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价格、工资黏性的?请加以评论。

题目
问答题
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价格、工资黏性的?请加以评论。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价格、工资黏性的?请加以评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并加以评价


    答案:
    解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作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6,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zf(k)+(1 -δ)k。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黏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 第2题:

    简要评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批判。


    正确答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从经验检验和理论一致性两个方面展开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批判。
    从经验检验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进行了检验来否定凯恩斯理论。由于滞涨现象的存在,检验结果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利。首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三大错误:(1)不合理性的预期。在凯恩斯理论中,经济当事人的预期通常被假定为不变,它主要取决于过去该变量的数值,这就意味着人们并不利用有关将来的信息来谋取最大的利益,从而违背了西方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
    (2)在一个理论体系中个人行为不一致。比如,微观经济学中分析劳动供给时,假定人们就收入和闲暇进行选择,但在宏观经济学中又假定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消费,即劳动者要在现在和将来之间进行选择,但并没有一种理论说明二者的一致性。
    (3)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政策的标准不能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其次,在批判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根据基于理性预期假设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欺骗公众基础上的。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由资源、制度、习惯、市场等因素决定的自然就业率水平,同时人们会以理性的方式形成预期,在自然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持续的政策效果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由于政府不能预测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因此政策的后果可能是加剧经济波动。
    上述结论主要来自于著名的卢卡斯批判。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大多是根据参数固定不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但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将使这些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使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 第3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正确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 第4题: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 A、市场请出假设,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假设
    • B、非市场请出假设,价格刚性和工资粘性假设
    • C、非市场请出假设,价格粘性和工资刚性假设
    • D、非市场请出假设,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假设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私人经济部门是否拥有理性预期,而在于工资与价格是否存在黏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新凯恩斯主义用隐含合同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局内人—局外人理论等三种理论来解释真实工资的刚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多选题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
    A

    供给与需求都能对经济总量产生冲击

    B

    工资、价格与利率具有黏性

    C

    经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偏离充分就业均衡

    D

    政府有必要干预经济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要评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批判。

    正确答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从经验检验和理论一致性两个方面展开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批判。
    从经验检验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进行了检验来否定凯恩斯理论。由于滞涨现象的存在,检验结果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利。首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三大错误:(1)不合理性的预期。在凯恩斯理论中,经济当事人的预期通常被假定为不变,它主要取决于过去该变量的数值,这就意味着人们并不利用有关将来的信息来谋取最大的利益,从而违背了西方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
    (2)在一个理论体系中个人行为不一致。比如,微观经济学中分析劳动供给时,假定人们就收入和闲暇进行选择,但在宏观经济学中又假定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消费,即劳动者要在现在和将来之间进行选择,但并没有一种理论说明二者的一致性。
    (3)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政策的标准不能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其次,在批判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根据基于理性预期假设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欺骗公众基础上的。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由资源、制度、习惯、市场等因素决定的自然就业率水平,同时人们会以理性的方式形成预期,在自然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持续的政策效果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由于政府不能预测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因此政策的后果可能是加剧经济波动。
    上述结论主要来自于著名的卢卡斯批判。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大多是根据参数固定不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但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将使这些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使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非市场出清假设以及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假设并不是新凯恩斯主义所坚持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价格、工资黏性的?请加以评论。

    正确答案: 新凯恩斯主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价格和工资黏性,对名义黏性和实际黏性在最大化和理 性预期假设下提出了各种解释。这些解释包括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失灵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
    菜单成本论。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厂商调整价格,所以价格有黏性。菜单成本是指厂商 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因此,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地变动价格,所以价格水平有黏性。 交错调整价格及交错调整工资论。以理性预期为假设前提,认为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 时间是交错进行的。交错调整导致价格和工资具有惯性。因此,即使存在理性预期,政府政 策仍有积极作用。
    不完全竞争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利用垄断力定价时,价格通常不会随总需求 的变动而变动,价格对总需求变动不敏感,导致产量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另外,总需求 变动具有外部影响,可以通过宏观经济中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放大,导致经济波动。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不存在自发趋向充分就业的机制,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才 能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市场协调失灵论。是新凯恩斯主义为解释非市场出清原因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他们认 为,在一个由许多经济当事人构成的经济中,尽管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之间的 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而,每个经济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整个 经济行为,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改变协调失灵的状况,使资源得到 优化配置。
    劳动市场论。探讨了工资黏性和失业的原因。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隐含合同、局内人 压力、效率工资等都是工资黏性的原因。隐含合同是指风险中性的厂商与风险厌恶的工人之 间存在着非正式的协议;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差别使得厂商面临来自于厂商内部在职工人 的压力;效率工资则说明,劳动效率并不总是常数,它与厂商的工资呈正向变动,为了保持 效率,工资是以高效率工人的标准制定的。所有这些,使得实际工资出现黏性。 信贷配给论。认为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上,利率和配给机制都在起作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供给不完全了解风险程度,因此可能存在信贷配给。政府货币政策能成功纠正信 贷市场失灵,提高信贷市场效率,降低市场风险,增进社会福利。
    总之,新凯恩斯主义注意到了市场的不完全特征,强调与各种市场失灵相联系的工资和 价格黏性所导致的市场非出清,进而解释短期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原旨,并为原有的宏观经济理论提供了更符合实际的微观基础。同时,新凯恩斯主义也为政府 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不过,新凯恩斯主义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价格黏性原因的解释过于散乱, 还没有形成统一框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A

