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纵隔肿瘤常见有哪些?有何X线特征?

题目

纵隔肿瘤常见有哪些?有何X线特征?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常见的纵隔肿瘤有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瘤、支气管囊肿等,各种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
(1)前纵隔肿瘤:
①胸腺瘤:呈圆形、椭圆、梭形或薄片状,恶性者分叶,密度均匀,可有斑片或弧形钙化。
②畸胎瘤:可为囊性或实性,实性者密度不均匀,内含脂肪、骨骼、牙胚等多胚层组织结构。
③胸内甲状腺肿瘤:位于上前纵隔,和颈部甲状腺相连,随吞咽上下移动,推压气管向侧后方移位,肿块内常见钙化。
(2)中纵隔肿瘤:
①恶性淋巴瘤:常见有淋巴肉瘤、霍奇金病和网状细胞肉瘤。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巨大分叶状肿块,突向两侧肺野,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胸膜或心包积液。
②支气管囊肿:多位于气管旁和分叉部,呈均匀性含液囊肿,随呼吸运动而变形。
(3)后纵隔肿瘤:主要是神经源性肿瘤。良性者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神经细胞瘤等。恶性者有神经纤维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X线上良性者边缘清楚,压迫椎间孔使其扩大,肋骨和脊椎产生光滑压迹。恶性者常引起骨质破坏,肿块较大且分叶,神经母细胞瘤可见肿瘤钙化。
更多“纵隔肿瘤常见有哪些?有何X线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骨骼有哪些基本病变?各有何X线表现?


    正确答案: ①骨质疏松:X线表现为骨皮质变薄、分层,骨小梁变细、减少。②骨质软化;X线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骼常发生各种变形,或见假骨折线,为宽1~2mm光滑透明线,与骨皮质垂直。③骨质破坏;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骨质缺损。④骨质增生硬化: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骺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明显者难以分清骨皮质和骨松质,骨髓腔变窄或消失。⑤骨膜增生:X线表现早期是一段长短不一,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与骨皮质间可见1-2mm的透亮间隙,继则骨膜新生骨增厚,常见的有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骨膜反应。⑥骨内与软骨内钙化:X线表现为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的致密影,分布较局限。⑦骨质坏死:在早期X线上无异常表现,继而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不同疾病阶段表现不一样。⑧矿物质沉积:X线表现为多条横行相互平行的致密带,厚薄不一,成年则不易显示。⑨骨骼变形:多与骨髂大小改变并存,可累及一骨、多骨或全身骨骼。

  • 第2题:

    试述3种常见的纵隔肿瘤及X线特点。


    正确答案: (1)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大血管前面,可呈圆形、椭圆形或薄片状,典型者与大血管呈镶嵌状相接,钙化者少,密度一般均匀。
    (2)畸胎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大血管前面,常呈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密度常不均匀,可骨骼、牙齿、或斑块状钙化,或边缘部的蛋壳样钙化。
    (3)胸内甲状腺肿:位于前上纵隔,位置比较高,常压迫气管移位或变窄,常有钙化,可随吞咽而活动。

  • 第3题:

    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神经原性肿瘤:多来源于交感神经或脊髓神经,多位于后纵隔脊椎旁沟内,常位于后纵隔。
    (2)发育异常性肿瘤:以良性畸胎瘤、皮样囊肿多见,常位于前纵隔。
    (3)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多为良性,但临床上常视为有潜在恶性。
    (4)胸内异位组织肿瘤:包括胸内甲状腺肿、淋巴肉瘤等。淋巴源性肿瘤多系恶性。
    (5)间叶组织肿瘤:一般分为血管源性、淋巴管源性、结缔组织性、脂肪组织性、骨或肌肉组织和多能性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脂肪瘤位于心膈角区者多见。
    (6)纵隔囊肿:有气管或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包囊肿。

  • 第4题:

    消化系统肿瘤肺转移的X线影像有何表现?


