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制作1:2000数字线划图时,先进行立体测图,再进行外业调绘的作业模式属于()模式。”相关问题
  • 第1题:

    航空摄影测量测绘数字线划图时,数据采集可以采用()方法进行。

    A:先外业后内业的测图方法
    B:先内业后外业的测图方法
    C:内外业调绘、采集一体化的测图方式
    D: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
    E:数字线划图缩编法

    答案:A,B,C
    解析:
    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的成图方式可以采用先外业后内业的测图方法、先内业后外业的测图方法以及内外业调绘、采集一体化的测图方式。故选ABC。

  • 第2题: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000比例尺地形图时,适用的摄影比例尺为()。

    A:1:2000~1:3500
    B:1:3500~1:7000
    C:1:7000~1:14000
    D:1:10000~1:20000

    答案:C
    解析:
    测绘1:2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应选择1:7000~1:14000的摄影比例尺。故选C。

  • 第3题: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制作1:2000数字线划图时,先进行立体测图,再进行调绘的作业模式属于( )模式。

    A.全野外
    B.全室内
    C.先外后内
    D.先内后外

    答案:D
    解析:
    数字线划图制作。先内后外的测图方式是内业先进行立体测图,再进行外业调绘的作业模式。

  • 第4题:

    根据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对本市建成区测绘1 :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根据前期已完成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拟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立体测图。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km,东西方向长25km,面积约为50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m。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 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一,航摄比例尺为1:300,航摄仪器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 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500km2,测区共布设4 5条航线,每条航线1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 6 80张。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


    4.其他资料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出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点均得到共用;


    (3)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1.试述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测图的工作流程。


    2.像对定向包括哪些内容?试述其技术要求。


    3.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其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作业准备、像对定向、外业调绘与补测、数据采集、图形编辑、质量检查、数据整理与提交等技术环节。


    2.像对定向包括:像片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三项内容。像片内定向像片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应大于0. 02mm。相对定向的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0. 008mm。绝对定向的定向点平面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为0. 0002Mm(M为成图比例尺分母),最大不应大于0.0003Mm;山地和高山地一般为0.0003Mm,最大不应大于0.0004Mm;绝对定向的定向点高程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全野外布点不应大于0. 2m,其余不应超过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 75倍。


    3.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其外业调绘内容如下:


    (1)水系应调绘名称,水涯线位置;


    (2)居民地及设施应调绘房屋建筑材料、位置等;


    (3)交通道路应调绘道路等级、道路名称;


    (4)地理名称应对居民地、城镇街巷、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农(林)场、大型文化体育建筑、名胜古迹、山岭、沟谷、河流、湖泊、海港等名称,调查核实;


    (5)境界应实地调绘。


    补测的内容:


    (1)对航测内业无法量测到的地物进行实地补测;


    (2)对航空摄影后出现的新增地物进行实地补测;


    (3)对于平坦地区进行全野外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测绘;


    (4)对于个别影像模糊的地物、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航摄时的水淹、云影地段、新增地物应补测。


  • 第5题:

    某测绘单位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1:2000数字线划图(DLG)。


    测区情况:测区总面积约300km2,为城乡结合地区,测区最低点高程为29m,最高点高程为61m,测区内分布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乡村道路、乡镇及农村居民地、工矿设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高压线等要素,南面有一块约2km2的林区。项目已于6个月前完成全测区范围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航摄仪焦距为120mm,摄影比例尺为1:8000。在航空摄影完成后,该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已完成测区内像控点布设与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工作,成果经检查合格,供DLG生产使用。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高程注记点采用全野外采集,其他要素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采集,并进行外业调绘、补测、数据整理和成图等工作。


    【问题】


    1.计算本测区的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


    2.简述本项目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时在林区的选点要求。


    3.列出DLG生产的作业流程。


    4.简述本项目外业补测的工作内容。




    答案:
    解析:

    1.本测区的摄影基准面=(最高点高程+最低点高程)/2=45(m);


    相对航高H=航摄仪焦距*摄影比例尺分母=0.12*8000=960(m);


    绝对航高=相对航高+摄影基准面高程=1005 (m)。


    2.林区的点位应尽量选在林间空地的明显点上,如选不出时,可选在相邻航线和左右立体像对都清晰的树顶上。


    3.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主要包括资料准备、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五个环节。具体如下:


    (1)资料准备。主要包括外业采集的数据、航空像片、地形图资料、技术设计书等及其他需要的专业技术资料。


    (2)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依据设计和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DLG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