    市场请出假设,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假设

    B

    非市场请出假设,价格刚性和工资粘性假设

    C

    非市场请出假设,价格粘性和工资刚性假设

    D

    非市场请出假设,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假设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理论及其主要不足。

    正确答案: 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理论认为,在发达经济中,工资不是在现货市场上决定的,而是由比较长的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这是因为建立长期劳动合同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都会带来私人好处:
    第一,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来说,工资谈判都很费时间和精力。合同期越长,这种交易成本出现得就越不频繁。
    第二,谈判破裂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工人感到可能需要求助于罢工活动以加强其谈判地位。这对于厂商和工人双方来说,代价都很大。第三,面临不利的需求冲击,对于厂商来说,将工资率“跳至”新的“最终”均衡可能不是一个最优策略。因为如果其他企业不这样做,该企业就降低了其相对工资,其结果将增加优质劳动力的流失,这对企业来说成本很大。这些长期合同的存在可能产生充分的名义工资黏性性,使得货币政策产生效果。
    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黏性模型中,真实工资是逆周期变化的,即货币扩张是通过降低真实工资来增加就业的。然而,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未能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相反,真实工资似乎表现出温和的顺周期性。这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黏性理论的一个主要不足。有鉴于这个不足,一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其注意力转向商品市场的名义价格刚性的研究。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凯恩斯主义”这个术语,当时指的是那些试图为名义价格刚性现象提供更为稳固的微观基础的新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价格、工资黏性的?请加以评论。


    正确答案: 新凯恩斯主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价格和工资黏性,对名义黏性和实际黏性在最大化和理 性预期假设下提出了各种解释。这些解释包括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失灵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
    菜单成本论。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厂商调整价格,所以价格有黏性。菜单成本是指厂商 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因此,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地变动价格,所以价格水平有黏性。 交错调整价格及交错调整工资论。以理性预期为假设前提,认为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 时间是交错进行的。交错调整导致价格和工资具有惯性。因此,即使存在理性预期,政府政 策仍有积极作用。
    不完全竞争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利用垄断力定价时,价格通常不会随总需求 的变动而变动,价格对总需求变动不敏感,导致产量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另外,总需求 变动具有外部影响,可以通过宏观经济中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放大,导致经济波动。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不存在自发趋向充分就业的机制,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才 能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市场协调失灵论。是新凯恩斯主义为解释非市场出清原因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他们认 为,在一个由许多经济当事人构成的经济中,尽管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之间的 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而,每个经济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整个 经济行为,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改变协调失灵的状况,使资源得到 优化配置。
    劳动市场论。探讨了工资黏性和失业的原因。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隐含合同、局内人 压力、效率工资等都是工资黏性的原因。隐含合同是指风险中性的厂商与风险厌恶的工人之 间存在着非正式的协议;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差别使得厂商面临来自于厂商内部在职工人 的压力;效率工资则说明,劳动效率并不总是常数,它与厂商的工资呈正向变动,为了保持 效率,工资是以高效率工人的标准制定的。所有这些,使得实际工资出现黏性。 信贷配给论。认为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上,利率和配给机制都在起作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供给不完全了解风险程度,因此可能存在信贷配给。政府货币政策能成功纠正信 贷市场失灵,提高信贷市场效率,降低市场风险,增进社会福利。
    总之,新凯恩斯主义注意到了市场的不完全特征,强调与各种市场失灵相联系的工资和 价格黏性所导致的市场非出清,进而解释短期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原旨,并为原有的宏观经济理论提供了更符合实际的微观基础。同时,新凯恩斯主义也为政府 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不过,新凯恩斯主义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价格黏性原因的解释过于散乱, 还没有形成统一框架。

  • 第14题:

    新凯恩斯主义研究经济周期采用了()的假设

    • A、工资、价格刚性
    • B、工资、价格粘性
    • C、工资、价格弹性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


    正确答案: (1)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2)新凯恩斯主义者用市场调节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有效的,因此,市场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这时,失业与通货膨胀也就没有交替关系。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由制度、资源、技术进步等因素决定,通货膨胀率由货币供给增长率决定,两者之间决定机制不同,当然也就没有交替关系,政府就没必要进行调节。在短期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调节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宏观经济会出现小于充分就业均衡或大于充分就业均衡。具体来说,在劳动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工资粘性,使劳动市场不能实现供求平衡。在物品市场上,由于价格粘性,物品市场也不能实现供求平衡。在信贷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利率并不能起到完全的调节作用,银行采用配给制,供求也不一定平衡。这样,短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就受到限制。因此,在短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就存在交替关系,这时就需要政府用政策进行调节。

  • 第16题:

    新凯恩斯主义是从哪些方面来解释真实工资黏性的?


