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犯放火罪的,最高处死刑。
更多“什么是放火罪?最高刑罚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放火罪与失火罪的区别在于(  ).
    A.犯罪客体不同
    B.放火罪是危险犯
    C.犯罪主体不同
    D.主观心态不同


    答案:B,C,D
    解析:
    解析: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能导致火灾发生,并且希望或者有意识地放任火灾发生的,就构成放火罪;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火灾发生,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火灾的,则为失火罪,所以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不同,应当选D.放火罪是危险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只要足以致使危害结果发生的就属于既遂;失火行为必须在事实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才能构成犯罪,所以应选B项.《刑法》第17条第2款明确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而失火罪的主体则必须由16周岁以上的人构成,所以应选c项.

  • 第2题:

    关于放火罪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B、放火罪客观方面实施了放火行为
    • C、主体已满16周岁
    • D、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正确答案:C

  • 第3题:

    什么是放火罪?最高刑罚是什么?


    正确答案: 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犯放火罪的,最高处死刑。

  • 第4题:

    什么是失火罪?最高刑罚是什么?失火案的立案追诉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正确答案: 失火罪是指过失引起火灾,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犯失火罪的,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规定,造成死亡1人以上,重伤3人以上,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烧毁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森林火灾过火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4公顷以上,其他严重后果的,应以失火案立罪。

  • 第5题:

    什么是放火毁林罪?犯该罪要受何处罚?


    正确答案: 放火毁林罪,是指故意放火烧毁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刑法第条规定:“放火破坏森林,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115条第1款规定:“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第6题:

    刑法中对放火罪处的最高刑罚是?()

    • A、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B、无期徒刑
    • C、死刑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问答题
    什么是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最高刑罚是什么?

    正确答案: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是指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犯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最高处15年有期徒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放火罪?最高刑罚是什么?

    正确答案: 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犯放火罪的,最高处死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放火毁林罪?犯该罪要受何处罚?

    正确答案: 放火毁林罪,是指故意放火烧毁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刑法第条规定:“放火破坏森林,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115条第1款规定:“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失火罪?最高刑罚是什么?失火案的立案追诉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正确答案: 失火罪是指过失引起火灾,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犯失火罪的,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规定,造成死亡1人以上,重伤3人以上,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烧毁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森林火灾过火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4公顷以上,其他严重后果的,应以失火案立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失火罪?其刑罚是怎样规定的?

    正确答案: (1)失火罪指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失火罪的刑罚
    对于失火罪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对失火罪的处刑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刑罚?我国刑罚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刑罚的定义
    刑罚即刑事处分,是刑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审判机关对罪犯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我国刑罚的特点:
    ①刑罚是最严厉的国家强制方法。
    它可以判处没收罪犯的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以及其他权利;它也可以判处罪犯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从而剥夺他的短期、长期以至终身的自由;它甚至可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而剥夺罪犯的生命。
    ②刑罚只能对犯罪分子适用。
    刑罚这种严厉的强制方法,不适用于无罪的人,更不允许株连无辜者。否则就是违法,要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③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法行使。
    其他任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都没有这个权力。如果违背这个规定,就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是失火罪?其刑罚是怎样规定的?


    正确答案: (1)失火罪指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失火罪的刑罚
    对于失火罪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对失火罪的处刑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第14题:

    什么是重大责任事故罪?最高刑罚是什么?


    正确答案: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犯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

  • 第15题:

    什么是消防责任事故罪?最高刑罚是什么?消防责任事故案的立案追诉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正确答案: 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规定,造成死亡1人以上,重伤3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森林火灾过火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4公顷以上,以及其他严重后果的,应予追究消防责任事故罪。

  • 第16题:

    放火罪是什么?它的构成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划分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正确答案: (一)概念和条件: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条件:
    1.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放火焚烧公私财物,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4.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二)划分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放火罪与失火罪的界限(区别):
    1.主观方面不同。放火罪是故意犯罪;失火罪是过失犯罪。
    2.在客观方面成立犯罪既遂的标准不同。放火行为只要发生足以造成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的危险,即使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也构成放火罪既遂;而失火行为必须实际造成了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才能构成失火罪。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放火是一种具有相当破坏性的危险方法,经常被犯罪人用作进行破坏性犯罪的手段。这就应当注意划分放火罪与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根据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的原则,对以放火的方法实施法律明文规定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应以法律规定的罪名论处,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等,而不能认定为放火罪。 
    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等其他犯罪的界限。 
    区分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等其他犯罪的关键在于:
    第一,在主观方面,是否具有放火的故意,即行为人是否明知其放火行为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的发生。
    第二,在客观方面,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放火案件中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区分放火罪一罪与数罪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放火行为既造成人员伤亡,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这时所发生的结果,都是放火罪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要件,故只成立放火罪一罪。
    第二,行为人基于特定的犯罪目的,以放火手段实施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等犯罪,既发生了行为人预期的危害结果,又危害了公共安全的,属于想象竞合犯。只能成立一罪。
    第三,在司法实践中,放火行为往往用以在实施犯罪后毁灭罪迹,如果犯罪人毁灭罪迹的放火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则成立放火罪,对犯罪人应当以其所实施的犯罪与放火罪实行数罪并罚;否则,不成立放火罪,该行为是其犯罪行为的继续,可作为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

