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微生物发酵培养过程方法主要有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四种。
1、分批发酵
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罐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连续发酵
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稳定状态下生长。可以有效地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期。
3、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
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补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可以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浓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既保证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又不造成不利影响从而达到提高产率的目的。
更多“抗生素工艺中的四种发酵类型”相关问题
  • 第1题: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的共性技术需求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发酵过程普遍流加一种碳源,氮源,如葡萄糖和硫酸铵,ph值通过流加氨水进行调节,很多抗生素在发酵中后期流入前体,对提高产量非常有益。抗生素发酵绝大多数为好氧培养,必须连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全过程大功率搅拌。发酵液得预处手里,一般加絮凝剂沉淀蛋白,过滤去除菌丝体发酵滤液的提取常用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吸附法等提纯浓缩,然后结晶干燥得纯品。

  • 第2题:

    采用()生产原料药的应当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 A、合成工艺
    • B、发酵工艺
    • C、传统发酵工艺
    • D、提取工艺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沼气发酵工艺中的中温发酵温度为()

    • A、30~45℃
    • B、8~30℃
    • C、45~60℃
    • D、40~55℃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木质纤维素糖化发酵的四种类型及其目前各自面临的技术难题。


    正确答案: (1)物理法:球磨、压缩球磨、爆破粉碎、冷冻粉碎、声波、电子射线。
    弊端:效果不明显、处理成本高、条件苛刻。
    (2)化学法:酸、碱、有机溶剂。
    弊端:污染严重、设备要求高、损失大、收率低。
    (3)理化法
    (4)生物法:木质素降解微生物:白腐真菌为主、木质素降解酶类:Lacs、Lips、MnPs等、木质素降解条件、木质素降解分子生物学

  • 第5题:

    果蔬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发酵类型是()

    • A、酒精发酵
    • B、醋酸发酵
    • C、乳酸发酵
    • D、丁酸发酵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抗生素的生产属于()发酵类型。

    • A、生长关联型
    • B、非生长关联型
    • C、混合型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工业发酵可分为若干类型。如按发酵形式来区分,有()和();按发酵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来区分,有()、()和();按发酵工艺流程来区分,有()、()和();按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来区分,有()和()。


    正确答案:传统工艺发酵;现代工业发酵;固态发酵;半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分批式发酵;连续式发酵;流加式发酵;厌氧发酵;需氧发酵

  • 第8题:

    填空题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工业发酵可分为若干类型。如按发酵形式来区分,有()和();按发酵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来区分,有()、()和();按发酵工艺流程来区分,有()、()和();按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来区分,有()和()。

    正确答案: 传统工艺发酵,现代工业发酵,固态发酵,半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分批式发酵,连续式发酵,流加式发酵,厌氧发酵,需氧发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青霉素发酵工艺的建立对抗生素工业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青霉素是发现最早,最卓越的一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青霉素是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青霉素经过扩环后,形成头孢菌素母核,成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原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沼气发酵分为()、()、()三个阶段。沼气发酵工艺采()用()发酵工艺。

    正确答案: 液化,产酸,产甲烷,自然温度半批量投料,自然温度连续投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红葡萄酒生产有哪些发酵工艺类型?

    正确答案: (一)传统发酵工艺
    (1)入池
    (2)前发酵主要进行酒精发酵、浸提色素物质和芳香物质。发酵温度为26~30℃。当酒液残糖量降至0.5%、发酵液面只有少量CO2气泡,“酒盖”下沉,发酵温度接近室温,这表明前发酵结束。
    前发酵后酒液质量要求:呈深红色或淡红色;有酒精、CO2和酵母味,但不得有霉、臭、酸味,酒精含量9%~11%,残糖0.5%,挥发酸≤0.04%。
    (3)压榨
    先将自流原酒液从排除口放净,然后清理出皮渣进行压榨,得压榨原酒。
    (4)后发酵后发酵的目的:继续残糖的发酵;澄清作用;排放溶解的CO2;氧化还原及酯化作用;苹果酸—乳酸发酵的降酸作用。
    后发酵的管理:补加二氧化硫后进入后发酵容器;隔氧发酵、品温控制在18~25℃、发酵时间3~5d。
    (二)Vaslin型旋转罐工艺流程
    (三)二氧化碳浸渍法
    (四)热浸提法生产红葡萄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采用()生产原料药的应当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A