    (3)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接边。图形编辑主要是针对地形地物要素进行的,图形编辑工作在相关规范中都有不同的规定,其中影像数据、外业调绘与补测的成果、最新交通数据、境界数据以及搜集的地名等资料是图形编辑的主要依据。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编辑主要是协调各要素间相互关系。图幅间的接边既要保证线状要素合理、完整、无缝连接,又要保证要素属性接边。


    (4)质量检查。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七个方面。


    (5)成果整理与提交。按照技术设计要求对数字线划图成果进行整理和提交。


    4.由题意知,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除了高程注记点外其他要素全部内业采集,而航空摄影完成后,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它们的要素无法利用DOM影像内业获取,因此外业补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采集线状要素高速公路和面状要素居民地——住宅小区,完善DLG数据。此外,对于内业中隐蔽地区地物和影像不清晰的地物需要补测。


  • 第6题:

    根据“内业定位,外业定性”的航测成图原则,是否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按照像片调绘内容进行DLG测绘?
    在采用先全野外调绘后内业测图的方法测绘DLGH寸,应参照全野外调绘片在立体测图仪上认真仔细地辨认、测绘。当确认像片调绘有错误时,内业应根据影像立体模型进行改正,但要在调绘片上做好标记和记录,同时将错误情况反馈给外业部门,并要求其及时确认。

  • 第7题:

    数字测图作业模式有电子平板测图、()、遥测电子平板测图。


    正确答案:数字测记测图

  • 第8题:

    外业调绘技术要点中,下列错误的是()

    • A、选择勘绘路线
    • B、地形图定向
    • C、勘察地点
    • D、调绘填图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从准备到外业调绘、内业转绘,都是在工作底图上进行。所以它是外业调查、转绘、面积量算、编制土地勘测定界图的()。

    • A、基础图件
    • B、技术方案
    • C、主要图件
    • D、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小比例尺地形图通常根据航天遥感或航空摄影资料编绘,或者()
    A

    实测

    B

    调绘

    C

    采用普通测量方法测绘

    D

    根据较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所述方法中,可用于DLG生产的作业方法是(      )。
    A

    摄影测量方法

    B

    空间传感器方法

    C

    数字线划图缩编方法

    D

    野外数字化测图方法

    E

    机载激光雷达方法


    正确答案: A,C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城市1:500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区范围为3km x4km.测量控制资料齐全,测图按50cm x50cm分幅。 依据的技术标准有《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1: 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912-20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等。 外业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其中某条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时采用单向观测、一次读数,图根导线测量完成后发现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_及时进行了重测,碎部点采集了房屋、道路、河流、桥梁、铁路、树木、池塘、高压线、绿地等要素,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后成图。 作业中检查员对成果进行了100%的检查;再递交所在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查;然后交甲方委托的省级质监站进行验收,抽样检查了15幅图。 【问题】 1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 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制作1:2000数字线划图时,先进行立体测图,再进行调绘的作业模式属于()模式。

    A、全野外B、全室内C、先外后内D、先内后外

    答案:D
    解析:
    详见《注册测绘师辅导教材综合》第254-255页。

  • 第14题:

    (2014 年)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制作 1:2000 数字线划图时, 先进行立体测图, 再进行调绘的作业模式属于() 模式。

    A. 全野外
    B. 全室内
    C. 先外后内
    D. 先内后外

    答案:D
    解析:
    先进行立体测图再进行调绘是先内后外的模式。

  • 第15题:

    某市应基础测绘需要,计划进行地形图测绘,生产范围约325 km2的1∶2000数字线划图(dlg)。

    1.测区概况

    该市地处华中地区,测区西边和东南角有少量山区外,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地域河川径流丰富,水利条件优越,湖塘、水库众多。

    2.主要技术依据

    (1)gb/t 7931-2008《1∶500 1∶1000 1∶2000她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2)gb/t 7930-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3)gb/t 15967-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4)ch/t 3007.1-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测图规范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正射影像图 数字线划图》。

    (5)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6)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7)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8)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9)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3.航摄资料

    航摄采用swdc-4/4017数码航摄仪进行数字航空摄影。

    像元地面分辨率为20 cm,虚拟主距为50.2mm,像元尺寸为0.006 8mm,行为14000像素,列为10000像素,影像物理大小为9.52 cm×6.80 cm,

    东西方向飞行。

    4.控制点资料

    对本次项目单独完成的基础控制测量成果(gps c级网及二等水准测量),gps c级网共提供3套坐标系成果,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该市地方坐标系;二等水准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该成果作为测区的基础控制资料,用于野外像片控制测量。

    [问题]

    1.立体测图中“像对定向”主要包括哪几项步骤?

