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脑脊液正常细胞和病理性细胞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题目

脑脊液正常细胞和病理性细胞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脑脊液正常细胞和病理性细胞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A、脑脊液为血性

    B、脑脊液细胞数100,糖和氯化物正常

    C、脑脊液压力偏高,余正常

    D、脑脊液细胞数1000以上,糖降低,氯化物无改变

    E、脑脊液细胞数300,糖和氯化物均降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脊液为( )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有哪些炎症细胞和介质参与肾小球病的发病机制,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炎症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血小扳等。炎症细胞可产生多种炎症介质,造成肾小球炎症病变。炎症介质包括补体、凝血纤溶因子、血管活性胺、白细胞三烯、激肽、生物活性酯、酶、细胞粘附分子、活性氧、活性氮等炎症介质在肾小球损伤中具重要作用。始发的免疫反应需引炎症反应,才能导致肾小球损伤欲其临床症状。

  • 第3题: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分别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细胞的基本结构,由外向内: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细胞的特殊结构是指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特有的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 第4题: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如何划分?其临床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一般分为:
    1.增生极度活跃:常见于各种白血病。
    2.增生明显活跃:常见于各种红系、粒系或其它系统的增生疾病。
    3.增生活跃:一般为正常骨髓的表现。
    4.增生减低:见于骨髓造血机能减低。
    5.增生重度减低、有核细胞明显减少,是典型的再障骨髓象。

  • 第5题:

    关于弓形虫病的常规化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 B、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
    • C、脑弓形虫病脑脊液压力明显上升
    • D、脑脊液主要为单核细胞
    • E、脑脊液中葡萄糖和氯化物多正常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正常脑脊液中主要为()细胞和()细胞,无()细胞。


    正确答案:淋巴;单核;红

  • 第7题: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1)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 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妇女。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细胞破坏增多、细胞丢失过多。

  • 第8题:

    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活动性肺结核、急性感染的复期等。
    (2)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3)某些感染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脑脊液中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恒定的在病理情况下因疾病种类不同,细胞数量变化很大,所以细胞计数和分类在疾病的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为<10个/ul。儿童较成人稍高。多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
    11~30个/ul时为轻度增高,31~100个/ul时,为中度增高;200~500个/ul为高度增高;500~1000/ul为剧烈增高,最高可达>10000/ul。白细胞20个以上应进行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数剧烈增加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少或中度增加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胞数量的变化在治疗中可作为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细胞数减少是临床好转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弓形虫病的常规化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B

    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

    C

    脑弓形虫病脑脊液压力明显上升

    D

    脑脊液主要为单核细胞

    E

    脑脊液中葡萄糖和氯化物多正常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灰苔的种类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反映的病机有寒、热、虚、实及痰湿之分。
    2)灰燥、灰腻、灰滑三种苔象。
    3)三种灰苔的临床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白血病性原始细胞与正常原始细胞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①细胞大小差别较大,甚至在同一病例其差别也很大,细胞形态不规则;②核的形态不规则,常有深浅不等的凹陷,有时核畸形明显,甚至分叶;③胞核内特殊结构,如核泡、假包涵体、核内小体、核环等;④胞质内各种细胞器的数量和形态变化较大;
    ⑤胞质内可出现Auer小体,常见于AML,也可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结核性脑膜炎()。

    A.脑脊液细胞数1000×106/L以上,以多核细胞为主,蛋白质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B.脑脊液细胞数3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增高,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

    C.脑脊液细胞数(50~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D.脑脊液细胞数100×106/L,糖和氯化物正常

    E.脑脊液细胞数4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正常


    答案B

  • 第14题:

    简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感染可见淋巴细胞增多,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性细胞反应。蛛网膜下隙出血呈无菌性炎性反应和红细胞引起的单核吞噬细胞反应,4~5天后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后者在数周至数月仍可查到。细胞学检查还可发现细胞、细菌和真菌等。

  • 第15题:

    红细胞分布宽度测定(RDW)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用于缺铁性贫血和β-轻型海洋性贫血鉴别,100%的缺铁性贫血患者RDW增高,而88%的β-轻型海洋性贫血者RDW正常;
    ②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
    ③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 第16题:

    简述脑脊液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极少,且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若出现其它细胞,则提示病理变化:
    1.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和脑出血。
    2.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性、霉菌性及病毒性感染和无菌性脑膜炎。
    3.嗜酸性细胞增多见于脑寄生虫病、结核、药物或食物过敏。
    4.浆细胞增多表明局部有免疫反应存在,如浆细胞瘤、多发性硬化症、病毒感染和神经梅毒等。
    5.发现含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表明有脑出血。
    6.肿瘤细胞可根据形态确证为相应的转移或原发性肿瘤。
    7.出现原始及幼稚的白血病细胞为诊断脑膜白血病的唯一指标。