    正确答案: 消化系统癌转移到肺部者比较多见。其中常见的有肝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食管癌的肺转移。消化系统癌转移至肺部的X线表现有以下几种:
    1、单发或多发大结节;
    2、多发小结节;
    3、多发粟粒病灶;
    4、癌性淋巴管炎;
    5、肺不张;
    6、浸润病灶;
    7、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
    肺转移灶的X线影像和原发病灶部位有关系吗?有人认为淋巴管炎性转移和粟粒状转移多见于胃、肠癌,也有人认为癌性淋巴管炎中尉癌转移最多。我们认为胃癌肺转移多表现为癌性淋巴管炎。小结节型病灶以胰腺癌和肝癌转移多见,这两种癌的小结节肺转移灶的X线表现有时很相似。结肠癌多表现有多发或单发大结节。纵隔或肺门淋巴结增大在消化系统癌瘤中比较少见,我们曾见过食管癌转移有这种表现。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癌瘤可有相同的肺转移影像,也可有不同的肺转移影像,因此当原发灶不明确时,有时肺转移的X线表现对于寻找原发部位,可以有所帮助。胰腺癌的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胰腺体部癌和胰腺尾部癌,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往往到了晚期才得到确诊,根据不同著者统计,胰腺癌肺转移占28~34.6%,肺转移中胰腺癌占4.9%。我们认为胰腺癌肺转移不算少见,当发现多发小结节阴影时,应重视检查肝脏和胰腺有无原发癌。实践证明,肺转移瘤可引起肺不张。其原因是:
    1、转移性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
    2、肺内转移灶经淋巴路转移至支气管壁,引起壁内淋巴管炎,从而造成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这里介绍消化系统癌肺转移X线表现的目的,是提醒重视原发灶和肺转移影像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X线诊断质量。但是不能仅根据转移灶的X线征象去确定肿瘤的原发灶的部位。

  • 第5题:

    常见的纵隔肿瘤有:()、(),(),(),()


    正确答案: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

  • 第6题:

    儿童纵隔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和常见肿瘤有哪些?


    正确答案:儿童纵隔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和常见肿瘤:(1)①上纵隔:居于第4胸椎和胸骨柄下缘之平面以上。此区内包含主动脉弓、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以及大部分胸腺和广泛的淋巴结及淋巴管。其相应发生的肿块有胸腺瘤、淋巴结肿瘤、支气管源囊肿等。②前纵隔:以胸骨和心包为前后界,顶部为上纵隔,下至横膈,内含余下的胸腺、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常见肿块有胸腺瘤、淋巴结瘤、淋巴囊肿、畸胎瘤等。③中纵隔:位于心包前缘与胸椎前缘之间,下为横膈面,上为上纵隔下面,其中包含心脏和心包、淋巴结和淋巴管,常见肿瘤有淋巴结肿瘤、畸胎瘤和心包囊肿等。④后纵隔:以胸椎前缘为界,此区包括椎体及两侧椎旁沟,常见肿瘤有神经源肿瘤、嗜铬细胞瘤、神经纤维瘤、支气管源囊肿、肠源性囊肿等。(2)常见纵隔肿瘤:①胸腺瘤:位于前上纵隔,以良性多见,但也有恶性。②肠源性囊肿(食管重复畸形):囊肿多位于后纵隔,来自胚胎前肠组织,囊肿内壁可为不同种类的消化道黏膜覆盖,囊壁具有肌层组织及肌间丛,囊肿呈圆形或管状似消化道外观。③支气管源性囊肿:可发现于任何年龄,囊肿壁内面覆以呼吸道上皮细胞,偶尔伴有软骨和少量平滑肌。④神经源性肿瘤:为后纵隔最常见之小儿肿瘤,多发生于后纵隔之头端部位,按组织结构可分为三种:神经节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⑤畸胎瘤和皮样囊肿:畸胎类肿瘤多发生在前纵隔接近心底部,易与胸腺瘤相混淆,突向单侧者较多。依其组织胚胎来源分为皮样囊肿和畸胎瘤。⑥淋巴囊肿:为多个薄壁囊性肿瘤组成,内含淋巴液,位于上纵隔,大多发生于颈后三角,并向下延伸。⑦心包囊肿:位于心膈角附着于心包上,也可与心包相通,构成心包膨出的一部分。

