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问答题试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矛盾。


    正确答案:(1)货币政策目标又称为最终目标,它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社会信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通过政策手段在较长时期所完成的经济任务。货币政策目标必须紧紧服从于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就其实质而言,货币政策目标是经济发展总目标在货币政策上的体现。
    ①稳定价格,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即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价格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稳定价格的实质就是稳定币值。
    ②充分就业,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就业水平。
    ③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实际经济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长。④平衡国际收支,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即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略有顺差或逆差。
    (2)矛盾:
    ①稳定价格目标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的冲突表现为:若要降低失业率,增加就业人数,就必须增加货币工资。若货币工资增加过少,则对充分就业目标无明显的促进作用;若货币工资增加过多,致使其上涨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便会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造成稳定价格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嫌麻烦就画条菲利普斯曲线呗~)
    ②经济增长同稳定价格作为两大货币政策目标,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在短期内尤其是如此。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时,往往会采用扩张信用和增加投资的办法,其结果必然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价格上涨。而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的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又可能会因抑制投资而影响经济增长。
    ③稳定价格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矛盾关系。从价格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看,当本国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本国价格水平上涨而使外国商品价格相对低廉,导致国内商品出口减少而外国商品进口增加,结果是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出现大量逆差。但是,本国的价格稳定也并不能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在本国价格稳定而他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他国商品价格相对高于本国商品价格,使得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难免发生顺差失衡的现象。
    ④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
    A.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带来支付能力的增强,除要求增加国内商品 的供应量,也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要,使进口的增长快于出口的增长,就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B.为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必然要求增加投资。在国内资本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 于外资的流入。虽然外资的流入会使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贸易逆 差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若本国不具备大量利用外资的条件及外汇还款能力,则又会导致 国际收支失衡。
    C.治理经济衰退所采取的手段与平衡国际收支所采用的手段往往出现冲突。在经济衰退 的时候,政府通常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可能因进口增加或通货膨胀而导致国际收支 逆差。而当国际收支逆差时,通常必须采取国内紧缩政策,其结果又可能带来经济衰退。
    ⑤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就业的增加通常会引起货币工资的增加,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扩大必然要求增加国内商品的供应量。此时,如果货币工资的增加与产品的增加能保持同步,便不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若两者在动态上不能保持一致,便需要增加进口商品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供应不足,在进口大于出口的情况下,会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⑥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失业率降低;而就业水平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产出,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在某些情况下两者也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所实现的高经济增长,就不能带来高就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得企业不需要更多的劳动者。再如,片面的强调高就业,硬性分配劳动力到企业单位就业,造成人浮于事,效益下降,产出减少,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 第2题:

    试述插花主要固定工具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花留,主要用于东方式插花,不常用;花插架,主要用于花瓶固定,可自制;剑山,主要用于东方式插花、注意综合利用固定技巧,插制时尽量一次性到位;花泥,主要用于西方式插花,浸泡时不要用手按,让其自己吸水可保证吸水充足,插制时尽量一次性到位。

  • 第3题:

    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工具?


    正确答案:含义: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1)再贴现率政策:央行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
    (2)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主要是国库券。
    (3)法定准备金。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
    (4)道义劝告:央行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对其他金融机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

  • 第4题:

    问答题
    试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也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
    ②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它具有双重效力,它既能起到引导信贷注入特定领域以增加流动性总量的作用,又能对社会信用结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
    ③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等。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
    ④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如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①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②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试述债券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债券是企业为了筹集债务性资金而对外公开举债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持有企业债权的书面凭证。它代表持券人与发行债券企业之间存在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券的持有者可按期取得固定的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承担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矛盾。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目标又称为最终目标,它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社会信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通过政策手段在较长时期所完成的经济任务。货币政策目标必须紧紧服从于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就其实质而言,货币政策目标是经济发展总目标在货币政策上的体现。
    ①稳定价格,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即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价格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稳定价格的实质就是稳定币值。
    ②充分就业,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就业水平。
    ③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实际经济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长。④平衡国际收支,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即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略有顺差或逆差。
    (2)矛盾:
    ①稳定价格目标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的冲突表现为:若要降低失业率,增加就业人数,就必须增加货币工资。若货币工资增加过少,则对充分就业目标无明显的促进作用;若货币工资增加过多,致使其上涨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便会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造成稳定价格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嫌麻烦就画条菲利普斯曲线呗~)
    ②经济增长同稳定价格作为两大货币政策目标,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在短期内尤其是如此。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时,往往会采用扩张信用和增加投资的办法,其结果必然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价格上涨。而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的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又可能会因抑制投资而影响经济增长。
    ③稳定价格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矛盾关系。从价格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看,当本国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本国价格水平上涨而使外国商品价格相对低廉,导致国内商品出口减少而外国商品进口增加,结果是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出现大量逆差。但是,本国的价格稳定也并不能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在本国价格稳定而他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他国商品价格相对高于本国商品价格,使得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难免发生顺差失衡的现象。
    ④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
    A.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带来支付能力的增强,除要求增加国内商品 的供应量,也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要,使进口的增长快于出口的增长,就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B.为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必然要求增加投资。在国内资本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 于外资的流入。虽然外资的流入会使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贸易逆 差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但若本国不具备大量利用外资的条件及外汇还款能力,则又会导致 国际收支失衡。
    C.治理经济衰退所采取的手段与平衡国际收支所采用的手段往往出现冲突。在经济衰退 的时候,政府通常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可能因进口增加或通货膨胀而导致国际收支 逆差。而当国际收支逆差时,通常必须采取国内紧缩政策,其结果又可能带来经济衰退。
    ⑤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就业的增加通常会引起货币工资的增加,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扩大必然要求增加国内商品的供应量。此时,如果货币工资的增加与产品的增加能保持同步,便不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若两者在动态上不能保持一致,便需要增加进口商品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供应不足,在进口大于出口的情况下,会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⑥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失业率降低;而就业水平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产出,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在某些情况下两者也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所实现的高经济增长,就不能带来高就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得企业不需要更多的劳动者。再如,片面的强调高就业,硬性分配劳动力到企业单位就业,造成人浮于事,效益下降,产出减少,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 (1)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货币供给减少。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款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货币供给减少;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款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3)再贴现率。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贴现行为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货币供给减少;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贴现行为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特殊型溃疡及其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特殊型溃疡系指十二指肠壶腹后溃疡及幽门管溃疡,其临床特点为:
    (1)15%~35%的溃疡病患者无上腹痛症状,而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如出血、穿孔。
    (2)十二指肠壶腹后溃疡:
    ①发生部位在十二指肠第一段以后,常见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
    ②其发生率约占十二指肠溃疡的5%;③临床上腹痛以夜间明显,常反射至背部;④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往往为大量的出血;⑤临床上胃镜及钡餐易漏诊。
    (3)幽门管溃疡的特点:
    ①常易发生幽门梗阻出血、穿孔等;②临床症状不典型,餐后上腹痛多见;③对抗酸药治疗反应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工具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 中央银行所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调整再贴现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商业银行出现临时的准备金不足,急需现金时,可以用自己以前购买的政府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借款。若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意味着提高了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就会减少,从而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同理若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然而中央银行并不经常调整再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给量。这是因为第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次数、贴现量和贴现时间有一定的规定,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主要用于满足商业银行临时准备金的不足,商业银行仅仅将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当作紧急求援手段,平时尽量避免去贴现窗口借款,以免被人误认为自己的财务状况有问题;第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效果比较小。因为调整再贴现率是一个具有被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如果商业银行不向中央银行贴现借款,再贴现率的调整便没有任何效果。其次当商业银行十分缺乏准备金时,即使再贴现率很高,商业银行依然会向中央银行贴现借款。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行为。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一方面增加了流通中的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增加活期存款,最终增加货币供给量;另一方面,会提高债券价格,降低市场利率。同理,中央银行出售债券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并提高利率。由于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和灵活地买卖政府债券,随时控制货币供给量,因而使得公开市场业务成为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最简单的方法。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就会缩小货币乘数,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就会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轻易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因为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变动会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若法定存款准备率频繁变动,商业银行就会难以展开正常的信贷业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这些政策目标,有的可以兼容协调,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现充分就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有助于充分就业;但其他各个目标之间则更多地表现为矛盾与冲突。
    (3)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即物价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涨彼消的关系。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从长期来看具有一致性,从短期来看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政府多倾向于利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
    (5)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同时实现。
    (6)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经济增长率高可能会带来国际收支的逆差。
    (7)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通常认为具有一致性,经济增长率越高越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中央银行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正确答案: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如直接和间接信用调控。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称之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猛烈的工具,一般不轻易变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告示效应,表明政策意向,但对于信贷扩张和紧缩的调节力量较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于操纵,效果也较直接。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达的证券市场。三者需要配合使用。
    (2)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的工具称为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各有具体作用。
    (3)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属于直接信用控制,如规定存贷利率的最高限,实施作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以及其他直接干预措施,一般都是根据不同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并且这类手段更多地通过金融监管来进行;另一类是间接信用,如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虽无法律效力,但中央银行的政策目的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总体上是一致的,所以在实行中这种做法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从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于市场利率、贷币供应量、公众预期等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调整,都会使货币供应量和社会需求成倍地扩大或收缩,其效果太过猛烈,对经济震动太大,告示效应太强,不利于货币的稳定,也使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调整时机和调整幅度,因而不宜随时使用,不能作为日常调控的工具,从而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主要是存在而非变动。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或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的运用能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效果:
    1、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货款和投资行为;
    2、能产生告示性效果,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和社会大众的预期;
    3、能决定对谁开放贴现窗口,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方向,还能避免商业银行利用贴现窗口进行套利的行为。
    但是再贴现政策也存在明显的缺陷,表现在:一是中央银行在使用这一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时处于被动地位,商业银行是否来贴现、贴现数量的多少以及什么时候来贴现都取决于它自己。
    二是再贴现政策的调整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而不能改变利率结构;三是贴现政策缺乏弹性,再贴现率经常调整,会使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无所适从,不能形成稳定的预期。
    (3)公开市场政策
    公开市场政策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的政策措施。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十分明显,表现在:
    (1)主动性强。中央银行的业务操作目标是调控货币供应量而不是营利,所以它可以不考虑证券交易的价格,从容实现操作目的,即可以用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买进,用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卖出,业务总能做成,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较为被动。
    (2)灵活性高。中央银行可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并且买卖数量可多可少。如果发现前面操作方向有误,可立即进行相反的操作;如发现力度不够,可随时加大买卖的数量。
    (3)调控效果平缓,震动性小。由于这项业务以交易行为出现,不是强制性的,加之中央银行的操作灵活,所以对经济社会和金融机构的影响比较平缓,不像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那样震动很大。
    (4)影响范围广。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如果交易对方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直接改变它们的准备金数额;如果交易对方是公众,则直接改变公众的货币持有量并间接改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数额,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这些政策目标,有的可以兼容协调,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现充分就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有助于充分就业;但其他各个目标之间则更多地表现为矛盾与冲突。
    (3)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即物价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涨彼消的关系。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从长期来看具有一致性,从短期来看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政府多倾向于利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
    (5)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同时实现。
    (6)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经济增长率高可能会带来国际收支的逆差。
    (7)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通常认为具有一致性,经济增长率越高越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第14题:

    试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也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
    ②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它具有双重效力,它既能起到引导信贷注入特定领域以增加流动性总量的作用,又能对社会信用结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
    ③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等。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
    ④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如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①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②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 第15题:

    问答题
    试述苗圃的种类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根据苗圃生产苗木的用途或任务的不同划分分为森林、园林和其他专用苗圃。森林苗木的任务移生产营建森林用苗为主,苗木和年龄一般为1-4年。园林苗圃是培育城市、公园、居民区和道路等绿化场所所需要的苗木,苗木种类多、年龄大,且需要有一定的树形;果树苗圃以生产果苗为主,多为嫁接苗;特种经济林苗圃以专门培育特用经济林树种苗为主;防护林苗圃以生产防护林用苗为主;实验苗圃主要是学校、科研单位专门从事教学、科研用的苗圃。
    (2)根据使用年限的长短划分1固定苗圃面积大,便于集约经营,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投资大,现代化育苗育苗设施齐全;能有计划地大量生产苗木;有利于开展科研工作;偏于培养技术人员;距离造林地较远,运输所需投入大。2临时苗圃距离造林地近,减少运输时间,苗根失水少,造林成活率高,运输成本低;圃地与造林地的环境相同,培育的苗木易适应造林地的条件,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面积下,那一实施科学的肥水管理和保护措施,致使优质苗木产量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试述唐寅及其诗歌特点,唐寅诗歌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著有《六如居士集》,诗歌追求自我的个性,表现了对物质享乐的艳羡;另有部分诗歌表现出佯狂玩世。猬介自处的志向,其诗才情奔放,任意挥洒,有天然之趣,喜以俚语,俗语入诗,语浅意隽,轻便自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谈谈你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看法。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这几大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他们也存在许多不一致,同时实现几个目标是困难的。我们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了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述家庭体育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条件和成员的爱好和兴趣,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发展。
    特点:
    (1)关系的亲近性;
    (2)目地的教育性;
    (3)内容的娱乐性;
    (4)方式的互助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中国人民银行的四项货币政策工具。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基因点突变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正确答案: ①同义突变,指碱基替换后,一个密码子变成了另一个密码子,但所编码的氨基酸还是同一种,实际上并不发生多肽序列的改变;
    ②错义突变,指碱基替换后形成了新的密码子,导致所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可能影响基因产物的功能;
    ③无义突变,指一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在发生点突变后变成一个终止密码子,使多肽合成提前终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工具?

    正确答案: 含义: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1)再贴现率政策:央行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
    (2)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主要是国库券。
    (3)法定准备金。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
    (4)道义劝告:央行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对其他金融机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目前我国中央银行主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调节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为贴现政策、银行准备金比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是利用利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一种政策。系指中央银行改变再贴现率,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利率,再影响资本流动和经济发展,以调节国际收支。例如,当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再贴现率,以促
    使利率上升,促进资本流入,改善资本项目收支状况;且使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下降,抑制总需求,减少进口,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银行准备金比率的高低决定了商业银行贷放资金的规模的大小,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银行准备金比率的办法来调整信用规模和货币流通量的大小,进而影响总需求和物价,再影响进出口和调节国际收支。例如,当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银行准备金比率,以收缩信用,减少货币流通量,抑制
    总需求和物价,以奖出限入,减少逆差。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或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外汇等,来影响货币流通量、利率、汇率等,从而影响经济和调节国际收支的措施。例如,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这样一则可以使货币流通量减少,信用收缩,总需求受到抑制,物价下降,促进出口限制进口,改善贸易收支状况;二则使债券价格下降,提高利率,引起资本流入,改善其资本项目收支状况。再例如,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增准基金,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买卖,干预外汇市场,影响外汇汇率,从而调节国际收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