该。甲未对乙施救,乙溺亡。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的故意杀人罪

    D

    父亲甲过失将自己的孩子摔在地上,看孩子没有哭闹,就没有送往医院。三天后孩子死亡,经查明,死亡原因是脑部受到重创导致的,但查明由于小孩受伤太严重,就算当时被摔当时送往医院也救不活。甲的行为不构成不作为犯的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 B,C
    解析:
    A项,甲的捆绑行为使被害人处于无法反抗的状态,对于事后乙的杀人行为甲有制止的义务,不制止的,应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项,《刑法》第261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即便行为人没有扶养义务,但他帮助其姐姐实施遗弃行为,可以成立遗弃罪的共同犯罪
    C项,甲追赶小偷的行为虽然不违法,但使小偷生命处于危险状态,明显属于过当行为。甲追赶的先行行为导致甲有救助义务,如果不履行该救助义务的,应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项,构成不作为犯罪,要求行为人有作为可能性及结果的可回避性,若死亡结果不具有回避可能性,无论是否救助,被害人的死亡结果都必然发生。因此,不救助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的故意杀人罪。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丁罪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甲引诱乙吸食毒品,后多次让乙在自己家中吸毒,对甲应以引诱他人吸毒罪和容留他人吸毒数罪并罚

    B

    甲两年前曾因与乙有仇将乙杀害,后来又因为自己的妻子出轨将妻子杀害,对甲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

    甲为了实施抢劫罪,便盗窃了乙的摩托车,因盗窃行为是为了实施抢劫行为,所以对甲只处以抢劫罪的一罪

    D

    甲想杀死乙,就朝乙开了一枪,但是子弹穿过乙的身体再次击中后面的丙,乙死亡,丙重伤,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项,甲的引诱行为和容留行为是两个独立的行为,这两个行为之间也没有牵连关系,所以对甲进行数罪并罚正确的。
    B项,甲的两个杀人行为之间并没有联系,不是出于同一故意,行为也没有关联,时间也有间隔,所以甲犯了两个故意杀人罪,应当数罪并罚
    C项,虽然甲的盗窃行为和抢劫行为有关联,但是对抢劫罪的评价并不包含盗窃罪的评价,所以甲构成盗窃罪抢劫罪数罪并罚
    D项,甲的一个行为侵犯了两个法益。属于想象竞合犯,对甲应该从一重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