  • 第7题:

    问答题
    何谓岩浆熔离矿床?常见相关矿种有哪些?矿床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岩浆熔离作用:亦称液态分离作用,是指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集的熔融体的作用。
    由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矿床。
    常见矿种:典型代表为产于基性岩中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特征
    ①物化,温度压力深度较高
    ②矿石,脉石矿物,基性岩,苏长岩,橄榄岩,辉绿岩
    ③矿石中矿石矿物,铜镍硫化物,黄铁。
    ④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陨铁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浸染状、致密块状构造、
    ⑤矿体产状。
    ⑥伴生岩石。
    ⑦成因。矿床成因:一般认为在高温阶段以熔离作用为主,到较低温阶段,仍以结晶分异为主,温度更低时还出现伟晶作用,热液作用以至“硫化作用”。亦有认为陨石冲击成因。
    ⑧主要矿产。Pt、Cu、Ni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颅骨骨折有哪些类型,有何X线表现。

    正确答案: 颅骨骨折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和穿入性骨折四种类型。
    颅骨骨折线与颅骨血管压迹不同,表现为:走向僵直,密度低,多不跨过颅缝。线性骨折:X线表现颅骨出现线样低密度负影,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中断,凹陷性骨折:颅骨向内凹陷,断裂,小孩则不一定出现骨折线,仅表现为局部凹陷。粉碎性骨折:多块碎骨片形成,碎骨片可分离、凹入或重叠移位。穿入骨折是由于颅骨穿通伤所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纵隔肿瘤常见有哪些?有何X线特征?

    正确答案: 常见的纵隔肿瘤有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瘤、支气管囊肿等,各种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
    (1)前纵隔肿瘤:
    ①胸腺瘤:呈圆形、椭圆、梭形或薄片状,恶性者分叶,密度均匀,可有斑片或弧形钙化。
    ②畸胎瘤:可为囊性或实性,实性者密度不均匀,内含脂肪、骨骼、牙胚等多胚层组织结构。
    ③胸内甲状腺肿瘤:位于上前纵隔,和颈部甲状腺相连,随吞咽上下移动,推压气管向侧后方移位,肿块内常见钙化。
    (2)中纵隔肿瘤:
    ①恶性淋巴瘤:常见有淋巴肉瘤、霍奇金病和网状细胞肉瘤。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巨大分叶状肿块,突向两侧肺野,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胸膜或心包积液。
    ②支气管囊肿:多位于气管旁和分叉部,呈均匀性含液囊肿,随呼吸运动而变形。
    (3)后纵隔肿瘤:主要是神经源性肿瘤。良性者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神经细胞瘤等。恶性者有神经纤维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X线上良性者边缘清楚,压迫椎间孔使其扩大,肋骨和脊椎产生光滑压迹。恶性者常引起骨质破坏,肿块较大且分叶,神经母细胞瘤可见肿瘤钙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纵隔肿瘤常见有哪些,有何X线特征。

    正确答案: 纵隔肿瘤常见有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等,各种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
    (1)前纵隔肿瘤:
    ①胸腺瘤:呈圆形、椭圆、梭形或薄片状,恶性者分叶,密度均匀,可有斑片或弧形钙化;
    ②畸胎瘤:可为囊性或实性,实性者密度不均匀,内含脂肪、骨髓、牙胚等多胚层组织结构;
    ③胸内甲状腺肿:位于上前纵隔,和颈部甲状腺相连,随吞咽上下移动,推压气管向侧后方移位,肿块内常见钙化。
    (2)中纵隔肿瘤:
    ①恶性淋巴瘤:常见有淋巴肉瘤、霍奇金病和网状细胞肉瘤,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巨大分叶状肿块,突向两侧肺野,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胸膜或心包积液;
    ②支气管囊肿:多位于气管和分杈部,呈均匀性含液囊肿,随呼吸运动而变形。
    (3)后纵隔肿瘤:主要是神经源性肿瘤。良性者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神经细胞瘤等;恶性者有神经纤维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X线上良性者边缘清楚,压迫推间孔使其扩大,肋骨和脊椎产生光滑压迹;恶性者常引起骨质破坏,肿块较大且分叶,神经母细胞瘤可见肿瘤钙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有何X线表现?

