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图为中国北方某城市一个居住小区规划,基地面积含代征道路用地共计15 公顷。用地西侧为主干路,北侧为次干路,南侧和东侧为支路。用地内为高层住宅;沿东侧支路设置商业配套设施;另设片区中心小学一所和全日制幼儿园一所,市政设施齐全;地段内还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居住小区采用地下停车,车位符合相关规范。地段规划建筑限高45m。当地住宅日照间距系数约为1.3。规划住宅高2.95m,层数见下图。图3 居住区规划总平面示意图【问题】试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理由。

题目
下图为中国北方某城市一个居住小区规划,基地面积含代征道路用地共计15 公顷。用地西侧为主干路,北侧为次干路,南侧和东侧为支路。用地内为高层住宅;沿东侧支路设置商业配套设施;另设片区中心小学一所和全日制幼儿园一所,市政设施齐全;地段内还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居住小区采用地下停车,车位符合相关规范。地段规划建筑限高45m。当地住宅日照间距系数约为1.3。规划住宅高2.95m,层数见下图。



图3 居住区规划总平面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理由。


相似考题
更多“下图为中国北方某城市一个居住小区规划,基地面积含代征道路用地共计15 公顷。用地西侧为主干路,北侧为次干路,南侧和东侧为支路。用地内为高层住宅;沿东侧支路设置商业配套设施;另设片区中心小学一所和全日制幼儿园一所,市政设施齐全;地段内还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居住小区采用地下停车,车位符合相关规范。地段规划建筑限高45m。当地住宅日照间距系数约为1.3。规划住宅高2.95m,层数见下图。 ”相关问题
  • 第1题:

    图2 为某市大学科技园及教师住宅区详细规划方案示意图。规划总占地面积51 公顷,地块西边为城市主干道,道路东侧设置20 米宽城市公共绿带,地段中部的东西向道路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的北侧为大学科技园区,南侧为教师住宅区。
     科技园区内保留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结合周边广场绿地,拟通过文物建筑修缮和改扩建作为园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教师住宅区的居住建筑均能符合当地日照间距的要求。设置的小学、幼儿园以及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均能满足小区需要。
      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未设置机动车地面停车场的区域,均通过地下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



    图2 某地详细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问,该详细规划方案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为什么?


    答案:
    解析:
    该详细规划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道路组织不合理。北侧科技园片区,保留建筑两侧的道路之间距离过小。且与次干道南侧两条南北向道路形成三个连续的错位丁字路口,交通流线复杂,容易产生拥堵,应调整为十字交叉口。南侧教师住宅片区内,小区级道路设计易使外部车流穿越用地,破坏居住区内部的安静安全。
      (2)地块内道路不宜向西侧城市干道开口。大学科技园区及教师住宅区车行道均在干道上开设出入口,不利于城市干道上人车快速通行,影响干道交通功能。
      (3)主干道东侧规划20m 宽绿带不应占用。应采取地面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形式。
      (4)幼儿园不宜临干道布置,幼儿园出入口宜开在小区内部道路上,远离城市干道。
      (5)公共绿地覆盖范围小,对住宅区服务性不好。

  • 第2题:


    某北方城市拟在市中心地段新建一集公寓、办公、宾馆、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用地朝向为南偏东1 3°,用地情况为:东侧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m,退红线设10m宽绿带;南侧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30m,退红线设15m宽绿带;北侧为现状居民住区,全部为6层砖混住宅;西侧为现状某办公楼。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低层、多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5 m 。


    (2)高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15m。


    (3)建筑限高100m。


    (4)绿地率不少于15%。


    (5)停车车位:按照规范要求。


    (6)日照要求:板式建筑间距系数为1.61,塔式建筑间距为遮挡面面宽的1.2倍。


    设计要求提供的图纸如图3所示。



    【问题】


    请按照我国现行相关规定及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指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
    解析:

    (1)新建建筑南侧未满足设置15m绿化带的要求。


    (2)不应该占用绿化带布置机动车停车场。


    (3)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消防车道。


    (4)高层办公楼与高层公寓之间的间距不符合消防要求。


    (5)高层公寓、宾馆裙房距北侧住宅的间距不足。


    (6)高层建筑下部全部被裙房包围,应该有部分高层外墙直接垂直落地,并应该有直接对外出入口。


    (7)汽车出入口距城市干路交叉口过近。


    (8)地下车库出入口位置设置不当,出入不方便。


    【解析】


    首先,对题目中已给出的规划控制条件,依次读图检查是否满足。


    然后,有几个潜在问题,读图时需注意的:


    一是关于城市道路:等级道路上出入口数量是否太多;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距离是否满足大于70m。二是关于消防:沿街建筑长度是否超过消防距离,有无开设消防车通道;高层建筑及其裙房是否都满足消防面、消防高度的要求;建筑间距是否满足消防间距;是否设置消防环路。三是关于日照间距:南侧建筑是否遮挡北侧建筑的日照。该题建筑朝向非正南正北,计算时注意偏角。四是关于停车:地面停车地设置是否合理;地下出入口设置是否利于交通流线组织。消防的部分主要参考《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防灾部分,P252~253有详细的数据。


  • 第3题:


    某建设单位通过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竞得某城市中心区两个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两地块面积共46公顷,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建设总量控制为住宅60万平方米,公建40万平方米。该地段西侧、北侧为城市公园,东侧为市级体育设施。地块南侧和东侧临城市主干路,西、北两侧为城市次干路,城市干路围合范围内的用地面积为85公顷,其中已建成三个居住小区,分别位于该地块的南侧和北侧,已按小区规模安排了配套设施,并已有一所中专学校。


    依据该两地块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分析还有哪些规划设计条件需要补充(地段现状如示意图2-30所示)。



    已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


    1.用地情况:规划用地性质、规划用地面积、用地边界条件。


    2.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规划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包括城市绿化带和建筑后退线)及间距规定。


    4.绿地率及集中绿地配置要求。


    5.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要求。


    6.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试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补充的规划设计条件有:


    (1)规模:建筑面积(住宅60万平方米,公建40万平方米)。


    (2)高度:建筑高度。


    (3)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地上地下要求,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


    (4)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互补(市级体育设施,公园)。


    (5)人口容量:人口密度建议。


    (6)公共设施:需配套的公共设施。

  • 第4题:

    开发建设单位拟在某市城区边缘地段内建设商品住宅,其性质与总体规划相符。该项目占地约26.2 hm2,其内有部分待改造的平房及工厂等;基地北侧临城市次干道;西侧为城市外围的快速路(过境交通东、南侧为已改造完成的住宅(楼房);北侧为规划风景区和已建成的度假别墅区。下图所示河流与水面已纳入市区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现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条件(基地现状如图4所示)。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
    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
    7.规划方案编制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指标。
    2.重点处理好与北侧风景区(含度假别墅区)的景观系统。
    3.协调好与东、南侧现状建成区的关系。
    4.出入口设置要求。
    5.河流、水面的保留和利用要求。
    6.小区与快速路之间应设置隔离带。

  • 第5题:

    某建设单位通过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竞得某城市中心区两个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两地块面积共46 hm2,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建设总量控制为住宅60万平方米,公建40万平方米。该地段西侧、北侧为城市公园,东侧为市级体育设施。地块南侧和东侧临城市主干路,西、北两侧为城市次干路,城市干路围合范围内的用地面积为85 hm2,其中已建成3个居住小区,分别位于该地块的南侧和北侧,已按小区规模安排了配套设施,并已有一所中专学校。
    依据该两地块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分析还有哪些规划设计条件需要补充,地段现状示意图如图5所示。已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情况:规划用地性质、规划用地面积、用地边界条件。
    2.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规划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包括城市绿化带和建筑后退线)及间距规定。
    4.绿地率及集中绿地配置要求。
    5.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要求。
    6.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答案:
    解析:
    补充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规模:建筑面积(住宅60万平方米,公建40万平方米)。
    2.高度:建筑高度。
    3.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地上地下要求,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
    4.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互补(市级体育设施、公园)。
    5.人口容量:人口密度建议。
    6.公共设施:需配套的公共设施。

  • 第6题:

    开发建设单位拟在某市城区边缘地段内建设商品住宅,其性质与总体规划相符。该项目占地约26.2公顷,其内有部分待改造的平房及工厂等;基地北侧临城市次干道;西侧为城市外围的快速路(过境交通);东、南侧为已改造完成的住宅(楼房);北侧为规划风景区和已建成的度假别墅区。图2—15所示河流与水面已纳入市区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现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条件(基地现状如图2—15所示):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
    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
    7.规划方案编制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是:
    1.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指标。
    2.重点处理好与北侧风景区(含度假别墅区)的景观系统。
    3.协调好与东、南侧现状建成区的关系。
    4.出入口设置要求。
    5.河流、水面的保留和利用要求。
    6.小区与快速路之间应设置隔离带。

  • 第7题:

     开发建设单位拟在某市城区边缘地段内建设商品住宅,其性质与 总体规划相符。在做了初步测算后,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建设申请。该项目占 地约 26.2 公顷,其内有部分待改造的平房及工厂等;基地北侧临城市次干道;西侧为城市 外围的快速路(过境交通);东、南侧为已改造完成的住宅(楼房);北侧为规划风景区和 已建成的度假别墅区。图中所示河流与水面已纳入市区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现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条件(基地现状详见图 6):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
      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
      7.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
    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图6 某市某住宅规划设计
      【问题】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该建设项目还应补充的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包括:
      (1)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
      (2)交通组织、出入口、停车位的要求;
      (3)重点处理与北侧风景区的景观协调关系;
      (4)处理好与周围现状建筑的空间关系;
     (5)河流与水面的保留与利用要求;
      (6)减少快速路过境交通对居住区干扰的要求(如增加绿化隔离带等)。

  • 第8题: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 ha,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m2,公建面积12万m2。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路,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有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闱内设车站(图2-9-6)。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
    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1.补充建筑限高条件。
    2.注重环境和景观的设计,处理好与沿河城市绿带公园的关系及与立交桥的关系。
    3.补充绿地率和绿线要求。
    4.解决好地块出入口方位,满足停车场设置要求。
    5.明确地铁出入口位置。

  • 第9题:

    图4所示为北方某历史文化名城旧城区的一个居住街坊,占地10.4 hm2,居住人口约为4 000,其东侧紧邻历史文化街区,属于建设控制地带。地段内大部分建筑(除标志层数的以外)为单层合院式建筑,合院建筑为其主要特色,建筑质量较好。地段内还有2处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需要进行地段整治和适当改造。地段北侧为城市主干路,西侧为城市次干路,东、南侧均为支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地段以保护整治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西南角房屋破败,可以进行更新改造,拟建设多层住宅及为街坊服务的商业网点。为疏解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停车位数量不以一般居住区标准设计。
    方案除下图中标识出的车行路、步行路和新建多层住宅外,其余地段依照总体规划要求按原有院落边界整治、改造,不打破现有城市肌理。


    试分析该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历史城区整治优点如下。
    (1)街坊内增加了绿地,环境得到改善。
    (2)街坊肌理与四合院均得到保护。
    (3)街道交通组织合理,人车分流减少了干扰。
    (4)迁走工厂,增加了幼儿园、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2.历史城区整治缺点如下。
    (1)东西向车行路线选线破坏了文物保护单位,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
    (2)西南角规划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3)西面次干路出入口偏多。

  • 第10题:

    图为中国北方某城市一个居住小区规划,基地面积含代征道路用地共计15公顷。用地西侧为主干路,北侧为次干路,南侧和东侧为支路。用地内为高层住宅;沿东侧支路设置商业配套设施;另设片区中心小学一所和全日制幼儿园一所,市政设施齐全;地段内还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居住小区采用地下停车,车位符合相关规范,地段规划建筑限高45m,当地住宅日照间距系数约为1.3,规划住宅层高2.95m,层数见图。
    【问题】:试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理由。