    合成工艺

    B

    发酵工艺

    C

    传统发酵工艺

    D

    提取工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采用传统发酵工艺生产原料药的工艺控制重点内容包括工作()的维护、()和扩增培养的控制、发酵过程中()的监控等。


    正确答案:菌种;接种;关键工艺参数

  • 第14题:

    面包制作的四种基本要素是什么?常见面包发酵工艺有哪三种?


    正确答案:面包制作需要面粉、酵母、水、食盐四种基本材料。常见面包发酵工艺有快速发酵法、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三种。

  • 第15题:

    发酵工艺条件及控制对产生菌的生长代谢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包括()、()、()、()、()、()、()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正确答案:温度;pH;溶氧;基质;压力;搅拌;通气

  • 第16题:

    先()后发酵工艺是半固态发酵法生产小曲白酒的典型工艺。


    正确答案:培菌糖化

  • 第17题:

    醋酸发酵的不同类型和工艺特点?


    正确答案: ①全固态发酵法: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都是固态发酵,需要加入麸皮辅料,和粗谷糠、稻壳填充料,风味较好。
    ②前液后固发酵:液态酒精发酵和固态醋酸发酵,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了淀粉质的利用率;在固态醋酸发酵时要加入麸皮和稻壳,风味较好。
    ③全液态发酵法:机械化程度高,不用填充料,原料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但风味较差。

  • 第18题:

    简述微生物发酵工艺的主要四种模式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四种模式为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
    特点:
    (1)分批培养: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成分不断的变化,所有液体的流量等于零,分为六个时期:停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静止(稳定)期、死亡期。
    停滞期:μ=0,细胞数量不变,长短取决于种子的活性、接种量、培养基的可利用性和浓度
    加速期:μ从最小升为最大
    对数期:μ最大,长短取决于培养基的可利用性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减速期:μ不断下降,养分减少、有害代谢物积累、细胞形态退化,长短取决于菌对限制性机制的亲和力
    静止期:μ=α即净生长速率=0,生长与死亡动态平衡,次级代谢产物大量合成,菌分化然色变浅
    死亡期:μ<α,生长呈负增长,养分耗尽,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开始时间取决于菌的种类和培养条件
    生长关联型:初级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生长关联,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与成长非直接关联
    非生长关联性:产物的形成只与细胞的积累量有关
    优点:操作简单,周期短,染菌的机会减少,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易掌握;
    缺点:存在基质抑制问题,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产率较低。
    (2)补料—分批培养:发酵液体积不断增加
    优点:系统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避免阻遏作用,按设备的通气能力维持适当的发酵条件,减缓代谢有害物的不利影响;
    (3)连续培养: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对发酵设备以外的外围设备利用率高,及时排除对发酵有害的物质,有效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期,但菌种的稳定性差,易杂菌污染;
    (4)半连续培养:放掉部分发酵液再补入适当料液补充养分和前提,代谢有害物被稀释,有利于产物的继续合成。
    缺点:
    A.丢失未利用的养分和处于生产旺盛期的菌体;
    B.发酵液被稀释,送去提炼的发酵液体积更大;
    C.被稀释后可能产生更多的有害代谢物;
    D.经代谢产生的前提可能消失;
    E.有利于非产生菌突变株的生长。

  • 第19题:

    红葡萄酒生产有哪些发酵工艺类型?