    正确答案: 气管、支气管内良性肿瘤包括腺瘤、纤维瘤、错构瘤、脂肪瘤及乳头状瘤等。可发生在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在支气管内为伸出性生长,呈息肉状或半球形。肿瘤长大引起支气管梗阻时可发生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
    肿瘤较小时可无症状或仅有咯血,肿瘤较大引起阻塞性肺炎时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咳痰及胸痛。
    胸部X线检查有以下表现:
    1、肺段、肺叶或一侧肺大片状阴影,为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表现,阻塞性肺炎可在同一个部位反复出现;
    2、支气管体层可发现气管或支气管内向管腔突出的软组织阴影;
    3、支气管造影可发现气管或支气管内充盈缺损。仅根据X线表现与气管支气管内肉芽肿、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因为肺癌、转移瘤可有与良性肿瘤相类似的表现。
    若患者病史长,体层或支气管造影发现支气管内息肉样或半球形肿物时,应考虑为良性肿瘤,但最后诊断有赖于支气管镜及病理证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3种常见的纵隔肿瘤及X线特点。

    正确答案: (1)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大血管前面,可呈圆形、椭圆形或薄片状,典型者与大血管呈镶嵌状相接,钙化者少,密度一般均匀。
    (2)畸胎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大血管前面,常呈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密度常不均匀,可骨骼、牙齿、或斑块状钙化,或边缘部的蛋壳样钙化。
    (3)胸内甲状腺肿:位于前上纵隔,位置比较高,常压迫气管移位或变窄,常有钙化,可随吞咽而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多囊肾有何X线特征?与单纯性肾囊肿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多囊肾为先天性肾囊肿类病变,多两侧发病,平片示两侧肾影增大,外形呈分叶状,位置可低于正常。静脉肾盂造影常因肾功不良而显影不佳,有时需逆行造影。主要表现为肾盂肾盏被压迫于多个囊肿之间,肾盂肾盏普遍分离伸长,可呈典型的“蜘蛛足”状。其边缘呈程度不等的弧形压迹,肾盏可狭窄或扩张。由于受压方向不一或个别囊肿较大,亦可表现肾盏杯口变形和缩短,或肾盏之间互相聚拢、肾盏移位。而单纯性肾囊肿多为单侧或单个,一般位于肾的上极或下极,平片示一侧肾影增大,外形局限性膨凸,可见囊壁弧形或囊内不规则钙化,造影示肾盂或(和)部分肾盏呈同一半月形压迹,伴有伸长、移位和肾轴旋转。目前临床上已少用X线检查诊断多囊肾,主要用CT检查。

  • 第14题:

    常见的纵隔原发性肿瘤有哪些,其好发部位如何?


    正确答案:常见的纵隔原发性肿瘤有:①神经源性肿瘤: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神经;多位于后纵隔内;②畸胎瘤或皮样囊肿:多位于前纵隔,接近心底部的心脏大血管前方;③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3类;④纵隔囊肿:如支气管、心包、食管囊肿等;⑤胸内异位组织肿瘤:如胸骨后甲状腺肿多位于前上纵隔;淋巴源肿瘤多位于中纵隔;⑥其他少见肿瘤:如血管瘤、脂肪瘤等。

  • 第15题:

    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有何X线表现?


