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人体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我们的体内什么声音是最能被我们感受到()。

    A、血液流动的声音

    B、脉搏跳动的声音

    C、心跳的声音

    D、胃蠕动的声音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关于听觉的共鸣理论,描述正确的有(  )

    A.该理论是由赫尔姆霍茨提出来的
    B.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C.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由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
    D.声音刺激的频率低,由长纤维发生共鸣

    答案:A,B,C,D
    解析:
    共鸣理论是由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他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做出反应;声音刺激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做出反应。人耳基底膜约有2,1000条横纤维,它们分别反应不同频率的声音。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

  • 第3题:

    以下对频率响应特性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话筒能够接收声音的频谱越窄,再现的声音就越精确
    • B、频率响应指的是话筒能够再现的最高频率
    • C、频率响应指的是话筒能够再现的最低频率
    • D、一般情况下,专业话筒更倾向于平坦频率响应

    正确答案:D

  • 第4题:

    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之间,这一频率范围内的转动波称为()。


    正确答案:20~20000Hz;声波

  • 第5题:

    噪声(),强度越大,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越大。

    • A、频率越高
    • B、频率越低
    • C、距离越远
    • D、声音越小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用数字磁带录音机录制声音信号,在磁带上记录的是()。

    • A、与声音频率相同的模拟信号
    • B、与声音频率相同的数字信号
    • C、比声音频率低的数字信号
    • D、比声音频率高的数字信号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关于听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对声音频率的可听范围在16~2000Hz
    • B、人耳最敏感的声频是1000~6000Hz
    • C、耳的适宜刺激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 D、表示声音强度的常用单位是B
    • E、能够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音频率最小振动的强度称为听阈

    正确答案:E

  • 第8题:

    人耳能够识别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 A、10~10KHZ
    • B、20~20KHZ
    • C、30~30KHZ
    • D、90~40KHZ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是()
    A

    200~20000Hz

    B

    20~20000Hz

    C

    2~20000Hz

    D

    200~200000Hz

    E

    20~200000Hz


    正确答案: E
    解析: 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是20~20000Hz,小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

  • 第10题:

    单选题
    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不同。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人体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是()
    A

    200~20000Hz

    B

    20~20000Hz

    C

    10~20000Hz

    D

    10~25000Hz

    E

    20~25000Hz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能够对1000Hz以下频率声音的分析进行合理解释的理论是

    A.频率理论
    B.共鸣理论
    C.行波理论
    D.神经齐射理论

    答案:A,D
    解析:
    频率理论只能解释人耳对1 000Hz以下声音的频率分析,因为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 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神经齐射理论是对频率理论的修正,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该理论的提出者韦弗尔指出,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 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行波理论和共鸣理论都属于位置理论,强调不同位置对不同声音频率的敏感性不同,这两种理论对于低于500Hz以下的声音频率的分析无法解释,因为当声音频率低于500Hz时,它在基底膜各个部位引起了相同的运动。

  • 第14题: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 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 C、声音太小
    •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如果人的头颅直径为20cm,具有衍射作用的声音频率为()。

    • A、频率大于2500Hz的声音
    • B、频率小于2500Hz的声音
    • C、频率大于1700Hz的声音
    • D、频率小于1700Hz的声音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有关。

    • A、声音的大小
    • B、频率与强度
    • C、生源的远近
    • D、工作环境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一个乐盲能够听得出哪些声音属性?()

    • A、频率
    • B、振幅
    • C、时长
    • D、包络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听觉的功能在于分辨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以及判断环境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听觉的绝对阈限是人的听觉系统感受到最弱声音和痛觉声音的强度,包括()阈限。

    • A、频率
    • B、辨别
    • C、声压
    • D、声音
    • E、声强

    正确答案:A,C,E

  • 第20题:

    单选题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

    声音太大

    B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C

    声音太小

    D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B超频率在人的极限听觉频率之上,所以听不到。故本题答案为B。

  • 第21题:

    单选题
    声音与频率的关系是:()。
    A

    声音越高,频率越高

    B

    声音越高,频率越低

    C

    声音越低,频率越高

    D

    无对应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听觉的功能在于分辨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以及判断环境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听觉的绝对阈限是人的听觉系统感受到最弱声音和痛觉声音的强度,包括()阈限。
    A

    频率

    B

    辨别

    C

    声压

    D

    声音

    E

    声强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之间,这一频率范围内的转动波称为()。

    正确答案: 20~20000Hz,声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关于听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人对声音频率的可听范围在16~2000Hz

    B

    人耳最敏感的声频是1000~6000Hz

    C

    耳的适宜刺激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D

    表示声音强度的常用单位是B

    E

    能够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音频率最小振动的强度称为听阈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