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费希特最初是康德哲学的追随者,但逐渐对康德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不满。在费希特看来,康德的批判哲学是不彻底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为认识设定了两个不可缺少但却又是不可知的逻辑根据:一是在主体之外有一个不可知的自在之物(物自体),作为感觉经验的根据;一是在主体之中有一个同样不可知的先验自我,作为一切先天综合知识的逻辑根据,而实际上这个先验自我也就是《实践理性批判》中道德的意志本体。在费希特看来,康德承认物自体的存在,这等于非批判地将因果范畴运用到了经验范围之外,所以与其哲学的基本原则是矛盾的。当康德把物自体看作是感觉表象的原因的时候,他的确将因果范畴非法地使用到了经验之外。另外,康德哲学虽然以先验性为特征,但是经验主义因素太浓厚了,而且他的二元论使其哲学无法成为一个一以贯之的哲学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简述费希特对康德哲学的批判。”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正确答案: 德国哲学家康德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批判。他以“哥白尼式的革命”将事物划分为显象和物自体两个方面,认为我们关于现象可以形成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但是对物自体却不可能有任何有效的知识,因为我们对之无法形成任何经验。所以就知识而言,自然科学是可能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的认识从感觉经验开始,通过知性范畴的综合统一而形成了知识,但是人类理性并不就此而满足,它还要使知识成为体系,追求知识的完满性。理性的作用是“调整性”的,它与经验无关而只与知识相关,其作用只是引导知识进一步完善,将知识调整成为体系,所以理念的统一性只是“理想的统一性”而不是“现实的统一性”。然而,由于人类理性总是穷根究底,非要去追问经验背后的根据是什么,这就使它错误地把理念的“理想的统一性”当作了“现实的统一性”,从而陷入了“先验幻相”。在康德看来,任何表象都是可以经验的,但是表象之全体却是不可能经验的,而且我们只有一种认识工具,那就是只能在经验中使用的知性范畴。因此,当理性要求认识现象背后的统一根据的时候,它就不可避免地迫使范畴作超验的使用,由于我们对此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不可能形成科学的知识。
    康德通过对理性的批判证明了科学知识是可能的而以往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形而上学本身没有意义。我们对理性的批判虽然证明超验的对象是不可知的,但是也因此而证明了它们是可能存在的:我们的认识对象是现象,而现象并非终极之物,在它背后一定还有东西存在,虽然我们无法认识它们,但是却可以将它们思想为自由的东西。

  • 第2题:

    关于康德哲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康德哲学确立的经验知识基础是知性形式
    • B、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是为了确立先天综合判断
    • C、康德的先验哲学不是基础主义
    • D、康德哲学确立的经验知识基础是逻辑推断

    正确答案:A,B

  • 第3题:

    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的是哪位哲学家?()

    • A、莱布尼茨
    • B、费希特
    • C、康德
    • D、黑格尔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批判哲学是康德的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费希特对康德的批判


    正确答案: 实际上他完全接受并加以发展的只是康德哲学中的主体性即自我的一面,他不满意于康德的地方就在于康德的所谓半批判性即既然强调对一切进行批判为什么又独断的假设了一个客观的自在之物的存在,他认为一个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自在之物完全是一种无法证明的虚构,这种假设表面了康德企图调和唯心主义和唯物之一,但这两种学说是根本不可能调和的,他们也不可能相互驳倒,因为他们的根据都在经验之外,而按照康德,人的知识都只能是经验的无法说明超经验的东西,所以,主观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从物质出发还是从自我出发,这本身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取决于人的利益

  • 第6题:

    康德哲学也叫做()哲学。

    • A、鼓励
    • B、批判
    • C、当代
    • D、近代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德国古典哲学始自()
    A

    康德哲学

    B

    黑格尔哲学

    C

    费尔巴哈哲学

    D

    费希特哲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是(  )。
    A

    康德

    B

    哥白尼

    C

    费希特

    D

    洛克


    正确答案: B
    解析: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1804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代表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道德形而上学》等。康德哲学体系是一个以批判为前提、以自由为基础、以道德为终极目的、以目的论为形式的哲学体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 第9题:

    判断题
    康德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的是哪位哲学家?()
    A

    莱布尼茨

    B

    费希特

    C

    康德

    D

    黑格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正确答案: 德国哲学家康德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批判。他以“哥白尼式的革命”将事物划分为显象和物自体两个方面,认为我们关于现象可以形成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但是对物自体却不可能有任何有效的知识,因为我们对之无法形成任何经验。所以就知识而言,自然科学是可能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的认识从感觉经验开始,通过知性范畴的综合统一而形成了知识,但是人类理性并不就此而满足,它还要使知识成为体系,追求知识的完满性。理性的作用是“调整性”的,它与经验无关而只与知识相关,其作用只是引导知识进一步完善,将知识调整成为体系,所以理念的统一性只是“理想的统一性”而不是“现实的统一性”。然而,由于人类理性总是穷根究底,非要去追问经验背后的根据是什么,这就使它错误地把理念的“理想的统一性”当作了“现实的统一性”,从而陷入了“先验幻相”。在康德看来,任何表象都是可以经验的,但是表象之全体却是不可能经验的,而且我们只有一种认识工具,那就是只能在经验中使用的知性范畴。因此,当理性要求认识现象背后的统一根据的时候,它就不可避免地迫使范畴作超验的使用,由于我们对此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不可能形成科学的知识。
    康德通过对理性的批判证明了科学知识是可能的而以往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形而上学本身没有意义。我们对理性的批判虽然证明超验的对象是不可知的,但是也因此而证明了它们是可能存在的:我们的认识对象是现象,而现象并非终极之物,在它背后一定还有东西存在,虽然我们无法认识它们,但是却可以将它们思想为自由的东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谢林对费希特哲学的批判。

    正确答案: 谢林最初是费希特哲学的追随者,但是他发现费希特哲学将他的哲学原则贯彻到底。哲学的确如费希特所说应该是从一个最高的原则出发而建立起来的统一的体系,然而他的绝对自我却不可能是这个最高的原则。哲学的最高原则必须是第一性的和无条件的,绝对自我却是有条件的,自我总是与一个非我相对立,两者是互相限制的:自我以非我为前提,离开了非我自我就无法实现自身;非我更是以自我为前提,它本来就是自我所设定的,离开了自我就没有非我。所以,无论自我还是非我都是有条件的、有差别的和相互限制的,都不足以充当哲学的第一原理,真正的最高原则只能是超越于自我和非我之上的无条件无差别的“绝对”本身。所以,“绝对”才是哲学的最高原则和出发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费希特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正确答案: 费希特最初是康德哲学的追随者,但逐渐对康德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不满。在费希特看来,康德的批判哲学是不彻底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为认识设定了两个不可缺少但却又是不可知的逻辑根据:一是在主体之外有一个不可知的自在之物(物自体),作为感觉经验的根据;一是在主体之中有一个同样不可知的先验自我,作为一切先天综合知识的逻辑根据,而实际上这个先验自我也就是《实践理性批判》中道德的意志本体。在费希特看来,康德承认物自体的存在,这等于非批判地将因果范畴运用到了经验范围之外,所以与其哲学的基本原则是矛盾的。当康德把物自体看作是感觉表象的原因的时候,他的确将因果范畴非法地使用到了经验之外。另外,康德哲学虽然以先验性为特征,但是经验主义因素太浓厚了,而且他的二元论使其哲学无法成为一个一以贯之的哲学体系。

  • 第14题:

    康德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

    • A、费尔巴哈
    • B、黑格尔
    • C、费希特
    • D、康德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德国古典哲学始自()

    • A、康德哲学
    • B、黑格尔哲学
    • C、费尔巴哈哲学
    • D、费希特哲学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论述康德批判哲学的中心问题及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 康德批判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实质在追问: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的最后依据是什么?康德认为经验知识中一切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都是先天综合判断,数学命题、自然科学的基本命题都是先天综合判断。对形而上学命题是否先天综合判断,康德采取了两种回答方式,一是事实的回答方式,二是理想的回答方式。
    对“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问题的解决的意义,在他看来具有为人类认识找出坚实的基础的重要意义。作为经验知识的普遍必然前提,先天综合判断可分为三类:
    (1)纯粹数学何以可能?
    (2)纯粹自然科学何以可能?
    (3)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或作为传统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康德即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证明。
    一,数学命题康德把数学命题归于综合命题,而不归于分析命题。数学命题的要素之间没有分析命题的主词和谓词之间那个逻辑蕴含关系,但仍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特征。同时,直观不等于感性经验,于是数学命题拥有了先天的综合判断。追问数学命题是怎样的直观?康德归结为纯数学何以可能?
    这样把感性直观形式的分析,施与对象,不停地追问,最后抽象出时间和空间。
    二,自然科学的基本命题举例说明了事物、原因和结果的普遍必然联系的命题也是先天综合判断。这些普遍必然联系不是来自于经验,而是经验之外的来源,如追问来源,就是康德归结的纯自然科学何以可能?
    三,形而上学命题传统形而上学的命题表达了基本概念或范畴之间的普遍必然的联系,问题在于传统形而上学命题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先天综合判断不同,它没有扩展人类的知识,也不能为知识提供可靠的保证达到基础。但形而上学的命题能解释基本概念范畴之间的联系,乃出于某种深刻的纯粹理性根源。进一步问,就是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禀赋何以可能。

