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采用 GPS 定位技术进行崩滑体变形监测的优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滑坡变形监测


    1)滑坡体介绍


    ××滑坡体位于长江左岸,前缘高程139m,后缘高程400m,滑坡面积约30万m2 。 1 9 5 4年该滑坡临江地带200m高程以下部分曾崩滑入江,之后每遇特大暴雨即有崩滑迹象。 200 2年以来,滑体300~400m高程地段出现多条横向裂缝,最长约100m,40余户农户被迫于2003年7月搬出。


    2)滑坡GPS监测网布设


    GPS监测网由基准网和变形网构成。首级网为监测系统的基准网,二级网由滑坡监测点组成。在基准网控制下,比较滑坡监测点各期观测量与首期观测值的坐标差值,即可判断滑坡稳定性。


    滑坡监测点根据滑坡体特点来选择,这些点要能反映滑坡体整体变形方向和变形量,又要能反映滑坡体范围变形速率。同时,每个点还要考虑接收卫星信号情况,测点上空不要有大面积遮挡物。为此,根据对现场条件的野外勘察,按照布网原则布设了如图3-3所示的GPS变形监测网。其中,ZG101~ZG102为布设在该滑坡体以外稳定基岩上的基准点,ZG201~ZG206为布设在本滑坡体外上的6个监测点。各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80. 3m,最长距离为558. 562m,最短距离为46. 285m。基准点和监测点上都埋设了观测墩,并配有强制对中装置。



    3)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在对该滑坡进行监测过程中,分别在2008年9月和2008年1 1月对其进行了两期监测。


    外业观测的仪器:基准点用2台双频GPS接收机,监测点用6台单频GPS接收机。观测方法: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数据采样率为15s。观测时,基准点上观测3个时段,每时段4h;监测点上连续观测2h。


    观测完毕后,利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数据的解算包括闭合环的检验和GPS网平差等。


    本监测网两期观测数据经约束平差后的各项精度指标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在精度、可靠性和置信度三个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4)监测结果分析


    得到滑坡监测点两期观测坐标后,可得到该滑坡两期变形信息,统计结果如表3-4所示。


    从表3-4中数据可以看出:该滑坡的6个监测点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其中变形最大的位移点为ZG202(dx=-18mm,dy= 7mm)。同时,由图3-4可以看出该滑坡6个监测点的变形方向基本一致(与长江水流方向垂直),有向南滑动的趋势。



    5)问题


    (1)变形监测有哪些方法?


    (2)简述滑坡监测变形观测点位的布设规定。


    (3)变形观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4)出现何种异常情况应即刻通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




    答案:
    解析:

    滑坡变形监测


    (1)变形监测有哪些方法?


    ①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精密高程测量、精密距离测量、角度测量等;


    ②专门测量手段和技术:液体静力水准、准直测量、应变测量、倾斜测量等;


    ③空间测量技术:GPS测量、InSAR技术;


    ④摄影测量技术;


    ⑤激光三维扫描技术。


    (2)简述滑坡监测变形观测点位的布设规定。


    ①对已明确主滑方向和滑动范围的滑坡,监测网可布设成十字形和方格形,其纵向应沿主滑方向,横向应垂直于主滑方向;对主滑方向和滑动范围不明确的滑坡,监测网宜布设成放射形。


    ②点位应选在地质、地貌的特征点上。


    ③单个滑坡体的变形观测点不宜少于3点。


    ④地表变形观测点,宜采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墩标,困难地段也应设立固定照准标志。


    (3)变形观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①作图分析,即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


    ②统计分析,即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③对比分析,不同环境下的数据对比与分析;


    ④建模分析,常用的数学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混合模型。


    (4)出现何种异常情况应即刻通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


    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处理观测数据。当数据处理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①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


    ②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


    ③建(构)筑物的裂缝或地表的裂缝快速扩大。



  • 第2题:

    无线传感网可采用GPS方法进行定位。


    以下关于无线传感网定位基本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无线传感器节点只能采用随机部署方式

  • 第3题:

    1、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GPS定位技术用于监测滑坡体变形有何优势?


    精度高;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站间无需通视

  • 第4题:

    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GPS定位技术用于监测滑坡体变形有何优势?


    (1)选点灵活,无需通视; (2)精度提高,耗费降低; (3)操作简便,效益增加; (4)全天候作业,变被动为主动。

  • 第5题:

    GPS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简述GPS定位原理


    1.空间部分 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4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 2.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地面控制站组成。监测站均配装有精密的铯钟和能够连续测量到所有可见卫星的接受机。监测站将取得的卫星观测数据,包括电离层和气象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传送到主控站。主控站从各监测站收集跟踪数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和时钟参数,然后将结果送到3个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把这些导航数据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卫星。 这种注入对每颗GPS卫星每天一次,并在卫星离开注入站作用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 3.用户设备部分 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即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用户设备。 GPS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直流电源。