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更多“问答题试述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异同。”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及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的关键区别。


    正确答案:
    [答案]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形态具有如下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形态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也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因为犯罪未遂形态和犯罪预备形态都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继续实施犯罪,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着手实行犯罪与否。(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行为人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犯罪“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形态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区别于犯罪既遂形态的主要标志。(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这是犯罪未遂形态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着手实施犯罪后的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后者是由于行为人个人意志的原因而未完成犯罪。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2题:

    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故意犯罪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B.过失犯罪也可能存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形态
    C.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以外出现的某种状态,不是故意犯罪形态
    D.同一犯罪行为,只有一种犯罪形态

    答案:B
    解析:
    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结局所呈现的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其中,犯罪既遂称为犯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称为犯罪未完成形态,故A项正确。过失犯罪没有犯罪目的,不可能为犯罪实施预备行为,并且过失犯罪必须要有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形态,故B项错误。按照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停止下来而区分出了预备、未遂、中止、既遂的犯罪形态。因此,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犯意形成之后又打消犯意、犯罪既遂之后的悔罪表现等,都不是故意犯罪形态;同一犯罪行为也只能有一种犯罪形态,如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不可能出现在同一犯罪行为中。故C、D项正确。

  • 第3题:

    试根据刑法的规定,论述犯罪未遂的特征和处罚原则,以及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的关键区别。


    答案:
    解析:
    (1)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的特征如下: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②犯罪没有得逞,即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③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违背犯罪人主观愿望和意图的各种主客观原因。
    (2)处罚原则:对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3)在上述三个特征中,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关键区别。犯罪是否得逞,是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区别。犯罪没有得逞是否违背犯罪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键区别。

  • 第4题:

    怎样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形态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所谓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未遂形态必须具备的特征这一,也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这是犯罪未遂形成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区别于犯罪既遂形态的主要标志。所谓犯罪未完成,在存在既遂与未遂之分的三类直接故意犯罪里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
    一类是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另一类是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
    再一类是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犯罪完成与否即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完备与否,其显著标志是看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所规定、要求的犯罪客观要件的完备与否。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这是犯罪未遂形态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着手实行犯罪后的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所谓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止犯罪意志的原因”。
    一方面,从性质上看,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应该是阻碍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志与活动的因素。
    另一方面,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还必须达到足以阻止犯罪意志和犯罪完成的程度。

  • 第5题:

    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标志是()

    • A、犯罪是否得逞
    • B、犯罪是否造成危害后果
    • C、犯罪分子是否着手犯罪
    • D、犯罪是否达到目的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故意犯罪形态包括()。

    • A、犯罪既遂
    • B、犯罪预备
    • C、犯罪未遂
    • D、犯罪动机
    • E、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B,C,E

  • 第7题:

    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 第8题:

    判断题
    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表述正确的是()。
    A

    故意犯罪形态可能出现在犯罪过程中

    B

    过失犯罪没有犯罪预备形态

    C

    过失犯罪没有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形态

    D

    间接故意犯罪不可能有犯罪预备形态

    E

    间接故意犯罪不可能有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形态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出现在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以外出现的某种状态,不是故意犯罪形态。

  • 第10题:

