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脑脊液含糖量的增加或减少各见于何种疾病?”相关问题
  • 第1题:

    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标本表面有纤细网膜形成的,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化脑

    B、结脑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参考答案:B

  • 第2题:

    麦氏点压痛常见于何种疾病?


    答案:
    解析:
    常见于急性阑尾炎。

  • 第3题: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脑脊液静置1~2h后出现凝块或沉淀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答案:A
    解析:
    1.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2.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5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3.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6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 第4题:

    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检查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混浊,葡萄糖明显减少

    B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加

    C脑室出血脑脊液外观混浊,以红细胞增加为主

    D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外观清晰氯化物明显减少

    E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清晰,葡萄糖与血糖相近


    C,E

  • 第5题:

    脑脊液中ADA增高,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 A、化脓性脑膜炎
    • B、结核性脑膜炎
    • C、乙型脑炎
    • D、真菌性脑膜炎
    • E、脊髓灰质炎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各引起何种疾病?


    正确答案: 性传播疾病简称STD,其病原体包括所有的医学微生物范围。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衣原体:沙眼衣原体D-K型,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通过性接触而传播,可引起临床的病症有:宫颈炎、输卵管炎、新生儿结膜炎、肺炎、不育症和反应性关节炎。
    2、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也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因。
    3、细菌:多种细菌均可经性行为而传播,主要有以下3种:
    (1)淋病双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
    (2)肠道杆菌:通过口接触传播
    (3)布氏杆菌:通过性交
    4、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可引起生殖器念珠菌病。
    5、螺旋体:其中苍白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
    6、原虫:其中阴道毛滴虫可致生殖器滴虫病。
    7、寄生虫:其中疥虫可导致疥疮;阴虱可导致阴虱病。

  • 第7题:

    病人呼气中有烂苹果样气味,呼吸及呕吐物中有蒜臭味,各见于何种疾病?


    正确答案: 呼气中有烂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呼吸及呕吐物中有蒜臭味时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

  • 第8题:

    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标本表面有纤细网膜形成的,常见于何种疾病()。

    • A、化脑
    • B、结脑
    • C、蛛网膜下腔梗阻
    • D、流行性乙型脑炎
    • E、脑脊髓梅毒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检查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混浊,葡萄糖明显减少

    B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加

    C

    脑室出血脑脊液外观混浊,以红细胞增加为主

    D

    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外观清晰氯化物明显减少

    E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清晰,葡萄糖与血糖相近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静止性震颤,多见于何种疾病?

    正确答案: 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如手指搓丸样动作,4-6次/秒,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入睡后消失。多见于帕金森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显著减少或缺如,见于()。

    正确答案: 化脓性脑膜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脑脊液静置1~2h后出现凝块或沉淀见于下列何种疾病A.化脓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SXB

    脑脊液静置1~2h后出现凝块或沉淀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正确答案:A
    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关,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5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神经梅毒的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 第13题:

    脑脊液可呈黄色胶冻状,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结脑
    B.化脑
    C.脊髓灰质炎
    D.蛛网膜下腔梗阻
    E.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案:D
    解析:
    脑脊液黄色多由黄变症引起,见于出血,黄疸,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其中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 第14题:

    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显著减少或缺如,见于()。
    化脓性脑膜炎

  • 第15题:

    脑脊液可呈黄色胶冻状,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 A、结脑
    • B、化脑
    • C、脊髓灰质炎
    • D、蛛网膜下腔梗阻
    • E、流行性乙型脑炎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人类疱疹病毒有哪些?各致何种疾病?


    正确答案: 人类疱疹病毒的种类多,引起多种疾病:
    ①HSV-Ⅰ常引起唇疱疹、龈口炎、疱疹性脑炎等疾病。
    ②HSV-Ⅱ引起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疱疹等病。
    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带状疱疹等病。
    ④CMV引起输血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包涵体病及先天性畸形等疾病。
    ⑤EBV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等病。
    ⑥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婴儿急疹、幼儿急性发热病、间质性肺炎等病。
    ⑦HHV-Ⅶ可致幼儿皮疹。⑧HHV-Ⅷ可能与Kaposi肉瘤的发生有关。

  • 第17题:

    常见的胸廓畸形有哪些,各见于哪些疾病?


