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当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纬20°左右时()A、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B、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控制C、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为湿季D、温带季风气候区进入雨期

题目

当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纬20°左右时()

  • A、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
  • B、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控制
  • C、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为湿季
  • D、温带季风气候区进入雨期

相似考题
更多“当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纬20°左右时()”相关问题
  • 第1题:

    计算当太阳直射20°S时(约11月25日)在40°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确答案: 已知φ=-40°(在南半球)δ=-20°
    ∴h=90°-(-40°)+(-20°)=110°
    计算结果大于90°,故取补角,
    太阳高度角为:h=180°-110°=70°
    也可用上述后一公式直接得
    h=90°-|φ-δ|=90°-|-40°-(-20°)|=70°

  • 第2题: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北移
    • B、冬季南移
    • C、与太阳直射点的方向一致
    • D、不发生移动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太阳高度为40°的各地中,当最北与最南的纬度数比为3:2时,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 A、9.4°
    • B、10°
    • C、14.1°
    • D、15°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 C、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 D、随地球自转运动而移动

    正确答案:C

  • 第5题:

    6.7月份,撒哈拉沙漠形成全球炎热中心的原因是()

    • A、沙漠吸热快
    • B、7月份,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 C、7月份,太阳直射在北纬20°附近
    • D、沙漠地区干燥少云雨,对太阳辐射反射强烈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关于北回归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为北纬25°
    • B、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限
    • C、穿过大部分的欧洲国家
    • D、是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春分-秋分),越()昼越长,越()昼越短。


    正确答案:北;南

  • 第8题:

    单选题
    当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纬20°左右时()
    A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

    B

    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控制

    C

    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为湿季

    D

    温带季风气候区进入雨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6年真题]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自转1周的时间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某一桓星点为参考点,1日的时间长度不足24小时,称为“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1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称为“太阳日”。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运动,这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转1周的时间称为“恒星年”。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而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夹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大致上不变。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最北可到达北纬23度26分,最南可到达南纬23度26分。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南移动。到了春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太阳又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再次到达北纬23度26分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称为“回归年”。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由于地球是一个即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断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在同一维度地区,偏东边的地方比偏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由于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照统一标准实行全球分区计时。全球共划分为二十四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通过之处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为了避免日期紊乱,此次会议上还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正确答案:
    (1)“三种”应改为“两种”。
    (2)“自东向西自转”应改为“自西向东自转”。
    (3)“桓星”应改为“恒星”。
    (4)“黄赤夹角”应改为“黄赤交角”。
    (5)第一个“三、”应改为“二、”。
    (6)“南移动”应改为“南移”(或“向南移动”)。
    (7)“到了春分日”应改为“到了秋分日”。
    (8)“即”应改为“既”。
    (9)“维度”应改为“纬度”。
    (10)“二十四”应改为“2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北纬30°处,启动三自由度陀螺仪时,主轴指向(),若无外力矩作用,主轴将一直指向()。
    A

    太阳;太阳

    B

    真北;真北

    C

    天顶;天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计算当太阳直射20°S时(约11月25日)在40°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确答案: 已知φ=-40°(在南半球)δ=-20°
    ∴h=90°-(-40°)+(-20°)=110°
    计算结果大于90°,故取补角,
    太阳高度角为:h=180°-110°=70°
    也可用上述后一公式直接得
    h=90°-,φ-δ,=90°-,-40°-(-20°),=7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就北半球而言,太阳光直射点北移,白天()、黑夜(),在北极圈可出现()现象。

    正确答案: 增长,缩短,(永)极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节日中,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的是()

    • A、儿童节
    • B、劳动节
    • C、国庆节
    • D、圣诞节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

    • A、地球距太阳最近
    • B、地球距太阳最远
    •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D、长春昼短夜长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 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北纬23º26’
    • B、赤道
    • C、南纬23º26’
    • D、北纬23º34’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在太阳直射北纬10°时,北半球纬度高于()的北极地区就出现极昼。


    正确答案:80°

  • 第18题:

    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当太阳处于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半球。


    正确答案:

  • 第19题:

    就北半球而言,太阳光直射点北移,白天()、黑夜(),在北极圈可出现()现象。


    正确答案:增长;缩短;(永)极昼

  • 第20题:

    填空题
    在太阳直射北纬10°时,北半球纬度高于()的北极地区就出现极昼。

    正确答案: 8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计算题:计算当太阳直射20°N时(约11月25日)在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确答案: 已知φ=40°(在北半球)δ=20°
    ∴h=90°-40°+20°=70°
    太阳高度角为70°
    也可用上述后一公式直接得
    h=90°-,φ-δ,=90°-,40°-20°,=7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内容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本题20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自转1周的时间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某一恒星点为参考点,1日的时间长度不足24小时,称为“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1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运动,这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转1周的时间称为“恒星年”。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而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夹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大致上不变。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最北可到达北纬23度26分,最南可到达南纬23度26分。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南移动。到了春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太阳又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再次到达北纬23度26分处。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称为“回归年”。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由于地球是一个即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断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在同一维度地区,偏东边的地方比偏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由于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照统一标准实行全球分区计时。    全球共划分为二十四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通过之处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为了避免日期紊乱,此次会议上还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度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北纬23.5。称为北回归线,它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限,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  )。
    A

    云南

    B

    广西

    C

    广东

    D

    台湾


    正确答案: B,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