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下列选择属于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需要准备一的数据的是()。A:水准观测数据B:太阳和月亮星历C:似大地水准面模型D:重力观测数据”相关问题
  • 第1题:

    似大地水准面实施过程中可能包括的工作不包括()

    A:水准测量
    B:GPS测量
    C: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D:三角高程测量

    答案:D
    解析:
    确定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可归纳为:几何法(如天文水准、卫星测高及GPS水准等)、重力学法及几何与重力联合法。因此求算似大地水准面的过程中的工作就有水准测量、GPS测量、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和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融合。

  • 第2题:

    似大地水准面实施过程中可能包括的工作是()

    A:水准测量
    B:GPS测量
    C: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D: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融合
    E:三角高程测量

    答案:A,B,C,D
    解析:
    确定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可归纳为:几何法(如天文水准、卫星测高及GPS水准等)、重力学法及几何与重力联合法(或称组合法)。因此求算似大地水准面过程中的工作就有水准测量、GPS测量、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融合等工作。

  • 第3题:

    似大地水准面实施过程中可能包括的工作中不包括()。

    A:水准测量
    B:GNSS测量
    C:垂直测量
    D: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答案:C
    解析:
    确定大地水准面的方法有:几何法(天文水准、卫星测高、GPS水准)、重力学法及组合法(几何与重力联合法)。因此求算似大地水准面的过程中的工作就有水准测量、GNSS测量、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和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故选C。

  • 第4题:

    似大地水准面实施过程中可能包括的工作有()。

    A:GPS测量
    B:水准测量
    C: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D: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
    E:加密测量

    答案:A,B,C,D
    解析: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几何法(天文水准、卫星测高、GPS水准)、重力学法及组合法(几何与重力联合法)。计算步骤为:①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②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③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④似大地水准面检验。故选ABCD。称为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用户通常也称其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通常是指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2.功能功能,包括:①数据输入;②数据输出;③查询统计;④数据维护;⑤安全管理。3.支撑环境支撑环境,包括:①服务器设备;②存储备份设备;③外围设备;④网络环境。

  • 第5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下列数据中,不需要的是( )。

    A.区域沉降测量数据
    B.区域水准测量数据
    C.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区域GPS测量数据

    答案:A
    解析: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需要正常高、大地高和DEM数据。

  • 第6题:

    1.任务概况


    根据《××市基础测绘规划“十一五”规划》,××年××月,启动了××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技术,在已有加密重力资料、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力、地形数据及GPS水准数据的处理,精化该市似大地水准面。建立××市厘米级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以取代城市三、四等水准测量,快速获取地面点高程,极大改善传统平面与高程作业相分离的模式,加快“数字城市”及其他工程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提高经济效益。测区面积约500km2


    2.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目外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GPS C级点选埋6 0点,GPS C级点观测100点(新选埋6 0点、利用已有点位1 5点),GPS C级点三等水准联测(含水准路线检测)100km,外业成果整理、归档。


    本项目数据处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加密重力数据整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GPS点数据处理,水准数据处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归档。


    3.指标要求


    GPS C级网相邻点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不超过±10mm;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不超过±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不超过20k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不超过±6mm。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2.5″×2.5″,似大地水准面精度±0. 05m。


    【问题】


    1.简述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


    2.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


    3.用框图表示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流程。







    1.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与分辨率:


    (1)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表示。


    (2)似大地水准面以一定分辨率的格网平均高程异常来表示,主要用于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点测定。按用途不同,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


    (3)我国似大地水准面按范围和精度,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和分辨率应不低于相关规定。


    2.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


    (1)用于精化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2)用于精化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用于精化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3.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如下图。





    答案:
    解析:

  • 第7题:


    根据《××市基础测绘规划十一五规划》,××年××月,启动了××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技术,在已有加密重力资料、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力、地形数据及GPS水准数据的处理,精化该市似大地水准面。建立××市厘米级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以取代城市三、四等水准测量,快速获取地面点高程,极大改善传统平面与高程作业相分离的模式,加快“数字城市”及其他工程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提高经济效益。涉及测区面积约500 km2


    本项目外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CPS C级点选埋60点,GPS C级点观测100点(新选埋60点,利用已有点位15点),GPS C级点三等水准联测(含水准路线检测)100 km,外业成果整理、归档。


    本项目数据处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加密重力数据整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GPS点数据处理,水准数据处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归档。


    项目要求GPS C级网相邻点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不超过±10 mm;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不超过±20 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不超过20 k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 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不超过±6 mm。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为2.5 '*2.5',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为±0.05 m。


    问题


    (1)简述我国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


    (2)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础数据的要求。


    (3)用框图表示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流程。




    答案:
    解析:

    (1)我国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如下(参见1.5考点2)。


    ①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表示。


    ②似大地水准面的分辨率由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采用的等角格网间距表示。


    ③我国似大地水准面按范围和精度,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和分辨率应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2)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础数据要求如下(参见1.5考点3)。


    ①在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时,应利用已有的或通过实测重力资料确定的格网平均重力异常,作为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基础数据。


    ②格网平均重力异常的分辨率应与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及该区域内重力点的密度相匹配。每个平均重力异常格网中宜有一个实测重力点,其精度应不低于加密重力点的精度。


    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采用的格网平均重力异常分辨率应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④格网平均重力异常的精度以格网平均重力异常的代表误差表示。格网平均重力异常的代表误差计算公式为



    式中:δg为格网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单位为10-5m/s2;λ为平均重力异常格网分辨率,单位为角分;c为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系数,各种地形类别对应的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系数按下表的规定执行。



    ⑤所采用的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应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⑥数字高程模型应使用精度不低于国家1:50 0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其格网间距不大于25 m*25 m,格网高程中误差不大于下表的要求。



    ⑦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应符合如下要求。


    用于精化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用于精化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用于精化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3)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如下图。



    平面坐标y残差中误差为



    大地高H残差中误差为



    平面点位中误差为



    5.坐标转换实施步骤


    (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三维坐标)。


    (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


    (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


    (4)两坐标系下重合点坐标形式的转换。若采用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则要将重合点的两坐标系坐标换算成同一投影带的高斯平面坐标,若采用Bursa七参数转换模型,则要将重合点的两坐标系坐标换算成各坐标系下的空间直角坐标。


    (5)根据确定的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初步计算坐标转换参数。


    (6)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一般若残差大于2倍残差中误差,则认为是粗差予以剔除,然后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为止。


    (7)坐标转换残差满足精度要求(合格)时,计算最终的坐标转换参数并估计坐标转换参数精度。


    (8)根据计算的转换参数,转换待转换点的目标坐标系坐标。


  • 第8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中包括的工作包括()

    A水准测量

    B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CGPS测量

    D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融合


    A,B,C,D

  • 第9题:

    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所用的资料包括()

    • A、全球重力场模型
    • B、实测重力值
    • C、DTM资料
    • D、GPS/水准资料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国家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依据的基准面是()

    • A、大地水准面
    • B、水准面
    • C、任意投影面
    • D、参考椭球面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下列数据中,不需要的是()。
    A

    区域沉降测量数据

    B

    区域水准测量数据

    C

    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

    区域GPS测量数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用天文观测所得的数据是以铅垂线为准,也就是以()为依据。
    A

    水准面;

    B

    大地水准面;

    C

    参考椭球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测量或数据处理中需要重力测量资料的是()。

    A:国家一等水准测量
    B: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C:国家坐标系统建立
    D:国家高程基准建立
    E:空中三角测量

    答案:A,B,C,D
    解析:
    E项是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地面测图,一般与重力测量无关。其他各项都需要重力资料进行相关计算。故选ABCD。

  • 第14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下列数据中,不需要的是()。

    A:区域沉降测量数据
    B:区域水准测量数据
    C: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区域GPS测量数据

    答案:A
    解析: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误差来源包括GPS测定大地高的误差、水准测量误差、重力测量误差和地形数据DEM的误差。可知不需要沉降测量数据。本题A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

  • 第15题:

    (2014 年)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时, 下列数据中, 不需要的是() 。

    A. 区域沉降测量数据
    B. 区域水准测量数据
    C. 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D. 区域 GPS 测量数据

    答案:A
    解析:
    由本节内容可知A不需要。

  • 第16题:

    大地测量数据按照数据不同阶段分为()。

    A: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
    B:外业数据和内业数据
    C:国家数据、省区数据和市(县)数据
    D:基准数据、坐标高程数据、深度基准、重力数据、元数据

    答案:A
    解析:
    大地测量数据按照数据不同阶段分为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故选A。

  • 第17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水准面精化时,下列数据中,不需要的是()。

    A、区域沉降测量数据B、区域水准测量数据C、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区域GPS测量数据

    答案:A
    解析:
    详见《注册测绘师辅导教材综合》第42页,区域似大地水准水准面精化误差来源可知不需要沉降测量数据。

  • 第18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一个海岛的跨海高程传递测量,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与同步验潮联测的方法进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跨海观测点的选定、埋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海岛局陆地的跨距为9000m,陆地沿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有关情况如下:
    1.跨海观测点选定
    为选定合适的跨海观测点位置,在陆地沿岸和海岛进行了实地勘察,现场地质条件稳定,通视良好,其中,在陆地沿岸初选了A、B、C(见图),同时在跨海两边的观测点附近选定临时验潮站址及辅助水准点站址。