  • 第17题:

    下列哪些人员不能被取保候审?()

    • A、累犯
    • B、放火罪
    • C、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 D、涉嫌抢劫罪但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正确答案:A,B

  • 第18题:

    以下关于放火罪或失火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火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失火罪主观方面是过失。
    • B、失火罪以造成严重后果为法定构成要件,而放火罪并不要求发生严重后果,行为人实施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即可构成放火罪。
    • C、放火罪有既遂和未遂之分;失火罪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
    • D、放火罪的处罚种类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失火罪的处罚种类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正确答案:A,B,C

  • 第19题:

    问答题
    放火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放火罪的构成特征
    ①本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侵犯对象是关系公共安全的公私财产
    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行为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2)认定放火罪需注意的问题
    ①本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区分本罪与以放火为手段的后两种罪的界限,关键看放火行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放火罪,反之,则构成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
    ②本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放火罪,反之,虽用点火方式但并不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③犯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区分本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是焚烧的对象是否开始独立的燃烧,开始独立燃烧的,构成犯罪既遂,否则,就是犯罪未遂。
    ④本罪与数罪的界限。行为人实施杀人等犯罪后,为毁灭罪证而放火,并危害公共安全的,应以数罪并罚的原则定罪处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是消防责任事故罪?最高刑罚是什么?消防责任事故案的立案追诉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正确答案: 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规定,造成死亡1人以上,重伤3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森林火灾过火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4公顷以上,以及其他严重后果的,应予追究消防责任事故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放火罪是什么?它的构成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划分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正确答案: (一)概念和条件: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条件:
    1.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放火焚烧公私财物,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4.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二)划分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放火罪与失火罪的界限(区别):
    1.主观方面不同。放火罪是故意犯罪;失火罪是过失犯罪。
    2.在客观方面成立犯罪既遂的标准不同。放火行为只要发生足以造成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的危险,即使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也构成放火罪既遂;而失火行为必须实际造成了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才能构成失火罪。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放火是一种具有相当破坏性的危险方法,经常被犯罪人用作进行破坏性犯罪的手段。这就应当注意划分放火罪与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根据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的原则,对以放火的方法实施法律明文规定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应以法律规定的罪名论处,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等,而不能认定为放火罪。 
    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等其他犯罪的界限。 
    区分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等其他犯罪的关键在于:
    第一,在主观方面,是否具有放火的故意,即行为人是否明知其放火行为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的发生。
    第二,在客观方面,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放火案件中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区分放火罪一罪与数罪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放火行为既造成人员伤亡,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这时所发生的结果,都是放火罪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要件,故只成立放火罪一罪。
    第二,行为人基于特定的犯罪目的,以放火手段实施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等犯罪,既发生了行为人预期的危害结果,又危害了公共安全的,属于想象竞合犯。只能成立一罪。
    第三,在司法实践中,放火行为往往用以在实施犯罪后毁灭罪迹,如果犯罪人毁灭罪迹的放火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则成立放火罪,对犯罪人应当以其所实施的犯罪与放火罪实行数罪并罚;否则,不成立放火罪,该行为是其犯罪行为的继续,可作为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重大责任事故罪?最高刑罚是什么?

    正确答案: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犯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放火罪的概念是什么?它的构成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划分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正确答案: (一)概念和条件: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条件:
    1)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放火焚烧公私财物,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4)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二)放火罪与失火罪的界限(区别):
    1主观方面不同。放火罪是故意犯罪;失火罪是过失犯罪。
    2在客观方面成立犯罪既遂的标准不同。放火行为只要发生足以造成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的危险,即使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也构成放火罪既遂;而失火行为必须实际造成了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才能构成失火罪。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放火是一种具有相当破坏性的危险方法,经常被犯罪人用作进行破坏性犯罪的手段。这就应当注意划分放火罪与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根据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的原则,对以放火的方法实施法律明文规定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应以法律规定的罪名论处,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等,而不能认定为放火罪。
    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等其他犯罪的界限区分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等其他犯罪的关键在于:
    第一,在主观方面,是否具有放火的故意,即行为人是否明知其放火行为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的发生。
    第二,在客观方面,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放火案件中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区分放火罪一罪与数罪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放火行为既造成人员伤亡,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这时所发生的结果,都是放火罪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要件,故只成立放火罪一罪。
    第二,行为人基于特定的犯罪目的,以放火手段实施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等犯罪,既发生了行为人预期的危害结果,又危害了公共安全的,属于想象竞合犯。只能成立一罪。
    第三,在司法实践中,放火行为往往用以在实施犯罪后毁灭罪迹,如果犯罪人毁灭罪迹的放火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则成立放火罪,对犯罪人应当以其所实施的犯罪与放火罪实行数罪并罚;否则,不成立放火罪,该行为是其犯罪行为的继续,可作为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关于放火罪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B

    放火罪客观方面实施了放火行为

    C

    主体已满16周岁

    D

    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放火罪的主体是已满14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