    正确答案:新凯恩斯主义对真实工资刚性的解释可以分为隐含合同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局内人—局外人理论三种。(1)隐含合同模型
    隐含合同理论试图解释是什么样的“经济胶水”将工人和厂商长期结合在一起。隐含合同理论认为,厂商是风险中性的,而工人是风险规避的。由于工人希望在长期得到稳定的收入,厂商也试图保持职员对它的忠心,他们发现相互之间有必要达成一种默契:无论经济繁荣与否,厂商都给工人支付一种稳定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水平平均来看,低于由各种市场力量所左右的高度变化的工资率。在这些情形下,工资率不仅代表了对劳动服务的报酬,还是对各种冲击下收入变动风险的一种保险。不变的真实工资使单个工人的收入和消费流变得平稳,而企业提供这种“保险”是因为它能更为便利地进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从而在应对经济波动方面,比工人的处境优越。这种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认为在经济状况恶化时,工人会同患难而非解雇一部分工人。这个理论也没有解释厂商为什么不对新工人支付低工资。在对真实工资刚性的这种解释的弱点和其他一些缺陷进行修补的尝试过程中,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关于工资刚性的效率工资模型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
    (2)效率工资模型
    任何合理解释非自愿失业的理论都必须说明,为什么失业工人无法将工资降至充分就业水平。效率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人的生产率与真实工资紧密相关(至少在某处有意义的区间内如此),因而降低工资率不符合厂商的利益。现代效率工资理论一般都与选择或激励问题有关。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和公平模型四种。
    (3)局内人—局外人模型
    局内人指在职雇员,而局外人则是指那些失业工人。局内人拥有一定的决定工资和就业决策的权力。局内人的权力来源于职员变动成本,包括招募和辞退成本,如搜寻劳动市场的成本、广告和筛选成本、就工作条件谈判的成本、法定的解除就业支付和诉讼成本。其他重要成本与生产有关,来自培训新雇员的需要。除这些职员变动成本之外,还有一种新型的成本,即局内人对来自局外人阶层的新雇员的能力进行压制的激励。如果局内人感到其地位受到局外人的威胁,他们可能拒绝与新工人合作并培训他们,导致新工人工作生活极不愉快。通过提高工作的负效用,促使局外人的保留工资上升,最终使得企业较不愿意雇佣他们。另外,职员变动率较高的企业,既缺乏工作保障,又缺乏发展机会,工人们就缺乏甚至没有激励在其雇主心目中建立起声誉。低激励伤害了生产率,而这又成为高劳动力变动率的另一种成本。由于企业用失业的局外人替换现雇职工的代价很大,局内人就有一种力量可以用来抽取一份由职员变动成本所产生经济租金,即要求高工资。

  • 第17题:

    非市场出清假设以及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假设并不是新凯恩斯主义所坚持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

    • A、供给与需求都能对经济总量产生冲击
    • B、工资、价格与利率具有黏性
    • C、经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偏离充分就业均衡
    • D、政府有必要干预经济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问答题
    什么是价格粘性?为什么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宏观经济中考虑价格粘性是十分重要的?

    正确答案: 新凯恩斯主义假定名义价格粘性,即企业不能针对需求变动迅速地调整其产品价格。他们对于价格粘性的解释依赖于两点:
    (1)多数企业会主动地制定产品价格,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一般依赖于不完全竞争的假定。新凯恩斯主义者也承认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价格刚性,但他们指出完全竞争市场在经济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是制定价格的垄断竞争企业。对于一个垄断竞争企业,其利润最大化的策略是制定一个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即按照边际成本加成定价。如果加成比率是稳定的,则价格的变化由边际成本决定。因此,如果成本或需求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企业不会调整其最优价格水平。
    (2)企业改变价格时会花费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是阻碍企业频繁调整产品价格的另一个可能因素。用菜单成本解释价格黏性的关键在于垄断竞争企业面对着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当垄断竞争企业的产品价格变动时,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不敏感。因此,只要垄断竞争者的定价在合理范围内,其最优价格与现行价格之间的偏差很小,损失的利润就是非常小的。如果利润的损失小于菜单成本,那么企业就不会改变价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新凯恩斯主义研究经济周期采用了()的假设
    A