    正确答案: (1)扁平胸可见于瘦长体型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2)桶状胸见于肺气肿患者及老年或矮胖体型者。(3)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的胸廓改变,多见于儿童。若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形似漏斗,称漏斗胸。胸廓前后经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凹陷,称为鸡胸。

  • 第18题:

    何谓Auspitz征?见于何种疾病?简述其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此即Auspitz征。见于银屑病。
    银屑病临床表现: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
    寻常型: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版块,可呈多种形态(如点滴状、斑块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般透明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后者由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蜡滴现象、薄膜现象与点状出血对银屑病有诊断价值。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特别是肘部、膝部和骶尾部最为常见,常呈对称性。不同部位的皮损也有所差异,面部皮损多为点滴状浸润性红斑、丘疹或脂溢性皮炎样改变;头皮皮损鳞屑较厚,常超出发际,头发呈束状(束状发);腋下、乳房和腹股沟等褶皱部位常由于多汗和摩擦,导致皮损鳞屑减少并可出现糜烂、渗出及裂隙;少数损害可发生在唇、颊粘膜和龟头等处,颊粘膜损害为灰白色环状斑,龟头损害为境界清楚的暗红色版块;甲受累多表现为“顶针状”凹陷。患者多自觉不同程度瘙痒。
    寻常型银屑病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三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银屑病皮损,称为“同形反应”或Kobner现象;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皮损出现,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或色素沉着斑。
    关节型:除皮损外可出现关节病变,后者与皮损可同时或者先后出现,任何关节均可受累,包括肘膝的大关节,指、趾小关节、脊椎及骶髂关节。可表现为关节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呈进行性发展,但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示软骨消失、骨质疏松、关节腔狭窄伴不同程度的关节侵蚀和软组织肿胀。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并伴大量糠状鳞屑,其间可有片状正常皮肤(皮岛),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表浅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易复发。
    脓疱性: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常急性发病,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或无皮损的健康皮肤上迅速出现针状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常密集分布,可融合成片状脓湖,皮损可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肿胀和疼痛感。常伴全身症状,可出现寒战和高热,呈弛张热型。患者有沟状舌,指、趾甲可肥厚浑浊。一般1-2周后脓疱干燥结痂,病情自然缓解,但可反复呈周期性发作;患者也可因继发感染,全身衰竭而死亡。
    2.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皮损局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掌部好发于大小鱼际,可扩展到掌心、手背和手指,跖部好发于跖中部及内侧。皮损为成批发生在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1-2周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新脓疱又可在鳞屑下出现,时轻时重,经久不愈。甲可受累,常出现点状凹陷、横沟、纵嵴、甲浑浊、甲剥离及甲下积脓等。

  • 第19题:

    单选题
    脑脊液可呈黄色胶冻状,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

    结脑

    B

    化脑

    C

    脊髓灰质炎

    D

    蛛网膜下腔梗阻

    E

    流行性乙型脑炎


    正确答案: C
    解析: 脑脊液黄色多由黄变症引起,见于出血,黄疸,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其中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

  • 第20题:

    单选题
    关于脑脊液呈红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各管间红细胞计数有很大差别

    B

    三管均呈红色,可以判断是由穿刺损伤造成的

    C

    按照脑脊液中的红细胞的皱缩程度,鉴别陈旧性或新鲜性出血

    D

    只有第一管为血性,则说明可能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E

    脑脊液呈红色见于穿刺损伤或出血性疾病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各引起何种疾病?

    正确答案: 性传播疾病简称STD,其病原体包括所有的医学微生物范围。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衣原体:沙眼衣原体D-K型,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通过性接触而传播,可引起临床的病症有:宫颈炎、输卵管炎、新生儿结膜炎、肺炎、不育症和反应性关节炎。
    2、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也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因。
    3、细菌:多种细菌均可经性行为而传播,主要有以下3种:
    (1)淋病双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
    (2)肠道杆菌:通过口接触传播
    (3)布氏杆菌:通过性交
    4、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可引起生殖器念珠菌病。
    5、螺旋体:其中苍白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
    6、原虫:其中阴道毛滴虫可致生殖器滴虫病。
    7、寄生虫:其中疥虫可导致疥疮;阴虱可导致阴虱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病人呼气中有烂苹果样气味,呼吸及呕吐物中有蒜臭味,各见于何种疾病?

    正确答案: 呼气中有烂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呼吸及呕吐物中有蒜臭味时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