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简述天疱疮的治疗。

题目

简述天疱疮的治疗。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天疱疮的治疗。”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天疱疮的治疗。


    正确答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为首选药物,以泼尼松为例。用药分为四个阶段:
    起始(足量);控制(从速);巩固(渐减);维持(忌躁)。
    起始阶段的糖皮质激素用量视病情而定,剂量范围0.5—1.5mg/(kg·d)。
    轻者,泼尼松的起始量可为30—40mg/d,重者,起始量为60—100mg/d,治疗1—2周左右若无新发病损出现则表明剂量足够,反之则需加量或配合其他免疫制剂。
    泼尼松使用剂量大者,1—2周递减原药量的1/10较为稳妥,当剂量低于30mg/d时,减量更应该慎重,减量的速速应放慢,以防止病情的复发。
    直到减至15mg/d以下时为维持剂量,维持剂量不得低于5mg/d。(生理剂量)。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要注意防止和减轻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有消化道溃疡、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库欣综合征、各种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等。
    寻常型是天疱疮中预后最差的类型,它的缓解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的早期反应有关,因此应该及早治疗。天疱疮死亡最多见的原因是继发感染。

  • 第2题:

    问答题
    简述天疱疮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2)免疫抑制剂
    (3)丙种球蛋白
    (4)积极防治感染
    (5)支持治疗
    (6)皮肤黏膜护理
    (7)血浆置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简述天疱疮的治疗措施。

    正确答案: ①一般治疗:高蛋白饮食,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白蛋白等。
    ②全身治疗: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一旦确诊应及早用药,足量控制,依照病情逐渐减量并长期维持用药。免疫抑制剂能提高激素疗效、减少激素副作用,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雷公藤等。病情不能控制者可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抗感染药物预防和治疗细菌、真菌感染。
    ③局部治疗:积极进行创面护理、口腔护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简述天疱疮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①口腔:40—60岁好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口腔是早期出现病损的部位,在起疱前,常有口干、咽干或吞咽时感到刺痛,有1—2个或广泛发生的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薄而透明,水疱易破、出现不规则的糜烂面;破后留有残留的疱壁,并向四周退缩;若将疱壁撕去或提取时,常连同邻近外观正常的黏膜一并无痛性地撕去,并遗留下一鲜红的创面→这种现象被称为“揭皮试验阳性”。若在糜烂面的边缘处将探针轻轻平形置于黏膜的下方,可见探针无痛性的伸入,这是“棘层松解”的现象,对诊断是有意义的。
    寻常型天疱疮几乎都有口腔病损,损害易出现在颊、腭、咽旁及其牙龈等易受摩擦的部位。新鲜的糜烂面无炎症,假膜少,口腔糜烂面不易愈合,甚至全身情况好转后,口内仍难以治愈。病情严重者,口内难以找到正常黏膜。糜烂面易感染,继发感染则病情加重,疼痛也加重,长期的糜烂面存在,使患者咀嚼、吞咽,甚至说话均有困难,有非特异性口臭出现,淋巴结肿大,唾液增多并带有血迹。
    糜烂面边缘有残留的疱壁:
    新鲜的糜烂面:假膜少、界限清楚、周围黏膜外观正常。糜烂面不易愈合。如继发感染可出现假膜。
    ②皮肤:易出现于前胸,躯干以及头皮、颈、腋窝、腹股沟等易受摩擦处。在正常皮肤上往往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疱不愈合,疱壁薄而松弛,疱液清澈或微浊。用手压疱顶,疱液向周缘扩散;疱易破,破后露出红湿的糜烂面,感染后可化脓而形成脓血痂,有臭味,以后结痂、愈合并留下较深的色素,若疱不破,则可渐变为混浊后干瘪。
    用手指侧向推压外观正常的皮肤或黏膜,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推赶水疱能使其在皮肤上移动;在口腔内,用舌舔及黏膜,可使的外观正常的黏膜表层脱落或撕去,这些现象称为—尼氏征。尼氏征常出现于活跃期的寻常型和落叶型天疱疮,是比较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揉、推、舔)。
    皮肤损害的自觉症状为轻度瘙痒,糜烂时则有疼痛,病程中可出现发热、无力、厌食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升高,并可不断地出现新的水疱。由于大量失水、电解质和蛋白质从疱液中消耗,患者出现恶病质、常并发感染,不易控制。若反复的发作,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病情,可因感染而死亡。
    ③其他部位黏膜:鼻腔、眼、外生殖器、肛门等处黏膜均可发生与口腔黏膜相同的病损,往往不易恢复正常。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糖皮质激素
    2.免疫抑制剂
    3.支持对症
    4.防治感染
    5.局部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天疱疮的治疗。

    正确答案: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为首选药物,以泼尼松为例。用药分为四个阶段:
    起始(足量);控制(从速);巩固(渐减);维持(忌躁)。
    起始阶段的糖皮质激素用量视病情而定,剂量范围0.5—1.5mg/(kg·d)。
    轻者,泼尼松的起始量可为30—40mg/d,重者,起始量为60—100mg/d,治疗1—2周左右若无新发病损出现则表明剂量足够,反之则需加量或配合其他免疫制剂。
    泼尼松使用剂量大者,1—2周递减原药量的1/10较为稳妥,当剂量低于30mg/d时,减量更应该慎重,减量的速速应放慢,以防止病情的复发。
    直到减至15mg/d以下时为维持剂量,维持剂量不得低于5mg/d。(生理剂量)。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要注意防止和减轻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有消化道溃疡、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库欣综合征、各种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等。
    寻常型是天疱疮中预后最差的类型,它的缓解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的早期反应有关,因此应该及早治疗。天疱疮死亡最多见的原因是继发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