    单选题
    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标志是()
    A

    犯罪是否得逞

    B

    犯罪是否造成危害后果

    C

    犯罪分子是否着手犯罪

    D

    犯罪是否达到目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怎样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形态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所谓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未遂形态必须具备的特征这一,也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这是犯罪未遂形成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区别于犯罪既遂形态的主要标志。所谓犯罪未完成,在存在既遂与未遂之分的三类直接故意犯罪里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
    一类是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另一类是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
    再一类是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犯罪完成与否即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完备与否,其显著标志是看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所规定、要求的犯罪客观要件的完备与否。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这是犯罪未遂形态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着手实行犯罪后的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所谓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止犯罪意志的原因”。
    一方面,从性质上看,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应该是阻碍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志与活动的因素。
    另一方面,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还必须达到足以阻止犯罪意志和犯罪完成的程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正确答案: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的特征包括: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其特征是: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实行行为的着手: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着手是实行行为的起点。应该从主客观统一的意义上把握着手:主观上,行为人实行犯罪的意志已经通过客观的实行行为开始表现出来;客观上,行为人已经开始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着手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反映了着手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为认定着手实行犯罪提供了一般标准。
    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结果犯,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以一定的物质性的犯罪结果作为其犯罪构成的客体要件的结果犯,应当以法定的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如故意杀人罪。
    行为犯,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以完成一定的行为作为其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是否完成,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如强奸罪。
    危险犯,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其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要件的危险犯,以是否造成了某种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如破坏交通工具罪。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料到或不能控制的主客观原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应当具备质和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1)从质上说,只有那些违背犯罪分子本意的原因才能成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2)从量上说,那些违背犯罪分子本意的原因必须达到足以阻碍犯罪分子继续实行犯罪的程度。因此,有些犯罪分子遇到一些轻微的阻碍因素,例如在抢劫罪中遇到熟人,在强奸罪中由于被害人请求等,犯罪分子就中止了犯罪,应该认为是自动中止。
    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种类包括:
    ①犯罪分子自身方面的原因,如能力不足;主观认识错误;
    ②犯罪分子以外的原因。主要有:被害人的反抗;第三者的出现;自然力的破坏;物质阻碍,如撬不开门;时间、地点的不利影响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 )。

    A.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解析: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在犯罪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分为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完成形态是指犯罪的既遂,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形态。注意审题,如果题干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则答案应为B。

  • 第14题:

    杨某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在本案中,杨某虽然没有和曹某共谋进行绑架的行为,但是,在曹某实施犯罪的过程中
    ,杨某在曹某实情相告的情况下,并没有制止,且与曹某~同致信韩某的妻子。因此,
    杨某的行为已经表明其与曹某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且在客观上又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因此二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且绑架和勒索财物的行为已完成,其行为已构成绑架罪(
    既遂)。故本题答案选D。

  • 第15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阶段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形态
    B.停止在犯罪实行阶段的形态属于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形态和未遂形态中犯罪行为停止下来的原因都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D.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基本标志


    答案:A,C,D
    解析:
    【精解】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区别主要是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它们的相同点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下来。故选C、D项。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故选A项,排除B项。

  • 第16题:

    在刑法中、犯罪的形态有()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 E、思想犯罪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试述犯罪社会学上的犯罪与刑法上犯罪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之处:都强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不同之处:社会学主要强调的是犯罪和刑罚联系起来,强调的是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惩处的行为;
    1.从外延看,社会学上犯罪的概念外延更宽。
    2.从内涵上看,社会学上的犯罪强调犯罪危害社会,而刑法上的犯罪还必须受到刑罚的处罚。

  • 第18题:

    犯罪形态包括()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

    • A、犯罪预备
    • B、犯罪中止
    • C、犯罪未遂
    • D、犯罪即遂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填空题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犯罪。

    正确答案: 着手实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异同。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犯罪社会学上的犯罪与刑法上犯罪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之处:都强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不同之处:社会学主要强调的是犯罪和刑罚联系起来,强调的是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惩处的行为;
    1.从外延看,社会学上犯罪的概念外延更宽。
    2.从内涵上看,社会学上的犯罪强调犯罪危害社会,而刑法上的犯罪还必须受到刑罚的处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形态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中止、既遂属于犯罪过程中在犯罪的某个阶段,由于犯罪主客观原因的变化和作用而使犯罪停止下来不再发展变化的不同状态和结局,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但也具有明显的区别:
    (1)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之间的区别
    ①二者区别关键在于有无着手,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
    ②二者的处罚原则有所不同。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之间的区别
    ①犯罪行为所处阶段不同。犯罪未遂既可以产生于犯罪过程当中,也可以产生于犯罪行为完成时;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过程当中。
    ②犯罪未完成的原因不同。犯罪未遂停止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中止则是由于犯罪人自动放弃某种行为。
    ③犯罪人的主观意图不同。犯罪未遂的停止状态中,犯罪人还具有犯罪的主观意图,而犯罪中止的停止状态中,犯罪人放弃的犯罪的意图。
    处罚原则不同。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3)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①二者关键在于是否完全具备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如果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则属于犯罪既遂;如果不具备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且在实行过程中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则属于犯罪未遂。
    ②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也不同,犯罪既遂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处罚,犯罪未遂则比照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