    正确答案: 气管、支气管内良性肿瘤包括腺瘤、纤维瘤、错构瘤、脂肪瘤及乳头状瘤等。可发生在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在支气管内为伸出性生长,呈息肉状或半球形。肿瘤长大引起支气管梗阻时可发生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
    肿瘤较小时可无症状或仅有咯血,肿瘤较大引起阻塞性肺炎时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咳痰及胸痛。
    胸部X线检查有以下表现:
    1、肺段、肺叶或一侧肺大片状阴影,为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表现,阻塞性肺炎可在同一个部位反复出现;
    2、支气管体层可发现气管或支气管内向管腔突出的软组织阴影;
    3、支气管造影可发现气管或支气管内充盈缺损。仅根据X线表现与气管支气管内肉芽肿、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因为肺癌、转移瘤可有与良性肿瘤相类似的表现。
    若患者病史长,体层或支气管造影发现支气管内息肉样或半球形肿物时,应考虑为良性肿瘤,但最后诊断有赖于支气管镜及病理证实。

  • 第16题:

    简述颅骨骨折有哪些类型,有何X线表现。


    正确答案: 颅骨骨折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和穿入性骨折四种类型。
    颅骨骨折线与颅骨血管压迹不同,表现为:走向僵直,密度低,多不跨过颅缝。线性骨折:X线表现颅骨出现线样低密度负影,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中断,凹陷性骨折:颅骨向内凹陷,断裂,小孩则不一定出现骨折线,仅表现为局部凹陷。粉碎性骨折:多块碎骨片形成,碎骨片可分离、凹入或重叠移位。穿入骨折是由于颅骨穿通伤所致。

  • 第17题:

    试述纵隔肿瘤常见有哪些,有何X线特征。


    正确答案: 纵隔肿瘤常见有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等,各种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
    (1)前纵隔肿瘤:
    ①胸腺瘤:呈圆形、椭圆、梭形或薄片状,恶性者分叶,密度均匀,可有斑片或弧形钙化;
    ②畸胎瘤:可为囊性或实性,实性者密度不均匀,内含脂肪、骨髓、牙胚等多胚层组织结构;
    ③胸内甲状腺肿:位于上前纵隔,和颈部甲状腺相连,随吞咽上下移动,推压气管向侧后方移位,肿块内常见钙化。
    (2)中纵隔肿瘤:
    ①恶性淋巴瘤:常见有淋巴肉瘤、霍奇金病和网状细胞肉瘤,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巨大分叶状肿块,突向两侧肺野,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胸膜或心包积液;
    ②支气管囊肿:多位于气管和分杈部,呈均匀性含液囊肿,随呼吸运动而变形。
    (3)后纵隔肿瘤:主要是神经源性肿瘤。良性者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神经细胞瘤等;恶性者有神经纤维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X线上良性者边缘清楚,压迫推间孔使其扩大,肋骨和脊椎产生光滑压迹;恶性者常引起骨质破坏,肿块较大且分叶,神经母细胞瘤可见肿瘤钙化。

  • 第18题:

    纵隔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正确答案:纵隔肿瘤的常见症状有:胸闷、胸痛、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神经痛、上腔静脉综合症、神经麻痹、吞咽困难等。

  • 第19题:

    问答题
    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神经原性肿瘤:多来源于交感神经或脊髓神经,多位于后纵隔脊椎旁沟内,常位于后纵隔。
    (2)发育异常性肿瘤:以良性畸胎瘤、皮样囊肿多见,常位于前纵隔。
    (3)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多为良性,但临床上常视为有潜在恶性。
    (4)胸内异位组织肿瘤:包括胸内甲状腺肿、淋巴肉瘤等。淋巴源性肿瘤多系恶性。
    (5)间叶组织肿瘤:一般分为血管源性、淋巴管源性、结缔组织性、脂肪组织性、骨或肌肉组织和多能性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脂肪瘤位于心膈角区者多见。
    (6)纵隔囊肿:有气管或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包囊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常见的纵隔原发性肿瘤有哪些,其好发部位如何?