    答案:
    解析:
    住宅及布局:
    (1)北侧2号楼16层(高度47.2>45米),建筑高度不符合规划限高要求;
    (2)7号、8号建筑间距不够(小于13米),不满足消防要求;
    (3)7号和10号建筑间距不满足日照系数1.3的要求;
    (4)1号、2号、7号东西向住宅不满足日照规定,北方地区东西向建筑布局本来就不利于采光,且方案中东西向建筑间距不满足规定,被南侧建筑遮挡;
    (5)1号、3号建筑沿街长度超80米没有设人行通道,不合理;
    (6)2号、4号围合组团总建筑长度超过220米,没有设置4米X4米消防通道;其建筑沿街长度超过150米,没有设置4米X4米消防通道,不合理。
    (7)建筑后退城市道路红线、绿线位置未标示,商业建筑及部分高层住宅建筑退界不符合规定;11号建筑侵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紫线,不符合相关保护政策要求;
    (8)小区布局未有效利用西侧城市绿带的良好条件,缺乏绿化景观设计,缺少一个完整的中心公共绿地,同时小区道路影响小区绿地使用不合理。
    交通设施:
    (1)小区道路交通不成网络体系,缺少组团和宅间道路,且不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
    (2)小学与停车场距离太近,有噪音污染不合理。停车场出入口宜设两个。
    (3)地下车库出入口直接开向城市道路不合理,北面的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小区出入口存在人车交通混杂,不合理。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1)幼儿与8号建筑相连,不满足消防要求,应独立设置。
    (2)幼儿园没有南向活动场地,不合理。
    (3)11号住宅对幼儿园存在日照遮挡问题,不合理。
    (4)小学与停车场距离太近,有噪音污染不合理。停车场出入口宜设两个。
    (5)小学运动场地距离11号住宅太近,影响居民生活不合理。
    (6)小学没有200m田径运动场不合理。

  • 第11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某城市近郊区开发建造一居住区,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居住区用地的中高层住宅比例为40%、总建筑密度为50%、住宅建筑净密度为80%;该用地现已成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2005年真题)

    该居住区的住宅用地包括( )。

    A.住宅基地占地
    B.住宅绿地
    C.宅间小路
    D.住宅配套设施用地

    答案:A,B,C
    解析:
    居住区用地包括:①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③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 第12题: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公顷,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 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2万平方米,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路,主干路和主干路交叉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围内设车站。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 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正确答案: 1、补充建筑限高条件。
    2、注重环境和景观的设计,处理好与沿河城市绿带公园的关系及与立交桥的关系。
    3、补充绿地率和绿线要求。
    4、解决好地块出入口方位;满足停车场设置要求。
    5、明确地铁出入口位置。

  • 第13题:

    某城市小区,三面临城市干道,其南侧为支路。总用地为14.5公顷。现状市政管线已埋入道路地下,已建配电房能满足小区改建后要求。该区用地东侧已建成金融、商业服务中心;小区西北角有两幢新建住宅楼和一所中学;另有两所小学、一处幼托所以及两片危旧平房住宅区和一处汽车配件铸造厂(如图2—10所示)。现已决定将此小区列为危改居住小区进行统一规划。试根据现状条件及一般危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提出需要调整和增加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小区内现有两所小学应合并为一所。
    2.托幼位置不当。
    3.汽车配件铸造厂对小区有干扰。
    4.增加小区公共绿地。
    5.完善道路系统。
    6.增加小区配套的公共设施、社区娱乐等。

  • 第14题:

    如图3 为北方某历史文化名城旧城区的一个居住街坊,占地10.4hm2,居住人口约4000 人,其东侧紧邻历史文化街区,属于建设控制地带。地段内大部分建筑(除标识层数的以外)为单层合院式建筑,合院建筑为其主要特色,建筑质量较好,地段内还有2 处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需要进行地段整治和适当改造。地段北侧为城市主干路,西侧为城市次干路,东、南侧均为支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地段以保护整治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西南角房屋破败,可以进行更新改造,拟建设多层住宅及为街坊服务的商业网点。为疏散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停车位数量不以一般居住区标准计。
      方案除图中标识出的车行路、步行路和新建多层住宅外,其余地段依照总体规划要求按原有院落边界整治、改造,不打破原有城市机理。




    图3-2 更新改造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该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该历史城区整治和改造的优点有:①街坊内的环境得到改善,增加了绿地,改善了居住环境;②街坊的肌理与院落格局均得到较好的保护,保留了原先的文化韵味;③道路交通组织合理、人车分流,减少了干扰,保障了居民的出行安全和效率;④迁走工厂,增加了幼儿园、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2)该历史城区整治和改造的缺点有:①东西向车行路的选线破坏了文物保护单位A,违反了有关法律及法规;②西南角新规划的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协调;③面向西侧,次干路的出入口偏多。