    2.试分析立体测图精度的影响因素。

    3.简述“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的生产流程。

    4.简述“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中野外补测的内容和要求。


    答案:
    解析:
    1.立体测图中“像对定向”主要包括哪几项步骤?

    其主要包括像片的内定向、相对定向及绝对定向三个步骤。

    2.试分析立体测图精度的影响因素。

    立体测图精度的影响因素如下:

    (1)空中三角测量的加密精度影响,空中三角测量结果算出的外方位元素直接作为立体测图的定向基准,其精度会直接影响前方交会的精度。

    (2)同名像点的切准精度,即用测标切准所测地形、地物时,左右视察的误差会影响最终的成图精度。

    3.简述“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的生产流程。

    利用航片和基础控制成果,进行野外像片控制测量;根据外业像控成果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恢复立体模型;采集居民地、道路、水系、地貌等地形要素;以图幅为单位回放纸图,进行野外调绘与补测;内业根据外业调绘成果和立体测图数据,对矢量数据进行编辑,保存分层建库数据,再进行数字地形图(制图数据)编辑;提交1∶2000数字地形图成果。

    4.简述“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中野外补测的内容和要求。

    (1)当立体测图无法达到高程注记点高程精度要求时,应野外实测足够的高程注记点,等高线由立体测图采集。

    (2)当由于云影、阴影等影响无法进行立体测图或处理,航空摄影出现绝对漏洞且不补摄,新增大型工程设施、大面积开发区或居民地变化较大等情况时,应进行野外补测。

    (3)立体测图无法准确采集的城市建筑物密集区,亦可进行野外补测,可将阴影、漏洞等向外扩大图上4mm,确定补测范围。补测的地物、地貌要素,相对于附近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图上0.75 mm,困难地区不大于图上1 mm。

  • 第16题:

    某测量单位承担了某市航测生产1:5000数字地形图(DLG)的任务。
    1.测区概括
    测区面积约3600km2(60km×60km),海拔最低300m/最高600m:测区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市区房屋建筑物较多;测区全年大部分时间天气晴好、能见度高。
    2.资料条件:
    (1)覆盖全测区的1:5000地形图;
    (2)测区有可利用的CORS系统;
    (3)测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精度优于10m;
    (4)测区内均分布有9个高精度的平高控制点。
    3.主要设备
    框幅式数字航摄仪,有焦距分别为50mm和120mm的两个镜头备选,像元大小为9μm;定位定姿系统(POS);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集群式摄像处理系统等。
    4.作业要求
    (1)航空摄影要求航向重叠度65%左右,旁向重叠度30%左右,影像地面分辨率0.3m。
    (2)充分利用已有条件,不再布设像控点。
    (3)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方式。地物、地貌要素均由内业立体采集获取;外业对内业立体采集的地物要素属性进行调绘,并补测内业立体采集不到和变化的地物;最后内业编辑成图。作业期间地貌变化不予考虑。
    (4)内业立体测图与外业调绘、补测尽可能并行作业,以缩短工期。
    问题:
    1.选择合适焦距的航摄仪镜头并说明理由:计算最小航向重叠度、最小旁向重叠度。
    2.本项目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时需要哪些数据?简述其作业流程。
    3.简述合理的DLG作业方案。


