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简述鲍照诗歌的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

题目

简述鲍照诗歌的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鲍照诗歌的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他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上的大家。
    一、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任何诗歌都这样那样地表现着心灵世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所创写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寄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四、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 第2题:

    试述唐寅及其诗歌特点,唐寅诗歌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著有《六如居士集》,诗歌追求自我的个性,表现了对物质享乐的艳羡;另有部分诗歌表现出佯狂玩世。猬介自处的志向,其诗才情奔放,任意挥洒,有天然之趣,喜以俚语,俗语入诗,语浅意隽,轻便自由。

  • 第3题:

    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鲍照是南朝成就最高的诗人,在艺术上极富特色:首先,他的乐府诗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成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述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词之美融为一体,故其抒情特色是外露的、强烈的、流畅而节奏急速的,音调激昂,豪迈奔放。其次,鲍照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他还注意吸收民间口语,使其语言平易流畅,如自口出。另外,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其《拟行路难》组诗,全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诗,并对以往的七言诗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使诗歌言节节奏铿锵顿挫,更便于表达奔放恣肆的感情,大大促进了七言诗体的发展。

  • 第4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 第5题:

    简述鲍照的诗歌成就?


    正确答案: a、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
    b、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
    c、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
    d、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 第6题: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修竹篇序》中。他反对“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鲜明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老练,有金石声”的创作原则。以复古为口号,强调诗歌必须反映现实。“兴”指诗歌的比兴手法;“寄”是寄托;“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指作品的内容、风格和艺术感染力。他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正是企图从精神实质上去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直接继承建安传统,这对摆脱齐梁浮华诗风、端正唐诗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同时,推出诗歌创作的美学标准,揭开了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序幕。

  • 第7题:

    问答题
    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
    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乐府《白苎舞》。
    二.语言也很有特色。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如《拟行路难》其三;注意吸收明间口语;善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
    三.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以前的杂言是以四言或五言为主,七言为辅。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有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杜甫也称赞“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曹植诗歌的特点及文学史贡献。

    正确答案: 一、特点曹植前期代表作是《白马篇》、诗中所写慷慨赴国难的侠少年、实际是作者的自我化身,诗风豪迈慷慨、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后期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此诗中,曹植前期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以消散,代之出现的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诗歌抒写了曹植对京城的留恋、对个人命运、前程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兄弟生离死别的感伤、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悲凉沉郁、鲜明感人。
    二、文学史贡献:他的诗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鲍照的诗歌成就?

    正确答案: a、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
    b、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
    c、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
    d、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鲍照出身寒微,却是一位极有抱负的才士。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首四句情绪慷慨,激愤难抑,他拔剑击柱,仰天长叹,悲愤满怀,因为有志难伸;中六句以轻松的口吻表现罢官后的天伦之乐,在轻松的背后,隐含着失志后无可奈何的悲哀;末二句故作旷达之语,既有孤寒之士的人生隐痛,也有讽刺权贵的意味。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出身贫寒而又沉沦下僚的鲍照,对社会下层的生活有更广泛的接触和更深刻的感受,这在他的诗歌中有深刻的反映。这些诗歌也同样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二、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其中也渗透着诗人自己的慷慨不平。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着重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与梗概多气的建安诗风颇为接近。三、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在鲍照的诗中也占相当的比例。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怆,细致感人,如《拟行路难》其十三描写思念家人故乡的情怀,其十二则描写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四、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在鲍照的诗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拟古》其六就具有代表性。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险急”。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其次,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来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鲍照现存的二百首诗中乐府占八十多首,其中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有的是学习汉魏乐府。有的是学习南朝民歌。学习民歌,在当时曾被文坛盟主颜延之等人轻视,鲍诗也被视为“俗”。鲍照在这些俗体调的诗中,又以跳荡雄肆、酣畅淋漓的笔力,“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尽情发泄孤寒之士慷慨不平的激愤之情,因而被视为“险”或“险急”。他的诗以凌厉之势和“发唱惊挺”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当时标举独出,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和诗人,而且也深得后代诗人与诗论家的赞许。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史上有着突出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鲍照诗歌的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

    正确答案: 内容上,寓意充实,既是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也抒发了被压抑的不平之感。形式上,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且可自由换韵。文辞上也有所修饰,音节颇为优美。题材上:主要是游子、思妇、边塞三种,抒愤诗,慷慨不平的寒士呼声。体式上:七言诗,首创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拟行路难》十九首)风格上:风神高标,气骨卓突,俊逸豪放,奇矫凌厉。刘熙载于《艺概•诗概》中就有这样的说法,“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鲍照首创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其诗俊逸瑰丽的一面为李白所承继和发扬,而沉雄悲郁的一面则为杜甫所吸收和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答案: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正确答案: (1)是汉大赋向抒情小赋过渡的里程碑;
    (2)是我国今存的第一篇骈赋;
    (3)是第一篇田园赋,为后世文学表现田园题材提供了艺术借鉴。《归田赋》语言清新晓畅、挥洒自如,与内容意脉贯通、和谐一体,宣告了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其迷人魅力。其骈偶成分恰到好处,为后世骈体赋开创了良好范例。