  • 第18题:

    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
    • B、费希特的哲学
    • C、黑格尔的哲学
    • D、费尔巴哈的哲学

    正确答案:C,D

  • 第19题:

    多选题
    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A

    康德的哲学

    B

    费希特的哲学

    C

    黑格尔的哲学

    D

    费尔巴哈的哲学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批判力批判》在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这里所谓“批判”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1)康德所用“批判”一词是指“清理”、“考察”、”分析研究“等意思。
    (2)康德著有三部著作,从而奠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纯粹理性批判》专门谈”知“,即人的认识能力。《实践理性批判》专门谈“意”,即人的意志能力。《判断力的批判》专门谈“情”,即人的快感问题。他认为人的精神结构是由知情意构成的;三者相互关联,而情是沟通知和意的桥梁。
    (3)由于对纯粹理性的批判包括知性、判断力、理性三方面,对知性作认识论的判断,对理性作道德判断,因此必须对判断力也进行批判,否则不完整;但虽然可对它进行批判,它不构成形而上学的独特部分,只是作为中介、桥梁而不独占领地,“只能在必要时随机附加于双方(知性和理性)中的任何一方”。
    康德的美学和文艺理论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直接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后来又称为现代派理论的哲学基础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批判哲学是康德的原则。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费希特对康德的批判

    正确答案: 实际上他完全接受并加以发展的只是康德哲学中的主体性即自我的一面,他不满意于康德的地方就在于康德的所谓半批判性即既然强调对一切进行批判为什么又独断的假设了一个客观的自在之物的存在,他认为一个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自在之物完全是一种无法证明的虚构,这种假设表面了康德企图调和唯心主义和唯物之一,但这两种学说是根本不可能调和的,他们也不可能相互驳倒,因为他们的根据都在经验之外,而按照康德,人的知识都只能是经验的无法说明超经验的东西,所以,主观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从物质出发还是从自我出发,这本身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取决于人的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康德批判哲学的中心问题及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 康德批判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实质在追问: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的最后依据是什么?康德认为经验知识中一切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都是先天综合判断,数学命题、自然科学的基本命题都是先天综合判断。对形而上学命题是否先天综合判断,康德采取了两种回答方式,一是事实的回答方式,二是理想的回答方式。
    对“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问题的解决的意义,在他看来具有为人类认识找出坚实的基础的重要意义。作为经验知识的普遍必然前提,先天综合判断可分为三类:
    (1)纯粹数学何以可能?
    (2)纯粹自然科学何以可能?
    (3)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或作为传统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康德即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证明。
    一,数学命题康德把数学命题归于综合命题,而不归于分析命题。数学命题的要素之间没有分析命题的主词和谓词之间那个逻辑蕴含关系,但仍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特征。同时,直观不等于感性经验,于是数学命题拥有了先天的综合判断。追问数学命题是怎样的直观?康德归结为纯数学何以可能?
    这样把感性直观形式的分析,施与对象,不停地追问,最后抽象出时间和空间。
    二,自然科学的基本命题举例说明了事物、原因和结果的普遍必然联系的命题也是先天综合判断。这些普遍必然联系不是来自于经验,而是经验之外的来源,如追问来源,就是康德归结的纯自然科学何以可能?
    三,形而上学命题传统形而上学的命题表达了基本概念或范畴之间的普遍必然的联系,问题在于传统形而上学命题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先天综合判断不同,它没有扩展人类的知识,也不能为知识提供可靠的保证达到基础。但形而上学的命题能解释基本概念范畴之间的联系,乃出于某种深刻的纯粹理性根源。进一步问,就是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禀赋何以可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