    工资、价格刚性

    B

    工资、价格粘性

    C

    工资、价格弹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正确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

    正确答案: (1)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2)新凯恩斯主义者用市场调节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有效的,因此,市场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这时,失业与通货膨胀也就没有交替关系。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由制度、资源、技术进步等因素决定,通货膨胀率由货币供给增长率决定,两者之间决定机制不同,当然也就没有交替关系,政府就没必要进行调节。在短期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调节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宏观经济会出现小于充分就业均衡或大于充分就业均衡。具体来说,在劳动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工资粘性,使劳动市场不能实现供求平衡。在物品市场上,由于价格粘性,物品市场也不能实现供求平衡。在信贷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利率并不能起到完全的调节作用,银行采用配给制,供求也不一定平衡。这样,短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就受到限制。因此,在短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就存在交替关系,这时就需要政府用政策进行调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私人经济部门是否拥有理性预期,而在于工资与价格是否存在黏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新凯恩斯主义采取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相同的选择性理论框架,假定工人和厂商分别为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和利润最大化者,都拥有理性预期。但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具有黏性,即在总需求冲击之后,名义价格不能迅速调整至新的市场出清水平,从而可能使收入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此时,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干预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任何被预期到的货币冲击的结果是,名义工资和价格立即跳至其新的均衡值,因此产量和就业保持不变。在这样的世界中,系统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起初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新古典的政策不必要命题是将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结果。后来有学者证明,在引入理性预期的模型中,只要放弃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名义冲击是能够产生真实效应的。其显著的结论是,理性预期假说并不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末日。新古典模型的关键特征被认为是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即完全而立即的工资和价格变动。因此,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基础上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私人经济部门是否拥有理性预期,而在于价格是否存在黏性。

  • 第24题:

    问答题
    新凯恩斯主义是从哪些方面来解释真实工资黏性的?

    正确答案: 新凯恩斯主义对真实工资刚性的解释可以分为隐含合同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局内人—局外人理论三种。(1)隐含合同模型
    隐含合同理论试图解释是什么样的“经济胶水”将工人和厂商长期结合在一起。隐含合同理论认为,厂商是风险中性的,而工人是风险规避的。由于工人希望在长期得到稳定的收入,厂商也试图保持职员对它的忠心,他们发现相互之间有必要达成一种默契:无论经济繁荣与否,厂商都给工人支付一种稳定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水平平均来看,低于由各种市场力量所左右的高度变化的工资率。在这些情形下,工资率不仅代表了对劳动服务的报酬,还是对各种冲击下收入变动风险的一种保险。不变的真实工资使单个工人的收入和消费流变得平稳,而企业提供这种“保险”是因为它能更为便利地进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从而在应对经济波动方面,比工人的处境优越。这种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认为在经济状况恶化时,工人会同患难而非解雇一部分工人。这个理论也没有解释厂商为什么不对新工人支付低工资。在对真实工资刚性的这种解释的弱点和其他一些缺陷进行修补的尝试过程中,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关于工资刚性的效率工资模型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
    (2)效率工资模型
    任何合理解释非自愿失业的理论都必须说明,为什么失业工人无法将工资降至充分就业水平。效率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人的生产率与真实工资紧密相关(至少在某处有意义的区间内如此),因而降低工资率不符合厂商的利益。现代效率工资理论一般都与选择或激励问题有关。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和公平模型四种。
    (3)局内人—局外人模型
    局内人指在职雇员,而局外人则是指那些失业工人。局内人拥有一定的决定工资和就业决策的权力。局内人的权力来源于职员变动成本,包括招募和辞退成本,如搜寻劳动市场的成本、广告和筛选成本、就工作条件谈判的成本、法定的解除就业支付和诉讼成本。其他重要成本与生产有关,来自培训新雇员的需要。除这些职员变动成本之外,还有一种新型的成本,即局内人对来自局外人阶层的新雇员的能力进行压制的激励。如果局内人感到其地位受到局外人的威胁,他们可能拒绝与新工人合作并培训他们,导致新工人工作生活极不愉快。通过提高工作的负效用,促使局外人的保留工资上升,最终使得企业较不愿意雇佣他们。另外,职员变动率较高的企业,既缺乏工作保障,又缺乏发展机会,工人们就缺乏甚至没有激励在其雇主心目中建立起声誉。低激励伤害了生产率,而这又成为高劳动力变动率的另一种成本。由于企业用失业的局外人替换现雇职工的代价很大,局内人就有一种力量可以用来抽取一份由职员变动成本所产生经济租金,即要求高工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