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依据是()A、角膜K-F环B、特征性CT改变C、肝铜>300μg/g(肝干重)D、典型症状、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E、24h尿排铜>300μg/24h

题目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依据是()

  • A、角膜K-F环
  • B、特征性CT改变
  • C、肝铜>300μg/g(肝干重)
  • D、典型症状、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
  • E、24h尿排铜>300μg/24h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依据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可用RFLP法进行______分析。______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正确答案:13q14.3;DNA;基因诊断

  • 第2题:

    肝豆状核变性( )


      正确答案:E

    • 第3题:

      试述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缺陷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特点是由于铜沉积在肝、脑、肾和角膜等组织,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整个病程分为3个阶段:从出生后开始的无症状期;肝损害期;肝外损害期。
      ①肝脏损害:多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少数表现为急性肝炎甚至肝功能衰竭,15%病人可同时发生溶血性贫血。
      ②神经精神损害:症状出现多晚于肝损害,早期主要是构语困难、动作笨拙或震颤、不自主运动、肌张力改变等,晚期精神症状更明显,常有行为异常或智能障碍。
      ③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④其他损害:角膜K-F环,骨骼系统损害等,少数可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葡萄糖不耐受、细胞或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 第4题:

      简述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


      正确答案: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角膜K-F环。

    • 第5题: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依据是()

      • A、角膜K-F环
      • B、特征性CT改变
      • C、肝铜>300μg/g(肝干重)
      • D、典型症状、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
      • E、24h尿排铜>300μg/24h

      正确答案:E

    • 第6题:

      问答题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肝豆状核变性(WD)的诊断包括:
      (1)临床诊断:WD具有以下几个临床特征:①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期缓慢起病,出现锥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症状、肝损害症状和精神症状,角膜K-F环阳性,可有阳性家族史。②实验室检查有血清铜代谢异常,包括血清铜蓝蛋白的减少或铜氧化酶活性降低,24小时尿铜>1001ug,肝铜含量大于250ug/g(干重)。
      (2)基因诊断。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①帕金森病: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少数也发生于青少年,以震颤、肌强直、少动及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其静止性震颤在运动时减轻,而WD运动时加重,后者常伴有肝损害表现,尤其是K-F环具有重要的WD诊断价值。②小舞蹈病:多发生于5~15岁,女性多见,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如伴有急性风湿热其他表现如关节炎、扁桃体炎、心脏炎、血沉增快等则诊断更为肯定。没有K-F环及铜代谢障碍,无肝损害表现。③双侧手足徐动症:以肌强直和舞蹈指划动作为特征,常为先天性,生后即发生,症状可停止进展或稍有进展。④对于以肝损害和其他组织器官损害为主要症状者还应与其他相应系统的疾病进行鉴别,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诊断:①肝病史或肝病征/锥体外系病征;②血清CP显著降低或/及肝铜增高;③角膜K-F环;④阳性家族史。符合①②③或①②④可确诊WD;符合①③④为很可能的典型WD;符合②③④为很可能症状前WD;如符合4条中的2条为可能的WD。鉴别包括肝脏及神经系统两方面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小舞蹈病、扭转痉挛和精神病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什么?治疗依据有哪些?


      正确答案: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大量的铜沉积于某些组织(如基底节、肝脏、角膜及肾脏等),而铜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呈现正平衡现象。肝脏合成铜兰蛋白减少,血清中直接反应铜增加。铜极易与蛋白分离而沉积于组织和经尿排泄。因血清铜兰蛋白减低的量远超过直接反应铜增加量,故总血清铜低于正常。大量铜盐的沉积可引起肝、脑、肾等组织的损害,在脑部壳核损害最明显,其次为苍白球、尾状核和大脑皮层。因此,治疗是防止铜盐沉积和促进体内铜盐的排泄,维持铜代谢的负平衡为主要理论依据。

    • 第9题:

      简述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


      正确答案:肝豆状核变性为可治性疾病,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治疗原则是减少铜的摄入和增加铜的排出,避免铜在体内的沉积,以恢复和改善正常功能。①低铜饮食;②促进铜排出:D-青霉胺是最常用的药物剂量为每日20mg/kg,分次口服,治疗期间应监测铜,可根据尿铜及临床症状调整用药;③减少铜吸收:口服锌制剂,常用硫酸锌(每100mg含元素20mg),每日口服量以相当于50mg锌为宜,分2~3次,餐间服用;④其他支持治疗:肝功能受损、高铜血症可输入白蛋白;左旋多巴可改善精神症状。⑤经上述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行肝移植术。

    • 第10题:

      肝豆状核变性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_______,最有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______。


      正确答案:K-F环;铜蓝蛋白

    • 第11题:

      肝豆状核变性可出现()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肝豆状核变性可用青霉胺治疗()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3题:

        填空题
        肝豆状核变性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_______,最有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______。

        正确答案: K-F环,铜蓝蛋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