  • 第15题:


    图3所示为某市一个居住组团规划方案,规划用地9万m2,规划住宅户数8 00户,人口约3 0 0 0人。该地块西、北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根据当地规划条件要求,住宅建筑均为5层,层高2. 8m,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1.4。该规划方案布置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并有市政工程和环卫设施配套。



    【问题】


    评析该方案,具体指出方 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答案:
    解析:

    (1)优点:


    ①在出入口附近设停车场,地面与地下停车结合。


    ②步行系统较好。


    ③中心绿带与住宅相连,方便居民使用。


    ④住宅建筑朝向好。


    (2)存在的问题:


    ①小区出入口偏多,尤其是东入口入车有干扰


    ②西南角扣东南角两组住宅建筑的间距不足。


    ③住宅建筑布置较呆板。


    ④商业建筑与小区出入口结合不理想,而且因其


    不临街,不利于充分发挥其商业价值。


    【解析】


    本案例主要考查居住区规划设计问题。


    题目给出层高、层数、日照间距系数,据此可算出日照间距数值,根据比例尺检查规划是否符合。交通上,注意道路上、出入口处的人车分流。人行流线是否与绿化景观良好结合,是否方便使用商业服务设施。道路、出入口、停车布局是否合理。商业是否考虑设计单独的停车场、是否有后勤车辆的流线。


    公建、绿化上,是否服务辐射整个小区,布局是否有利于形成社区公共中心。


    建筑空间布局上,是否形式灵活,是否注意朝向、通风等等。

  • 第16题:

    图1一13为某市一个居住组团规划方案,规划用地9万m2,规划住宅户数800户,人口约3000人。该地块西、北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根据当地规划条件要求,住宅建筑均为5层,层高2.8m,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1.4。该规划方案布置了12幢住宅楼及物业管理和商业建筑;结合组团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并有市政工程和环卫设施配套。

    评析该方案,具体指出方案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答案:
    解析:
    1.在出入口附近设停车场,地面与地下停车结合。
    2.步行系统较好。
    3.中心绿带与住宅相连,方便居民使用。
    4.住宅建筑朝向好。
    5.东入口人车有干扰。
    6.西南角和东南角两组住宅建筑的间距不足。
    7.住宅建筑布置较呆板。

  • 第17题:

    图5 为某城市中心区一25 公顷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和公建。
      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28 万平方米,公建12 万平方米。现状有少量平房,无保留价值。地块东侧为现有铁路支线,北侧规划有城市次干路、南侧为城市支路、西侧临城市快速路,快速路与次干路及城市支路的交叉口均规划为立交。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是:
      (一)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总用地面积及居住、公建用地面积;
      (二)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限高、绿地率的控制指标;
      (三)建筑后退要求、间距规定;
      (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配置要求;
      (五)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



    地块位置示意图
      【问题】
      请补充其它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其它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包括:
      (1)补充建筑限高条件。
      (2)注重环境和景观设计,处理好与沿河城市绿带公园的关系及与立交桥的关系。
      (3)补充绿地率和绿线要求。
      (4)解决好地块出入口方位,满足停车场设置要求。
      (5)明确地铁出入口设置。

  • 第18题:

    某城市小区,三面临城市干道,其南侧为支路。总用地为14.5ha。现状市政管线已埋入道路地下,已建配电房能满足小区改建后要求。该小区用地东侧已建成金融、商业服务中心;小区西北角有两幢新建住宅楼和一所中学;另有两所小学、一处幼托所以及两片危旧平房住宅区和一处汽车配件铸造厂(图2-2-6)。现已决定将此小区列为危改居住小区进行统一规划。试根据现状条件及一般危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提出需要调整和增加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小区内现有两所小学应合并为一所。
    2.托幼所位置不当。
    3.汽车配件铸造厂对小区有干扰。
    4.增加小区公共绿地。
    5.完善道路系统。
    6.增加小区配套的公共设施、社区娱乐等。

  • 第19题:


    开发建设单位拟在某市城区边缘地段内建设商品住宅,其性质与总体规划相符。该项目占地约26. 2hm2,其内有部分待改造的平房及工厂等;基地北侧临城市次干道;西侧为城市外围的快速路(过境交通);东、南侧为已改造完成的住宅(楼房);北侧为规划风景区和已建成的度假别墅区。图6所示河流与水面已纳入市区雨水排放系统。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现已给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条件(基地现状详见图6)。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


    (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


    (7)规划方案编制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问题】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指标。


    (2)重点处理好与北侧风景区(含度假别墅区)的景观系统。


    (3)协调好与东、南侧现状建成区的关系。


    (4)交通组织、出入口、停车位的要求。


    (5)河流、水面的保留和利用要求。


    (6)小区与快速路之间应设置隔离带。


    【解析】


    拟建住宅楼的用地四面环路,但是东、西两侧有现状水面和河流阻隔,所以居住区的对外交通组织应结合用地南侧的支路和北侧的城市次干道进行组织,出入口应设置在这两条路上。用地内有保留建筑,用地北侧、东侧和南侧的建筑布局手法比较一致,新建住宅楼应在布局上注意与它们进行协调。位于用地东部的水面较大,如果利用得当,能够创造出很好的景观效果,所以要特别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考虑减少过境交通对居住建筑的干扰问题,然后要将漏掉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指标、交通组织方式、河流和水面利用、与风景区景观协调和与处理好与周围用地空间关系等问题逐一列出,需要补充的条件共六个方面,比较符合本题中“必要的规划条件”的要求。


  • 第20题: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公顷,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m2,公建面积12万m2。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道,主干道与主干道交叉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有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围内设车站。规划用地位置示意图如图2—29所示。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 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
    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1.补充建筑限高条件。
    2.注重环境和景观的设计,处理好与沿河城市绿带公园的关系及与立交桥的关系。
    3.补充绿地率和绿线要求。
    4.解决好地块出入口方位;满足停车场设置要求。
    5.明确地铁出入口位置。

  • 第21题:

    图3 为北方寒冷地区某城市一居住小区规划,基地面积含代征道路用地共计15.1 公顷。用地北侧为城市快速路,东侧为主干路,南侧为次干路,西侧为支路。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地段内配建幼儿园、小学各一座,以及一定数量的地区商业服务设施。当地日照间距系数为1.7。规划方案中,住宅层高2.7 米,层数见图面所示。经评审,该方案环境良好、市政设施齐备。



    某居住小区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该方案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并简述其理由。


    答案:
    解析:
    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①快速路边上不宜有商业,影响交通,也不安全。
      ②东入口离立交桥太近,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③不宜在主干道上设入口。
      ④小区没有人行入口,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⑤幼儿园的日照间距不够,且没有入口;幼儿园与水系直接相连,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⑥小学位置太偏,没有田径场,且与西边的停车场出入有干扰,影响安全。
      ⑦西侧沿支路超过150 米的高层应设消防车道,超过80 米的应设人形通道。
      ⑧作为北方的小区,小区路不满足敷设供热管道的要求,不符合相关规定。
      ⑨西北角的建筑日照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⑩西南入口距交叉口距离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且因为正对折线,视线有遮挡,影响安全。
      ?正对丁字路口,影响安全。
      ?建筑整体布局凌乱,不美观,部分建筑通风采光不好。

  • 第22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某城市近郊区开发建造一居住区,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居住区用地的中高层住宅比例为40%、总建筑密度为50%、住宅建筑净密度为80%;该用地现已成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5.该居住区的住宅用地包括(  )。

    A、 住宅基地占地
    B、 宅间绿地
    C、 宅间小路
    D、 住宅配套设施用地

    答案:A,B,C
    解析:
    居住区用地包括:①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③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 第23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某城市近郊区开发建造一居住区,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居住区用地的中高层住宅比例为40%、总建筑密度为50%、住宅建筑净密度为80%;该用地现已成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该居住区的住宅用地包括(  )。

    A、住宅基地占地
    B、住宅绿地
    C、宅间小路
    D、住宅配套设施用地

    答案:A,B,C
    解析:
    居住区用地包括:①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③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