    正确答案: 常见的纵隔原发性肿瘤有:①神经源性肿瘤: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神经;多位于后纵隔内;②畸胎瘤或皮样囊肿:多位于前纵隔,接近心底部的心脏大血管前方;③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3类;④纵隔囊肿:如支气管、心包、食管囊肿等;⑤胸内异位组织肿瘤:如胸骨后甲状腺肿多位于前上纵隔;淋巴源肿瘤多位于中纵隔;⑥其他少见肿瘤:如血管瘤、脂肪瘤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多囊肾有何X线特征?与单纯性肾囊肿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多囊肾为先天性肾囊肿类病变,多两侧发病,平片示两侧肾影增大,外形呈分叶状,位置可低于正常。静脉肾盂造影常因肾功不良而显影不佳,有时需逆行造影。主要表现为肾盂肾盏被压迫于多个囊肿之间,肾盂肾盏普遍分离伸长,可呈典型的“蜘蛛足”状。其边缘呈程度不等的弧形压迹,肾盏可狭窄或扩张。由于受压方向不一或个别囊肿较大,亦可表现肾盏杯口变形和缩短,或肾盏之间互相聚拢、肾盏移位。而单纯性肾囊肿多为单侧或单个,一般位于肾的上极或下极,平片示一侧肾影增大,外形局限性膨凸,可见囊壁弧形或囊内不规则钙化,造影示肾盂或(和)部分肾盏呈同一半月形压迹,伴有伸长、移位和肾轴旋转。目前临床上已少用X线检查诊断多囊肾,主要用CT检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纵隔积气有哪些X线表现?

    正确答案: 纵隔积气是气体聚集在纵隔胸膜内的一种X线表现,又称纵隔气肿,其X线表现有:①正位示纵隔缘有带状透亮区,使纵隔胸膜呈线状显影,且与纵隔轮廓平行。②侧位示胸骨后透亮度明显增强,且心脏大血管前缘与胸骨后缘间距加大;纵隔胸膜可后移而呈线状显影。③常伴发颈部皮下气肿,若伴发纵隔炎时,可出现液平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儿童纵隔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和常见肿瘤有哪些?

    正确答案: 儿童纵隔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和常见肿瘤:(1)①上纵隔:居于第4胸椎和胸骨柄下缘之平面以上。此区内包含主动脉弓、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以及大部分胸腺和广泛的淋巴结及淋巴管。其相应发生的肿块有胸腺瘤、淋巴结肿瘤、支气管源囊肿等。②前纵隔:以胸骨和心包为前后界,顶部为上纵隔,下至横膈,内含余下的胸腺、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常见肿块有胸腺瘤、淋巴结瘤、淋巴囊肿、畸胎瘤等。③中纵隔:位于心包前缘与胸椎前缘之间,下为横膈面,上为上纵隔下面,其中包含心脏和心包、淋巴结和淋巴管,常见肿瘤有淋巴结肿瘤、畸胎瘤和心包囊肿等。④后纵隔:以胸椎前缘为界,此区包括椎体及两侧椎旁沟,常见肿瘤有神经源肿瘤、嗜铬细胞瘤、神经纤维瘤、支气管源囊肿、肠源性囊肿等。(2)常见纵隔肿瘤:①胸腺瘤:位于前上纵隔,以良性多见,但也有恶性。②肠源性囊肿(食管重复畸形):囊肿多位于后纵隔,来自胚胎前肠组织,囊肿内壁可为不同种类的消化道黏膜覆盖,囊壁具有肌层组织及肌间丛,囊肿呈圆形或管状似消化道外观。③支气管源性囊肿:可发现于任何年龄,囊肿壁内面覆以呼吸道上皮细胞,偶尔伴有软骨和少量平滑肌。④神经源性肿瘤:为后纵隔最常见之小儿肿瘤,多发生于后纵隔之头端部位,按组织结构可分为三种:神经节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⑤畸胎瘤和皮样囊肿:畸胎类肿瘤多发生在前纵隔接近心底部,易与胸腺瘤相混淆,突向单侧者较多。依其组织胚胎来源分为皮样囊肿和畸胎瘤。⑥淋巴囊肿:为多个薄壁囊性肿瘤组成,内含淋巴液,位于上纵隔,大多发生于颈后三角,并向下延伸。⑦心包囊肿:位于心膈角附着于心包上,也可与心包相通,构成心包膨出的一部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