    2.跨海观测点埋设
    跨海观测点选定后,依据任务要求绘制了跨海观测断面示意图(见图)。在选定的地点进行跨海观测点的埋设,建造跨海观测墩及辅助水准点。
    3.测量基准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4.跨海观测
    跨海观测墩建成后经过一个雨季,进行跨海观测。跨海观测点之间垂直角使用0.5秒精度的全站仪同时对向观测,距离使用双频大地型GNSS接收机测量。
    跨海两边临时验潮站与水准点进行水准联测,测得辅助水准高程点6.406m,验潮站水尺零点与辅助水准点高差为11.806m。该地区的平均海面与似大地水准面重合,理论深度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1.93m。
    5.数据处理
    利用上述观测数据进行跨海距离化算、跨海观测高差计算、平差处理和同步验潮观测数据处理后,获得跨海观测点的高程成果。
    问题:
    1.A、B、C哪个地点适合建立跨海观测墩?说明理由。
    2.说明跨海视线距离海水高潮面的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3.当验潮水尺读数为6.27m时,水位改正数为多少。


    答案:
    解析:
    1.A、B、C哪个地点适合建立跨海观测墩?说明理由。
    答:A点最适合做跨海观测点。跨海观测墩既要符合水准观测要求,也要符合GPS观测要求,点位选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并有利于安全作业,交通应便于作业;
    (2)应避开易于发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変形的地方;综上,B点位于盐田附近,C点位于采掘场附近,均不利于稳定性,故A点最适合做跨海观测点。
    2.说明跨海视线距离海水高潮面的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答:进行跨海水准观测时,两岸仪器视线距水面的高度应大致相等(测距三角高程法除外),当跨距长度大于500m,视线高度应不低于4√?? m(S为跨海视线长度千米数,水位受潮汐影响时,按最高潮位计算),根据图11所示,S为9km,所以视线高度为12m,小于图11所示视线高15m,符合要求。
    3.当验潮水尺读数为6.27m时,水位改正数为多少。
    答:测得辅助水准点H=6.406m,验潮点水尺零点与辅助水准点高差ΔH=11.806m,人工观测水位时,水尺设置零点要求位于最低潮面,可知验潮点水尺零点高程H=-5.4m。
    因为该地区的平均海面与似大地水准面重合,①H高程基准面-1.93m=深度基准面;②验潮水尺读数(6.27m)=瞬时海面水位高程(相对于高程基准面)+水尺零点高程(-5.4m);计算得瞬时海面水位高程H=0.87m,而水位改正数即瞬时海面所测高程归算至深度基准面的深度数值。
    综上所述,由①②得出瞬时海面高程至深度基准面的水位改正数为-H=-(0.87+1.93)=-2.80m。

  • 第19题:

    1.任务概况


    根据《××市基础测绘规划“十一五”规划》,××年××月,启动了××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技术,在已有加密重力资料、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力、地形数据及GPS水准数据的处理,精化该市似大地水准面。建立××市厘米级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以取代城市三、四等水准测量,快速获取地面点高程,极大改善传统平面与高程作业相分离的模式,加快“数字城市”及其他工程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提高经济效益。测区面积约500km2


    2.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目外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GPS C级点选埋6 0点,GPS C级点观测100点(新选埋6 0点、利用已有点位1 5点),GPS C级点三等水准联测(含水准路线检测)100km,外业成果整理、归档。


    本项目数据处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加密重力数据整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GPS点数据处理,水准数据处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归档。


    3.指标要求


    GPS C级网相邻点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不超过±10mm;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不超过±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不超过20km。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不超过±6mm。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2.5″×2.5″,似大地水准面精度±0. 05m。


    【问题】


    1.简述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与分辨率。


    2.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


    3.用框图表示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流程。




    答案:
    解析:

    1.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与分辨率:


    (1)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表示。


    (2)似大地水准面以一定分辨率的格网平均高程异常来表示,主要用于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点测定。按用途不同,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


    (3)我国似大地水准面按范围和精度,分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和分辨率应不低于相关规定。


    2.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


    (1)用于精化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2)用于精化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用于精化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


    3.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如下图。



  • 第20题:

    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所用的资料包括()

    A全球重力场模型

    B实测重力值

    CDTM资料

    DGPS/水准资料


    A,B,C,D

  • 第21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中包括的工作包括()

    • A、水准测量
    • B、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 C、GPS测量
    • D、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融合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多选题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中包括的工作包括()
    A

    水准测量

    B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C

    GPS测量

    D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融合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国家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依据的基准面是()
    A

    大地水准面

    B

    水准面

    C

    任意投影面

    D

    参考椭球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