  • 第17题:

    怎样作小肠钡气双重造影?其正常表现和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由于小肠的解剖与生理特点,小肠钡气双重造影检查法的开展比胃、结肠双重造影检查法晚。
    怎样做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呢?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检查前禁食与结肠肠道清洁方法同结肠双重造影法。
    2.检查前口服胃复安25毫克促进胃肠道蠕动,再口含利多卡因油剂一刻钟使咽部麻醉。
    3.坐位,口含开口器,经开口器把小肠造影专用导管(Bilbao-Dotter氏管)顺咽喉部插入食道、胃,在透视下证实导管已进入胃腔后病人右侧卧位,经导管引进导丝,注意导丝远端不能越出导管头,然后将导管进一步下送,待导管头至胃幽门时,如导管不能顺利通过幽门可以拔出导丝注入少量造影剂使幽门管开放,再顺势送入导管,亦可取左侧卧位,胃内气体聚于胃窦部使幽门管开放,再送入导管入十二指肠。注意导丝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因此应当边向外拔导丝,边向前送导管,直至导管头位于十二指肠空常曲处。
    4.退出导丝将导管的体外部分用橡皮膏固定。
    5.取左侧卧位,在10~15分钟内均匀地注入350~400ml50W/V%钡剂,注药过程中根据情况改变体位,摄取充盈相。
    6.钡首抵末端回肠后注入空气、并及时摄上腹部小肠双重造影片。
    7.小肠充气量合适后(约需1000~1500ml,标志是扭曲的肠粘膜皱襞伸直),静脉注射低张药654-220mg。
    8.拔出小肠导管,转体两次,再仰卧位摄腹中、下部片。
    9.再分段检查及摄片。
    钡气双重造影对比下小肠的正常表现是怎样的?在双重对比检查时由于肠管的充分伸展、扩张和蠕动停止。
    1.肠曲充盈连续、均匀、粗细一致,走行自然、移动分布正常,肠腔直径4cm。
    2.肠管轮廓光滑柔软。
    3.小肠粘膜皱襞平直,等间隔,以直角横贯肠腔。肠皱襞间隔较紧密,回肠间隔宽,皱襞厚度小于2mm。
    与传统口服钡剂法检查比较,小肠钡剂双重造影法的优点和临床意义是:
    1.与口服法相比,检查时间大大缩短(一般30~40分钟即可结束检查)。
    2.由于肠管充分伸展、扩张,注射低张药物后蠕动消失,可消除功能因素对肠管的影响,而更确切地显示器质性病变。
    3.易于发现早期病变,特别是对小的凹陷性病变显示更好,因此适用于:
    ①胃肠道出血、食管、胃、十二指肠和结肠检查阴性者;
    ②腹泻和脂肪痢;
    ③不明原因的腹痛;
    ④不明原因的发热;
    ⑤及其他怀疑小肠病变者。

  • 第18题:

    简述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脑脊液中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恒定的在病理情况下因疾病种类不同,细胞数量变化很大,所以细胞计数和分类在疾病的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为<10个/μL。儿童较成人稍高。多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11~30个/μL时为轻度增高,31~100个/μL时,为中度增高;200~500个/μL为高度增高;500~1000/μL为剧烈增高,最高可达>10000/μL。白细胞10个/μL以上应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数剧烈增加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少或中度增加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胞数量的变化在治疗中可作为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细胞数减少是临床好转的标志。正常脑脊液中可偶见白细胞,一般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偶见软脑膜、蛛网膜细胞、室管膜细胞和脉络膜细胞。病理情况下有:(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粒细胞和浆细胞并存。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检出隐球菌。(2)脑血管病:脑出血可见大量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第3天可出现吞噬细胞,第5天后可见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淋巴细胞多见,可找到白血病细胞或肿瘤细胞。(4)脑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可见寄生虫卵、原虫多形体、旋毛虫幼虫等。(5)红斑狼疮:有时在脑脊液中可检出红斑狼疮细胞。

  • 第19题:

    嗜酸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超敏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
    (2)寄生虫病:尤其是蛔虫、钩虫、绦虫等。
    (3)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疱疹样皮炎等。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5)某些恶性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
    (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均减少。惟独猩红热除外,反而增高。
    (7)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脑垂体功能低下及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感染可见淋巴细胞增多,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性细胞反应。蛛网膜下隙出血呈无菌性炎性反应和红细胞引起的单核吞噬细胞反应,4~5天后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后者在数周至数月仍可查到。细胞学检查还可发现细胞、细菌和真菌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正常脑脊液中主要为()细胞和()细胞,无()细胞。

    正确答案: 淋巴,单核,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活动性肺结核、急性感染的复期等。
    (2)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3)某些感染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分别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细胞的基本结构,由外向内: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细胞的特殊结构是指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特有的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