  • 第14题:

    简述鲁迅杂文的文学史意义。


    正确答案: A、第一、“杂文”这一文体,是鲁迅通过对旧体散文的改造而形成的新的文种。
    B、第二、中国现代“杂文”这一文种,是通过鲁迅的精心熔铸和锻造,才成为新文学中的独立的文体的。
    C、第三、鲁迅不仅通过自己大量的创作精心打造了“杂感”这一新的文种,而且还悉心维护这一新的文种的成长,亲自倡导并廓大了中国现代的杂文运动,从而使杂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程中的一支劲旅。
    D、第四、鲁迅通过他所倡导的现代杂文运动,不仅培育了一代年轻的杂文作家,而且还形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杂文传统――“鲁迅风”和“鲁迅笔法”的杂文。

  • 第15题:

    简述曹植诗歌的特点及文学史贡献。


    正确答案: 一、特点曹植前期代表作是《白马篇》、诗中所写慷慨赴国难的侠少年、实际是作者的自我化身,诗风豪迈慷慨、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后期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此诗中,曹植前期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以消散,代之出现的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诗歌抒写了曹植对京城的留恋、对个人命运、前程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兄弟生离死别的感伤、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悲凉沉郁、鲜明感人。
    二、文学史贡献:他的诗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 第16题: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鲍照出身寒微,却是一位极有抱负的才士。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首四句情绪慷慨,激愤难抑,他拔剑击柱,仰天长叹,悲愤满怀,因为有志难伸;中六句以轻松的口吻表现罢官后的天伦之乐,在轻松的背后,隐含着失志后无可奈何的悲哀;末二句故作旷达之语,既有孤寒之士的人生隐痛,也有讽刺权贵的意味。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出身贫寒而又沉沦下僚的鲍照,对社会下层的生活有更广泛的接触和更深刻的感受,这在他的诗歌中有深刻的反映。这些诗歌也同样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二、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其中也渗透着诗人自己的慷慨不平。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着重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与梗概多气的建安诗风颇为接近。三、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在鲍照的诗中也占相当的比例。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怆,细致感人,如《拟行路难》其十三描写思念家人故乡的情怀,其十二则描写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四、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在鲍照的诗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拟古》其六就具有代表性。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险急”。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其次,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来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鲍照现存的二百首诗中乐府占八十多首,其中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有的是学习汉魏乐府。有的是学习南朝民歌。学习民歌,在当时曾被文坛盟主颜延之等人轻视,鲍诗也被视为“俗”。鲍照在这些俗体调的诗中,又以跳荡雄肆、酣畅淋漓的笔力,“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尽情发泄孤寒之士慷慨不平的激愤之情,因而被视为“险”或“险急”。他的诗以凌厉之势和“发唱惊挺”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当时标举独出,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和诗人,而且也深得后代诗人与诗论家的赞许。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史上有着突出地位。

  • 第17题:

    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正确答案: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常常有很大差异;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性;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沉积间断或从未沉积,或沉积后剥蚀;不整合面上常常有因长期风化形成的底砾岩和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上覆岩层的底部层位覆盖在下伏岩层的不同层位上;上下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演化历史。角度不整合形成历史包括下降、沉积→褶皱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理论意义: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展顺;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古地理,古构造演变的研究。
    实际意义: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 第18题:

    简述公安派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公安”派反对拟古和求新主变,他们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纲要,正式提出并阐发了性灵说,“性灵”一词指性情、感受、天性、灵性等传统意义,又接受了心学、庄禅之学的影响,伸发了李贽童心说中推重真心本性、反对理法束缚的思想,要求破除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清规戒律,最充分最自由地表现个性和真情实感,向文学自身回归。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他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上的大家。
    一、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任何诗歌都这样那样地表现着心灵世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到的探索。
    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所创写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寄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四、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正确答案: 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一是对边塞诗的创新,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诗人,变七言歌行逐句韵为隔句韵,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另外,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和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一、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之情;二、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四、另有游宦思乡、抒写爱情、感伤年命和写景咏物的作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修竹篇序》中。他反对“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鲜明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老练,有金石声”的创作原则。以复古为口号,强调诗歌必须反映现实。“兴”指诗歌的比兴手法;“寄”是寄托;“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指作品的内容、风格和艺术感染力。他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正是企图从精神实质上去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直接继承建安传统,这对摆脱齐梁浮华诗风、端正唐诗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同时,推出诗歌创作的美学标准,揭开了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序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公安派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公安”派反对拟古和求新主变,他们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纲要,正式提出并阐发了性灵说,“性灵”一词指性情、感受、天性、灵性等传统意义,又接受了心学、庄禅之学的影响,伸发了李贽童心说中推重真心本性、反对理法束缚的思想,要求破除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清规戒律,最充分最自由地表现个性和真情实感,向文学自身回归。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