    正确答案: (一)传统发酵工艺
    (1)入池
    (2)前发酵主要进行酒精发酵、浸提色素物质和芳香物质。发酵温度为26~30℃。当酒液残糖量降至0.5%、发酵液面只有少量CO2气泡,“酒盖”下沉,发酵温度接近室温,这表明前发酵结束。
    前发酵后酒液质量要求:呈深红色或淡红色;有酒精、CO2和酵母味,但不得有霉、臭、酸味,酒精含量9%~11%,残糖0.5%,挥发酸≤0.04%。
    (3)压榨
    先将自流原酒液从排除口放净,然后清理出皮渣进行压榨,得压榨原酒。
    (4)后发酵后发酵的目的:继续残糖的发酵;澄清作用;排放溶解的CO2;氧化还原及酯化作用;苹果酸—乳酸发酵的降酸作用。
    后发酵的管理:补加二氧化硫后进入后发酵容器;隔氧发酵、品温控制在18~25℃、发酵时间3~5d。
    (二)Vaslin型旋转罐工艺流程
    (三)二氧化碳浸渍法
    (四)热浸提法生产红葡萄酒

  • 第20题:

    问答题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的共性技术需求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发酵过程普遍流加一种碳源,氮源,如葡萄糖和硫酸铵,ph值通过流加氨水进行调节,很多抗生素在发酵中后期流入前体,对提高产量非常有益。抗生素发酵绝大多数为好氧培养,必须连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全过程大功率搅拌。发酵液得预处手里,一般加絮凝剂沉淀蛋白,过滤去除菌丝体发酵滤液的提取常用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吸附法等提纯浓缩,然后结晶干燥得纯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按发酵工艺流程区分,发酵类型可分为()
    A

    分批发酵

    B

    流加发酵

    C

    半连续发酵

    D

    连续发酵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醋酸发酵的不同类型和工艺特点?

    正确答案: ①全固态发酵法: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都是固态发酵,需要加入麸皮辅料,和粗谷糠、稻壳填充料,风味较好。
    ②前液后固发酵:液态酒精发酵和固态醋酸发酵,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了淀粉质的利用率;在固态醋酸发酵时要加入麸皮和稻壳,风味较好。
    ③全液态发酵法:机械化程度高,不用填充料,原料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但风味较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微生物发酵工艺的主要四种模式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四种模式为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
    特点:
    (1)分批培养: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成分不断的变化,所有液体的流量等于零,分为六个时期:停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静止(稳定)期、死亡期。
    停滞期:μ=0,细胞数量不变,长短取决于种子的活性、接种量、培养基的可利用性和浓度
    加速期:μ从最小升为最大
    对数期:μ最大,长短取决于培养基的可利用性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减速期:μ不断下降,养分减少、有害代谢物积累、细胞形态退化,长短取决于菌对限制性机制的亲和力
    静止期:μ=α即净生长速率=0,生长与死亡动态平衡,次级代谢产物大量合成,菌分化然色变浅
    死亡期:μ<α,生长呈负增长,养分耗尽,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开始时间取决于菌的种类和培养条件
    生长关联型:初级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生长关联,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与成长非直接关联
    非生长关联性:产物的形成只与细胞的积累量有关
    优点:操作简单,周期短,染菌的机会减少,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易掌握;
    缺点:存在基质抑制问题,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产率较低。
    (2)补料—分批培养:发酵液体积不断增加
    优点:系统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避免阻遏作用,按设备的通气能力维持适当的发酵条件,减缓代谢有害物的不利影响;
    (3)连续培养: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对发酵设备以外的外围设备利用率高,及时排除对发酵有害的物质,有效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期,但菌种的稳定性差,易杂菌污染;
    (4)半连续培养:放掉部分发酵液再补入适当料液补充养分和前提,代谢有害物被稀释,有利于产物的继续合成。
    缺点:
    A.丢失未利用的养分和处于生产旺盛期的菌体;
    B.发酵液被稀释,送去提炼的发酵液体积更大;
    C.被稀释后可能产生更多的有害代谢物;
    D.经代谢产生的前提可能消失;
    E.有利于非产生菌突变株的生长。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