    答案:
    解析:
    1.选择合适焦距的航摄仪镜头并说明理由:计算最小航向重叠度、最小旁向重叠度。
    答:由于测区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市区房屋密集,高层建筑物较多;为有效较小投影差,可选用长焦距的镜头,故选择焦距为120mm的镜头。
    因为像元大小为9μm,作业要求影像地面分辨率为0.3m,则平均海拔=(最低海拔+最高海拔)/2=(300+600)/2=450m;
    最小摄影测量比例尺=1/(0.3/(9×10-6))=1/33000;
    相对航高=f/m=0.12/(1/33000)=4000;
    则最小航向重叠度=航向重叠度+(平均海拔-最高海拔)/相对航高×(1-航向重叠度)=0.65+(450-600)/4000×0.35≈63.7%;
    最小旁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平均海拔-最高海拔)/相对航高×(1-旁向重叠度)=0.3+(450-600)/4000×0.7≈27.4%。
    2.本项目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时需要哪些数据?简述其作业流程。
    答:(1)本项目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时需要的数据:
    ①地面分辨率0.3m影像数据;
    ②用定位定姿系统(POS)求出航摄影像、框幅式数字航摄仪的内定向参数;
    ③用测区内均分布的9个高精度的平高控制点作为平面和高程控制。
    (2)作业流程包括:
    ①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通过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最终获取框标点量测坐标、像点量测坐标、空三加密点大地坐标以及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②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选择好区域网单元及参与平差的定向点,利用的CORS系统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测量参与平差的定向点坐标,区域网空三加密,区域网接边;
    ③质量检查验收、成果整理与提交。
    3.简述合理的DLG作业方案。
    答: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方式,作业方案为:
    (1)数据资料准备:空三成果、航摄影像和模型像对数据等。
    (2)利用集群式摄像处理系统对航摄影像数据(0.3m分辨率)进行处理,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根据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恢复立体模型并进行立体测图。
    (3)由内业立体采集获取测区的地物、地貌要素;内业对有把握并能够判断准确的地物、地貌元素,按图式符号直接采集;对无把握判断准确的(包括隐蔽地区、阴影部分和较小的独立地物以及无法确定性质的实体元素)尽量采集,并作出标记由外业实地进行精确定位和补调。
    (4)利用覆盖全测区的1:5000地形图对自然村、重要企事业单位、道路、河流名称进行地图注记,添加境界要素。
    (5)外业对内业立体采集的地物要素属性进行调绘,例如,自然村、重要企事业单位、道路(等级、材质)、河流名称、电力线、码头、水系、地类,并补测内业立体采集不到和变化的地物。
    (6)最后内业编辑成图。同时,内业立体测图与外业调绘、补测尽可能并行作业,以缩短生产周期。
    (7)质量检查:对DLG数据进行接边,并检查DLG数据成果质量。
    (8)成果整理和提交:DLG数据成果质量验收合格后提交成果数据。

  • 第17题:

    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城市1:5 00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区范围为3km*4km,测量控制资料


    齐全,测图按50cm*50cm分幅。


    依据的技术标准有《城市测量规范》( CJJ/T 8—201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7T 24356—2009)等。


    外业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其中某条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时采用单向观测、一次读数,图根导线测量完成后发现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了重测,碎部点采集了房屋、道路、河流、桥梁、铁路、树木、池塘、高压线、绿地等要素,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后成图。


    作业中队检查员对成果进行了100%的检查;再送交所在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查;然后交甲方委托的省级质监站进行验收,抽样检查了1 5幅图.


    【问题】


    1.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


    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根据<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 14912—2005)要求可知,图根导线测量的边长采用测距仪单向施测一测回。一测回进行两次读数,由此可知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2.由《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地形图要素主要包括八大类:(1)定位基础;(2)水系;(3)居民地及设施;(4)交通;(5)管线;(6)境界与政区;(7)地貌;(8)植被与土质。按照地形要素分类,上述外业采集的碎部点所属地类要素如下:房屋属于居民地及设施类;道路、铁路、桥梁属于交通类;高压线属于管线类;河流、池塘属于水系类;树木和绿地属于植被与土质类。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符合规范要求。测绘成果通过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方式进行控制,即测绘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采用全数检查,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抽样检查样本量按照下表执行。


    批量与样本量对照表



    由题知,该项目图幅总共有1 92幅,按照表格可知,抽样检查样本量应为1 5幅。


  • 第18题: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对某一丘陵地区进行1:2000数字化测图,该区域的林地和阴影覆盖隐蔽区等困难区域的地物点平面中误差最大值为多少()m。

    A±1.5

    B±1.8

    C±2.0

    D±2.5


    B

  • 第19题:

    小比例尺地形图通常根据航天遥感或航空摄影资料编绘,或者()

    • A、实测
    • B、调绘
    • C、采用普通测量方法测绘
    • D、根据较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为内业图斑调绘和外业实地核实地类情况两个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单选题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制作1:2000数字线划图时,先进行立体测图,再进行外业调绘的作业模式属于()模式。
    A

    全野外

    B

    全室内

    C

    先外后内

    D

    先内后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情形中,利用摄影测量制作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时,应进行野外补测的有()。
    A

    航摄出现绝对漏洞

    B

    图幅跨投影带接边

    C

    居民地变化较大

    D

    影像中有大片阴影

    E

    要素拓扑关系不正确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从准备到外业调绘、内业转绘,都是在工作底图上进行。所以它是外业调查、转绘、面积量算、编制土地勘测定界图的()。
    A

    基础图件

    B

    技术方案

    C

    主要图件

    D

    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